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光绪年间,陕西省扶风县出土窖藏青铜器

光绪年间,陕西省扶风县出土窖藏青铜器,有鼎、钟等器,这些青铜器同属一位名为“克”的贵族。
他以这批宝贵彝器纪念其伟大祖父“季”,并置于其宗庙中用以祭享祖先,并宣扬周王的厚重美意。
这批贵重青铜彝器是为祈求康顺、福佑、老寿、长命、善终,希望“克”这一宗族万年无疆,子孙后代永远宝用。

大克鼎

大克鼎是这批青铜器中显赫之物,形体巨大,高 93.1cm,重 201.5kg。

鼎口有大型双立耳,口沿微敛,方唇宽沿,腹略鼓而垂,称敛口侈腹,是典型的周鼎器形之一。鼎足着地点比上端略宽大,重心略向外偏,是商代柱足演变为周代之蹄足的重要例证。

口沿饰以兽面纹,腹部以流畅的波曲纹加以装饰。颈部饰有三组对称的变形饕餮纹,相接处有突出的棱脊,凡六出 ;腹部饰一条两方连续的大窃曲纹 ( 即波曲纹 ),环绕全器一周。

鼎足上部另饰有突出的饕餮形象三组。鼎耳饰有相对的龙纹,整体器型沈稳坚实。

大克鼎铭文

大克鼎铭文洋洋洒洒,无论在布局书写上、还是铸造效果上都十分精美。

《大克鼎》虽属西周早期金文,但书法体势严谨,结字、章法都十分质朴平实,用笔方圆兼备、端严凝重,字体大小统一不失灵动,圆润古拙不失劲健;

呈出一种舒展,端雅的风尚并达到了十分精美的程度,加之器形巨大,造型端庄堂皇、浑厚雄伟,故作品更呈现出一种磅礴气势和恢弘的格局。

大克鼎全形及铭文拓片

大克鼎出土后,先为柯劭忞收藏,后易主归潘祖荫。潘祖荫喜好收藏,是一个著名的藏书、金石收藏家。他的藏书室名为“滂喜斋”、“功顺堂”,将藏书编成《滂喜斋藏书记》《滂喜斋书目》。

他的门生叶昌炽为他的藏书着有价值极高的目录指南“藏书纪事诗”。攀古楼是他存放青铜器和石碑的储藏处,他还留下两部金石目录:《汉沙南侯获刻石》《攀古楼彝器款识》。

收藏各种钟鼎彝器 500余件,收藏与鉴别本事,让他受到重视,孝钦皇后曾对他人说 :“潘祖荫所鉴定者固无甚大谬也。”为当时收藏青铜器最大的一家。

所藏的青铜器中,名气最大的两件就是 :大盂鼎和大克鼎。潘本人无后,其弟潘祖年,深知官场险恶,举家迁归故乡苏州。潘祖荫所收大克鼎、大盂鼎以及其他钟鼎珍玩,伴随南下。

后几经波折,潘家后人将大克鼎、大盂鼎等捐出,现今大克鼎于上海博物馆收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深圳博物馆 三秦瑰宝展 青铜器
中国文字博物馆(四)
彝器铭文
秦蜀之路青铜文明展
陕西是西周王朝的发祥地,是当时的重要中心,发现了很多遗址
青铜器真品的特征:转变期(西周穆王至春秋早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