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弃老国缘

 

   远在佛陀时代有个波罗奈国,国王不喜欢老人,认为老人对社会已经没有利用价值了。因此他订了一个法律:全国境内,凡是六十岁以上的老人,都要丢弃到山林里,让他自生自灭。有违法律者,一概要受处罚。所以全国上下每一个家庭,没有人敢将老父老母留在家里。
  朝中有一大臣,不忍心把生养教育自己成长的双亲弃之荒野,遂在家里挖了一个地窖,把父亲藏匿其中,每天偷偷的奉养老人家,让年老的父亲天天阅读佛经,聊慰余年。
  有违人道的政策,终於触犯了天神。天神来到王宫,要求国王回答他的问题。如果回答不出来,将运用神力将波罗奈国消灭。
  天神先後问道:
  「第一、如何分辨雄雌两条蛇?
  「第二、如何秤出一只大白象的重量?  
  「第三、如何得知一滴水的价值胜於大海水?
  「第四、如何分辨一根真檀木的根头枝尾?  
  「第五、如何分辨两匹一模一样白色的母子马?」
  …………
  国王烦恼极了,大街小巷四处张贴告示,公告只要有人能回答这几个问题,即可获赏黄金万两。一天、两天过去了,国中几十万人竟无一人能回答。就在国王焦头烂额之际,一位年轻的大臣撕下了告示,表示能解答,国王立刻召见。大臣胸有成竹,意态从容的说:
  「第一、将两条陀放在一块软绵绵的布上,其中比较烦躁动乱的,那一定是雄的。
  「第二、将大象放置在江河里的大船上,船会下沈晃动,等船平稳之後,再於船身与水平处,划下刻度。然后将大象赶出,在同一艘船上放置石头,直到般身刻度与水面平行时,再分次秤出石头的重量,就能算出大象的重量了。
  「第三、譬如旅人行走於沙漠中,饥渴难耐,此时若有一掬水,即能救活旅人的生命,这一掬水的价值不就大於四大海水了吗?或将一掬水供养有道德的圣人,那这一掬水的功德价值也大过於四大海水的价值。
  「第四、可将檀木放到水中,沈下去的那一头就是根头,另一头轻浮起来的就是枝尾。
  「第五、将最好最嫩的马车放置於两匹马的中间,如果其中一匹马将嫩草踢於对方之前,那这只马一定是母马,另外一只则是子马。」
  天神听後,认为这一个国家里毕竟还是有相当智慧的人,也就不再计较。国王也非常高兴国内有这么一位智慧的大臣,即刻吩咐左右重赏黄金万两,除了封官以外,任何要求都能满愿。大臣慌恐,连忙叩头跪地,说:「请求国王宽恕我!我没有资格接受这些黄金,因为想出这个答案的人并不是我。」
  国王纳闷的问:「不是你,是谁想出来的?」
  大臣回答道:「我的父亲!」
  国王恍然大悟,很後悔的说:「我错了!过去我只知道嫌弃老人年迈体衰,却忽略了老人的经验智慧,弄到几乎亡国的悲剧,真是愚昧啊!」


  这个故事主要是藉由事亲至孝的大臣,以其孝顺父母的实际行动,不但拯救了自己的国家,同时改变了国内驱逐老人的陋习,说明孝顺父母乃人伦之始,乃社会安定之基。本经有不少类此强调尊亲孝养的重要故事,此乃本经极具特色之处,这也说明佛教是一个重视孝道的宗教。

 

 

原文:
  佛在舍卫国。尔时世尊。而作是言。恭敬宿老。有大利益。未曾闻事。而得闻解。名称远达。智者所敬。诸比丘言。如来世尊。而常赞叹恭敬父母耆长宿老。佛言。不但今日。我于过去无量劫中。恒恭敬父母耆长宿老。诸比丘白佛言。过去恭敬。其事云何。佛言。过去久远。有国名弃老。彼国土中。有老人者。皆远驱弃。有一大臣。其父年老。依如国法。应在驱遣。大臣孝顺心所不忍。乃深掘地。作一密屋。置父着中。随时孝养。尔时天神。捉持二蛇。着王殿上。而作是言。若别雄雌汝国得安。若不别者。汝身及国。七日之后。悉当覆灭。王闻是已。心怀懊恼。即与群臣。参议斯事。各自陈谢。称不能别。即募国界。谁能别者。厚加爵赏。

   大臣归家。往问其父。父答子言。此事易别。以细软物。停蛇着上。其躁扰者。当知是雄。住不动者。当知是雌。即如其言。果别雄雌。天神复问言。谁于睡者。名之为觉。谁于觉者。名之为睡。王与群臣。复不能辩。复募国界。无能解者。大臣问父。此是何言。父言。此名学人。于诸凡夫。名为觉者。于诸罗汉。名之为睡。即如其言以答。天神又复问言。此大白象。有几斤两。群臣共议。无能知者。亦募国内。复不能知。大臣问父。父言。置象船上。着大池中。画水齐船深浅几许。即以此船。量石着中。水没齐画。则知斤两。即以此智以答。天神又复问言。以一掬水。多于大海。谁能知之。群臣共议。又不能解。又遍募问。都无知者。大臣问父。此是何语。父言。此语易解。若有人能信心清净。以一掬水。施于佛僧及以父母困厄病人。以此功德。数千万劫。受福无穷。海水极多。不过一劫。推此言之。一掬之水。百千万倍。多于大海。即以此言。用答天神。天神复化作饿人。连骸拄骨。而来问言。世颇有人饥穷瘦苦剧于我不。群臣思量。复不能答。臣复以状。往问于父。父即答言。世间有人。悭贪嫉妒。不信三宝。不能供养父母师长。将来之世。堕饿鬼中。百千万岁。不闻水谷之名。身如太山。腹如大谷。咽如细针。发如锥刀。缠身至脚。举动之时。支节火然。如此之人。剧汝饥苦。百千万倍。即以斯言。用答天神。

   天神又复化作一人。手脚杻械。项复着锁。身中火出。举体燋烂。而又问言。世颇有人苦剧我不。君臣率尔。无知答者。大臣复问其父。父即答言。世间有人。不孝父母。逆害师长。叛于夫主。诽谤三尊。将来之世。堕于地狱。刀山剑树。火车炉炭。陷河沸屎。刀道火道。如是众苦。无量无边。不可计数。以此方之。剧汝困苦。百千万倍。即如其言。以答天神。天神又化作一女人。端政瑰玮。踰于世人。而又问言。世间颇有端政之人如我者不。君臣默然。无能答者。臣复问父。父时答言。世间有人。信敬三宝。孝顺父母。好施忍辱精进持戒。得生天上。端政殊特。过于汝身。百千万倍。以此方之。如瞎猕猴。又以此言。以答天神。天神又以一真檀木方直正等。又复问言。何者。是头。君臣智力。无能答者。臣又问父。父答言易知。掷着水中。根者必沈。尾者必举。即以其言。用答天神。天神又以二白草马形色无异。而复问言。谁母谁子。君臣亦复无能答者。复问其父。父答言。与草令食。若是母者。必推草与子。如是所问。悉皆答之。天神欢喜。大遗国王珍琦财宝。而语王言。汝今国土。我当拥护。令诸外敌不能侵害。王闻是已。极大踊悦。而问臣言。为是自知。有人教汝。赖汝才智。国土获安。既得珍宝。又许拥护。是汝之力。臣答王言。非臣之智。愿施无畏。乃敢具陈。王言。设汝今有万死之罪。犹尚不问。况小罪过。臣白王言。国有制令。不听养老。臣有老父。不忍遣弃。冒犯王法。藏着地中。臣来应答。尽是父智。非臣之力。唯愿大王。一切国土。还听养老。王即叹美。心生喜悦。奉养臣父。尊以为师。济我国家一切人命。如此利益。非我所知。即便宣令。普告天下。不听弃老。仰令孝养。其有不孝父母。不敬师长。当加大罪。尔时父者。我身是也。尔时臣者。舍利弗是。尔时王者。阿阇世是。尔时天神,阿难是也.

                                                       
                                                                    ——杂宝藏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菩萨本行经白话:公案(三)
孝养父母 .......... 佛典故事选辑
老人是宝
【师分享】家有老如有宝,重阳节的故事
孝子的来历
贤愚经白话 恒伽达缘品第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