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编《细说清代瓷器》(32)清三代顶级瓷器艺术品对瓷器历史的巨大贡献!

写清代瓷器主要看清三代的瓷器,似乎他们代表了清代瓷器的全部,风华正茂,楚楚动人的清代瓷器突然变得毫无生气了这个弯拐的太急,没办法这就是清三代瓷器艺术的高傲,让他以后的后人只能望其生叹,艺术品味太高了、画片太精彩了,工艺太难了,索性放弃一切的创新,有什么仿什么,也能满足一个日常的需求。
直到今天,看着他们一个个的价值连城,民间收藏却变得生机勃勃。
没有美的追求,看不到清三代皇帝对瓷器的贡献,有了美的追求,有了价值的渴望,清三代的瓷器放出了耀眼的光芒。

清康熙 米黄釉五彩玉堂富贵玉壶春】一个拍卖了8970万人民币的小玉壶春

一个小瓶为什么会能有近一亿元人民币的收获,我们必须从敬仰开始我们对清三代瓷器艺术品的总结。
兢兢业业、业精于勤,要说清三代瓷器贡献最大的还是由皇帝亲自筹划的瓷器生产,皇帝的喜好直接影响了御窑瓷器的生产。清代对御窑厂的管理最初是因袭明朝旧制,所以在清御窑厂出现之初,管理御窑厂的官员在来源上,既有可能有中央派员督理的机制,也有以地方官负责烧造御用器烧造事务的。
随着御窑瓷器烧造任务的日趋繁重,管理御窑的重任改为以内务府的官员驻场督造、协理御用瓷器烧造事物,这就形成督陶官制度。
康熙时期的臧应选、郎廷极,雍正时的年希尧,雍乾时的唐英,对清三代代御窑瓷器的烧造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康熙御窑瓷器其选材用料十分考究,采用优质瓷土烧制,设计用心,构思巧妙,严格烧造工序,独具一格。
严谨精工的宫廷工艺风格业已形成,并呈现出精细华美的皇家风范,即具有朝气蓬勃的神采和朴茂华滋的气韵。
雍正御窑瓷器无论在仿古还是创新方面,均取得卓越成就。“内廷恭造之式”风格的确立为清代御窑瓷器的制作奠定了方向,即制品应具独特的皇家格调,保持纯粹的皇家风范。
雍正御窑瓷器所体现出来的一种独特而浓厚的中国传统文人审美情趣,为瓷器本身增添了独特的文化内涵。乾隆御窑瓷器秉承康熙、雍正御窑的风范,继续发扬光大,把皇家工艺美术发挥到了极致。
奇巧的造型,华丽的釉彩,以及丰富而多层次的装饰风格,这种层次感是形成乾隆御窑风格的关键因素。
正是由于绘瓷技术的发展与提高所带来的表现手法的多样性,而乾隆也恰恰喜欢这种多样性及丰富性,造成了乾隆御窑瓷艺的高质量与表现的完美性。刚猛雄健的康熙御窑、精细优雅的雍正御窑、瑰丽繁富的乾隆御窑,由此形成了清三代皇家御用瓷器所具有的风格特征和审美取向。

【清康熙 青釉海水云龙纹三弦尊】
康熙的权利是一个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早期的权利斗争,中期的政权稳固,晚期的国力强盛。
瓷器生产也是这样,清初期江西处于南明抗清斗争的拉锯战地带,战乱延续至康熙初期,景德镇的制瓷业一度衰落。
明王朝灭亡后,清王朝接收了明代御窑。清初朝廷曾多次命御窑厂烧造瓷器,到康熙十年,才有景德镇奉造祭器的记载,康熙十三年,在吴三桂战乱的影响下,景德镇制瓷业再度受到破坏。
直到康熙十九年九月奉旨烧造御器,差广储司郎中徐廷弼、主事李延嬉、工部虞衡司郎中臧应选、笔帖式车尔德于二十年二月驻厂督造。标志着御窑厂制度正式恢复,御窑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从此官窑开创了以督陶官姓氏称窑的先例,开始进入一个新阶段,“藏窑”开始他的伟大创造!
康熙时期的瓷器,造型多样,品种丰富。新品种层出不穷,创新品种多达百种以上,前所未有。大器许多超过一米,浑厚奇伟;小器玲珑透剔,巧夺开工。

单色釉最重要的代表:【清康熙郎窑红釉长颈胆瓶】

除官窑器外,民窑日用器数量也相当可观。民窑的青花和五彩广泛流传,又有大量的贸易瓷需求,兴旺的民窑给景德镇瓷业带来空前的繁荣。
官窑和民窑相互促进,技术迅速提高,品种不断创新。
独步当朝的青花以墨分五色见长;绚丽多姿的五彩画片生动活泼;刻意追步的仿古瓷、颜色釉瓷器令今人刮目相看;崭露头角的珐琅彩和洋(粉)彩更是独具风采。

康熙青花的代表作:【康熙青花百鹿图鹿头尊】

康熙五彩的代表作:【康熙五彩花鸟大盘】

青花五彩的代表作:【康熙青花五彩周文王访姜太公方瓶】

康熙珐琅彩的代表:【清康熙 御制胭脂红地珐琅彩莲花图碗】

康熙创立的61年的稳固江山,为雍正、乾隆时期的盛世奠定了基础,让清代在268年的历史里辉煌了130多年,御窑瓷器也辉煌了100多年。维持了入关以来的一半时间!的确了不起。
江山的稳定,经济的繁荣,百姓安居乐业,作为中国主要的工业产品瓷器生产自然达到了历史的最高峰!
康熙瓷器在明代景德镇御窑厂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技术改造和创新,虽然顺治在位的时间较短,对御窑厂也是放任,但是顺治也产生了一些精美的青花和五彩瓷器,但是康熙做的更加完美!
到了雍正年代,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制瓷工艺突飞猛进,在继承了康熙朝制瓷工艺的基础上,又有了极大的进步,出现了许多创新和变化。“明看成化,清看雍正”就是对雍正瓷器最大的肯定。

不同的雍正珐琅彩碗,一样的精彩!

雍正一朝烧出的瓷器,不论珐琅彩、还是其他彩瓷,青花瓷器都成为清代的顶级制作,留下了一个又一个的瓷器艺术瑰宝,将中国彩瓷之美发挥到极致。
他对中国陶瓷史的最大贡献,当推珐琅彩和粉彩。历史也是一面镜子,富裕和平的年代,艺术品的制作就会突飞猛进。
雍正这个时期不仅品种多、题材广泛、造型多样,原料的选择和加工也比以前更加讲究。如果把古代陶瓷形容为无数的山峰耸立,最高的一座山峰就是雍正时期的官窑制作,不管是青花、斗彩、珐琅彩、粉彩、洋彩、单色釉等瓷器制作,都达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独步天下的地步。
景德镇御窑的另一项重要成就,是仿制汝、官、哥、钧窑的工艺,尤以雍正时期成就最高,雍正时期的釉里红瓷器,发色稳定,色泽鲜艳,远超前朝。
瓷胎珐琅彩获得空前发展,雍正珐琅彩图案多样,并与中国诗、书、画艺术结合,别具意味。
雍正瓷的总体风格轻巧俊秀,典雅精致,构思别致,线条柔和圆润,胎体选料极精,壁薄体轻。
小件器皿线条柔和含蓄、轻巧俊秀,实用而美观。大件器皿端庄典雅,讲究线条变化,质朴古拙,比例协调、轻盈秀丽、规整而不厚重。除了珐琅彩其他瓷器品种都达到历史最高,雍正瓷器创新品种多样化、工艺水平屡创新高,
在装饰纹样上,雍正皇帝倡导“内廷恭造式样”,并亲自发出了“秀雅”“细致”的要求。同时也指定了唐岱、戴恒、贺金昆、汤振基和郎世宁等院画家为画珐琅器制作稿样,影响所及,雍正珐琅彩瓷无不美轮美奂。
就珐琅彩瓷的装饰纹样而言,诗、书、画、印四种元素因鲜见于宫外造作,故堪称之为“内廷恭造式样”的典范。

雍正珐琅彩的最高艺术表达就是极端的美!

由于雍正个人的喜好,雍正时期瓷器的样式风格逐渐确定,粉彩、珐琅彩与墨彩瓷都具有极高艺术价值。从传世的作品中,能看到雍正皇帝所追求的极致:灵巧秀美的造型、精妙入微的画面、柔和典雅的色泽、严谨规范的款识。
雍正把瓷器的完美做到了极致,最高的评语就是:「雍正官窑,大小盘碗,白胜霜雪,既轻且坚。上画彩花数朵,每一朵横斜荧拂,袅娜多姿,笔法绝不板滞。花作茄紫蛋黄天青各色,皆非乾隆朝所能几及。」
对于极品瓷胎画珐琅以「填地之白,白如雪    一绝也;薄如卵幕,口嘘之而欲飞,映日或灯光照之,背面能辨正面笔画彩色,二绝也;以极精之显微镜窥之,花有露光,鲜艳纤细,蝶有茸毛,且颈项竖起,三绝也;小品而题极精之楷篆各款,细如蝇头,四绝也。」
雍正皇帝学养深醇,眼光极高,追求器物的至善至美,对御用瓷器的用色情有独钟,“上有所好,下必从焉,”御窑厂把皇帝的喜好作为色釉调配的唯一标准,严格按照造办处提供的样品配釉烧制,一定能生产出胎土细腻,体现宫廷艺术雅、秀、精、巧的高贵气质的瓷器。

追求高雅,还有讲究一尘不染,荷花的品格自然是他的最爱,这两件天球瓶是对于雍正艺术品最好的解读,诗书画最完美的定义!
雍正瓷器过于讲究精巧细腻的画工,他的艺术品把书画艺术发挥到极致。清代六大家之一恽寿平创新的花卉画法,正风靡一时且广为仿效,也成为瓷匠结合不同彩釉,绘作花卉纹的摹本。
恽氏(1633-1690)受宋代花鸟绘画启发,以没骨花卉闻名,不以墨线勾勒轮廓,仅以色彩浓淡表现花叶。
笔下花卉常作粉红、淡紫,以铅白调色,作出各式不透明柔和粉色,与造瓷上新发展出的白彩运用如出一辙。
也彻底改变了既有的传统五彩瓷器。恽式风格绘花自然生动,每片花瓣的上下正反面,其细微的转折飘动,都以变化丰富的色彩细细诠释,而御窑厂的画师也追随着这样的风格。

他的粉彩可以和书画相比,甚至更艳丽!

他的斗彩让各种颜色赋予了活力

正如清人许之衡《饮流斋说瓷》所云:“草虫尤奕奕有神,几于误蝇欲拂”。
此时因任督陶协理的唐英对项羽和虞姬二人推崇备至,雍正粉彩中常见有虞美人的图案,和“虞”与“羽”同音,与历史上的项羽和虞姬的悲壮故事有关。
不仅如此,御窑厂所在地珠山也遍种娇艳的虞美人花,促进了虞美人纹饰流行。
牡丹花卉一改前朝的双犄牡丹画法而为圆形盛开状,用顿挫有力的笔法画枝干,表现粗糙的皱皮质感,用流利柔和的线条勾勒花瓣,表现其展开、翻转、起伏的状态;用胭脂红在玻璃白上洗染花瓣,肥润、娇艳、淡雅、柔丽,再用黄色点画出花蕊等,明丽淡雅的色调衬托出牡丹的娇艳。

【清雍正粉彩牡丹玉兰蜂蝶图天球瓶】

【清雍正青花釉里红三果玉壶春】


【清雍正 天蓝釉盘口镂空足瓶】
看雍正的艺术品似乎什么都做到了完美,为什么雍正能够做出这么漂亮的艺术品来,让这个世界癫狂,不仅仅是工艺技巧的问题,而是个人的文化修养!
机器代替不了手工,技术更代替不了修养,这就是:“布局决定境界,笔画决定艺术”,指导顶级艺术品的制作,就是看谁的眼光更高,修养越深了。
雍正的官窑瓷器的美是公认的,美在何处?要从它的艺术性上找出不同,也要看当时的政治、社会、经济环境,看一看雍正皇帝是在什么样的生活状态中提高自我的修养。
雍正自小蒙受康熙的亲自抚养,感情笃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的诗赋经书及艺术素养均受到康熙的认可。       
雍正45岁才登基做了皇帝,在前几十年的修学中,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及艺术修养,他饱读诗书,静心于圆明园内体悟佛、道之心境,逐渐形成了内敛、深沉的思想修养,因此在宫廷器物的制造上,他追求精致典雅,讲究宫廷气质。
有了这些文化的底蕴,雍正时期各类的艺术品都十分完美,虽然雍正一朝只有十三年的时间,但是雍正留下的瑰宝惊心动魄,让我们享用不尽。
他的珐琅彩、粉彩、斗彩都是中国瓷器的经典,雍正的青花也能做到完美和超脱,就不光是原料的问题了,完全是鉴赏力的问题了,他的独到的艺术鉴赏力,才让我们今天津津乐道,赞叹不已,完美始终贯穿其中!

【清雍正青花花鸟纹喜上枝头海棠式龙耳扁壶】

雍正皇帝执政时间虽然短暂,其文化的修养直接影响了整个清代的艺术品发展,通观雍正朝现存的各式艺术品,不论是瓷器、漆器、玛瑙、玻璃、珐琅器、砚台,还是绘画、书法,尽管材质迥异,但风格如出一辙,均以简洁流畅的造型、典雅清新的纹饰、精巧细腻的做工而著称于世。
尽管历史上对雍正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是,从雍正本人的艺术修养及雍正年间的艺术品研究上,可以发现雍正的审美情趣对雍正年间艺术品的风格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事实上,他是个有贡献的好皇帝,他在从政时期极为勤勉,尽管在位时间只要十三年,但是他在清王朝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方面,都是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乾隆瓷器更是一个清代瓷器历史的高潮,乾隆一朝六十年,是清代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瓷器生产取得了空前的繁荣。在经过了康熙、雍正两朝的励精图治,乾隆时期政治清明,国泰民安。
乾隆瓷器的典型特征就是奢华,其品种之多,工艺之复杂达到了瓷器制作的顶峰。

乾隆青花胭脂红的代表作

乾隆瓷器在烧造时的不惜成本,追求奢华极致的风格,使青花、粉彩、斗彩以及各种颜色釉都做到了炉火纯青。此时景德镇御窑厂规模庞大,在督陶官的管理下,每年烧造各种瓷器都在数十万件以上,送入宫中。
烧出的瓷器无论是工艺技巧还是装饰艺术都已达到了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地步。
清代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中形容当时瓷器“至乾隆,精巧之至,几于鬼斧神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没有哪个时代的瓷器能像乾隆那样奢华了!
乾隆瓷器一面保留古代的精华,一面吸收西方艺术。外观造型大部分比较规整,除常见器型外,出现了一些奇巧怪诞的物件,主要用于赏玩。
此时盛行在琢器上使用转心、转颈等技艺手段,制作工艺极其精致。
制作的象生瓷技术高超,仿木纹、仿竹器、仿漆器、仿金属器等等,几可乱真。
这与当时制瓷艺人的高超技术密不可分,他们高度准确地掌握了釉料的配制和火候的控制,以至惟妙惟肖地模仿别的物质效果。
在他的监督下,经常制造出仿真度极高的器物,让人真假难分,更产生了仿生瓷器。
清乾隆年间朱琰在《陶说》中曰:「戗金、镂银、琢石、髹漆、螺甸、竹木、匏蠡诸作,无不以陶为之,仿效而肖。」
制瓷技术发展到乾隆年间,已极其完备。乾隆皇帝本人对文化艺术,包括瓷器制作十分重视,在瓷器烧造上追求奢华繁复的审美理念。
仿生瓷,系指仿造现实生活中的生物、器物等不同物体而烧制的瓷器,它可以是仿拟人类、动植物、器物甚至是工具等等。   
仿生瓷以仿拟物体的外表体征,或是其材质或肤理为准,以惟妙惟肖、以假乱真为最高目标。
到了乾隆时期仿生瓷仿制的范围更加广泛,仿制的成品栩栩如生,几乎可以乱真。
《古铜瓷器考》中说,“有陶以来,未有今日之美备”,便是对这一时期瓷业成就的赞叹、笔筒、碗等制品。造型、呈色、质感均与木制器皿酷似,木质纹理清晰,瓷木莫辨。
大家都知道,清朝烧制瓷器时,不仅爱创新,还特别喜欢仿制。不仅是仿前代的器物造型,也仿前代各窑口研制出的独特釉色。但是,这些都算不上是清朝时最火热的仿制品。以假乱真的仿生瓷,才是备受皇室喜爱的宠儿。
仿生瓷,也叫象生瓷,是中国清代模仿禽、兽、虫、鱼、植物等形象造型的瓷器。从陶瓷发展史看,明清之际,宜兴象生紫砂器的制作十分成功,并开象生瓷制作之先河。
但只有到了乾隆时期的唐窑,因景德镇陶工对釉、彩配方及烧窑技术的熟练掌握,才能做到随心所欲地仿制各种物品,使象生瓷技术得以升华。

【乾隆粉彩雕瓷鸭】

清乾隆粉彩仿生瑞鹿摆件

乾隆粉彩荔枝

除瓷塑外,还有仿青铜器、漆器、大理石纹盒、木纹盒、织金锦、锦皮书函等,均可达到乱真程度。乾隆时期的制瓷风格、艺术高度、以及工艺高度都是众所周知的。
中国的瓷器,不仅是可供实用的物质器皿,而且在造型、色泽和装饰等工艺方面,具有极高的审美情趣和美学鉴赏价值,堪称实用与观赏相结合,技术与艺术相交融。
这些意义不但显现于陶瓷,也显现于玉器、金银器、漆器、珐琅器、玻璃以及书画等艺术工艺品种上。
因而乾隆的工艺美术强调质量制作完美,因为它既是“圣德”的流露,又是盛世圣王统治天下的祥瑞及象征。
而从另一方面,乾隆在雍正的基础上,对于清宫陆续收藏的古代文物一直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整理归纳分类的意图。

【清乾隆松石绿地粉彩折枝花卉「福寿延绵」双龙耳瓶】

这是乾隆文化大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乾隆要求御窑的陶瓷不但工艺绝伦,质量更是精益求精,所以乾隆瓷器件件精美绝伦。
他不仅对宫内瓷器的用途、形状、纹样等屡屡过问,亲自审定画样,甚至对于瓷器的烧制过程也极感兴趣。
雍正对瓷艺的兴趣更多在以珐琅彩为中心,全面振兴雍正御窑瓷艺及树立“内廷恭造之式”的风格。乾隆的工艺兴趣和企图,又大大发扬了雍正“内廷恭造之式”风格。
他不仅仅在于强调内廷的御制瓷风格,而是把瓷艺超出制瓷的层面上升为伦理道德的境界,认为制作完美无瑕的陶瓷正是圣人至德的显现,乾隆一朝以“盛德圣王”而自居,在陶冶上赋予更加浓厚的政治、比德寓意及象征意义。
由此,陶瓷工艺的完美,陶瓷质量的完美,被乾隆认为是帝王“盛德”的象征!

【乾隆珐琅彩秋雁图长颈瓶】

【乾隆青花金彩云鹤图天球瓶】看到这样的艺术表现,我已经不知道如何还能怎样完美?怎样超越?

乾隆瓷器中,奢华是其一大特色,奢华的风格是乾隆瓷器最大的优点,也是常被说成了艺术的缺点,在瓷器鉴赏方面也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
乾隆瓷器,受乾隆帝和皇家审美的偏好,因过分追求纹样繁缛、色彩艳丽、构图丰满和工艺复杂,工艺水平达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地步!
奢华繁复的风格既表现了乾隆皇帝追求奢华、好大喜功的性格,也从另一个角度表现了当时国力的雄厚,没有乾隆一朝的瓷器,中国的陶瓷收藏将失去许多耀眼的光彩。

黄地青花开光+粉彩花卉,盛世下的瓷器艺术品就该有这个惊艳的面貌

清代乾隆时期,国泰民安,在这种盛世下,乾隆瓷器应运而生。
《中国的瓷器》一书中就说:“中国瓷器,到了唐窑,确实集过去所有制作之大成。这表现在瓷器装饰方法,造型设计以及制瓷技术方面”。
瓷器装饰仅高、低温颜色釉就有57种,彩绘方面“山水人物花鸟写意之笔,青绿渲染之制,四时远近之景”无所不有。
而且“规抚名家,各有原本”;造型设计上,则从“古札器尊鼎卤爵之款制,到瓜瓠花果象生之作”,应有尽有!
乾隆御窑的工艺品质基本上是精益求精的,但在艺术风格上,开始显现出乾隆的堆砌、铺张和堆金戴银的特色,显示了他的艺术趣味。
乾隆的工艺成就也源于他所处的康乾盛世的顶峰时期,社会安定,国家风调雨顺,四海归一,乾隆本人的成就感与自豪感造就了他寻求文化艺术上的一种表现欲,并加强和彰显这种成就的意义。
因此乾隆朝的工艺成就并不仅在御窑瓷器品种上,而是“综合性”的,这包括在金、银、铜、玉、竹、木、漆等器全方位的综合性成就。
这种综合性也极具宫廷色彩,并一贯延续“内廷恭造之式”风格,使之发挥到极致。

清乾隆黄釉粉彩牡丹纹双耳尊

乾隆朝还经常使用“开光”技法装饰粉彩瓷,开光内的图案按照不同的节气和时令有严格规定,必须按照“大内”送来的图样和皇帝的旨意设计,不能随便改动。
如烧造“年节用三羊开泰、上元节用五谷丰登、端午节用艾叶灵符、七夕节用鹊桥仙渡、万寿节用万寿无疆、中秋节用丹桂飘香、九月九用重阳菊花之类、寻常赏花用万花献瑞,俱按时令花样烧造。”乾隆时期以后各朝均有承袭这种制度。
瓷器发展到乾隆,各方面的制瓷技术得到了长足发展,因此对于乾隆朝来说,技术和原料产能已经不再是主要矛盾,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创新,如何超越,再创辉煌!
这样的后果自然要在视觉特征上的巨大转变,这种转变是出于乾隆的个人审美和艺术追求,还是景德镇督陶官唐英的不断创新。
但是从乾隆的成长经历来看,乾隆皇帝文治、武功都十分了得,自然希望在众多工艺品方面体现出乾隆王朝的特色,特别是体现乾隆本人大气磅礴的气势。
所以,许多瓷器以及众多工艺品展现出雍容华贵的气度,并且超越以前的时代,才有了许多瓷器复杂的造型以及炫丽的色彩,这也是乾隆时期工艺品的一个显著特色。

【乾隆粉彩酱地描金凸雕灵桃瓶】
写细说清代瓷器也是对我的一种历练,大量的实物,大量的民间收藏的实物,我们总要有个总结。
乾隆一朝,是清代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乾隆时期是清代社会发展的顶峰时期,御窑厂内聚集了大量管理人才和能工巧匠,使乾隆朝的烧瓷水平又有所进步。
这一时期的产品从技术上讲虽精工细作,不惜工本,但从艺术格调上讲却显繁琐华缛,堆砌罗列,工艺上达到了顶峰,
但在艺术性较雍正时期的却有了衰退迹象,也许追求的风格不同,一个素雅高贵,一个繁华似锦,但是都是无数瓷器群峰中的各个高峰,高不可攀!
此时景德镇荟萃了一代名师巧匠,在康熙、雍正瓷器艺术的基础上,把清代制瓷业推向创造性的阶段。 
其造型精美,色彩缤纷,图案新颖,华缛多姿,特殊的品种亦为一代之奇。

乾隆珐琅彩的代表作

乾隆珐琅彩的代表作

乾隆珐琅彩的代表作

尤为突出的是工艺技巧,几类鬼斧神工,使人叹为观止。
社会的稳定,御窑厂的复兴,景德镇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机遇,创造了康熙、雍正、乾隆的清三代瓷器制作的盛世。一件件精美的瓷器艺术品诞生,由于文化、审美取向的不同,形成了各个时代的显著风格。
三个喜爱艺术、喜爱瓷器的皇帝各领风骚,让御窑厂的瓷器烧制持续了120多年的辉煌!
总的来说:康熙瓷器厚重古朴、雍正瓷器精致清雅、乾隆瓷器新颖丰富。
写完今天的细说清代瓷器也算告一段落,虽然热情还在,但是不得不面对道光以后晚清瓷器的衰退,尽量找到更多的能给代表那个时代的精品,也对整个清代276年的一个总结!
休息三天,然后继续《细说清代瓷器》(三十三)嘉庆瓷器总论!

 陈辉2021年1月12日写于济南市大观园艺库公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康熙,雍正,乾隆,谁对瓷器的审美更高级?
[转载]北京故宫馆藏陶瓷器赏析[463P]_
清代瓷器史话及各朝代的特点(之一)
细说清代瓷器雍正篇-雍正瓷器总论
细说清代瓷器(七)瓷器艺术品的最的高峰,“清看雍正”看什么?
清朝瓷器大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