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二月二龙抬头!看看这些事你今天做对了没有

龙是中国的图腾,是中国先民十分看重的文化符号,中国人也是以“龙的传人”自称。

唐 鎏金铜龙 陕西博物馆藏

元 青花龙纹玉壶春瓶 青州市博物馆藏

神话传说中,龙的种类有很多,有鳞者为蛟龙,有翼者为应龙,有角者为虬龙,无角者为螭龙,未升天者为蟠龙,好水者为晴龙,好火者为火龙,善吼者为鸣龙,好斗者为蜥龙。

香港苏富比 2020年11月27日 博古五千

宋 鈞窰月白釉龍首八方匜

成交价819,000港元 

鎏金铜龙首银链锁,银,唐

长102厘米,直径1,9厘米,龙首最大直径3厘米,重647克

1980年咸阳市窑店出土

在堪舆学著作中,“龙”是最常见的术语之一。由于自然界的山和水在形态上变化多端,与传说中的龙相似,所以古人将山和水都比喻作龙,把山脉直呼作“龙脉”,把曲折的流水呼作“水龙”。这样,龙就成为山和水的象征,各种龙的塑像和图案大量出现在宫殿衙署、大户人家乃至寻常百姓家中。

北海 九龙壁

太原 晋祠圣母殿 宋代木雕蟠龙

龙抬头作为中国城乡的传统节日,又称“青龙节”、“春耕节”、“农事节”,是每年农历的二月初二。从名字就可以看出,它与龙、农事、土地有关,其来源有多种传说,有历史说、星象说和故事说。历史、故事比较好理解,一说伏羲氏重视农桑和务耕,每年二月二御驾亲耕,自理一亩三分地,后尧舜禹便效法先王,流传至今。二说武则天称帝惹怒了玉帝,玉帝命龙王三年不降雨,龙王不忍民间疾苦便偷偷施了一场大雨,玉帝大怒便将他压在大山之下,之后被天天祈祷的百姓感动,于是二月二这天释放了龙王。

九龙图全卷及局部 南宋 陈容 淳祐四年(1244年)
纸本墨笔淡设色46.3×1092.4cm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自跋: “九鹿之图跋于涪翁,九马之图赞于坡老,
所翁之龙虽非鹿马并,然欲仿苏黄二先生赞迹,
则余岂敢。姑述以志岁月。长诗不录。”
鉴赏跋:董思学、天师太玄子、吴全节、
欧阳玄、张翥、王伯易、乾隆朝臣工八人跋
作者印:所翁
收藏印:清内府诸鉴藏玺
画史记载,画中龙深得变化之意
中国“龙”画之神品
 

九龙图 局部

但其实龙抬头真正的起源是古代天象学。古人将黄道附近的星象分为4象28宿: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东方苍龙是由7宿(角、亢、氐、房、心、尾、箕)组成的龙形星象,它“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指每年农历初二晚上开始,从东方地平线露出头角(角宿),约一个小时后亢宿(kàng,形如龙的咽喉)升起,半夜时分氐宿(dī,形如龙爪)也出现了。这就是龙抬头说的天象变化过程。之后苍龙星宿升起的时间,每天都提前了一点,约一个多月时间,整个苍龙就抬起头来,而这一天也被人们赋予多种美好涵义:龙抬头节、春龙节来了!

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卷 唐 梁令瓒(传)
绢本设色27.5×489.7cm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
早在四千多年前的古人就认为,
每一颗星和一个星宿都由一位神掌管,
有着具体的形象,于是就有了这幅画。
最早藏宋宣和内府,钤“宣和殿宝”和双龙玺,
清中期为安岐收藏,清末归完颜景贤,
后流入日本。
 

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卷 局部

1、春耕

二月二已是春天,万物迫不及待地等待苏醒,北方温暖的地区已经春暖花开。而民间老百姓最关心的,就是今年的粮食耕种问题,雨水是否充足使得土地肥沃。光有盼头也得有行动,勤快的劳动人民这时便准备牛马犁具进行一年的辛勤耕耘。一年之计在于春,龙抬头便是备耕劳作的信号。放在今天,就是为一年的计划行动起来,为之后事业上的丰收做好铺垫。

清 乾隆款斗彩农耕图扁瓶


莫高窟农耕壁画

2、踏青

岁寒料峭,春风吹酒醒。此时人们早就按捺不住赏春的心,老人和孩子们都走出寒冬的暖屋,活动活动筋骨,扭扭腰健健身,身体健康、精神抖擞是人们自古以来的愿望。二月二除了剪发,去登高,踏青是人间最美的风景。

《丽人行图》

北宋  李公麟(传)

绢本   设色   

112.63x33.4厘米

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绘秦、韩、虢三夫人春游长安水畔的情景。该画设色明艳,清雅丰美,人物与马匹均形神俱备,大有晚唐遗风。

3、吃龙鳞

所谓龙鳞也就是春饼,其大小与巴掌差不多,形状摆放起来如同龙鳞一般。青龙节这天吃跟龙相关的食物,也是对龙的古老信仰和美好寄托,因为龙王掌管降雨,直接影响一年的土地丰收,老百姓敬龙祈雨便从二月就开始了。春饼一般是卷着青菜、肉和五辛一起食用。

莫高窟宴会壁画

4、炒蝎子爪

蝎子爪是一个比喻的说法,其实就是炒黄豆。冬季离去,蛰伏已久的小动物也开始出洞“踏青”,“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说出人们对虫害的讨厌和驱虫行为。苏北一代的农民在青龙节前一天晚上,把蝎子爪炒了,顾名思义害虫就不会出来毒害生灵,人们和庄稼在新的一年就会安康和丰收。虽然这是迷信之说,但从民俗美学的角度来讲,也不失有趣和诗意。爱劳动的人民,总是能找到各种忙活的理由,并赋予它们美好的信念。

万历青花中的“五毒”

5、土地诞

南方举行“土地诞”的风俗更多一些,尤其广东一带,并且随着华人的迁移影响了东南亚各区。土地崇拜是古代先民的原始崇拜,他们认为地载万物,取材于地,所以为了犒劳土地神,地方百姓在这一天都大肆操办节日活动,包括大型聚餐,以祈求地润万物,五谷丰登。土地神在很多地方都有设立,有居家的、村庄的、城市的,甚至具有了大众性,受到民间广泛欢迎和信奉。二月二的土地诞也叫“社日节”,这一天家家杀猪宰羊、聚社会饮,借敬神而娱乐。时至今日,古老的社神文化已经发生改变,但人们祈求人物安泰的精神却从未改变。

土地公画像

6、吃猪头肉

古代猪头是供奉先人和神灵的高级供品,普通人家很少有这个经济条件,大都忙活了一年,平常省吃俭用只在新年时拿出来“伺候”各家神仙。从腊月二十三杀猪宰羊,整个正月都将肉类吃的差不多了,猪肉也就只剩下个头,二月二是年的最后一个节日,人们忙碌一个月也该歇下来犒赏自己。现代人不似过去那样饮食粗糙,如今都吃扒猪脸:将猪头肉经过十多道精细加工,却还保留猪头原有的美味。它肥而不腻、骨肉分离、糯香可口,起到美容、健脑的饮食功效。俗语有句“哪有提着猪头找不到庙门的”,看来龙抬头吃猪头肉也预示着好运和吉兆。

商晚期豕尊(左)

7、金豆开花

蹦爆米花的习俗跟青龙节的起源有关,上文提到龙王代子民受罚被玉帝压在大山下,并立了碑文:“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按道理来说,金豆是永远不会开花的,预示着玉帝大怒不想放龙王出山。后来人们翻晒金黄的玉米种时,猛然想起,玉米炒熟开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于是百姓每年二月二这天都爆玉米花,并焚香设宴,为玉帝供上“开花的金豆”,玉帝感动于子民的诚意,只好传谕龙王回天庭,人间便重获雨神的恩赐。如今乡下老人还念叨: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8、剃龙头

正月有“不好动刀”的说法,人们在初一至初三基本都是享用现成的饭菜,动刀动器的菜肴在正月前都一次性解决,储藏起来以备正月开餐。而理发用剪刀更是大忌,老人会教晚辈说“主着一年的运气不会好”,这个说法是青龙节最流行的习俗。况且一个正月不理发,头发也长长了很多,出正月剪发使人精神气爽,预示讨个好彩头。

敦煌外道剃度壁画 榆林窟第16窟,五代

9、开笔写字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儿童开蒙礼的重要习俗,寓意让孩子早点接触国学,养成识文断字的良好习性。开蒙礼这天,孩子们要正衣冠、点朱砂,在老师的指导下写“人”字,礼仪之庄重是为了给孩子留下深刻印象,对文化的传承起到重要作用。二月二潜龙苏醒,慢慢昂起头来,雷动风行,引发万物的勃勃生机。少儿在这一天也需要受启蒙,教习礼仪,让他们眼明心明,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人生的真谛。

 米芾行书

从龙抬头的多种起源到这九大习俗,能够看出人们的行为都为顺应天时,思想和身体也在随着节气的更改而转变。这是民间普通老百姓的群体思想,也是中华五千年文化智慧的结晶,体现出热爱劳动的人民有多可爱,总会在生活中找到他们普遍的哲学。这是他们的艺术,也是我们的骄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二月二
二月二:苍龙抬头风雨顺
二月二,龙抬头
头牙(即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
“龙抬头”的由来和习俗
二月二龙抬头的风俗有哪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