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羲之《王略帖》_古今书法网
《王略帖》亦称《破羌帖》,草书,9行,81字。桓温收复旧京洛阳是在公元356年(东晋永和十二年)八月,王羲之已经辞官归隐,但他仍关心国家大事,对于摧破羌贼,感到由衷的喜悦,《破羌帖》的字里行间流露出振奋的心情。
释文:知虞帅书,桓公以至洛,即摧破羌贼,贼重创,想必禽之。王略始及旧都,使人悲慨深。此公威略实著,自当求之于古,真可以战,使人叹息。知仁祖小差,此慰可言。适范生书如其语,无异。故须后问为定,今以书示君。

  《王略帖》即《破羌帖》,又称《桓公破羌帖》。到宋朝米芾得到王羲之《王略帖》、王献之《十二月帖》、谢安《八月十五日帖》,后将此三帖刻石,后来有损于兵火。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松桂堂帖》中有一个版本,为翁同和所藏的米巨容(米芾孙)在崇宁三年(1104年)所刻。《宝晋斋法帖》中有四个版本,为成淳四年(1268年)曹之格所刻。笔者将从《王略帖》首刻出发,讨论这几个版本的渊源及相互关系和现今我们所见的跋为米芾所添问题以及我们所见版本的可信性问题。
  我们知道,从米芾刻过那三帖以后,刻过此帖的共有三个人,一个是米芾孙米巨容,一个是葛佑之,一个是曹之格。其中葛佑之在任职时见米芾刻石残损于兵火遂翻刻。与原残石共藏至于官舍,到曹之格任职时又翻刻一过。于是绘成下图。根据上图以及帖中的具体情况,我们可以做出如下推定: 
  一、米家刻本独立流传在《松桂堂帖》中,成为米家私人刻本。 
  根据上图,我们可以看到,可能的流传到今天的刻本应该有六本,而我们见到的却只有五个,这说明其中有一刻本可能根本就没有刻。其中松本(米巨容本)独立存在于《松桂堂帖》中,帖中的“米芾”骑缝章和“笔妙墨精”印与《宝晋斋法帖》中都有所不同,“米芾”骑缝章位置也大有不同,因而可以推定《松本》为一独立版本,成为米家私人刻本。 
  米巨容刻的《王略帖》有一个特点,骑缝章“米芾印”离题跋很远,印章轮廓偏方,并且米芾的米字两点向左右弯曲。“墨妙笔精印”中“妙”字的书写方式也与他本不一样。其他刻帖米芾印章紧贴着后面的题跋,印章轮廓偏圆,并且米芾印章中的米字两点向上弯曲。这些小小的特点告诉了我们米巨容刻本完全不同。是独立的一个版本。 
  二、被葛佑之和曹之格翻刻的米芾本成为民间刻本,最后成为《宝晋斋法帖》。 
  既然《松本》已经独立,那么剩下的自然就是另一个部分成为了了。到曹之格时剩下的可能有五本,而我们今天的《宝晋斋法帖》中收录的只有四个版本,其中两个带有跋尾。这些刻本是同时进行流传的,那么不应该有所丢失,可能的解释就是有一本应该没有刻,也就是被框圈住的那个本子。因为让曹之格选择翻刻的范本他肯定会翻刻米芾的刻本,不会翻刻葛佑之翻刻过的刻本。这样这四个本子包括《米芾刻本》、《曹翻刻米芾刻本》、《葛翻刻米芾刻本》、《米芾临本》等四个本子收录在《宝晋斋法帖》中,流传至今。 
  三、根据米巨容题在《群玉堂帖》中的题跋可以推断在墨迹本中就已经有了现在的跋。 
  米巨容在《松桂堂帖》中的“晋三贤帖”后题跋云(见下图)“右晋王谢诸贤法书,先南宫所宝玩,因以名斋,合三帖乃斋中所藏……仅存此墨本,真天下法书第一”。可见米巨容刻本是根据米芾所藏的墨迹本所刻,那么其中的跋应该就是米巨容所见的在墨迹本中的跋。米巨容所见本乃是米芾所宝玩,自然是米芾传给儿子又由儿子传给孙子的。那么《松本》(米巨容本)的题跋和《葛翻刻米芾刻本》的题跋相同,而《葛翻刻米芾刻本》是依照米芾刻本而来,说明《米芾刻本》前已经有了现在的跋。《米芾刻本》应该是最早刻本,是最接近真实的,也就是最可靠的。《松本》是米巨容得到的米芾墨迹本所刻也是相对比较可靠的。其他的刻本在翻刻途中可能有更大程度上的失真。 
  四、古跋尾与今跋尾的不同说明了米巨容所依据的墨本以及米芾刻本都有可能是米芾临本。 
  米芾在花十五万钱买到《王略帖》以后,题了一个长跋,现收在《群玉堂帖》中云“右晋金紫光禄大夫右将军会稽内史王羲之字逸少《王略帖》,八十一字。入梁唐御府,已见陶谷跋。末全印及首半印,日‘永存珍秘’唐相王涯印也。自五代由陶入郑、郭,亦见前跋。至本朝,入参知政事苏太简家,以‘墨妙笔精’印、‘苏氏’印、‘国老武功图书’、‘许国后裔’等印,国老才翁题为辩。舜宾子澄字通渊,为尚书郎孙之纯,纯之妻,李丞相嵩之后,弟纁,字彦益,余姻家。累年约为购。会余使西都。帖自杞至。元约白金一笏。尝语宗正仲爰字君发遂力以十五万购之,李不许,且曰:‘米亦姻家也,即以十五万取,则以归米。’迨使还如约。然已使庸工拆背,剪损多矣……崇宁癸未季春九日玉堂竹斋手装”。徐邦达先生认为此题跋应该是装裱在真迹之后的。
  而我们今天所见到的题跋云:“此印子是开元字……杨凝式书。”其中黄伯思也在《东观余论》中表示给《王略贴》提过跋。经统计给此帖题跋的人有怀充押署、陶谷、苏舜元、黄伯思、米芾。此外还有米芾的《破羌帖赞》、米芾《获右军破羌帖》七段文字应该都与此帖装裱在一起,但现存题跋明显不同,骑缝的位置出现了米芾印章。既然古跋尾已经被庸工剪掉,现在出现的这个跋又在《米芾刻本》之前就存在,那么这个跋自然是米芾所添。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简单,那个米芾的长跋是和真迹装裱在一起的。题跋共有七段文字,是米芾自己手装,那么自然不应该有所纰漏,可是我们所见到的《王略帖》并非米芾所描述的那样。说明了有这样一种可能,米巨容所说的墨迹本并非是米芾所藏的《王略贴》真迹。米芾自己刻的也并非真迹,他们都有可能是米芾的临本。因为真迹只有一本,不同的跋只能装裱在不同的墨迹本上。 
  米芾收藏后提了跋然后手装,之后又题写了《破羌帖赞》,还写了《获王右军破羌帖》,那么最后应该是这样的:从右自左依次是正文、米芾题跋、米芾破羌帖赞、米芾获王右军破羌帖。但是我们见到的最完整的却不是这个,而是《王略帖》。由此我们可以做出这样的怀疑:米芾及其喜好此贴,认为是天下第一法书,那么素有临摹乱真之称的米芾反复临摹,临摹后择其精者又加上现在我们见到的跋。而米巨容得到的可能只是米芾比较好的临本,也就是米芾当年刊石的那一本。真迹已经失传,很可能我们今天所见到的都是用米芾临本所摹刻的。 
  五、《王略帖》的解释及写作背景。 
  永和十二(356)年桓温北伐胜利,这一事件在《晋书》卷八穆帝记中有记载云时间为“秋八月己亥”,因而此帖的写作时间应去此不远。现将帖文翻译如下: 
  收到虞帅(虞义兴)的信,桓公(桓温)已经到达洛阳,现在打败了羌贼,羌贼(姚襄)对性命比较重视,想必一定会投降。天子的伟略波及旧都(洛阳)。让人深深叹服。桓公的威略果然名副其实,可以与古人善战者相比,真是骁勇善战,我深深佩服。知道仁祖(谢尚)病好了一点,我感到很欣慰,正好收到范生(范汪)的来信。说的也是仁祖病稍好这件事,内容大致一样,所以需要再写信询问才知道到底现在怎么样了。现在把这封信写给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台北故宫《快雪时晴帖》不是传世王羲之唐摹本,而是明代伪造的
东晋|王献之《鹅群帖》
隋人书《出师颂》质疑
赵孟頫的“阁帖”情结
晋 王献之传世墨迹选
三国(魏)钟繇《宣示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