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警惕!“资本垄断”或将民众逼向墙角却无人管。


资本垄断的本意是资本雄厚的一方通过价格杠杆,将产品价格战术性降到一个其他资本稍逊的经营方无法接受的程度,从而使之产生经营亏损,最终逼迫其退出该产品领域,达到自己一方垄断市场的目的。资本垄断最终将对终端消费者造成严重的威胁,但往往因其有表面上的自由竞争的幌子,而对民众非常具有欺骗性。


这个现象是资本的固有特性,不会因为哪个国家是姓资还是姓社而改变。在我国,近年来同样存在各种各样的资本垄断。比如笔者稍有了解的汽配行业,每年各大汽车配件生产商都会搞无数次促销,以价格杠杆不断形成对市场的垄断。再比如涉及更多百姓的电动自行车电瓶行业,前年开始两大行业巨头天能和超威开始了大幅降价,降幅达20多个点,一时间中小电瓶生产商死伤一片,民众普遍感觉电瓶便宜了,但今年之后,价格已经重新开始逐渐升高。


资本垄断一旦形成,民众将没有了选择,只有听之任之地被宰割的命运。前述中当自行车电瓶生产商只剩天能和超威的时候,他们说一块电瓶一万你也只能认命。


我个人认为中国目前关系到民众生产生活资料的基本物资还是相对健康的,国家垄断和控制暂时遏制了资本垄断后产生的负面危害。但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资本垄断的罪恶已经侵蚀了某些国资管理者的行为模式,出现了民生物资资本化运营的迹象。一旦按照纯资本市场的方式运作民生物资,将出现物价失控和将民众逼向墙角的危机。


近些年,水价上涨的声音从来都没停止过;电价上涨的声音一度甚嚣尘上;而控制粮油的中粮集团则不动声色,你有没有感觉到近些年的粮油价格变化?至于车油价格,用说吗?


实事求是地说,一说到吃空饷,我便会想得中国物价部门。而整个中国经济界,在调查和控制国内资本垄断方面的作用都是零。


在我国我个人是从未听说过资本垄断之后的官方调查,价格随便涨,只要推给市场即可。更要命的是,因为涉及了官方利益,价格越高越好,价格越高收益越大。譬如房价失控的根源之一是地价的失控和税费的正比增加。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资本垄断在我国更加复杂,已经突破单纯的资本垄断,向经营权垄断进发了。资本垄断是谁有财力谁说话,而经营权垄断是谁有权势谁说话。这种情况更恐怖,市场将不仅承受资本的盘剥,而且将承受权势的盘剥。


无论是哪种垄断,最终的买单者都是民众。


今天提出这个话题是非常有意义的。众所周知的是,近年来各地政府大投入大产出,有些地方财政不容乐观,说已经处在破产的边缘也不为过。要命的是,一方面是财政窘困,一方面通过房地产获益的模式已经随着房地产市场的低迷走到了难以为继的境况。如何增加财政收入?无非是市场收益和税务收入。在我国,资本垄断牵涉了很多政府部门的利益。比如水厂电厂粮油公司甚至房地产行业。一旦地方政府没有守住民生底线,被迫通过资本垄断去达到收支平衡。。。。。。。后果不堪设想。


如果有谁没领教过电老虎的厉害,那说明你还没有经历世事。对你牛逼只是因为你除了人家没得选择,不听话就停你电,就够你喝一壶的。在牛逼之下受点气只是小事,如果人家要搞的你用不起啥的,就是大事了。这其中还没算国外资本对国内形成的垄断危害。


最令人担忧的是,目前我国根本就没有一个这方面的关注机制。等逼到不可收拾的墙角再关注,就晚了。

=========================================================

2011年的一点资料:

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对垄断、操纵价格行为一向保持警惕,市场监管严格,反垄断条款严厉。发达国家的反垄断机构“打老虎”不手软,这种决心和魄力值得我们借鉴。

法国反垄断机构近日表示,宝洁、汉高及高露洁棕榄公司被处以总额3.613亿欧元(合4.8亿美元)的罚款,因为这些公司协同联合利华在法国操纵洗衣粉价格。其中,宝洁公司表现尤为恶劣,被处以2.336亿欧元罚款。而这已不是它第一次“挨罚”——早在今年3月,宝洁、汉高等8家化妆品制造商就曾因结盟操纵价格达20年,被西班牙政府处罚5000万欧元;4月13日,宝洁和联合利华又因操纵洗衣粉价格,受到欧盟反垄断机构查处,被罚款近3.2亿欧元(约合4.56亿美元)。

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对垄断、操纵价格行为一向保持警惕,市场监管严格,反垄断条款严厉。但即便如此,宝洁公司都敢和其它垄断巨头密谋定价,操纵价格。那么在监管相对宽松的国内,宝洁的表现又如何呢?实际上,宝洁和联合利华等少数寡头,已垄断性地控制了中国的日化市场,两家巨头的市场份额占50%-60%之多。有专家指出,作为日化界的老大,宝洁一向对价格的“操纵”游刃有余;但由于我国法律体系存在一定漏洞,对企业联盟操纵价格等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偏弱,没有起到足够的威慑作用。就在今年5月联合利华被发改委开罚200万元以惩其多次散布涨价信息扰乱价格秩序之际,宝洁公司却完全无视发改委的罚单,公然表示要顶风涨价。这只能说明,与欧洲市场的巨额处罚相比,日化企业在中国“犯错”的成本实在太低。

前不久,国家有关部门对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一些国内垄断巨头相继展开反垄断调查,消息传出后舆论普遍叫好,但结果如何还难预料。由此,国际垄断巨头们可能也会抓住中国监管部门的软肋:如果不能一视同仁对待则责罚失据。有国内垄断巨头做挡箭牌,国际巨头们或许就可以安然躲避风头。这不能不令人们对反垄断的实际成效更加担忧。

发达国家的反垄断机构“打老虎”不手软,这种决心和魄力值得我们借鉴。中国的反垄断机构应顺应民意,把握市场规律,将反垄断进行到底。不管它是国内的还是国际的垄断巨头,都要敢于碰硬严格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如此才能真正打破垄断,捍卫公共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