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影响中国的十大德国人物(九)——贝多芬


用自身的强大说服历史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

世界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他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最后一位代表人物,与海顿、 莫扎特一起被后人称为'维也纳三杰'。他在自己短短的五十七年生涯里,为人类留下了无价的音 乐宝藏,因此,世人尊称他为'乐圣'。

贝多芬于 1770 年生于德国波恩。祖父和父亲都是宫廷音乐家。贝多芬从小就具有十分敏锐的乐感,五岁开始学习钢琴,八岁就公开举行演奏会,十岁开始作曲。贝多芬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主要包括:九部交响曲、五部钢琴协奏曲、一部小提琴协曲、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十首小提琴奏鸣曲、十六首弦乐四重奏等。

贝多芬于 1787 年初到访维也纳,五年后他 22 岁时再访,莫扎特刚刚去世。那时维也纳的市民生活,据说是由吃喝、散步消化食物和去听音乐会组成的。大家看上去都高高兴兴,懒惰,肥胖。维也纳人说,“为什么不呢?”生活这样容易——连乞丐都过得舒服。人们的生活节奏很慢, 没什么可以抱怨。然而这个快乐的时代却慢待了伟大的莫扎特——是不是一个令多数人愉快的年代,往往对大师麻木不仁?那时莫扎特还算吃得开,但公众对他的兴趣显然不如他当神童的时候了。也许,莫扎特成熟期后的灿烂和奇异,在任何时代也不能被迅速消化吧。这样的故事,在贝多芬身上重演,不过被放大了很多。贝多芬从来不是人见人爱的神童,但青年时代的作品令他出名。然而他越成熟,跟环境的关系就越紧张。

研究者们约定俗成的贝多芬的中期阶段是 1803~1814 左右,这时他慢慢成为真正的贝多芬了,也就是说,不再是受到时人热烈欢迎的贝多芬,而是屹立于历史上的痛苦的聋音乐家,几乎成为一个与“命运”抗争的符号。本来,贝多芬的痛苦和矛盾,更多地是出于个人原因,比如失恋、听力问题、与人相处的障碍等等,但这些完全可以出现在别人身上的挫折,被动荡时局下的幻想和失望加剧之后,宿命地跟音乐史的走向结成一体。他的音乐语言,正好非常适于表达隐含对抗和戏剧性的情感。典型的作品如第五交响曲中,有令人窒息的优美和坚硬——这当然只是外行听者一种方便的表达,而那音乐用完整丰饶的上下文包裹起“动机”、“发展”、“再现”,其间他为自己的存在找到了妥当的理由,于是寄生在传统模式之中的裂变异化为新的模式。贝多芬的交响曲协奏曲的总谱,我曾一一翻过,仍然大惑不解。我辈除了试图了解规范,然后捕捉点滴趣味,还能做到什么呢?

所谓贝多芬的晚期,一般说来是 1815 年至 1827 年。晚期的交响曲,跟弦乐四重奏没什么可比性,因为不同体裁自然造成情感的侧重点不同。我私心偏向四重奏一些,家里的乐谱总是摆在好拿的地方,一旦放起op.127 或者 op.135,就条件反射地想打开谱子来读。那音乐太寒凉太险峭了,如果没有谱子扶持,真不知何以为继。它们抵达了听觉的荒芜之地,让人偶尔一游即可。

贝多芬是说不完的。多变的音乐风格加上斑斓人生,这个人简直就是供人言说的。而言说之重,总是跟他的“历史地位”相关,这其实非他自己能左右。天才以个人之力写自己所能写,而历史学家环顾上下,为之定论。窃以为把贝多芬当作西方音乐的代表实在有失偏颇,因为无论早年的巴洛克还是后来的 20 世纪音乐,在西方文明中的重要性都不输古典浪漫时期。但若作为一种粗糙的认识,选取一位音乐家来代表西方音乐,恐怕就只有贝多芬了。那个时期的欧洲文明已经在世界上胜出,几乎就是现在多数人了解的“西方”的代表。尽管贝多芬未必预料到自己在历史中的话语份额如此之大,但他以后的时代,却无法选择地成为“贝多芬后”。对这个世界来说, 后来的日子更加复杂、充满悖论:灿烂高雅的德奥文化竟然跟战争相连,而邪恶的希特勒据说也喜欢贝多芬,并且不是一般的喜欢。人们只好反思一下贝多芬精神——那种对“崇高”、“完美” 的幻想,居然也可为邪恶或至少不宽容输送动力?人之“原罪”有如原色,调配出纷杂的因果恩怨。让社会学家们去剥茧抽丝吧。

即使是从纯粹的音乐角度来看,贝多芬后的时代也可以反贝多芬,甚至将“反贝多芬”作为认识音乐的出发点。我这几天喜欢听的演奏,是中国观众熟悉的钢琴家阿格里奇与人合作的贝多芬三重协奏曲。这部作品当然不是贝多芬作品中最“贝多芬”的。因为三件乐器的对抗减弱了独奏乐器的张力,六十多岁宝刀不老的天才阿格里奇的魅力也展现得不够。不过在这相对收敛的作品中,我边读谱边听,听出贝多芬作为音乐家的纯粹。它的各个细部,你一听就是贝多芬,然而从整体来说,倒有点巴洛克的意味——比如一件乐器上的旋律出来,被其他乐器重复、加强和细化的过程,让人回忆起亨德尔的大协奏曲。除此之外,贝多芬的早期作品比如钢琴奏鸣曲都是我的心爱。这样的音乐,其实未必只有贝多芬才写得出——但是,我以为“性格”往往是天才的关键之一,你要用合适的手段和理由发展出自己的生命才有可能立足。贝多芬用自身的强大说服历史记住他,并让历史学家划分出他的时期以求一种圆满的描述。他不太知情地,活在历史的峰巅之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维也纳三杰------海顿、贝多芬、莫扎特
2010-19J《外国音乐家》纪念邮票
贝多芬生平简介
海顿 第一和第二大提琴协奏曲
古典主义时期音乐
贝多芬《欢乐颂》赏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