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精品陶瓷欣赏(第2期)

清 雍正  豇豆红小盘

高3厘米,口径13厘米,足径7厘米

此器敞口,弧壁,圈足。内外壁均施釉,口沿及圈足内为白釉。外底青花双圈内署青花楷体“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款。豇豆红釉色泽鲜亮,釉色深浅不一,有诗“绿如春水初生日,红似朝霞欲上时”形容其色泽给人视觉上的惊艳。

  豇豆红是康熙朝单色釉的创新品种,十分名贵。因为烧成难度大,一般没有大件器。豇豆红以颜色似豇豆得名,目前学术界基本认同《南窑笔记》记载的一种名为“吹红”的瓷器即豇豆红。“吹红”的名称体现其制作工艺,以吹釉法施釉。豇豆红烧成难度大主要因为它是高温铜红釉,铜元素在高温下极易挥发,窑室内的温度与氧化还原时气氛的变化,以及铜元素在釉中的含量多少都会影响到最终的呈色。豇豆红表面釉常常呈色不均,出现深浅不一的斑点。雍正以后,豇豆红釉色灰暗,不及康熙朝。此件小盘即为雍正年间所造。

清 乾隆  仿宋哥釉盘

高3.2厘米、口径20.7厘米、足径14.5厘米

 盘敞口,浅弧壁,圈足处露胎呈铁褐色。器通体施青釉,釉呈青绿色,釉面布满金丝铁线纹。

  “金丝铁线”是宋代哥窑作品特有的称谓,描述的是哥窑作品器身所布满的黑黄交织的纹片。大开片呈深灰色似铁,故称铁线,小开片呈黄褐色似金,则称金线。这种经由窑温烧制出的开片无法完全由人掌控,因而每一件器物都是独一无二的,这种惊喜颇为人所爱,所以历朝历代均以宋哥窑器为仿烧对象。 

  清雍正、乾隆朝在仿哥窑上极为成功。雍正六年(1728)唐英以内务府员外郎的身份被派驻景德镇御窑厂主持窑务。至雍正十三年(1735)御窑厂仿古创新的各种釉彩已达57种之多,仿哥釉就是其中之一。乾隆朝,唐英仍继续主持景德镇的窑务,加之乾隆皇帝对仿古极为热情,各类哥釉器物相应诞生。在称谓上值得注意的是,乾隆朝将宋代旧器称为“哥窑”,而当朝的仿器称为“哥釉”,对两者加以区别。根据这个原则,这件盘被称为“哥釉盘”。

清 康熙  茄皮紫暗龙盘

高14厘米、口径25厘米、足径16厘米

盘敞口,浅弧壁,圈足。器身内外壁皆施茄皮紫釉,口沿釉薄露白色胎骨。盘内绘蛟龙纹三条,内底正中为一五爪立龙,内壁两条游龙,龙身间饰云气。圈足内施白釉,以青花楷体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双行款,外围青花双线圈。

  紫釉为低温颜色釉,因颜色似茄皮,故又称“茄皮紫釉”。由于配料和窑火气氛变化有别,紫釉呈色亦不同,有深、浅茄皮紫、葡萄紫、玫瑰紫等色。这件暗龙盘呈色为紫黑色,是深茄皮紫。此盘器型周正,胎质细腻,釉色虽深沉凝重,却暗藏光泽,盘内的图案若隐若现,艺术效果甚佳,代表了康熙时期官窑烧制茄皮紫釉的工艺水准。

清 同治  红地描金喜字盘

高 3.7厘米、口径 14.3厘米、足径8.9厘米

这件红地描金喜字盘是同治大婚的专用瓷器。盘敞口,浅弧壁,坦底,圈足。通体施红釉,器口施一圈金彩。内壁金彩满绘喜字,外壁粉彩绘折枝花卉。圈足内红彩书“同治年制”四字楷款。红色釉与金彩同时使用,形成一种热烈喜庆的气氛。

  清代登基以后大婚的皇帝仅有顺治、康熙、同治、光绪4位,大婚用器得以保留的更少。同治大婚用瓷档案明确清晰,现存器型也较为完整,是研究清代皇室庆典用瓷的珍贵材料。同治大婚时间是同治十一年(1872)九月,然而大婚用瓷自同治七年(1868)三月就开始筹备,到同治十一年正月,共计四年完成一万零七十二件瓷器。烧成的同治大婚瓷器以生活用器为主,成套组合,共有器型24种。纹饰主要有花鸟、吉祥纹饰及文字图案三类。同治大婚用瓷精工细作、造型丰富、纹饰喜庆、釉色绚烂,体现了皇家用瓷的奢华气派。 

清 光绪  黄地粉彩花卉纹盘

高 3.5 cm、口径 16.6 cm、足径 9.2 cm

盘圆形,敞口,敛腹,圈足。盘外壁以粉彩绘黄地四季花纹饰。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清光绪年制”六字双行款。彩料颜色丰富,红、绿、黄、蓝等皆备,而每一色调又分出多种色阶,通过自由配搭,形成五色烂漫的装饰效果。

清 雍正  斗彩人物仙鹤盘

高3.5厘米、口径15.4厘米、足径9.7厘米

盘敞口,弧腹,圈足。造型规整,胎色洁白细腻;里外均施斗彩装饰,色彩鲜艳亮丽,清新明快。盘心青花双圈内绘有人物仙鹤图,构图饱满,画面中心为一长髯长者捧桃,身后跟随一双髻童子,身前为一回首仙鹤。画面四周空白处绘有垂柳、山石、芝草等吉祥图案,生动地反映出当时崇尚仙人与道教色彩的风气。盘外壁点缀有竹叶花草。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款,外围青花双线圈。

  雍正斗彩为清代斗彩之最,该时期官窑斗彩胎质皆洁白细腻,釉色纯净滋润,制作工艺精湛,绘画生动活泼。雍正时期的斗彩在设色上力求以多种色彩表达物象。题材上,雍正帝喜好诗画又讲求祥瑞之兆,皇帝直接过问瓷器烧造,使得该时期的官窑作品清楚地彰显了帝王的喜好和品味。这件斗彩人物仙鹤盘充分代表了雍正斗彩的制作水平,堪称佳作。 

清 道光  素三彩黄地双龙纹盘

高2.7厘米、口径10.7厘米、足径6.8厘米

盘敞口,浅弧壁,圈足。通体黄地素三彩装饰。盘内底双围栏内绘双龙戏珠纹,紫、绿两条龙一升一降相对舞动。内弧壁间饰六朵花果纹,外弧壁同样以紫、绿绘两条游龙。圈足内施黄釉,署青花篆体“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款,青花釉料因黄釉的衬托呈现为蓝黑色。

  素三彩器烧制始于明正德年间,以康熙一朝烧制为盛,有许多名贵品种传世。素三彩器虽以黄、绿、紫三色为主,但并不限于此三色,惟不用红色。明代素三彩器制作方式是在高温烧成的素瓷胎上用彩釉填在已刻划好的纹样内,再经低温烧成。清代素三彩器技术革新,素三彩瓷逐渐使用黑彩勾勒代替以往的雕刻划线,使画面精致许多。此件素三彩黄地双龙纹盘两种方法并用,盘心采用刻划填彩的方式,使图案产生浅浮雕的视觉效果,盘外壁纹样则采用平涂的方式。 

  此盘造型及纹饰为清代御窑的标准样式,道光时期素三彩瓷器虽然仍在继续烧制,但是品种及造型已远不如康熙时丰富,目前传世品中以此种黄地绿彩龙纹、凤纹盘、碟等器物居多。 

清 康熙  青花缠枝莲纹盘

高 3.3 cm、口径 15.4 cm、足径 9.1 cm

   盘敞口、平沿、浅腹、矮圈足。通体施透明釉,内、外壁饰有青花图案,口沿内为一周折枝莲花,盘内底七朵小花陪衬三朵大花,缠枝花叶布满盘底。莲花是人们喜爱的吉祥图案,寓意“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气节。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双行款。

清 乾隆  青花三友盘

高 4 cm、口径 18 cm、足径 11.5 cm

  盘撇口,弧腹,浅圈足。釉色青白,釉汁莹润,胎薄,致密,青花淡雅。盘心有松、竹、梅,盘外壁绘庭院人物,外底署青花篆体“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款。清乾隆官窑瓷器上的年款,篆书多于楷书,这是瓷器复古之风在款识上的体现。

清 乾隆  青花吉祥如意盘

高 4 cm、口径 21.4 cm、足径 13.6 cm

    盘撇口,釉青白,胎质较厚,浅圈足,青花淡雅,盘口沿内侧依次为菱格锦纹、卷草纹、二层鱼鳞纹,盘心是荷花纹。盘口沿外侧有菱格纹、卷草纹,相隔四个开光,分别写有“吉”“祥”“如”“意”。外底署青花篆体“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款。

- The End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代瓷器自康熙至宣統歷朝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精品陶瓷欣赏(第3期)
清康熙豇豆红太白尊,你必须要知道的一些知识
国宝瓷器精品图片欣赏(五)
2015年各大春拍之清三代御瓷合辑,看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瓷器的不同!
中贸圣佳拍卖私家藏品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