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期末复习:必修五所有文言词语和句式汇总(下篇)



导语:


很多同学在后台留言,希望看到必修五的文言总结,文言文一般主要是词语和句式,今天就为大家进行全面的总结,用以备战期末考试!


3
被动句

被动句是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文言中,常常借助一些介词表示被动。

1、用介词“于”“受……于……”表被动。

①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于远近容。(张溥《五人墓碑记》)

解析:“于”字表被动,译文是“那么现在的高官显贵们,一旦犯罪受罚,有的脱身逃走,不能被远近的人所容纳”。

②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于时拘,于余学。(韩愈《师说》)

解析:“于”字表被动,译文是“六艺经传都通读学习它,不被时代风气所拘束,彩钢板,向我学习”。

③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司马光《赤壁之战》)

解析:“受……于……”表被动,译文是“我不能拿着所有吴国的地方,十万的军队,被人制约”。

2、用“为”“为……所……”或“……为所……”表被动。

①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欧阳修《伶官传序》)

解析:“为”表被动,译文是“等到他衰败的时候,几十个伶人围困他,身体死了,国家灭亡了,被天下耻笑”。

②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司马迁《陈涉世家》)

解析:“为”表被动,译文是“吴广平素痛爱下人,士卒大多被他所利用”。

③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苏洵《六国论》)

解析:“为……所……”表被动,译文是“有这样的形势,却被秦人的积久的威势所胁迫”。

④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司马迁《鸿门宴》)

解析:“为所”表被,译文是“否则的话,你们这些人都要被人俘虏”。

3、用“见”“见……于……”表被动。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解析:“见”表被动,译文是“秦国的城池恐怕得不到,白白地被欺骗”。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解析:“见……于……”表被动,译文是“我确实担心被大王欺骗而辜负了赵国”。

③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

解析:“见……于……”表被动,译文是“我长时间地被有学问的人家所耻笑了”。

4、用介词“被”表被动。

①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张溥《五人墓碑记》)

解析:“被”表被动,译文是“我还记得周公被逮捕”。

②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

解析:“被”表被动。

③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琵琶行》)

解析:“被”表被动。

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净化设备,能无怨乎?(《屈原》)

解析:“见”“被”表被动,译文是“诚信却被怀疑,忠诚而被诽谤,能没有怨恨吗”。

5、句意表被动。

①帝感其诚。(《愚公移山》)

解析:译文是“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了”。


4
省略句


1、省略主语

①承前省。

廉颇为赵将,(廉颇)攻齐,大破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廉颇是赵国的大将,他攻打齐国,大败齐军”。

②蒙后省。

A、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译文:“沛公对张良说:‘……您估计我到了军中,您才进去”。

③对话省。

A、(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 (称谓)(《庄暴见孟子》)

译文:(孟子)问:“一个人欣赏音乐快乐,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快乐也快乐,哪一种更快乐呢?”

B、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今日之事)甚急。” (内容)

译文:攀哙问:“今天的情况怎么样?”张良说:“今天的事非常紧急。”

2、省略谓语

①承上文省。

A、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译文: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勇气消耗尽了。、

B、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几个人行走,则一定有我的老师啊,选择哪些好的东西而学习它,选择哪些不好的东西而改正它。

②蒙下文省。

A、杀人如(恐)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

译文:杀人惟恐杀不完,处罚人惟恐用不尽酷刑。

3、省略宾语

文言文中省略动词和介词后的宾语是比较普遍的,所省得多是代词“之”字。

①动词宾语省略。

A、不如因而厚遇之,使(之)归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不如趁机好好地对待他,让他回到赵国。

B、尉剑挺,广起,夺(剑)而杀尉。(《陈涉世家》)

译文:军尉拔剑挺起,吴广站起来,夺下剑而杀了军尉。

②介词宾语省略。

A、竖子不足与(之)谋。(《鸿门宴》)

译文;这小子不值得跟他谋划大事!

4、省略介词

古文中常常省略介词“于”,还有介词“以”“自”等,这些介词于后面的宾语组成介词结构,当这个介词结构作补语时,这个介词常常被省略。

①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于)河南,臣(于)河北战。(《鸿门宴》)

译文:我和将军合力攻秦,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

②试与它虫斗,虫尽靡,又(以)鸡试之,果如成言。(《促织》)

译文:试着和别的蟋蟀搏斗,都被斗败了,又试着和鸡斗,果然和成名所说的一样。

③或王命急宣,有时朝(于)白帝发,投融资,暮到江陵。(《三峡》)

译文:有时皇帝有诏命必须火速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动身,傍晚就到了江陵。


5
其他句式


文言文当中还有其他种种句式。

(一)复句

(1)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

(2)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赤壁》)

(3)我见相如,必辱之。(《廉颇》)

(4)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 )独不怜公子姊邪?(《信陵君》)

(5)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廉颇》)

复句的情况跟现代汉语差不多,(1)是并列复句,(2)是假设复句,(3)是条件复句,(4)是假设-转折复句,(5)是多重复句,层次是“今君乃亡赵走燕,/ (转折)燕畏赵,//(因果)其势必不敢留君,///(连续)而束君归赵矣”。

(二)语气句式

陈述、疑问、祈使、感叹四种语气,形成了四种句式: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1)扁鹊见蔡桓公。(《扁鹊》)

(2)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愚公移山 》)

(3)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廉颇》)

(4)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崤之战》)

(5)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廉颇》)

(6)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赤壁》)

(7)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石壕吏》)

(8)嘻,技亦灵怪矣哉!(《核舟记》)

以上的句子,(1)(2)是陈述句,(3)(4)是疑问句,(5)(6)是祈使句,(7)(8)是感叹句。

(三)固定格式

文言文里还有一些固定格式,需要牢牢记住。

(1)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

(2)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3)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愚公》)

(4)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

(5)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崤之战》)

(6)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崤之战》)

需要记住的格式是,(1)的“如……何”,(2)的“何……之有”,(3)的“如……何”,(4)的“得无……乎”。

你好,感谢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汉语中的定语后置与状语后置
高考语文总复习(三十二)——文言特殊句式(二)
高中语文古诗文阅读基础知识通关秘籍05文言特殊句式
文言8大句式
文言文: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的理解
文言常用句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