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山海经》绘图本1

第一章 南山经

4200年前的考察队来到华夏大地的南部,他们看到形形色色的景物,既有许多奇形怪状的动物,也有许多有着特殊,营养的植物。杻阳山有鹿蜀,又像斑马,双像马鹿,或许指鹿马故事的主角驿是它。基山的鹝鸺,其样子像鸡,三个头,六只眼睛,三个翅膀,六只足,吃了它的肉驿精神十足不犯困。仑者山的白蓉树分沁的汁液味道好极了,旅游时带上吃一点驿不会饥饿,而且还可以消除疲劳。

招摇山·狌狌

《南山经》之首曰鹊山,其首曰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有草焉,其状如韭而青华,其名曰祝余,食之不饥。有木焉,其状如榖而黑理,其华四照,其名曰迷榖,佩之不迷。有兽焉,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食之善走。丽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育沛,佩之无瘕疾。


《山海经》第一章为《南山经》,《南山经》第一条山脉鹊山,大约位于今日湖南境内的衡山或九党荆山。招摇山即今日的罗霄山,“罗霄”与“招摇”的含义和发音颇为相近。丽水即洣水,西海即今日的衡阳盆地,当时或为湖泊;在古人的眼里,湖泊亦可称为海。

榖树又名构树,属落叶乔木,开淡绿色花,结红色果实。迷榖树可能与榖树类似,佩戴它的花果,则不会迷路、迷糊。禺为猿猴类总称,狌狌即猩猩,或者是白耳猕猴;所谓吃了它的肉“善走”,与今天人们所说的吃什么补什么、食什么像什么,是一脉相承的。育沛应当是一种蚌类,佩戴它的壳做成的首饰可以避免患腹部疾病

堂庭山·白猿

又东三百里,曰堂庭之山,多棪木,多白猿,多水玉,多黄金。


《山海经》中的距离单位“里”,大约相当于今日的100米到300米之间。棪木的果实与苹果一样,红色可食,此山多白猿可能与这里盛产花果有关。水玉即水晶,多为六角柱状结晶,常簇生成晶群,光洁鲜亮,格外引人注目。《列仙传》:“赤松子者,神农时雨师,服水玉以教神农,能入火自(不)烧。炎帝少女追之,亦得仙俱去。”当时的国土资源调查记录有水玉,表明那个时代人们已经使用水玉这种矿产资源了。

猨翼山·怪兽

又东三百八十里,曰猨翼之山,其中多怪兽,水多怪鱼,多白玉,多蝮虫,多怪蛇,多怪木,不可以上。


猨翼山,清代学者郝懿行注引《初学记》称又名稷翼山,神话学前辈袁珂先生注引《一切经音义》称又名即翼山。本书所用《山海经》原文主要依据袁珂先生的《山海经校注》,其底本则出自郝懿行所著《山海经笺疏》。我们今天看到的各种版本的《山海经》,可能都源出自晋代学者郭璞所注释的《山海经》,而历史上有明确记载的最早整理校定《山海经》的学者则是西汉末年的刘向、刘歆(秀)父子。

蝮虫即蝮蛇,灰黑色,有黑褐色斑纹,头三角形,颈细,鼻反钩,尾部短小,有毒,喜栖湿地,捕食鼠、蛙。

所谓此山多怪兽、怪鱼、怪蛇、怪树,从记述的口气可知,这是一名外来的实地考察者,在忠实地描述所看到的情况。事实上,《山海经》的文字,绝大多数使用的都是陈述句,有什么说什么。

杻阳山·鹿蜀·旋龟

又东三百七十里,曰杻阳之山,其阳多赤金,其阴多白金。有兽焉,其状如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谣,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孙。怪水出焉,而东流注于宪翼之水。其中多玄龟,其状如龟而鸟首虺尾,其名曰旋龟,其音如判木,佩之不聋,可以为底。

鹿蜀样子像是斑马或马鹿,古人称其为虎文马,据说明朝末年还曾出现在中国闽南一带,今早已灭绝。鹿蜀的叫声像是母亲在轻轻地吟唱催眠的歌谣,因此用它身体的什么部位制作的装饰物就具有“佩之宜子孙”的功效。旋龟发出的叫声仿佛劈木头一样,佩戴用它的龟壳制成的吉祥物,能够保护耳朵的听力;“可以为底”是说可以治疗足部的鸡眼之类的毛病。

柢山·鯥

又东三百里柢山,多水,无草木。有鱼焉,其状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其羽在魼下,其音如留牛,其名曰鯥,冬死而夏生,食之无肿疾。


一般来说“多水”的地方应当多草木,此处却说“无草木”,如果不是经文有错字,那么就表明这里的水为咸水盐泽,因此不适于草木生长。鯥鱼是一种两栖类冬眠动物,可以生活在陆地上,它有着蛇一样的尾部,肋下还长着羽翼(可能是一种比较发达的鱼鳍),发出“留牛”(谐声字)的声音,吃了它的肉可以治疗肿疾。从形象看,它像是一种腿比较长的鳄或巨蜥,也有人说它是穿山甲。在《山海经》中,凡是说“食之”如何的动物、植物,无论它们怎么样的奇形怪状,通常都是自然界真实存在的生物。

亶爰山·类

又东四百里,曰亶爰之山,多水,无草木,不可以上。有兽焉,其状如狸而有髦,其名曰类,自为牝牡,食者不妒。


类,袁珂注引明代学者杨慎的观点称“今云南蒙化府有此兽,土人谓之香髦,具两体”。“自为牝牡”,是说类这种动物同时长着雌性和雄性生殖器,可以自行交配。产生这种误解,可能是因为人们不了解这种动物的雌雄两性的外形差异。有趣的是,当时的人们为了克服“性嫉妒”,已经找到治疗这种毛病的药物。这就充分说明,自从人类由母系社会进入父系社会,实行一夫一妻制以来,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成员都失去了相当多的性自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才需要寻找“食者不妒”的药方。在《五藏山经》中,所有的药物都是单方,这是该书非常古老的证据之一。

基山·鹝鸺

又东三百里曰基山,其阳多玉,其阴多怪木。有兽焉,其状如羊,九尾四耳,其目在背,其名曰猼訑,佩之不畏。有鸟焉,其状如鸡而三首六目,六足三翼,其名曰,食之无卧。


基山的向阳南坡多玉,背阴的北坡多怪树。这里有一种九尾四耳的怪兽,它的眼睛长在背上。动物眼睛长在背上,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但是换一个角度考虑问题,却不难发现有一些动物身上的图纹非常像眼睛。众所周知,在动物世界,眼睛或类似眼睛状的图案具有某种威慑的力量。因此,上古时代的人,也会把自己的眼睛画得更大一些,或者在身上佩戴类似眼睛图案的装饰物,以便威慑敌人,同时也给自己壮胆,这就是“佩之不畏”。

三首六目的鸟,可能是一种不睡觉或很少睡觉的鸟,人们就把它想象成有三个头,可以轮流休息;进而又相信吃了这种鸟的肉,人到了夜里仍然能够精神抖擞不发困。看来当时的人,经常有夜间活动,因此才需要这种驱除瞌睡虫的药方。

青丘山·九尾狐

又东三百里,曰青丘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青雘。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有鸟焉,其状如鸠,其音若呵,名曰灌灌,佩之不惑。英水出焉,南流注于即翼之泽;其中多赤鱬,其状如鱼而人面,其音如鸳鸯,食之不疥。


雘是彩色之石,有青色者,有赤色者。青丘山的九尾狐“能食人,食者不蛊”,通常都理解为九尾狐能吃人,人吃了九尾狐的肉不患蛊病(避开妖邪之气)。但是《五藏山经》记述其他食人兽时都说“是食人”,唯独这里用“能食人”;或许可以理解为九尾狐能够给人送来珍异的食物,人吃了这种食物就能够不中邪。事实上,在古代文化中,九尾狐是一种祯祥之物,它的出现意味着天下太平、子孙昌盛;在汉代石刻画像砖上,九尾狐常与白兔、蟾蜍、三足乌并列于西王母座旁,属于四瑞之一。灌灌即白鹳。赤鱬或谓是哺乳动物儒艮,俗称美人鱼。

箕尾山·南次一经之神

又东三百五十里,曰箕尾之山,其尾蹲于东海,多沙、石。汸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淯,其中多白玉。

凡鹊山之首,自招摇之山,以至箕尾之山,凡十山,二千九百五十里。其神状皆鸟身而龙首,其祠之礼:毛用一璋玉瘗,糈用稌米,一璧,稻米、白菅为席。


箕尾山是南次一经最后一座山,它伸入到东海之中。不过,这里的东海并非指今日我国东部的东海,而是指今日的鄱阳湖。南次一经的西海、东海乃是就此一小地区的方位而言,并非对华夏大地的整体大方位而言,当然也可能有错简。

在这个区域里的居民,供奉祭祀的山神或祖先神是鸟身龙首之神,表明此地人的祖先是由鸟图腾和龙图腾的部落结合而成的;该神或者是塑像,或者是由巫师装扮。祭神要用有毛的动物,与玉璋一起埋入地下。此外,还要把精美的糯稻米和一枚玉璧,陈列在白菅草编织成的席子上,供神享用。璋状如半圭,璧为薄片状圆环,它们分别象征天和地,以及男性祖先和女性祖先,属于中国古代最常见的礼器。

《五藏山经》的撰写者使用的均为陈述句,甲地与乙地相隔多远、方位如何,当地有什么东西,这种东西有什么功能,显然这属于实录性质的考察报告。但是,在《山海经》研究领域,有一部分人却相信《五藏山经》山与山的距离和方位、名称、内容统统都是虚构的。在他们看来,似乎古人在四千年前能够考察地理乃是天方夜谭。其实在四五千年前,埃及人已经修建起庞大的金字塔,中国人站在山头上测量另一座山的方位和距离,并不比修建金字塔更让人难以置信。

柜山·狸力·鴸

南次二经之首,曰柜山,西临流黄,北望诸,东望长右。英水出焉,西南流注于赤水,其中多白玉,多丹粟。有兽焉,其状如豚,有距,其音如狗吠,其名曰狸力,见则其县多土功。有鸟焉,其状如鸱而人手,其音如痺,其名曰鴸,其名自号也,见则其县多放士。


“流黄”这个地名(山名、国名、族名),应当是一处泛着黄色风采的地方,它可能位于今日的黄山。由于流黄与硫磺的发音相同,它也可能与硫磺矿有关。

狸力是一种样子像猪却又长着鸡距的动物,它的出现为什么会预兆着该地区将大兴土木,由于远古信息的流失,今天已经不得而知。鴸鸟的爪子像人的手,当地人用它的叫声来命名它,它的出现预示着当地将有许多被逐放的人士,这可能就是它为什么要发出“逐”的叫声的缘故。但是,经文却又说“其音如痺”,显然与“其名自号”相矛盾。

在中国先夏时期,最早的流放事件发生在帝尧后期,相传尧的长子丹朱反对尧让位于舜,被流放到南方。由于鴸鸟的发音与丹朱相同,而它的出现又与流放事件有关,因此许多学者都相信鴸鸟就是丹朱的化身。

长右山·长右


东南四百五十里,曰长右之山,无草木,多水。有兽焉,其状如禺而四耳,其名长右,其音如吟,见则郡县大水。

长右是一种四个耳朵的猿猴,它的出现预示着当地将发生水灾。

众所周知,“县”这种行政区划,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最先由秦国设置的,此后其他各国陆续效仿,秦统一天下后,郡县制推广到全国。不过,此处《山海经》原文的“郡县”等字可能是后世抄写者的笔误,在其他章节更多使用的是“国”、“邑”等表示地域范围的名称。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祖先的智慧让你大开眼界,最全的《山海经》上古异兽图片收集
《山海经》之南山一经
山海经被证实存在的生物,九尾狐太萌了
有人把《山海经》里面的神兽给拍出来了
正确食用上古神兽会有些什么功效?
山海经古今异兽大对比,中国古人想象力突破天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