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智能驾驶行业投资逻辑及产业链梳理

2022-06-21 18:31 

投资逻辑:

今年是智能驾驶的元年,之前只能算是高级别辅助驾驶。核心是L3级别及以上自动驾驶所需的激光雷达的批量装车,以及高算力AI芯片的实装。激光雷达因为成本已经降到了相对合理的范围,国产激光雷达大概已经降到了5000块左右一颗的程度,30万左右的中高端车型开始批量应用,包括我们所熟知的造车新势力:蔚小理,也包括传统车企上汽、广汽、长城、吉利、长安,还有国外豪华车企也都有车型配置了激光雷达。另一方面,经过了近5年的数据收集和人工智能算法的优化,国产智能驾驶系统已经可以实现L3级别的自动驾驶,能实现部分路段的全自动驾驶,代表企业包括大家所熟知的华为、蔚来、小鹏等。因此,在可以看到的现状,各大车企将批量配置高级别自动驾驶系统,且随着成本下降,智能驾驶系统有望继续下沉至20万左右车型。

发展速度

行业分析认为到25年我国智能驾驶市场规模达到860亿元,21年的规模为300亿元,CAGR在30%左右。预期全球经济衰退下今年到底好不好?今年肯定是没问题的,一方面是从无到有,另一方面国家出台了政策刺激汽车消费,而且可以看到上半年在众所周知的突发因素影响下,新能源汽车的销量还是有目共睹的坚韧,同时国家还在研究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延缓的政策。虽然新能源汽车并不等同于智能驾驶,但以造车新势力为代表的新车型,均是配备的L3级别的自动驾驶系统,造车新势力销量的稳定和增长是智能驾驶放量的保障。

国家重视新能源汽车的原因

两个核心因素:其一,确实经济受房地产拖累严重,智库咨询研究表明房地产全产业链经济站GDP比重高达30%。在房住不炒的大背景下,房地产很难再像过去一样高速发展,国家的目的是稳房价,不会过快的上涨也不允许下跌,因此就要刺激其他因素拉动经济增长,而新能源正站长全球发展的风口浪尖上(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光伏、风电、储能、氢能)。其二,战略因素,作为大国崛起,中国不能一直靠房地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所以要扶持其他的行业起来。我们能在全球占到顶尖水平的行业不多,光伏算一个。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是另一个,而且我们已经基本做到了,我们有最全的锂电池产业链和智能新能源汽车制造产业链。

什么是智能驾驶

我们认为智能驾驶就是:把一些列高性能的感知设配同高智能的人工智能算法系统结合,让传统汽车实现有限或完全自动驾驶,并不仅限于油车、电车或者氢车,甚至在遥远的未来小型可控核聚变驱动的交通设备。这里的核心是实现自动驾驶,同时兼顾智能人机互动系统。没有自动驾驶就不能称为智能驾驶,比如一辆普桑里面装上一个小度小度,没事跟小度玩人机互动,那肯定不能算智能驾驶。

智能驾驶的终极的场景

类比威尔史密斯04年主演的 I,robot,里面有一段Will坐在车里,没有方向盘,车在全自动驾驶,直到前面突然发生意外情况,他才开启手动模式,上演了一场飞车大战。电影里的自动驾驶,就是我们所能理解到的L4和L5级别的智能驾驶场景,车会变成一个平台,在路途中可以休闲娱乐,大部分情况下无需司机,仅在紧急情况下需要司机介入。最终的场景也包括了V2X,也就是万物联网的一部分,所有的计算和规划在云端完成,在云端强大算力和统一安排下,汽车将实现完全的无人驾驶。

实际上智能驾驶已经跟我们驾驶息息相关了,ABS防爆死系统就是智能驾驶的一个非常简单的缩影,再如:定速巡航,变道辅助、盲点提示、自动跟车、防追尾等等,这些统称为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vanced Driving Assistance System),这些技术其实早在12年就开始再顶级豪华车上配备了,只不过当时这些系统的成本太高,海外前装价格基本在1万美金以上,只能安装在顶级200万左右的豪华车型上。随着技术的完善和设备的量产,智能驾驶所需要的设备价格和系统实现了大幅下降,比如现在30万的小鹏P7就具备了刚才讲到的所有功能,蔚来全系加装NOP高级智能驾驶系统也仅需1.2万元。所以核心还是成本的下降,行业才能实现飞速发展。

智能驾驶的分级:从L0到L5共6级。L0为完全的手动驾驶,系统提供一些警示,比如盲点;L5为完全的自动驾驶,无需驾驶员。L1为辅助驾驶,比如定速巡航和车道跟踪,防追尾等;L2,相较L1加入了自动泊车和高速公路的有限自动驾驶;L3,能基本实现高速上的自动驾驶NOP,能自动超越前方低速行驶的车辆;L4,基本实现自动驾驶,在限定情况下需驾驶员介入;所以你看14年的时候,奔驰的高端车就基本上实现了L2的自动驾驶,我上了高速,设定好速度,订好自己在哪条车道,国外技术还是发展比较早的。

不同等级下所需的配置差别较大,越高级别的所需传感器数量和芯片算力都是成倍增长。智能驾驶需要传感器3种,包括:毫米波雷达、摄像头和激光雷达;L2的时候毫米波雷达需要3个,L3就需要6个,L4L5时就需要10个以上;同样摄像头方面,L2仅需1个,L3就需要4个以上,L4\L5就需要8个以上了;激光雷达在L3才开始应用,至少需要一个,到L5至少需要3个。所以,随着智能驾驶级别提高和渗透率的提升,传感器市场规模的增速更快。而芯片算力的增长更大,L3时需要60Tops,L5就需要1000Tops了,带来的也是智能驾驶芯片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TOPS是Tera Operations Per Second的缩写,1TOPS代表处理器每秒钟可进行一万亿次(10^12)操作。)

所涵盖的可投资的细分领域。涉及到的领域比较多,有光学元件、集成电路、系统。为了大家能更清楚的理解,我们按照终端应用分类去讲,包括:感知层、决策层和执行层。感知层包括了,各种传感类设备和芯片,决策层包括AI芯片,为控制器、芯上芯、算法、存储芯片、信号链芯片;决策层包括了制动和转向,等等,细分领域很多,由于我们时间的关系,我们只讲最为核心的几个细分领域。

感知层

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和车载摄像头,是感知层的核心设备。而且增量是十分可观的,里面涉及到的具体技术就不细讲了,我只讲一下产业链,和产业链中涉及的核心及可关注的上市公司,总体来看还处于一个逐步国产替代的过程当中。

首先,激光雷达。激光雷达是实现L3和以上级别自动驾驶必不可少的感知设备,目前辆车上车最远能识别500米的静态和动态物体,结合百公里制动需要35米左右,能满足极端情况下的紧急制动。比如去年蔚来ES8高速自动驾驶的事故,就是前面有个车停那不动了,原有的感知设备远距离无法识别,到达可识别的距离时紧急制动已经来不及了,所以当时的结论就是如果车上有一颗激光雷达,此类事故完全可以避免。L3级别自动驾驶一颗即可满足,L5时要3颗甚至以上。目前部分车型提前配置了3颗,目的是未来只需要通过软件升级就可满足更高级别的驾驶。从产业链上来看包括上游:高功率芯片半导体、激光发射器、光学镜片、信息处理器(FPGA)\模拟芯片;中游,激光雷达继承生产商;下游,汽车整车生产商。

我们国家仅实现了产业链上的部分自供,比如高功率芯片半导体仅有(长光华芯)、激光器有炬光科技、信息处理器(紫光国微)、模拟芯片(圣邦股份)、滤光片(水晶光电)、光学部件的公司稍微多一点有永新光学、蓝特光学、福晶科技、舜宇光学科技。

中游激光雷达实现批量供应的生产商目前都没有上市,除了华为外都是创业公司,而且做得很不错了,比如通达图装在蔚来上,速腾聚创装在了小鹏、威马、智己还实现了出口成功进入了美国豪华造车新势力lucid供应商种、禾赛科技(本来要上科创板的,估计是市场不好,就停了)供应在高合和理想上。但目前激光雷达的技术路径还没有确定,已经成熟的且价格合适的是半固态雷达,里面还有振镜式和转镜式,谁好谁坏还说不清楚,各个企业都有在用。另一个就是,固态雷达核心技术为海外企业掌握,国内还处于早期阶段。

毫米波雷达,是中距离感知的核心,这里要提一点就是,目前批量应用的是24Ghz频段,已经开始转向77GHZ频段,有一些技术原因和政策原因。目前国内有一部分企业实现量产了,但进口还是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也因此这个细分领域享受行业增长的同时会有国产替代的空间,上市公司中:德赛西威、华域汽车和保隆科技;同时也有很多初创公司在做,也包括华为(华为在智能驾驶领域的布局是非常全面,惹得很多行业内人反感)。上游产业链包括:天线(高频 PCB 板)、 射频组件(MMIC)、信号处理模块(DSP/MCU)以及控制电路,核心为射频组件和天线(高频PCB板),基本全靠进口,生益科技在PCB板有布局。

最后是车载摄像头,摄像头在智能驾驶方面协助雷达类感知,通过算法,解决安全类问题。车载摄像头国产化程度已经做得很不错了,有欧菲光和舜宇光学科技。产业链上游有各类光学镜片、CMOS图像传感器、镜头等,核心还是图像传感器,我们熟知的芯片龙头韦尔股份的核心业务就是做这个的,舜宇光学科技、联创电子、欧菲光、水晶光电在光学镜片上都有布局,其中舜宇、联创电子、欧菲光还会做镜头。科创板还有一家公司我认为值得关注:格科微,他目前还主要是做手机的CMOS芯片,在低端800万像素及以下的市占率很高了,在做车规级的认证,一般车轨的认证时间比较长,一旦通过就可以放量了。

感知层还有一个超声波雷达,就是我们开启倒车时会哔哔哔的那个东西,这个在未来智能驾驶上的增量不会太多,国产进程也不错,我们就不做过多关注了,做一个了解就好。

决策层

决策层就是智能汽车的大脑,主要包括了芯片和系统两方面。芯片就好比人类的大脑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物理物质,系统就是人类的认知。人类有生之年通过不断的学习增强认知,这就是系统,对应到车上就是智能驾驶系统或算法;大脑就相当于那颗芯片,提供了记忆、学习、运算的物理空间。

芯片:类似于人类的大脑不同的区域对应不同的功能,有负责运动的、有负责触感的、由负责记忆的、由负责分析的;芯片也分为微控制芯片(MCU),算力芯片、集成芯片、存储芯片和信号传导类芯片。

去年市场上一直喊的缺芯、缺芯,主要缺的就是MCU,一台智能汽车上至多需要70颗MCU,最简单的车窗控制都需要一个简单的MCU,底盘控制需要更为复杂的MCU,凡是涉及到电子电器架构控制和操作的,基本上都需要MCU。MCU实际上是一个系统集成,里面会有一个简单的CPU、信心输出输入器、和一些简单的存储类芯片,MCU本身并不复杂,工艺要求也不高,我们28nm工艺就可以满足,但是他对质量的要求非常高,仅次于航空航天军用的级别,高于电子消费和工控。我们缺的不是MCU,而是通过车规级认证的MCU。国内做车规级MCU的企业有一些,但都比较低端,就类似控制个雨刷啊,控制个车窗啊等,而且市场炒了很久了,据了解兆易创新做得车规级MCU是中高级的,在做车规级认证,可以关注一下。 

对性能要求更为严格的是AI芯片或算力芯片,它不仅对车轨有要求,对制程、功耗、计算能力都有要求。目前全球做得最好的是英伟达的Orin,7nm制程,45w功耗,组合算力达1016Tops;其次为高通的Snapdragon芯片,4nm制程 700Tops算力,英特尔通过收购以色列品牌Mobileye进入车规级算力芯片,在算力落后于英伟达和高通,主要是生态相较于两外两家过于闭塞,目前来看正逐步被淘汰,之前传统车企用的都是它。我们国家现在有几个公司做得很不错了,除了华为外,基本都是初创公司,比较有名的两家:地平线和黑芝麻。地平线最新发布的征程5系列,14nm制程算力达到了512Tops,黑芝麻的华山二号A1000pro 16nm 算力达到500Tops。可以看出相较于国外还是有差距的。但其实现在L3L4级别的自动驾驶500Tops够用了,但L5就不行了。所以我们要留意的就是,未来这两家企业什么时候上市,大概率会上科创板的,只是时间问题。

存储芯片方面,国内做得不错了,但还是主要集中在nand flash长时存储,在闪存DRAM方面还是相对落后,被美、日、韩垄断。国内的龙头企业兆易创新和北京君正。其中兆易创新在dram方面有突破,但现在还没有通过车规级的认证。

智能驾驶系统方面,依旧是以初创企业居多,上市公司中有德赛西威、经纬恒润。德赛西威的系统包括自动泊车、360环视系统、驾驶员监测系统,它的一些产品已经用在了蔚小 理上;经纬恒润还是偏向于L0~L2的ADAS系统,实现了国产替代,主要用在了传统车企上,随着ADAS在中低端车的普及,未来增量叠加国产替代的增量还是非常可观的。

总结梳理重点关注公司和逻辑

炬光科技:激光雷达,激光发射器,已被海外TIER1厂商定点,且产品已经进入了ASML(世纪顶级芯片设备厂商,没有之一)供应链,于国内知名车企签署合同,业绩有望放量。

长光华芯:激光雷达,高功率半导体发光芯片,实现国产替代,公司在交流会上透露称产品国内市占率有望达到80%,与炬光科技是上下游关系。

德赛西威:国产智能驾驶系统、设备龙头企业,产业链布局官方,业绩增速有目共睹,产品涵盖了自动泊车、360环视系统、驾驶员监测系统、车内智能系统、77Ghz毫米波雷达。

韦尔股份:全球车规级CIS摄像头芯片龙头,市占率第二,几次与Sony,去年车载类业务放量,但其手机摄像头业务占比较高,受今年手机消费大幅影响,整体业绩增长动力不足。

经纬恒润:高级辅助驾驶系统ADAS,实现了国产替代,主要用在了传统车企上。

兆易创新:国内存储芯片一哥,通过了车规级认证,DRAM系列存储芯片打破国外垄断,但技术参数仍有待提高;去年工控级MCU放量,车规级认证年中通过,年底有望批量应用。然而,汽车业务放量的同时,消费电子业务下滑可能会造成业绩增长动力不足。 

永新光学:国内高端光学元器件、镜片龙头,激光雷达镜片业务有望方脸,但可能业绩贡献对整体营收相对较小。

安路科技:国产FPGA芯片龙头,已被下游厂商用在汽车电子上,目前自己在做车规级认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UC头条:未来汽车智能化出牛股
智能汽车大势下,这个核心产业链或爆发在即
产业链全梳理丨汽车智能化
自动驾驶遇冷时 投资风向往哪吹?
2021年自动驾驶驱动激光雷达产业快速发展 下游智能机器人市场应用前景可观
英飞凌余辰杰:MCU 在智能驾驶传感器和域控制器中的应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