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万病从根治实体书
服。这就好比用人,有些人是绝对不适合某些岗位的,不遵循这里面的道理,最终只能出错。

牛ròu、羊ròu、狗ròu等yàoxìng为温,对于阳虚的病人,可以放心食用,而且对身体有补益作用,但如果是热xìng病患者就不可食用,否则加重病情。

瓜果、冷饮、凉拌菜等属xìng为寒凉,对于热xìng病患者,可以放心食用,对疾病的恢复是有利的,但对于虚寒体质的患者,就不适合食用,否则加重病情。

鸡头、猪头、海鲜、葱、蒜、芫荽等具有宣发之xìng,对于皮肤病及过敏xìng疾病患者不适宜食用,食用后容易诱发皮肤病或过敏。

读刻舟求剑有感——疾病不会一成不变

别人的yào方,不能原封不动地照搬

战国时,有个楚国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宝剑掉落江中。他赶紧去抓,却为时已晚。

船上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惋惜,但那楚人似乎胸有成竹,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刻上一个记号,并向大家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大家都不理解他为什么这样做,也不再去问他。

船靠岸后那楚人立即在船上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捞了半天,也不见宝剑的影子。他觉得很奇怪,自言自语说:“我的宝剑就是在这里掉下去的,我还在这里刻了记号呢,怎么会找不到呢?”

至此,船上的人纷纷大笑起来:“船一直在行进,而你的宝剑却沉入了水底不动,你怎么找得到你的剑呢?”

这则寓言故事我们小的时候都读过。它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所以当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时,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应这种变化的需要。办事刻板,拘泥而不知变通是不行的。

我们在读这则寓言时,都会为楚人的愚蠢而失笑,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常常在不经意间犯下了同样的错误。

不少患者到我这里来看病,却只是拿出一张陈旧的处方对我说:“医生啊,你就照这个方子给我抓几服yào吧,我以前生病后服用这个yào方治疗,效果很好的,这次我又生病了,你就照方给我抓几服吧!”

这些方子有的是几年以前,甚至更早以前的。

还会有患者过来,要求将某位朋友服用过有效的方子,给他抓上几服,因为他和这个朋友的病情相似。我也听说过,某个患者看到朋友的风湿因为饮用yào酒好了许多,就把朋友的yào酒讨了回家自己服用,结果中dú的事情。

面对这种情形,我往往会想到刻舟求剑的故事,因为他们正是在犯刻舟求剑的错误呀!

人的身体是何等精细,人类的疾病又是何其复杂,更不用说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太多的差异,中医有“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说法,正是指在治疗时要更多地考虑病机的变化,而不是拘泥于一成不变的病名本身。

所以,当我们的旧病复发时,旧的处方和用yào思路是可以参考的,但是照搬使用却是极大的错误,可能对身体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害。

现在是资讯非常发达的时代,我们随便进入一个与医学相关的论坛,粗粗浏览一下,都可以看到很多公布祖传秘方的帖子,这些帖子包罗万象,从治疗痔疮到治愈肿瘤,无所不有。而许多初涉医坛的病人和中医爱好者,往往对这类帖子兴致颇高,一旦看到,就立即趋之若鹜,恨不能立刻试用。这种做法是错误而危险的。世界上没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方。《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包括了几乎所有病的治疗,只要我们能够灵活使用,胜过秘方无数。而一味追逐秘方,无疑是舍本逐末,浪费精力。同时,方是死的,病却是活的,如果抱着一个秘方,来治疗同类所有的疾病,不懂得病机,不懂得辨证,不也和那个刻舟求剑的楚人一样愚蠢吗?

我们面对所有好的经验,都应该去分析疾病的病机、临证的布局,用yào的思路,这样才能够避免犯刻舟求剑的错误,才能真正体会中医的精髓。

网络求医绝不可取

可能很多朋友会说,这样的错误我是不会犯的。我都是在医生网诊后才会服yào的。

是的,现在网络越来越发达,人与人的沟通也更容易。在这个庞大的虚拟世界里,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到信息,可以购物,可以聊天,可以做许多事情,当然我们也可以网络求医。

一些患者身体不适时,首先想到的不是去医院,而是寻求网上咨询,到各个医学专业网站发帖咨询,征求大家的意见,这样的咨询方式,可以获得一些专业人士的建议,患者心理上得到安慰,同时试着别人提供的治疗方yào,有时还真能治病,于是慢慢成为一种求医问诊的方式。而许多长期受疾病困扰的患者,在四处求医无果的时候,都希望能通过网上,找到妙手回春的医生,给开一个处方,治好疾病。

看起来,这种方式是安全而方便的,其实不然。

网络求医不能代替现实的看病。且不说在网络上,作为患者根本无法了解医生的资质,也许在电脑的那边给你提供咨询意见的只是一个医学爱好者,而且网络上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提出的意见可能是相反的,反而让患者无所适从。更重要的问题是任何人的疾病都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动态的,发展变化的。网络提供的资料只是患者单方面对病情的描述。这种描述因患者主观感觉不同,而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

也有些患者说:“我不是从网上下载了问诊单,按照问诊单上的内容详细填写了吗?”

可是再详细的问诊单也只能代表四诊资料中的一部分,脉象的感受各不相同,同一个病人,不同的医生,可能切脉的结果各不相同,问诊单上所提供的脉象那只能算是你的理解,而不是医生的诊脉结果。

中医看病,需要四诊合参,望闻问切,缺一不可,单靠问诊,是无法提供完整的病历资料的。你站在医生面前,他望上你一眼,在医生的脑海中,就建立了一个框架,这个病人身体状况、发育状况、气色、有无神采……这些东西不是问诊单能描述出来的。

经验再丰富的医生,在望闻问切四诊资料不全的情况下,也是很难开出丝丝入扣的处方,就算这次碰巧开对了,患者喝了三五天,症状改善了,处方也需要再行调整,不是一个方子喝到底的。

就好比刻舟求剑的故事一样,船是移动的,动态的,刻个痕迹,定个方位,毫无意义。有些重病、慢xìng病,病程时间长,病机复杂,并非患者所述的头痛、身痛那么简单,一个看似简单的长期头痛,可能与五脏六腑都有关系。

一个复杂病情,通过几句简单的陈述,就想制定出合理的治疗方案,那是极为不妥的。

治疗重病,如同下残棋。

要想取胜,一步也不能错,丝丝入扣,才能解开顽固xìng症结。不然一步走错,步步皆错,错上加错,只能成为死结。

不论是中医,还是西医,看病都得有依据,医者心中要有一盘棋,这盘棋就是疾病的病机,疾病当前所处的状态,疾病的发展趋势,疾病的预后。体质不同,yào材选择,用yào剂量,用yào疗程都是问题。治疗方案上,是先攻后补,还是先补后攻,还是攻补兼施?是寒者热之,还是热者寒之,还是寒热并用?

这一切在医生用yào之前,都必须考虑得清清楚楚才能提笔开方。

如果靠猜,靠估计,可能是什么什么,也许是什么什么,这样来建立临床思维,制定治疗方案,一定漏洞百出,毫无意义。

就算瞎猫碰上死耗子,碰巧对上号了,下一步该怎么办,下一步还是靠猜吗?

经常有网友给我短信,或者留言:“医生!我父亲腰痛,我估计是肾虚引起的,你看能不能开个处方?”

“大夫啊!救救我,我长期失眠,心情烦躁,可能是最近家里有些事情,病情又加重了,吃了很多医生的yào都无效,你能不能帮我开个处方?”

……

看到这些留言,我从内心深处表示同情,非常不忍心看着患者痛苦,患者可以猜病情,家属可以估计病因,唯有医生不能,如果做了,那是医生对病人的不负责任。

太多的不确定因素在里面,如何来猜呢?

通过网上求医,是无法给病人开出完美处方的,如果你确实想听听大家的意见,医生只能凭经验帮你分析一下病机,也就是告诉你疾病的关键问题可能在哪里,至于如何下yào,需要因人、因地、因时而异,不要相信所谓的奇方妙术,那与刻舟求剑无异啊!

一个刻舟求剑的故事教会我们很多的东西,无论是医者还是患者都要避免出现这种愚蠢的错误啊!

打台球的故事——请相信医生

读大学时,有段时间喜欢上了打台球,时常在周末的下午,邀上几个玩得好的朋友,跑到学校后面的台球场,痛痛快快地玩一下午,不玩出胜负,总不甘心。

打台球,除了角度、力度的考虑外,还有很多技巧在里面,玩伴中有个同学玩得很好,每次与他对局,总是输两三个球,有一次玩到天黑,大家一起吃夜宵,我们让他谈谈打台球的经验,这位高手说了一句:“珍惜你的每一次出杆!”

大家被他的话吸引住了,于是请他继续说下去。

他说:“很多时候,球的角度不好,的确很难打进去,这时候人就会有些心浮气躁,随便出上一杆,进不进算了,等下一次机会再说。其实这样是不对的,打不进时也有打不进的打法,可以控制白球,给对手制造困难,也可以慢慢运球,将难打的球运到好进洞的地方。如果看到球不好进,管他三七二十一,就使劲戳上一杆,这样只能给对手制造更多的机会……”

“珍惜你的每一次出杆!”多年后这位好朋友的话言犹在耳。

人生如同一场台球赛,有很多次出杆的机会在你手中,机会好的时候,轻轻一送,一个漂亮的进球。机会不好时,就看你如何去面对。

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病人,各种各样的疾病,尤其是中医,不是专科,面对的疾病更加广泛,有些病很简单,也许一两剂汤yào就搞定了,也许扎上一两次针灸就好了。但更多的时候,是些杂症,就好比打台球一般,很多时候,球的角度不太好,要打好这一局球,除了平时提高球技,更需要良好的心态。

打球如此,干临床工作也是如此啊!

很多慢xìng病,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治好的。细心观察,仔细辨证,综合考虑,制定出合理的治疗方案,疾病定有转机的时候。

很多时候病人不理解,认为三五剂yào服用下去没有转机,就是这个医生错了。其实这是不对的,慢xìng病的治疗就是抽丝剥茧,如同打台球时,高难度的球需要慢慢运,把握好机会,医生要珍惜每一次辨证,每一次处方;患者则要珍惜每一次就诊的机会,详细反馈服yào后病情变化情况,这样相互配合,共同珍惜每一次的治疗,才能转危为安,战胜疾病!

其实人体的每一次生病,都是对身体的一次考验,生病不是坏事,它会促进我们身体更加健康,抵抗力也更强。

记得三年前,有一次我连续熬夜几天,早上起床后明显感到精力不支,眼睛看东西模糊,总感到有眼屎,用手擦时又没有。肝开窍于目,这种不舒服的感觉,让我立即想到熬夜伤了肝,于是用枸杞子一小把,加菊花七八朵,开水泡后当茶饮,边饮边感到眼睛舒服了,真可谓立竿见影。

后来每当病人描述眼睛不舒服的时候,我就习惯xìng地问上一句:“是不是总感觉有眼屎,用手擦时却又没有啊?”很多病人会点头称是,这样在下yào时,我就用上菊花配枸杞子,疗效自然很好。

记得有一年夏天,天气潮湿,加上吃了几天的面食,大便时感觉不爽,不是拉不出来,也不是拉不干净,而是感觉大便好像粘在肠壁上一样,解大便时很费力,擦时很费纸,这是典型的肠道湿热所致。我用苦参、茯苓配少许艾叶,煎水后服用很快就好了,但那种大便粘肠的感觉却是终生难忘。

后来遇到肠道不好的病人,切脉时发现肠道有湿热,当我问病人大便如何时,病人常常回答还好,当再继续询问大便是否发黏,解大便后是否费纸时,患者常常点头称是。在很多人的思维中,大便不干结,不拉肚子,就属于正常大便,他们从来不会将大便发黏作为肠道异常。如果不是自身体会过肠道湿热后大便发黏的感觉,我可能就会接受患者的问诊结果,认为患者大便正常,排除肠道湿热的情况,这样就容易贻误病情,错失治疗时机。

作为医生,细心体会每一次自己生病时,疾病在自己身体内的表现形式,充分理解这其中的病机,这样再遇到相同病机的病人时,医生的问诊将会更有意义,而不是按照教科书上的条款,刻板简单。

如果是学习中医的,更应该珍惜自身的体会,利用中医辨证,利用针灸,利用汤yào来治疗所患疾病,只有自身体会到了中医的神奇,才会相信中医的疗效,相信你的处方和你手中的每一味yào物,只有信,你才可能学好中医,运用好中医。

人一生的机会有很多,从出生之日开始,就面临着选择,每一次选择都是机会,读书深造是机会,辍学就业也是机会;大学毕业后顺利就业是机会,不得已暂时改行也是机会;遇到挫折是机会,取得一个小小的成功也是机会;偶尔生个小病是机会,治愈疾病也是机会……

不要等到想要得到爱时才学会付出,人生就像一场戏,在等待中错过了美丽;

不要等到孤单时才想念起你的朋友,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不要等到有了职位时才去努力工作,世界真的很精彩,只要你肯努力,处处都有你满意的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学习脉诊(四)
中医思考“魏则西事件”
刻舟求剑告诉你:网上求医可取吗?
号脉与断病五
从“刻舟求剑”到“网上求医” - 任之堂主人的日志 - 网易博客
一个真正的中医是如何看病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