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刍议技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高志芬,女,汉族,1968年出生,广西岑溪市人,广西电子技工学校讲师,研究方向:技工教育教学方法。

       [摘 要]本文阐述了一体化课程教学的含义;论述了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构建的四个方面:课程设置与开发、教材编写、教学场地以及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出了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三个保障机制:组织指导、评价激励以及校企合作机制等。

       [关键词]技工学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在当前经济发展继续走高同时又面临较大压力的形势下,如何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这个中心,坚持和创新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为我国经济冲出困局,实现新一轮高速发展提供或储备更多高质量复合型的技能人才,这无疑是技工学校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在此,笔者谈谈一些未必成熟的看法,与同行切磋。

       1.一体化课程教学释义

       所谓一体化课程教学,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以综合能力培养为目标,以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的教学活动。

       具体而言,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就是要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来重新整合教学资源,体现能力本位的特点,实现三个转变:从以教师为中心(如何“教给”学生)向以学生为中心(如何“教会”学生)的转变;从以教材为中心向以培养目标为中心的转变;从以课堂为中心向以实验室、实习车间为中心的转变。注重利用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将理论、实验、实训等教学内容进行整体设置,以此构建讲授与实验、操作等教学形式的一体化实施;教室、实验室与实训场地等教学场所的一体化配置;知识、技能与素质等职业要求的一体化训练的一体化教学体系。

       2.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的具体构建

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是明确以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的专业定位,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获得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核心职业能力;构建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的课程设置,按照工作岗位的不同需要和典型工作任务的逻辑关系设计课程,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解决问题的综合职业能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开发制定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组织开发一体化课程教材;探索建设一体化课程教学场地;加强建设一体化课程师资队伍等。

       2.1课程设置与开发

       课程设置以少而精为原则,以必需够用为度,尽可能做到“三个融合”:课程设置与岗位群的职业标准融合;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考证内容融合;课程教学目标与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融合。为此,一要按照职业资格标准设置课程,将职业资格要求纳入教学计划,并以职业资格证书作为教学目标。二要开发综合课程,它不仅是教学内容的综合,更重要的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综合,并注意在教学的同时,也进行职业技能的培训。

       必须指出的是,课程设置、开发等相关环节,应该处于动态之中。课程已经不是特定知识体系的载体,课程组织不再以学科为中心,课程内容也不再是完全确定、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地根据客观需要和新的知识、技术以及职业岗位要求予以调整。其过程为:职业岗位评估(必须由校企双方共同参与)→课程开发与设置→教材编写与选择→教学实施→评价反馈→修改调整。

       2.2教材编写

       一体化课程教学凸显形象思维教学,要求教材浅显易懂,简洁明了,突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因此,根据教学大纲与国家职业标准,按照科学性、实用性、适应性的原则编写一体化教材是一体化课程教学得以顺利实现的前提,应予高度重视。编写一体化教材,必须对专业课程进行整合,按模块化教学的要求进行编排,分成若干个教学模块,每个教学模块又可分为若干个子教学模块。在一个教学模块的内容中既有该模块要求的操作技能,又要有实现该技能所必需的理论知识。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视情况需要,每个模块进行单独考核,也可以将几个模块组合起来进行综合考核。

       2.3教学场地的建设

       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同一性,要求教学场地的一体化,即:教学场地要包括有教学研讨区和实训教学区两部分,还要具有一定的职业氛围。教学研讨区是教师进行理论教学、学生讨论的场所,应配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实训教学区是学生操作演练的场所,所用的实训设备在质量上要与实际生产保持同步,甚至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在数量上要基本能够保证每人一台套。如果没有一体化的教学场地,理论还是在教室、操练在实训室,那么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一体化课程教学。因此,教学场地的建设,必须依托企业,注重校内外有机结合、产学研结合,形成教学、科研、生产、培训、考工五位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实践教学基地,才能满足一体化课程教学的需要。

       2.4教师队伍的建设

       建设一支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实习操作的一体化教师队伍,是实施一体化课程教学的关键。主要举措有:一是要制定奖惩办法,促使教师积极参加技能培训,提高操作技能,取得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证书。二是要安排专业教师半脱产、脱产到企业挂职顶岗锻炼,积累教师所需要的职业技能、专业技术和实践经验,促使教师由单一教学型向教学、服务、生产实践一体化的多能型人才转变。三是要积极从企业引进一些专业基础扎实,有丰富实践经验或操作技能,具备教师基本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来担任兼职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

       3.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保障机制

       实施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务必要把教改与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坚持以教改促教学,以教学带教改,使教改与教学实现良性互动;务必推进校企合作关系,共同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为此,应建立以下保障机制:

       一是建立组织指导机制。教改牵涉教学、教务管理、科研管理和学校管理,加强组织协调尤为重要。因此,学校应建立校长领导下的、由分管副校长负责的教科研工作小组,负责对全校的教科研工作进行总体协调与指导,并将科研管理的职能纳入教务管理部门,以利于教学与科研的统一和协调。除此之外,还应聘请企业管理、技术人员以及实践专家,指导和推进学校的教研教改。

       二是建立评价激励机制。首先,要对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课题重点给予扶持,并为参与这类课题研究的教师提供学习、培训、考察的机会;其次,将教师参与教研教改的情况纳入教学工作质量考核,作为年度考核优秀的推荐、优秀教师评选的必备条件;第三,设立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津贴,以此激励广大教师自觉地投身于教研教改活动中。

       三是建立校企合作机制。校企合作其实质就是通过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的建立和教学活动的展开以满足企业对技能人才的实际需求,最终实现互利双赢。此外,让企业全面参与教学过程,会使课程更具实用性,并有利于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让企业参与专业开发和建设,能及时改善实习实训设备设施;让企业接纳教师顶岗实习,能尽快提高教师专业素质,适应课改需要;等等。

       总的来看,目前技工学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尚属起步阶段,还面临着诸多困局,如:真正能胜任一体化教学的教师不多;各校的教学内容与要求缺少统一尺度;校企合作的层次不够;一体化教学设施远不能满足要求等等。但笔者相信,只要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并通过全体师生的不断进取,锐意创新,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就一定取得显著的成效。

 

       [参考文献]

       [1]董建慧,杨平治.推进一体化教学体系的建设[J].中国培训,2009(7).

       [2]张雅光,母耕秋.一体化教学改革模式研究[J].中国培训,2009(7).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专业建设规划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施
浅析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论职教师资“双证书一体化”的培养改革趋势
职教人张美荣:“得到学生认可比什么都强”
从“招不到学生”到“香饽饽”!浙江开启职业教育长学制人才培养新篇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