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飞青

龙泉青瓷入元后,生成一个新的品种,褐斑装饰的龙泉青瓷。这类作品在日本有一个非常诗意的名字叫“飞青”。飞青一词为专业术语,即便在日本一般人也弄不清来源。日本人认为这一词汇由中国传入,但中国陶瓷专业领域并不使用此词汇,各类文献也不见记载。飞青一词,仅在日本指龙泉褐斑瓷器,其他褐斑瓷器并不使用此称谓。

元代青瓷褐斑玉壶春瓶

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


元 龙泉窑飞青匜(正面) 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藏

元 龙泉窑飞青匜(背面) 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藏

元 龙泉窑飞青匜(内部) 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藏

元 龙泉窑飞青匜(底部) 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藏

元 龙泉窑露胎贴花飞青盘(整体) 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藏

元 龙泉窑露胎贴花飞青盘(正面) 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藏

元 龙泉窑露胎贴花飞青盘(底部) 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藏

元 龙泉窑飞青露胎梅花纹盘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元 龙泉窑飞青(点彩)象耳瓶 美国克利夫兰博物馆藏

元 龙泉窑“飞青瓷”褐斑蒜头瓶一对

2016香港佳士得养德堂专场拍品

成交价:1206万港币

明 梅子青釉「飞青磁」点褐彩蒜头瓶 (一对)

高25.3cm×2

北京保利 佞宋——十面灵璧山居暨诸名藏宋元清翫

2020年10月19日 LOT 5137

成交价RMB 18,975,000 

来源:

· 1980年代购自台北

· 养德堂珍藏

· 香港佳士得,2016年11月30日,「养德堂珍藏中国古陶瓷」编号3133

成交价:12,060,000HKD

青白釉点褐彩盒 北宋

青白瓷褐斑作品大多于龙泉青瓷褐斑作品。北京市丰台区金代塔基出土一对宋末元初的青白釉褐斑荷叶罐为其中典型。景德镇这类点彩作品可以上溯至五代,北宋也较为流行。江苏省江阴市悟空寺塔基出土的青白釉褐斑长颈瓶,因此塔建于北宋景德三年(1006年),纪年明确,故参考价值较高。江西省德安县北宋景祐四年(1037年)墓出土的青白釉褐斑弦纹盒,盖面点褐斑五处,集中均衡,显示了早期点褐斑的规律性。

(东晋 青釉褐斑四系壶 故宫博物院藏)

其实,自然界的颜色不会都以均匀形式出现,古人很早就会发现这一点。在陶瓷釉色的追求中,斑状釉色的出现可能是个偶然,但追求变化,追求自然的主观愿望,使古陶瓷的偶然最终会走向必然。色斑在陶瓷上的出现意在打破传统的平衡。单一色泽的陶瓷在某时刻会让人略感疲惫。追求色泽变化,尤其是自然的色泽变化就会自觉不自觉地成为工匠们的愿望。当其愿望最终实现,原来陶瓷可以具有另一类审美。

(唐 黄釉绿斑席纹执壶 故宫博物院藏)

唐花瓷盖罐 唐 通高21厘米 口径9.5厘米 底径8.8厘米

自唐代起,当西域的拍鼓拍响了迷人的节奏之时,花釉悄然登场,在梦幻般的旋律中增加了梦幻般的色彩。这种斑驳陆离的釉色,传达着说不清道不明的美学特质,让古人知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让古人不再囿于一种传统的思维模式,开放思想,探索新路。其实,这种探索总是断断续续的,因为不是主流,时而被主流社会抛弃,亦属正常。

(唐 月白釉褐斑大罐 故宫博物院藏)

色斑类瓷器,如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孤芳自赏,天长日久,继而有人欣赏。作为陶瓷美学中的独树一帜,色斑给社会以启迪。因为有启迪,才有探索;有探索,才有成功;中国陶瓷美学的成功其实正是来源于古人襟怀的开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唐 黑釉蓝斑拍鼓 故宫博物院藏)

唐色斑作品首推拍鼓。故宫博物院的唐黑釉蓝斑拍鼓,早年就被定为国宝,可见其受重视程度。此鼓长近60厘米,鼓身起弦纹七道,中间细两头粗,粗细比例悬殊,黑色器身不严谨、不规则的装饰有状如巴掌大的色斑,明亮抢眼,异域风采明确。

(北宋 黑釉褐斑罐 英国大英博物馆藏)

宋代陶瓷装饰百花齐放,民窑八大窑系南北均衡。南方龙泉窑、景德镇窑、吉州窑、建阳窑与北方耀州窑、定窑、磁州窑、钧窑等相互呼应,充分体现了南北方相同的美学追求中微妙的差异。民间宋瓷总体上的追求呈世俗态势,崇尚艳俗的普遍审美。不论刀刻还是笔绘,纹饰的表达反映了宋代人的内心世界,花草鱼虫、翎毛走兽都是宋瓷的自由天地。

(北宋 黑釉铁锈斑瓶 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藏)

只有一点例外,在宋磁州窑风行的华北地区,主要在河南河北两省,有一类瓷器以很个别的审美情趣,小幅沿袭了唐花瓷的风格,这就是铁锈斑。铁锈斑装饰有别于宋代主流的具象手法,完全一幅抽象绘画。这类作品分两类,一类色斑呈无规律分布,如大英博物馆的黑釉铁锈花斑圆腹瓶);一类则呈有规律分布,如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的同类作品。

(金代 黑釉铁锈斑碗 山西平朔考古队藏)

在铁锈花装饰中有一类常见的碗,其铁锈花装饰一般五瓣呈现,宛如盛开的花朵。这种碗民间有一极俗的称谓,叫“狗舔碗”。主要是其色斑上宽下窄,如舌舔状,故有如此形象的俗名。1985年,山西省朔州市出土过一只。这类碗地域性较强,仅在华北地区发现,应为地方流行产品。

金代黑釉褐斑柿蒂钮盖罐

观复博物馆藏

龙泉窑自北宋至南宋至元一直生产青瓷,品种保守,所寻求的变化只在釉色上追求,大体上沿着釉色深、浅、深的路子行进,北宋时期老绿,南宋时期嫩青(梅子青、粉青等),元以后又回归老绿,凝重沉着。龙泉青瓷的色泽变化,反映了时代潮流的轮回规律,小至青瓷这一具体事项仍不违背社会规律。

元代龙泉青瓷铁锈斑瓶

英国大维德基金会藏

实际上,飞青装饰并非单独出现。再早一点的南宋,景德镇窑青白瓷上已有褐斑装饰,手段布局近同,只不过青白瓷褐斑与青瓷褐斑比较起来,前者过于强烈,后者显得温和了许多。青白瓷褐斑作品明显多于龙泉青瓷褐斑作品。北京市丰台区金代塔基出土一对宋末元初的青白釉褐斑荷叶罐为其中典型。景德镇这类点彩作品可以上溯至五代,北宋也较为流行。

过去曾很长一段时间错误地认为,钧窑是入窑一色,出窑万彩;钧窑乃窑变艺术而不可控制。但细观钧窑,这一说法无法成立。几乎所有钧窑带色斑作品都可以清晰看出其红色呈现时的笔触。

(元代 青白釉褐彩荷叶形盖罐一对 首都博物馆藏)

元代釉里红玉壶春瓶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明朝整个一朝,未见色斑作品再占有一席之地。汉人的务实精神引领景德镇制瓷业,带有画意的作品统治了瓷业江山,要不是近年景德镇珠山明代官窑遗址出土一件红斑大碗,我们真不能想像景德镇在明初还做过这样的探索,尽管这个唯一的红斑大碗装饰得有些可笑,但正是有这样的错误,人类才得以正确前行。

宋代吉州窑茶盏上的色斑

实际上,飞青装饰并非单独出现。再早一点的南宋,景德镇窑青白瓷上已有褐斑装饰,手段布局近同,只不过青白瓷褐斑与青瓷褐斑比较起来,前者过于强烈,后者显得温和了许多。青白瓷褐斑作品明显多于龙泉青瓷褐斑作品。北京市丰台区金代塔基出土一对宋末元初的青白釉褐斑荷叶罐为其中典型。景德镇这类点彩作品可以上溯至五代,北宋也较为流行。

(明永乐 内红釉外釉里红点彩纹碗 )

(江西省景德镇珠山官窑遗址出土)

明朝整个一朝,未见色斑作品再占有一席之地。汉人的务实精神引领景德镇制瓷业,带有画意的作品统治了瓷业江山,要不是近年景德镇珠山明代官窑遗址出土一件红斑大碗,我们真不能想像景德镇在明初还做过这样的探索,尽管这个唯一的红斑大碗装饰得有些可笑,但正是有这样的错误,人类才得以正确前行。

(清康熙 虎皮三彩撇口碗 故宫博物院藏)

虎皮三彩。康熙一朝恢复、创新的品种最多,虎皮三彩算是创新。虎皮三彩是素三彩的变种,它将素三彩的一贯陪衬地位升至主角,让黄绿紫三色尽情展现,让没有规律形成规律。这种斑状三彩被誉为虎皮三彩,名称取其意并非取其形。

没有固定的样式

腻了

丑便是美

美便是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瓷的造化之美:让人着迷的色斑釉
鬲式炉
龙泉窑在元代时突然出现了一些露胎器物和飞青?
这个盏托不太冷
弦纹长颈瓶
点破青天 | 谈谈龙泉窑青瓷的“红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