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编《细说清代瓷器》(29)美轮美奂的乾隆粉彩

说到乾隆时期的瓷器,最重要的环节就是粉彩瓷,它在清代陶瓷史上留下辉煌的一页,达前所未有的境界。正如《饮流斋说瓷》所说:“故乾隆一朝为清极盛时代,变为一代衰之枢也,政治文化如此,瓷业亦然。”
清代乾隆中叶后,是陶瓷业由盛极而渐衰的转折点,瓷业急转直下,嘉庆时景德镇御窑厂已无专司其事的督陶官,由地方官兼管,粉彩的制作基本处于因循守旧状态,其产品质量和数量远不及乾隆盛世。
固有乾隆早期的瓷器有“雍乾不分”,后期有“乾嘉不分”,嘉庆晚期又有“嘉道不分”的系列之说,这正好把他们瓷器的起起伏伏打下了符号。
嘉庆晚期瓷业渐趋低下,没有什么突出的创新之作。清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爆发了英国以武力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时期。

清乾隆粉彩缠枝花卉开光式“山水庭廓”图四棱瓶

清嘉庆紫地粉彩群芳福寿尊】

清道光胭脂红缠枝花卉纹粉彩通景「海屋添筹」图灯笼瓶】

从乾隆到嘉庆、再到道光,瓷器制作逐步开始走下坡路,国力越来越弱,瓷器越来越弱,看来瓷器的高傲需要国力的高傲来维持的,但不管如何他们都是中国清代历史真实的写照。
只有不断的对比,方能从练就火眼金睛,区别出他们的不同,同样接受清三代的制瓷高峰是不可轻易超越的。
一、何为粉彩?
乾隆是一个自命“风雅”的人物,在他的提倡下,地主阶级的中、上层崇尚风雅的习气十分盛行,瓷制的各种文房用具,其品种之多和制作之精,都超越了以前任何时期。
粉彩是清代康熙以后创制的一种新兴彩瓷,长期来,误认粉彩创制于清雍正时期,但根据康熙粉彩花卉盘,可以肯定,粉彩创始于康熙,只是康熙粉彩的实物极为罕见。
我们收藏的【康熙辛亥年中和堂制】的彩瓷具有粉彩的特征,当时极好的 物证。粉彩的盛行当在雍正和乾隆时期。粉彩是清雍正以后,釉上彩瓷器的主流,但是在清代前期的有关文献记载中,却并无“粉彩”之名。只有到了民国才有了粉彩的记录。粉彩从此有了一个定名最准确的彩瓷工艺的名称,虽然来得晚,但是今天叫响了,我们跟着走,除了粉彩这个名称,还真没有更确切的名称,就叫“粉彩”吧!
成书于清雍正年间的《南窑笔记》,谈到清代的彩瓷之处,有下述数处:“迨我朝定鼎之后,即于镇厂仿作,诸窑毕备,更得洋色一种,诚一代巨观,陶制之精,于斯为盛云。成化窑淡描、五彩精雅绝伦…今仿造者,增入洋色,尤为鲜艳。”“今之洋色,则有胭脂红、羌水红,皆用赤金与水晶料配成,价甚贵。其洋绿、洋黄、洋白、翡翠等色,俱人言硝粉、石末、硼砂各项炼就,其鲜明、娇艳,迥异常色,使名手仿绘古人,可供洗染、点缀之妙。”
《景德镇陶录》引载的是唐英于雍正六年至十三年期间,在景德镇办理窑务时所有的制瓷成就,关于彩瓷部分的记载:“仿万、正窑五彩器皿。”“仿成窑五彩器皿,”“仿宣花黄地器皿,”“仿抹红、彩红等器皿,”“彩水墨器系新制,”“浇黄五彩器皿一 系新试得,”“洋彩器皿——新仿画洋珐琅画法,山水、人物、花卉、翎毛,无不精细入神。”

绝美的花鸟扁瓶(艺库收藏)

成书于清乾隆年间的朱琰《陶说》,关于彩瓷的叙述,有下述各条:“古瓷五彩,成窑为最。其点染生动,有出于丹青家之上者。画手固高,画料亦精,今增洋彩一种,绚艳夺目。“
陶器彩画,盛于明。其大半取样于锦缎,写生、仿古,十之三四。今瓷画样十分之,则洋彩得四、写生得三、仿古二、锦缎一也。
《陶说》摘录乾隆八年唐英《陶冶图说》之第十七:“圆琢、洋彩——圆、琢、白器、五彩,绘画仿西洋,曰洋彩。选画作高手,调合各种颜色…所用颜色,与佛郎色同。调法有三:一用芸香油;一用胶水;一用清水,油便渲染;胶便拓刷;清水便堆填也。
上述这些著作的成书年代,正是粉彩最盛行的时期,《南窑笔记》把“更得洋色一种”看得那么重要;而《陶说》在叙述了成化五彩后,接着就讲:“今增洋彩一种,绚艳夺目。”显然,把“洋彩”在彩瓷中的地位,看作与成化斗彩同样的重要。
《陶说》摘引的唐英《陶冶图说》,罗列了当时景德镇制瓷的全部工序:一、采石制泥。二、陶炼泥土。三、炼灰、配釉。四、制造匣钵。五、圆器修模。六、圆器拉坯。七、琢器做坯。八、采取青料。九、拣选青料。十、印坯、乳料。十一、圆器青花。十二、制画琢器。十三、蘸釉、吹釉。十四、旋坯、挖足。十五、成坯、入窑。十六、烧坯、开窑。十七、圆琢洋彩。十八、明炉、暗炉。十九、束草、装桶。二十、祀神、酬愿。
在这个工序表中,第十六项以前,都是高温瓷的制作过程,第十七项是指彩瓷的彩绘,第十八项是指彩瓷的彩烧。
唐英自雍正六年至景德镇,《陶冶图说》成于乾隆八年,这期间,景德镇彩瓷的成就,主要是粉彩的盛行。但在《陶冶图说》中,所提的彩瓷,只有“洋彩”一种,从推理上说,唐英所说的洋彩,很可能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粉彩。
【清乾隆粉彩山水人物图双螭耳尊】是洋彩?还是粉彩?具有中国画的韵味就叫粉彩,有了洋气的味就叫洋彩。

【清乾隆粉彩山水人物图双螭耳尊】

粉彩瓷器中,至少有几方面是和接受外来影响分不开的,也就是“洋”的成分:
1.、粉彩中所用的玻璃白,是景德镇制瓷工人在含铅的玻璃质中,引进“砷”元素所制成的。砷元素的应用,只是在珐琅彩中才开始,它在中国的传统彩瓷中并不使用。
2.、粉彩中大量使用的,以黄金为着色剂的胭脂红,在明代的彩瓷和康熙五彩中都未见使用。它只是在康熙珐琅彩中才开始出现。粉彩中有的黄彩,也不是传统的铁黄,而是锑黄,锑黄也开始于珐琅彩,它们都不是中国的传统彩料,而是所谓的“洋色”。此外,还有洋绿、洋白等。
3、上述这些“洋色”的施彩方法,和中国的传统也不一样。明代彩瓷和清康熙五彩,都只用胶水和清水上彩,但粉彩中的这些洋色,却用芸香油施彩,油彩在瓷器上的出现,也是从珐琅彩才开始的。
正像油画不是中国的传统一样,这种瓷器上的油彩,也是“洋彩”,因此,今天划为“粉彩”的瓷器,也是清雍正、乾隆所说的“洋彩”,但要和晚清、民国的“新彩”区分开!
“新彩”在晚清民国也叫“洋彩”,是一种低温釉上彩绘颜料(烧成温度约600℃-900℃)由铜、铁、锡、锰、钴等多种不同金属氧化物制成。颜色极为丰富,其中部分红色系列的颜色中含有黄金。
因为新彩的颜料是“熟料”,经过了高温煅烧,所以在进行烧制前后,色彩基本没有什么变化了。
粉彩、五彩等其他色彩,则是生料,在烧制前后完全不一致,这就给创作者增加了工艺难度。
新彩的彩料较薄、涩且低温烧制,彩绘易于污损、磨蚀和脱落,因此,新彩比粉彩的保存时间要短很多。
在造办处的雍正、乾隆时期的档案内,同样没有粉彩的记载,而只有关于洋彩的记述。
例如,记事录三四一一号:“(乾隆)十年十二月初一日…江西唐英烧造得洋彩锦上添花、瓶等二千件… 又如:“乾隆十一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江西烧造上色呈样簿、瓶、罐、盘、碗、钟、碟等三百三十六件,上色装桶蹲、瓶、罐、盘、碗、钟、碟等四千九百五件,外随进洋彩红锦地洋花山水诗意楞花蹲等七对;洋彩绘描金芭蕉绦环宝莲洋花霁青大天球鳟等…奉旨,将洋彩东青双耳观音瓶一对,洋彩锦上添花双喜耳汉蹲一双;洋翠地锦上添洋花玲珑夹宣花胆瓶一对;洋彩金碟花霁红观音瓶三件留下.… 等等。
这些档案中所提到的洋彩品种,许多就是我们民间见到的一些漂亮的粉彩瓷器。

叫洋彩合适?还是叫粉彩合适?只要是中国风就叫粉彩!【乾隆粉彩花卉如意耳扁瓶】(艺库收藏)

二、乾隆粉彩总论
1、乾隆粉彩的器型
乾隆粉彩的器型比雍正时期更为繁多.天球瓶、葫芦瓶、牛头尊等极为普遍。
粉彩笔筒、印泥盒,镇纸等等.式样新异,无不精工细作。其它像如意、龙头带钩、香薰等过去的玉雕制品,也都做成粉彩瓷器。
鼻烟壶从雍正时风行以后,乾隆时除了玉、料、珐琅等质的以外,粉彩的瓷制鼻烟壶更趋精巧,愈来愈别出心裁的陈设品,也不断出现。各类品种各式花样皆有,官、民窑均比以前制作的更多。

【清乾隆粉红地粉彩开光御制诗花卉纹灯笼瓶】

《清档》载,乾隆八年御窑厂“奉命烧造洋彩各类型制纹饰的烟壶四十件”;“以后每年只烧五十件进呈”,器型有圆、扁、荷色、扁腹凹棱、兽面环双耳灯笼等式,品种有以白地粉彩或黄、绿、紫各色地开光彩绘婴戏、四季花、牡丹、博古、御题诗句等。

色釉描金、仿雕漆、红彩、金彩等器,口部一般涂酱黄釉,饰金常有脱落,釉面白腴,瓷质细润,有的口里及底部涂豆瓣绿釉,底书红彩和金彩篆书款识或无款。
另外,赞颂太平盛世的纹饰在粉彩中也有较多的表现。如安居乐业、歌舞升平、人寿年丰、进宝图、渔樵耕读等等。

 清乾隆 粉彩双凤朝阳橄榄瓶】

官窑制作尤为细致,在小型瓶类中的双联瓶大为发展,双联瓶造型新颖,直口较浅,短颈,丰肩,腹下收,同样两瓶对称相连,呈椭圆形,有圆形纽顶盖,有青花、天蓝釉、白釉和精致的珐琅彩器。

【乾隆粉彩缠枝花卉五连方瓶】

绘有婴戏、三阳开泰、西方仕女或人物故事、花鸟等,有的于器身分饰两种不同色地的轧道纹饰,均称上品。
并有大小椭圆形瓶,呈高矮不等的交错粘连器.还有三联、四联、五联、六联、甚至九联等各种式样。
此外,有挂在墙壁上的壁瓶及坐在轿内挂放的轿瓶。有大吉葫芦形的挂瓶和粉彩壁瓶。

乾隆粉彩大吉大利壁瓶

壁瓶:明万历时出现,清代乾隆时较多,《清档》载称为“轿瓶”,器型多样,大小不一,皆以瓶、尊、罐等缩样制作。
如纵剖半器,呈扁平式,背为平面,有孔可穿系,颈部或加双耳,有的连有装饰性托座;还有的整器,呈瓜果和卷书式,图案纹饰尤为繁多,常以御题诗句配合画面
乾隆七年受命烧制的官定壁瓶,造型多样且相当精美。
民窑器更为多见,为稚俗共赏的装饰品,以后各朝均广泛制作。
还有瓷板,乾隆一朝镶怖瓷板得到广泛应用,烧造尤多,除同于康、雍时嵌在床、几、桌、椅及宝座之上者外,更多镶于插屏、挂屏、多扇围屏和屏雕上。
形状有圆、方、长方等,规格各异。彩绘内容多为翎毛花卉、名山风景、人物
故事等,其制作和绘画都不及雍正时细柔,以后各朝,粉彩瓷板更为风行。

乾隆把提倡佛教作为笼络某些少数民族上层集团的一种手段,在各地广建庙宇,于是粉彩法器也大量制作.特别像“轮、螺、盖、伞、花、罐、鱼、肠”的所谓八宝,元明以来一直是青花瓷器上的主要图案,但到了乾隆时期,却制作成精细的粉彩瓷器。

清乾隆 粉彩八吉祥描矾红龙纹高足莲托供器

乾隆时期由于乾隆本人和宫廷的大量需求,及地主阶级上层的穷奢极侈,除了在康、雍二朝基础上继续大量烧制粉彩瓷外,还不惜工本追求各种新奇的制品。
在转心、转颈等品种却突出地反映了当时制瓷工艺新技巧的高度水平。
转心瓶大小多样,以瓶心、瓶身、底座等分烧组合而成,为乾隆时新创的观赏品,瓶颈与内心粘连一起,套于腹内,底部将器座粘合封闭,腹部开光或镂孔,可透视到由颈部旋动的内心瓶图案,效果似走马灯。
也有的内心瓶图案固定不动,瓶口里部盛水,利用水轮机原理,凭水珠滴漏重力,推出瓶心夹层旋转。
主要的转心瓶类型:
转心多为粉彩器,工艺精美,绘画细腻,独出心裁。

【乾隆天蓝地开光镂空粉彩转心瓶】

转颈瓶、器型组装大致同于转心瓶,唯颈部装一套环,可以旋转,井沿周绘饰天干,以与器身的地支相对,组合成变化无穷的万年历。
此外,这种干支装饰,也见于乾隆八年所制的珐琅彩万年甲于笔筒。这种转颈瓶构思巧妙,既是观赏品,又可作显示干支年历的实用器。
见有珐琅彩和粉彩器,色彩艳丽,图案精细。镂雕、镂空、玲珑瓷等工艺极为高超,构思天成的转心瓶和转颈瓶,体现出陶艺家们卓越的智慧和丰富的创造力。
据《清挡》乾隆八年《唐英奏折》载:此类转心、转颈瓶类都是唐英为供皇上观赏,别出心裁的杰作。
乾隆的瓷器除了器型以外,还极为讲究镂雕和附加堆饰的技法,瓶类往往附加饰双耳。有螭耳、象耳、鹿耳、蝙蝠耳、羊耳等等各种不同的兽耳,其中螭耳为多。在粉彩的瓷瓶上,加饰珊瑚红或淡翠色的双耳,很能增加粉彩器的装饰性。
2、乾隆粉彩主要品种的介绍
粉彩因其彩料中含有铅粉成分而得此名。粉彩需两次入窑才能烧造成功,首先在1300度以上的高温下烧成瓷胎,在出窑的白瓷上再进行画彩,随后将其放入700~750度的窑内进行二次烘烤后才能制成粉彩成品。
粉彩一改瓷绘中的平涂法,改用具有层次变化的渲染法,能达到工笔画的艺术效果,极具观赏性。所绘花卉采用没骨画法,与同时期画坛画风相近,能渲染出花卉的阴阳向背、浓淡深浅之别,画面层次感丰富,有“花有露珠,蝶有茸毛”的评价。

清乾隆粉彩开窗瑞兽纹扁瓶

在设色构图方面,可明显看出乾隆粉彩瓷器受18世纪法国宫廷中盛行的洛可可风格影响,尽显华贵之气。在传统瓶、罐、尊等粉彩琢器的器口内、底圈足处,常加施淡绿色釉,这种形式又称“绿裹粉彩”,底部款识更以红彩、金彩书之。

清乾隆粉彩山水楼阁人物纹瓶

此外,在这些绿裹粉彩器的颈部或足胫处,常饰以色调浓重的色地,并在其上大量采用缠枝宝相花、缠枝变形花卉(洋花)图案做边饰,瓷器腹部白地上绘有各种主题纹饰,这种装饰风格在雍正粉彩中基本不见。
嘉庆以后绿裹粉彩器虽一直延续烧造,但绿色越来越重,有些甚至成为墨绿色,且施釉厚重不均。不仅如此,乾隆时期各种粉彩琢器常加饰寓意吉祥的双耳(系),如蝙蝠、螭龙、寿桃、如意等,这些耳与器身图案相映成趣,形成乾隆粉彩华丽繁缛的显著特征。
除了常见日用的碗、盘、杯、碟和各式瓶类外,文房用具及各种陈设件和饰件特别多。所制的粉彩宗教瓷也较多,如:各种菩萨像、佛前的五供(烛台二、花觚二、香炉一)、金奔巴瓶、斋戒牌等。转心瓶、转颈瓶、套瓶都是清乾隆年间首创的陈设瓷。

清乾隆 粉彩描金「无量寿佛」坐像】

乾隆粉彩与雍正粉彩相比,已由淡雅清丽而变为浓艳豪华。
纹饰的风格有两大类:一是继承雍正时期的花卉图(包括过枝花卉)和少量墨彩山水图等,仍保持雅静的风格。
另一类则是重色浓彩、锦上添花。
乾隆粉彩往往于一件粉彩器上采用压印、剔划、绘画(釉上彩、釉下彩)、开光、色釉、镂空、堆塑、描金等多种装饰技法于一件器物上。还有将多种彩绘枝法、金彩、粉彩和多种工艺技法凸雕和雕塑结合于一器的粉彩瓷器。
再则乾隆时期瓷器上风行凤尾花纹,还有在色地上,以尖状工具剔划出较浅的忍冬蔓草纹规矩图案的,称为“粉彩轧道工艺”,景德镇又称“耙花”,乾隆及以后各朝极为流行。此类工艺复杂,难度较大,亦有精细之分。
3、乾隆粉彩款识特点:
乾隆粉彩的官窑器大多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少数书'乾隆年制'四字篆书款。
有青花款和金彩款,官窑多数为红彩款。
民窑器亦有书六字及四字篆款的,但款字极不工整。
民窑粉彩器以碗、盘、茶具为多,其中大量碗、盘也是用压凤尾的锦地纹样装饰,做工一般较粗,后人所称“什锦”器,即指此类,民窑中有大量的粗粉彩瓶、罐、盘、碗、杯、碟及文具。过粗之器称为“糙粉彩”。
4、乾隆“锦灰堆”是什么?
“锦灰堆”就是在一种彩色质地中用各种颜色绘制各式各样的织锦纹、丝绸纹和其他花纹,花纹中又添绘各式各样的缠枝花和其他图案,所以也叫“锦上添花”。
“锦灰堆”这种繁密的华丽是乾隆在位时的流行时尚,而且愈演愈烈。
乾隆后期,“锦灰堆”内还要根据画意的主题描绘大开光,再有多个小开光的也不新奇。开光内绘画山水、人物、诗句种种,极尽奢华之事。

【清乾隆粉彩百寿纹表】
该品是锦灰堆工艺的代表作,犹如雕刻一般的锦衣纹整齐繁复,彰显了这个时期的强大!
“锦灰堆”可以说是极端繁复的工艺的代名词,只不过今人研究的太少,甚至放弃了研究。
这件艺库的藏品就是“锦灰堆”复杂工艺的代表!

“锦灰堆”工艺在乾隆时期大量运用。可见其制作的巧妙,“锦灰堆”定义为规矩花比较合适,在一种彩色质地中用各种颜色绘制各式各样的织锦纹、丝绸纹和其他花纹,花纹中又添绘各式各样的缠枝花和其他图案,所以也叫“锦上添花”。
把轧道也称为“锦上添花”应该有偏差!
三、美轮美奂的乾隆粉彩保持了清朝的辉煌
乾隆皇帝对书画、诗词以及各类工艺品的喜爱达到狂热程度,对瓷器的偏爱尤甚。
乾隆皇帝对瓷器的喜爱不仅停留在赏玩层面,甚至直接参与到瓷器制作中,对宫内制瓷诸事屡屡过问,其痴迷程度尤甚其父雍正皇帝。
在乾隆皇帝的亲力亲为下,粉彩从单纯的日常生活用具变成具有陈设观赏、祭祀礼佛、品鉴把玩的多用瓷,这是宫中其他工艺品无法相比的。
首先在用色和施彩的工艺方面有了新的发展,除以粉彩绘画为主,还常加绘料彩、金彩或黑彩,或与青花五彩、斗彩并施于一器,这种在一件器物上施多种彩或同时以各种彩绘工艺制作的乾隆粉彩,可说是集多种陶瓷工艺成就于一身,充分反映了乾隆朝制瓷工艺的精湛。

【乾隆青花金彩云鹤纹天球瓶】把色彩的运用用到了活灵活现!(艺库藏品)

其次,在装饰方法上出现多种色地“开光”粉彩,如红、黄、蓝、绿、紫及多种色釉为地,可达十多种,有的在色地上彩绘带有西洋色彩的缠枝花,有的在色地上借用珐琅彩的轧道工艺用一种较锋利的金属工具划刻出精细的凤尾纹,即所谓的“锦上添花”,开光内绘花鸟图、山水人物图及墨书乾隆御题诗等。
这种色地粉彩纤巧繁缛,是前所未有的,也是乾隆粉彩中数量最多的。
第三,乾隆粉彩利用粉彩粉润柔和的质感,用粉化的各种彩料仿制各种工艺品,如漆器、铜器、珐琅、大理石,还仿制动物、植物、瓜果等。能准确地表现出所仿之物的色彩和质感,可谓惟妙惟肖。
第四,乾隆粉彩有一个独有的特征,即器物口部及底部都施松石绿釉。松石绿釉非常浅淡光润,釉面犹如粥皮,由于是一种低温彩釉,釉面常常带有细小的纹片。
这一特点乾隆时首先出现后,一直延用到晚清。
第五,主纹是缠枝花,形象是将传统的牡丹花、宝相花或莲花的花与叶变形,仿佛西洋花卉。
纹饰中也有西洋人物,同时还常以缠枝花作主体,分别加施夔龙、夔凤、蝙蝠或缨络、八吉祥等,组成各种祥瑞吉庆、美意延年内容的图案。
清乾隆官窑粉彩瓷器传世品有一定的数量。它综合了康熙与雍正两朝的制瓷工艺,进一步发展本朝瓷器,从而创造出许多新颖的粉彩瓷器。在用色和施彩的工艺方面有了新的发展。

清乾隆 粉彩粉地锦上添花铺首撇口尊

第六,乾隆粉彩的造型工艺更是精益求精,不论是高达一米多的大型陈设瓷,还是小至几厘米的扳指、鼻烟壶,造型都非常规整,很少出现夹扁或歪塌现象。更值得一提的是,新奇精巧的镂雕瓷为乾隆时期新创,各式镂雕瓶包括转颈瓶、转心瓶、交泰瓶、套瓶、冠架以及各式转足碗等,千姿百态,其他时代是无法比拟的。
1、工艺复杂精致,尽现皇家精益求精的风范
乾隆粉彩瓷器是乾隆盛世它在康、雍两朝制瓷工艺的基础上进一步创造出许多格调新颖的粉彩瓷器,我们现在可以从清宫内务府造办处的乾隆记事档中看到皇帝直接干预制瓷事宜,皇帝对部分粉彩器物的用途、形制、纹样等常有御旨,制作之前须进呈画样或木样,审定后才交景德镇烧制。器物款识、配衬纹饰以及御题诗等在记事档中均有记载。乾隆一朝,造型多样化,如灯笼瓶、转心瓶等,制作工艺新奇精巧,工艺也更加精湛。
中国画讲求诗、画相配,画中要见诗情,诗中能觅画意。文人画尤是,画中若少诗意,即便工巧无双,终是徒有匠气,诗情画意俱佳,乃属神品。
清一代是中国古代文化最后一座高峰,满清帝王虽起于关外,定鼎中原后亦尊奉孔孟之道,沿袭汉家文脉,逐渐接受了汉化的生活方式,他们的起居用度也无不打上汉文化的烙印。
就御用瓷器而言,自雍正帝起,便极力追求诗、书、画、印齐全的风格,完美契合了诗情画意的文人精神。这类作品便不止是精致的工艺品,而且是卓绝的艺术品,达到了制瓷史乃至艺术史的顶峰。
乾隆粉彩瓷的装饰图案极尽艳丽繁缛,装饰题材十分广泛,包括植物纹、动物纹、人物故事图案、婴戏图案、山水、诗词、歌赋等应有尽有,以表现吉祥喻意,形成了乾隆粉彩瓷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特色。
由于粉彩瓷比珐琅彩瓷更加实用,烧造成本低,加上乾隆
皇帝对粉彩瓷的偏好,使粉彩瓷器的烧造在乾隆时期达到了顶峰,清宫珐琅彩瓷的生产随之逐渐衰落。
乾隆粉彩瓷也改变了青花瓷在清宫的主导地位,成为乾隆朝瓷器的主流。
乾隆朝的瓷器生产盛极一时,在瓷器的制作上又突出发展了特种工艺,即仿漆器、仿竹木器、仿古铜器及仿各种水果、海螺等象生瓷。
从乾隆开始,粉彩在彩瓷的领域中几乎完全取代了五彩的地位。这时粉彩的质量虽不如雍正时期那样的秀丽淡雅,但在装饰工艺上渐趋繁缛,形制上丰富多样,特别是用于陈设的各大器型,如转颈瓶,转心瓶,天球瓶,扁瓶,多角瓶等甚为流行。
这些工艺繁复,色彩浓艳明丽的器皿是乾隆彩瓷志制品中的杰出代表,同时,装饰工艺的发展使得仿生瓷器的成功烧制成为可能,利用粉彩粉润柔和的质感,层次分明的色泽,石,木及各种动植物的色调和质感都能够准确细致的加以表现。

诗书画俱全的【乾隆绿地缠枝花卉开光粉彩诗画八方双耳瓶】(艺库收藏)

清乾隆官窑粉彩瓷器综合了康熙与雍正两朝的制瓷工艺,进一步发展本朝瓷器,从而创造出许多新颖的粉彩瓷器。清宫内务府造办处乾隆时记事档中记载了许多乾隆时景德镇御厂为宫廷制瓷的史实,也反映出皇帝直接关注制瓷的情况。
乾隆帝对有些粉彩器物的用途、型体、花纹的要求常有御旨,制作前要有画样或木样,审查后才能正式烧制。
器物的款识或有或无,写什么样的款识以及配合纹饰的诗句等都须经过乾隆皇帝的批准。
另外,制瓷粗糙不合要求者还要赔补等情况,在档案中也有详细记载。当时的督窑官唐英一方面按皇帝的旨意制作精美的宫廷用瓷,另一方面,在保留前代精华的基础上,还吸收了一些西洋的工艺技法,创造出许多新颖的粉彩瓷器。
粉彩的绘画技法多样,官窑更为考究,有平涂、渲染、没骨、洗、皴、点等,工笔、写意俱全,富有中国画的笔韵。
人物故事画多为室内景观,人物线条柔和,仕女体态修长,面目娇美,多衬以几案、绣墩、博古架等室内陈设。
画面都留有一定的空白,显示出深远和层次感。
2、乾隆粉彩的工艺创新
(1)多品种开辟制瓷先例
乾隆时期粉彩瓷广泛制作,并有了新的发展。粉彩由原来多用的白地着彩发展为多种色地相配,或开光,或以开光以各色地勾出图案纹饰外,还有加绘釉下青花。或是琢器的上下部分为色地,腹部为白地或色地开光,绘出粉彩纹沛,多有御题的赞颂诗或开光对写刘画,开了景德镇制瓷的先例。乾隆时期文化艺术得到长足发展,雍正朝及当时有名画家对陶瓷绘画有一定影响。
据《中国的瓷器》一书说:「此时山水多至崇董洁;张宗苍;婴戏多本金廷标,花鸟多据蒋廷锡、邹一桂等的画风,在艺术技巧上也有与其他工艺品相通之处」。
乾隆一朝是清代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此时,景德镇荟萃了一代名师巧匠,在总结和发扬康熙、雍正粉彩瓷器装饰的基础上,把清代制瓷业推向创造性的阶段,无论数量和质量上都达到了历史的顶峰。

清乾隆粉彩仿珐华连池水禽纹盖罐

(2)造型之美,叹为观止
乾隆粉彩色彩之缤纷、图案之新颖;尤为突出的是工艺技巧,几乎“鬼斧神工”,使人叹为观止。
再则,乾隆皇帝对发扬汉文化起着积极作用,乾隆皇帝喜文善武,儒雅好古,对御窑厂的制瓷发展也曾给予很大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制瓷技术的创新。
为了迎合皇上的旨意,御窑厂由唐英等专门主持,试制和创新样供奉,所以出现了一批华丽独特的新品种,亦为一代之奇。

清乾隆 粉彩松绿地镂空山水四方螭耳香熏】

清乾隆 松石绿地粉彩折枝花卉「福寿延绵」双龙耳瓶】

清乾隆 珊瑚红地粉彩云鹤纹双耳葫芦瓶】
如融青花、粉彩、色釉、镂雕等不同方法、不同工艺于一身的各种瓷器,成为集乾隆时制瓷艺术之大成的盖世杰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粉彩的优势是使用了“玻璃白”,所谓“玻璃白”是不透明的白色乳浊剂,属氧化铅、硅、砷的化合物,利用其乳浊作用,可以使彩绘出现浓淡凹凸的变化,增加了彩绘的表现力,让画面粉润柔和,富于国画风格。因此粉彩博得“东方艺术明珠“的美称!
能用中国画的的渲染技巧在瓷器上施彩,产生的艺术效果显然更加动人!在绘图时可以随意增减颜色的浓淡和层次,获得的效果色阶多,彩柔和,过度效果明显,立体感强,能体现物体的深浅、阴阳向背。
(3)粉彩技法的创新:五彩是单线平涂,粉彩是没骨画法。
(4)粉彩颜料的创新:粉彩除袭用古彩者外,还创造多种颜色,如:胭脂红、羌水红,皆用赤金与水晶料配成,其洋绿、洋黄、洋白,翡翠等色,皆用硝粉、石末、硼砂各项配成。
粉彩在“五彩”及“珐琅彩”的影响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特色!和康熙五彩相比,多了柔情,和雍正的珐琅彩相比,多了自然。
五彩的颜色鲜丽,鲜丽间透着刚硬,红是红,绿是绿,从不妥协!
珐琅彩华丽中蕴含贵气,高高在上!
粉彩中深浅浓淡,自然和谐,把自然的景象呈现在眼前,花纹凸起,层次分明,立体感的画面,粉彩自然走向了长盛不衰!
除了白地粉彩,增加了各种地色的粉彩,如:豆青地、红地、黄地、蓝地、绿地、胭脂红地、木纹釉地、碎纹地,丰富多彩!

清乾隆 粉彩黄地开光山水图螭龙耳瓶】

粉彩是乾隆彩瓷的主流,官窑和民窑都大量烧造。
中国的瓷器品种非常丰富,可达几十种之多,粉彩是其中的一大类。由于粉彩瓷器色彩柔和,瓷画精细优美,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
粉彩初创于康熙晚期,盛烧于雍正、乾隆,成为清代瓷业生产的一个主要品种。直到现代,景德镇的许多瓷厂仍继续生产
有的琢器上下部分为色地,腹部为白地或色地开光,开光处绘粉彩纹饰。
色地粉彩开光器物,釉地有红、黄、紫、绿、蓝、金、粉等色,其色亦有深浅之分。

清乾隆 彩御题诗芍药花口瓶

此瓶造型尊贵典雅,线条起伏优美,瓶口和底足均作十出花口,制作规整,尤为罕见者则是肩部与胫部随形皆作浅浮雕处理,使得纹饰立体感增强,上下层次过渡鲜明,构思巧妙,为乾隆御窑上品佳器之典范。

并且高不盈尺,更显秀巧,惹人怜爱。与别致的造型相比,纹饰布局设计则更显匠心独具,颈部、胫部以藕粉色釉为地,内以洋彩绘各式花卉纹样,设色鲜妍佳妙,使用了洋彩特有的圆状光点装饰,配以翻卷的枝蔓,洋溢出浓郁的巴洛克风格;外底通施松石绿釉为地,匀净厚润,中心书矾红“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方章款;

腹部则以清透滋润的白釉为地,一侧绘嫣红、藕粉、雪白三树芍药花,或绽放枝头,风姿绰约,或含苞待放,楚楚动人,周围点缀有奇石仙芝,营造出一片清新雅逸之妙境。

另一侧以墨彩隶书书写赞美芍药冷艳脱俗的御题七言律诗一首,笔力雄健,气度不凡,诗文为“秋水盈盈漾远空,芙蓉寂寞碧波中。难将冷艳供群赏,且趁寒晖放晚丛。绿盖光沉擎玉露,霓裳彩褪老金凤。爱看三五踈星似,漫忆繁华十里红。”
后落“乾隆御制”款及“乾”、“隆”一朱一白连珠篆印,彰显出其高贵的宫廷御制身份。开卷延展,画诗书印皆俱,犹如一幅赏心悦目的工笔花卉画,在体现皇家气度的同时,荡漾出一份婉约的文人意趣,与雍正已降的珐琅彩瓷器可谓一脉相承,令人称道。
3、彩绘图案是粉彩装饰的最主要部分
乾隆粉彩利用各种表现技法及彩料绘制各种图案纹饰,以增加瓷器的美观。
(1)乾隆粉彩彩绘:
一是以花卉、花鸟、山水、人物故事、走兽等为主的白地粉彩装饰。
有百鹿茸、九桃天球尊、九桃盘及三果、婴戏碗等。其胎体薄厚均匀、轻重适度;器型规整、比例协调;釉面匀净、釉色清白、色彩鲜亮、层次分明。
乾隆粉彩百鹿尊的绘画尤为精细,纹饰构图严谨,山石层次清晰,山林群鹿毫发入微,动静各态,生动传神。
二是以色地粉彩开光的粉彩器物装饰,有红、黄、紫、绿、蓝、金、粉等釉地,其色有深浅之分。有的器物在色地上用金彩勾画纹饰轮廓,绘工精细,贵气十足!
粉彩瓷装饰画法上的洗染,吸取了各姐妹艺术中的营养,采取了点染与套色的手法,使所要描绘的对象,无论人物、山水、花卉、鸟虫都显得质感强,明暗清晰,层次分明。
采用的画法既有严整工细、刻画微妙的工笔画,又有渗入淋漓挥洒、简洁洗练的写意画,还有夸张变形的装饰画风。甚至把版画、水彩画、油画以及水彩画等姐妹艺术都加以融汇运用,精微处,丝毫不爽;豪放处,生动活泼。

清乾隆粉彩四季花诗文六方瓶

乾隆皇帝具有极高的艺术修养。他不仅对宫内粉彩器的用途、形状、纹样等屡屡过问,制作前还须呈画样或木样,待亲自审定后,方可送交景德镇御窑厂烧制。
而此时的官窑粉彩器皿,一改康熙、雍正时期清新典雅的风范,进入了精工细作、华丽繁缛的境地。绘制开光山水或对称的两写两画的琢器瓶类,通常加饰有对称螭耳、风耳、如意三果耳等,器足及器里施豆瓣绿釉。
金水成色足、亮,花卉图案装饰乾隆时更为突出,多在中央绘牡丹,周围绘菊花、梅花、绣球、玉兰、海棠、葡萄、喇叭花、牵牛花等各种花朵的万花图,称为“万花堆”或“锦上添花”的图案,几乎是乾隆粉彩花卉的主要题材。
纹饰生动繁艳,浓翠欲滴。
雍正粉彩中的“过枝”手法更是表现运用的得心应手,不仅在碗的外壁和内墙之间采用过枝之法,而发展到器身和器盖之间的过枝。
(所谓过枝,即:自此面以达彼面,枝干相连,花叶相属之谓)

(2)乾隆纹饰丰富多彩
乾隆时粉彩纹饰内容丰富多彩,尤以寓意和谐音来象征吉祥美好的图案,使用得比雍正时更为广泛。例如:牡丹—富贵、桃子—寿、石榴—多子、松鹤—长寿、鸳鸯—成双、鹊—喜庆、鹿—禄、蝙蝠—福、游鱼—富足有余、鹌鹑—平安。
石榴多子、多子多福、百子图、五福捧寿、福寿三多、五于奇魁、五子登科、三阳开泰。喜庆平安、八吉祥、八仙庆寿、月月见喜等均为祈福求祥之内容,成为以后各朝司空见惯的装饰。

【乾隆粉彩石榴花双耳瓶】

据《尚书·洪范》载:'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
'清代瓷器上多画5只蝙蝠以象征五福,构图常以四只蝙蝠环一寿字,寿字中间又一蝙蝠,亦有以五只蝙蝠环以寿桃或寿字的,意即'五福捧寿'。
五福捧寿纹于清乾隆朝颇为盛行。

清乾隆 粉彩五福捧寿纹盘】

四、乾隆顶级粉彩艺术品品鉴
粉彩中,粉彩百鹿尊获得推崇,他的制作一直持续到晚清民国,今天看来还是乾隆的更出彩。
通体施白釉;圆口,螭耳,器型以下渐广,垂腹,圈足,肩部饰双螭龙耳。

北京保利的【清乾隆 粉彩百鹿尊】

佳士得的【乾隆 粉彩百鹿尊】

苏富比的【乾隆粉彩百鹿尊】

艺库的【乾隆粉彩百鹿尊】
胎体厚重,釉面洁净,造型端庄,腹部满绘粉彩百鹿图。画片取自皇家木兰围场鹿群嬉戏的自然景色,此图的粉本出自清初宫廷画家沈铨之的《百鹿百鹤图》。
图中百鹿神态各异,或嬉戏,或奔跑,或觅食,或小憩,一派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粉彩绘画技法高超,不仅将百鹿的神态描绘得生动传神,更衬以参天古树,苍松翠柏,郁郁葱葱,山峦叠嶂及瀑布溪流,极为自然逼真。
全图施彩丰富,图中山石、树叶多以绿彩绘就;百鹿、树干枝多用赭色、墨彩勾皴点染。绘工精雅细腻,布局疏密有致。

此尊造型独特,形体规整,釉面匀净,纹饰繁缛,描绘精细,布局疏密有致。
乾隆年间,皇帝密旨,要求景德镇御窑厂推陈出新制造人间至“尊”珍瓷。景德镇御窑厂数千名窑工苦心研究,耗时十年,经过上万次试验,终于烧制出盛极一时的皇家最大瓷尊器型“鹿头尊”,并将“祥瑞百鹿图”纯手工首次绘制于皇家经典器型尊上,地位尊贵至极。
乾隆六十寿诞,群臣祝寿,乾隆谕旨只允许三品以上官员才能进宫拜请“百鹿尊”,足见其地位尊贵,被誉为“千古第一瓷”!
鹿,古人心目中的一种瑞兽,有祥瑞之兆。《符瑞志》载:“鹿为纯善禄兽,王者孝则白鹿见,王者明,惠及下,亦见。”尤其是唐宋以后,古人借鹿与禄之谐音,以象征福禄常在,官运亨通,应用更加广泛。
“百鹿”即“百禄”,寓意加官进禄、权力显赫至极。“百鹿尊”因“鹿”与“禄”谐音,故又称“百禄尊”,百禄形容俸禄之高厚,只有帝王才能享有,寓意“荣禄百来、福寿双全”。
“百鹿尊”尊体不仅绘制象征皇权的祥瑞百鹿(禄),更有福寿仙桃(福)、参天松柏(寿)、象征福瑞滚滚而来的溪流(喜)。“福、禄、寿”首次聚首于瓷器之上,是皇家尊贵地位的象征。
装饰效果富丽华贵、雍容典雅且又清新悦目,充分体现了乾隆官窑精品的时代风貌和技法水平。
“尊”是古代一种大中型盛酒器和礼器,其形制为粗颈、深腹、圜底、圈足。
商代有原始青瓷尊,北朝青釉仰覆莲花尊形体高大精美,颇为富丽。宋以后瓷尊盛行,用于盛酒或做宫廷陈设用器,如汝窑三足尊、出戟尊。清景德镇窑产品丰富,有苹果尊、鱼篓尊、石榴尊、太白尊、马蹄尊、络子尊、百鹿尊、萝卜尊、观音尊、牛头尊等等。

清乾隆冬青釉开窗粉彩山水纹象耳尊

【清乾隆 粉彩婴戏双龙耳瓶】
太平,谓时世安宁和平。《汉书·王莽传上》:「天下太平,五谷成熟。」温庭筠《长安春晚》诗:「四方无事太平年」,又指连年丰收。
《汉书·食货志上》:「进业曰登,再登曰平……三登曰太平。」象,哺乳动物。
象寿命极长,可达二百余年,被人看作瑞兽。象也喻好景象。宝瓶,传说观世音的净水瓶,亦叫观音瓶,内盛圣水,滴洒能得祥瑞。
「太平有象」也叫「太平景象」、「喜象升平。」形容河清海晏、民康物阜。
乾隆粉彩品鉴:【粉彩“太平有象”象驮宝瓶】 

高34厘米、长24.5厘米、宽17厘米。
象作回首状,施米灰色釉,棕毛毕现,元宝形鞍上驮有葫芦形珐琅宝瓶。
这是宫廷中常见的陈设器, 象是太平盛世的象征,象驮宝瓶喻意“太平有象”。

乾隆粉彩品鉴:乾隆粉彩九桃天球瓶】

清乾隆 粉彩九桃大天球瓶

乾隆粉彩最突出艺术品还是粉彩仙桃图,仙桃在雍正、乾隆时期经常使用,成为装饰陶瓷器皿的主题纹饰,蝙桃纹寓意“福寿双全”。
由于雍正时期多画8个仙桃,乾隆时期喜欢绘9个桃子,因此行内有“雍八乾九”之说。
九桃天球瓶所饰桃纹蜿蜒交锁,为乾隆时期经典绘瓷纹样之一,桃枝成双,花别树异,瑞果硕结,共生九桃,用意隽永,寄寓丰实长寿。「天球瓶」以器腹圆鼓近似天球得名,首见于明初。
此品之桃实纹色泽粉柔,嫩黄渐变娇红,间缀巧致红斑,桃叶扶疏,露桃枝曼妙之姿,尤其珍罕。乾隆窑粉彩天球瓶,绘桃树一株,躯干茁壮有擎天之姿,丫杈伸展虬劲有力。

绿叶浓淡深浅,相背阴阳,完全来自画师写生得来,无一荒疏草率之笔。桃实的布局更体现传统绘画“攒三聚五”的法则,每只寿桃也角度各异,立体感十足,印证了“清水之色便于堆填”的工艺特征。桃花含苞欲放或全然盛开,皆具冰清玉润之质,回风舞雪之姿。
桃树之旁依偎月季一株,更显谦逊不争之德。在雍正瓷胎画珐琅器物中,“月季”也是出现频率较高的花卉。此瓶之上虽属配角,但姿态鲜活且设色艳丽,依旧有“朝朝笼丽月,岁岁占长春”之韵致。瓶体胎质坚实,白釉如脂,底部施白釉,正中落青花“大清乾隆年制”款。
雍正官窑曾烧制粉彩绘桃实、月季纹样的瓷器,常见大盘及天球瓶两种器形。后乾隆也宝爱此类器物,亦承袭烧造,唯在寿桃数量上与前朝有别。
乾隆粉彩“天球瓶”比例匀称得当,在陈设瓶、尊类的器物中脱颖而出,颇得帝王欢心,加之文化繁盛,工艺超凡,造就了或气势磅礴,或娇羞婉约的官窑佳品。
粉彩九桃天球瓶如靥笑春桃的倾城佳丽一般,带来了数百年前的一缕春风。

【清乾隆 粉彩九桃大天球瓶】

粉彩九桃天球瓶,是乾隆初年西洋技术与传统瓷艺的完美结合,也是宫廷审美的典范之作。晚清民国也大量仿制此品,足见其格调高蹈。
楚辞·九辨》:“九者,阳之数,道之纲纪也”;《周易》中“以阳爻为九”。把“九”作为一个概数,泛指阳数之极。“九”又与“久”谐音,九桃也含有“长寿”、“久安”之寓意,“九五之尊”当喜闻乐见。
明天继续《细说清代瓷器》(三十)乾隆的颜色釉

 陈辉2021年1月10日写于济南艺库文化艺术品公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乾隆粉彩、珐琅彩、斗彩、五彩瓷器比较
天津博物馆(二)
天价中国古瓷器欣赏
叶佩兰细说粉彩(上) 中华博物 鉴藏讲座
精品瓷器!
乾隆瓷器之 釉上彩(珐琅彩 粉彩 斗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