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无与伦比!最霸气的中国龙文化!(下)




4


隋唐时代

唐 白玉镂雕行龙

唐 白玉镂雕蹲龙饰片



5


宋元时代

宋代  龙

宋 青玉龙柄长方折角杯

 宋 白玉龙纹带环

龙飞升于云天。于是就具备了沟通天地,做天地间的桥梁和信使的能力。那些帝王君主们之所以以龙自比,其根本点就在于瞅准了龙的“通天”的神性,和充当天地间桥梁和信使的能力。

秦汉以后,皇帝有了很多的专属象征。此时龙成为帝王的象征。历代皇帝都自称为'真龙天子',还把龙字用在帝王使用的东西上,如将皇帝穿的衣服称为龙袍、皇帝坐的椅称为龙椅、皇帝睡的床称为龙床等。

从此,在漫长的阶级社会里,实行的多是皇权独尊的专制统治。象征、代表帝王专制的龙。在帝王龙的制作上“九龙”、“五爪龙”是天子的专属象征,不容侵犯。其次根据等级王侯龙因等级而简化,比如实用低于天子的“五龙”、“四爪龙”等等。

元 青玉镂云龙方形嵌饰

元 青玉镂雕荷花蟠龙饰片

元代   青花瓷上的三爪龙



6


明清时代

 明 白玉镂雕蟠龙纹带环

明 白玉镂雕云龙玉带銙

 清 和田青玉龙纹宝月瓶

 清 白玉镂雕龙嵌件

明清九龙壁上的五爪龙


传统文化中的龙之分演

在神话传说中,龙的种类有很多:

有鳞者为蛟龙

有翼者为应龙

有角者为虬龙

无角者为螭龙

未升天者为蟠龙,

好水者为晴龙,

好火者为火龙,

善吼者为鸣龙,

好斗者为蜥龙。

但这种分类并没有被严格传承,比如应龙,至晚在宋元时代的山海经图中,已是“有翼”之外,即“有鳞”又“有角”了:

山海经中的   应龙(明代图绘)

中国龙文化里,还有“龙生九子”的说法,这也是比较重要的“龙之体系”。“九子”被后人总结如下:

1.老大囚牛,喜音乐,蹲立于琴头。

2.老二睚眦(yá zì),嗜杀喜斗,刻镂于刀环、剑柄吞口。

3.老三嘲风,形似兽,是老三,平生好险又好望,殿台角上的走兽是它的遗像。也有人一直认为它是有着龙脉的凤。

4.四子蒲牢,受击就大声吼叫,充作洪钟提梁的兽钮,助其鸣声远扬。

5.五子狻猊(suān ní),形如狮,喜烟好坐,所以形象一般出现在香炉上,随之吞烟吐雾。

6.六子霸下,又名赑屃(bì xì),似龟有齿,喜欢负重,是碑下龟。

传说霸下上古时代常驮着三山五岳,在江河湖海里兴风作浪。后来大禹治水时收服了它,它服从大禹的指挥,推山挖沟,疏遍河道,为治水作出了贡献。洪水治服了,大禹担心霸下又到处撒野,便搬来顶天立地的特大石碑,上面刻上霸下治水的功迹,叫霸下驮着,沉重的石碑压得它不能随便行走。

霸下和龟十分相似,但细看却有差异,霸下有一排牙齿,而龟类却没有,霸下和龟类在背甲上甲片的数目和形状也有差异。霸下又称石龟,是长寿和吉祥的象征。

7.七子狴犴(bì àn),形似虎好讼,狱门或官衙正堂两侧有其像。

8.八子负屃(fù xì),身似龙,雅好斯文,盘绕在石碑头顶。我国碑碣的历史久远,负屃图案通常也把碑座装饰得更为典雅秀美。与底座的霸下相配在一起,形成有趣独特的中国碑碣文化。

9.老九螭吻(chī wěn),又名鸱尾或鸱(chī)吻,口润嗓粗而好吞,遂成殿脊两端的吞脊兽,取其灭火消灾。老九螭吻,口阔噪粗,平生好吞,殿脊两端的卷尾龙头是其遗像。《太平御览》有如下记述:'唐会要目,汉相梁殿灾后,越巫言,'海中有鱼虬,尾似鸱,激浪即降雨'遂作其像于尾,以厌火祥。'文中所说的'巫'是方士之流,'鱼虬'则是螭吻的前身。螭吻属水性,用它作镇邪之物以避火。



龙之延绵 生生不息

中国历代正史记载的龙事件大概有三百多起,其它类型的文献更是庞大。龙的形象深入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龙的影响波及了文化的各个层面。

龙也成了中国的象征、中华民族的象征,因而现在人们多称“龙的子孙”、“龙的传人”。龙文化随之也将生生不息地流传下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图腾龙文化
龙的传人 其实就是皇帝的子民
盘点越南皇帝玉玺上的各类神兽 是龙还是蛟
陶寺龙开启中国帝王龙身份象征时代
帝王龙袍的那些事
上古神兽——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