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端午时节,问一声:屈子可好? | 与端午有关的事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就要到了,大大小小的粽子早就热热闹闹地涌上了市场,吸引着人们的目光。“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小编今天就带大家盘点一下:与端午有关的事。


端午含义

  “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变成了“端午”。《燕京岁时记》记载:“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后来楚国诗人屈原于端午节投江自尽,就变成纪念屈原的节日。

端午习俗

龙舟竞渡


  在我国南方很流行,它最早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相传当年屈原悲愤投江,人们划着龙舟前来搭救,这便是龙舟竞赛的起源。

《竞渡歌》

唐 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破晕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蜺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桡。

诗中写了人们纷纷出来争睹龙舟竞渡的热闹场面,让人身临其境!

拴五色丝线


  古人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应劭的《风俗通》记载:“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长命缕。”因而,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

五丝

唐·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诗中写出了拴五色丝线的习俗,也流露出了对诗人屈原的无限怀念之情。

挂荷包


  这些随身携带的袋囊,内容物几经变化,从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辟虫的雄黄粉,发展成装有香料的香囊,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六幺令天中节

宋·欧阳修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

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这首诗描画了一幅幅生动的民俗风景画:童之臂、门之艾、菖蒲之剑、风筝漫舞、对酒当歌、龙舟竞发、诵君之赋,哪个不是美轮美奂的图画?

沐兰汤


端午日洗浴兰汤是《大戴礼》记载的古俗。《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在广东,则用艾、蒲、凤仙、白玉兰等花草煮成水来洗澡,男女老少都要洗。此俗至今尚存,据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

浣溪沙·端午

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

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妇女按照民间风俗,彩线缠玉臂,小符挂云鬟,欢度端午佳节。

端午食俗

吃粽子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端午吃粽子,好像约定俗成了,不多说了。

菩萨蛮

宋·陈义

包中香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

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

彩丝线包粽子,菖蒲艾叶,雄黄酒过端阳。

饮雄黄酒


  想起来白娘子,若不是因为端午饮下雄黄酒,或许她不会被压在雷锋塔下。

节令门·端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穷人家端午带着一些酸涩的气息:(过端阳节的时候)买了樱,桃,桑椹,菖蒲,而且买了雄黄酒,并且在家门口贴上了黄符纸,还是担心债主找上门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端午诗词20首:门前艾蒲青,江上鱼龙舞
端午节话说端午:端午节由来,端午节习俗,端午节诗词
今年也许不能去佛山看龙舟漂移,但还有其它的节前准备可以做~|端午
端午节有哪些活动
端午节知识
关于端午那些你不知道的事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