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古代官员退休制度

中国古代官员退休制度

收藏本文
分享

中国古代官员退休,有一个文雅的称谓叫“致仕”,即“把官职还给君王”,也就是不当官,退休了。此外,还有“致事”、“致政”等雅称。退休制度的核心是退休年龄的界定,各朝代对此有不同的规定。据《礼记》记载,周朝是“大夫七十而致事”。古时候平均寿命不长,70岁退休,对大多数人来说基本上等于是终身制了。到了明清两代,才逐步改为60岁退休。特别是到了清朝,低级武官的退休年龄皆根据职务大大提前了:“参将五十四,游击五十一,都司守备四十八,千总、把总四十五。”官越小,退休越早。这与两宋时期文官年满70岁退休、武官则可延长到80岁退休形成了鲜明对比。虽然对退休年龄有具体规定,但也有很多例外。比如元朝的大天文家郭守敬,年逾七十后屡次申请退休,但皇上就是不准,结果在86岁时卒于知太史院事任上,真的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退休制度的另一个要件是退休后的待遇,这关系到退休官员老有所养、老有所尊的大问题,历朝历代对此都很重视。首先是政治待遇上。据《礼记》记载:卿大夫致仕称“国老”,一般官吏致仕称“庶老”。从称谓上就可以看出对老臣的尊重。到了唐朝,对致仕官员要举行欢送仪式。三品以上官...... (本文共计1页) [继续阅读本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今中外退休制度面面观
告老还乡、致仕、古代的退休制度
退休及退休金由来
我国古代官员也是有退休制度
揭秘:中国古代的退休制度是个啥模样?
详解清朝官员退休制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