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他山之石可攻玉——明代前期的火铳

明朝建立后,军队大量装备火铳,在明朝前期,火铳是步兵最常用的单兵火器。

▲洪武十一年火铳,军事博物馆藏

和元朝时期相比,洪武时期的火铳制造技术有了明显的进步,主要体现在三点上:

第一,火铳加工精度有明显提高(如内径更圆、铳筒更直、铳筒内壁更光滑等),这意味着弹丸在安装时可以更好的贴合铳管,避免了火药燃气的泄露,同时弹丸射出的弹道也会更加平直。

第二,铳箍增多,这提高了铳身的强度,在装药量不变的前提下,降低了火铳炸膛的风险。

第三,同规格火铳的尺寸接近,这体现了制造方品控能力的提高,保证了作战效果的统一性,同时也方便军队配置弹药。

永乐时期,单兵火铳的制造技术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传统火铳的形制在这一时期基本确定下来,在西方铳炮技术传入中国之前(嘉靖时期开始),单兵火铳的形制再没有发生太多改变。

▲永乐七年火铳(火门盖已失),辽宁博物馆藏

永乐时期成熟火铳的形制和洪武时期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三点上:

第一,铳筒形制更加进步,元代至洪武时期,火铳的铳筒都是前后统一的直筒状,而永乐时期的火铳铳筒变成了自基部向顶端收窄的粉笔状。

铳筒形制的变化说明人们对火铳的工作原理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已经认识到越靠近镗底的位置,承受的压力也就越大这一原理。

▲火门盖盖上的明代火铳,沈阳故宫藏

第二,出现了火门盖。

早期的火铳在镗底部位开孔,然后安插药线,使用时点燃药线发射弹丸。

永乐时期,火铳的引燃方式发生了变化,新型火铳在火门位置设有一个药池,药池上附有可开关的火门盖。作战时,药池内放置引发药,火门盖关闭,需要施放时,打开火门盖即可点燃引发药,发射火铳。

新型的引燃方式更加方便保险,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火铳在阴雨天作战的能力。

第三,出现了木马子。

木马子是安装在铳镗内的木塞,大明会典中说,军器局一年造“椴木马子”三万个,“檀木马子”九万个。河北出土过永乐时期的火铳,镗内带有木马子残件,该铳编号为“奇字一万二千四十六号”。

木马子可以提高气密性,避免火药燃气的泄露。

▲明成祖朱棣画像

有人认为,永乐朝火铳的三项改变中,木马子和火门盖都是从安南人那里学来的。

永乐四年,明军远征安南,安南贵族胡澄被俘。胡澄被押送到南京后,被明廷赦免。由于其擅长制造火器,明廷令其负责督造火器,并授予官职。其后,中国文献里多称其为“黎澄”。

现存带有火门盖的火铳均为永乐七年以后制造,因此有人认为这种技术可能与安南有关。安南地区多有阴雨,火门盖可以避免火铳的引药被打湿,符合当地军队需求,因此这种推测也不无道理。

茅元仪武备志中载有“神枪”一物,神枪是以箭矢为弹丸的筒状火器。书中说,神枪是明军平安南时所得,使用时,所用箭矢下要安装“木送子”。木送子即木马子,有人据此认为木马子也是明军从安南学习过来的。但笔者认为此说颇为牵强,不取。

填装火铳时,需要使用金属制成的药匙,药匙可以精准的控制装药量,避免装药过多或过少。部分书籍认为药匙始于永乐朝,但内蒙古博物院有一件实物,标牌上称其为元代药匙,孰是孰非,不得而知。

▲明成祖朱棣画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代火铳有一种名叫木马子的神秘配件,专家在多年后,才破解谜团
详解火铳/火门枪,曾让大明军队领先世界,为何最后被欧洲追上?
明朝时的火炮技术是不是大部分来自于仿制欧洲,当时明朝自己的火器水平怎么样?
大明神机营的各种装备算得上世界水平
枪.轻武器发展史
中国古代军事装备—冷兵器与火器的发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