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传统武术不护头护下颚是因没有现代搏击实战和科学?

喜爱搏击运动的朋友们都知道,无论是拳击、散打还是泰拳,这类现代搏击的预备动作,也就是俗称的抱架,都比较注重护头和护下颚。而大家印象中的传统武术,都没有这样的抱架,这让不少人产生疑问,连要害都不护着,怎么能实战?传统武术太不科学了吧?

▲拳击

实际上这是根据规则不同产生的区别。以最早竞技化的拳击为代表,由于不许打腰部以下,以及不允许击打脑后勺或颈背,这就导致按照拳击规则打比赛,想要有效击倒对手,最有效的就是攻击头部。头部中,击打下颌骨非常容易导致休克,而传统武术中喜欢击打要害太阳穴。由于拳击所用拳套太大,无法精确打击太阳穴的凹陷部位,所以拳击抱架最注重防守下颚部分。同时也由于宽大的拳套防守面积更大,所以拳击一般只需要把手放在头部和下颚部分,就能遮挡得比较严实。所以形成了拳击经典的只护头和下颚的抱架姿势。只要护好这个部位,就不担心会被对方直接KO打倒在地,非常稳妥。

▲18世纪,无拳套的拳击搏斗

而在早期无拳套时期的拳击,因为规则与现代拳击差别较大,且没有宽厚的拳套来防御头脸,当时的拳击抱架就与现代拳击差别很大,与传统武术的起手式更为接近。

▲泰拳

泰拳抱架看起来与拳击非常相似,但是由于规则的不同,也形成了不同的抱架。泰拳一般手分的较开,这是因为泰拳的扫腿很重,太贴近防守容易被人隔着胳膊踢到头。而泰拳中这种最有效的正架双手防御,到了拳击里成了防守弱点。因为双手分的略开,很容易被对方找到空子击中面部,同时腹部也没那么好防御。

同时,与拳击相比,泰拳要求膝盖弯曲角度大。这是为了方便出腿和提膝防御对方出腿。所以经常看泰拳比赛的朋友可能会发现,很多泰拳手前脚喜欢轻轻点地,重心并不落在前脚上。这是为了方便随时出脚攻击和防御。而拳击要求膝盖弯曲角度小,是为了方便下蹲躲闪对方对头部的出拳,并趁机钻入进行对身体躯干的击打。毕竟你膝盖弯得太多,再往下蹲也蹲不了多少距离了。但是这也是基于拳击规则下的站姿,因为拳击不许用腿击打对方。泰拳比赛如果使用拳击的下蹲战术,就很容易遭到对方膝盖和小鞭腿的打击。

▲散打

散打虽然也有踢腿的技术,但是由于规则与泰拳也有差异,导致散打的抱架和拳击与泰拳也有不同。散打和泰拳虽然都是靠腿法作为主要攻击手段,但是由于散打的规则近身有摔法,是允许摔投的,而且在实战中最多出现的就是抱腿摔,所以散打的抱架空隙大,手也放得相对比拳击和泰拳都低。这是为了在能够防御对方腿法的同时,可以更方便迅速抓住对方的腿进行摔打。

▲形意拳的三体式

而传统武术的起手式呢?由于传统武术种类和流派非常多,有各式各样的起手式,笔者就不一一列举了。主要介绍一下笔者所练习的形意拳作为范例。形意拳最典型的就是入门的桩功:三体式了。三体式又叫“三才式”,即天地人三才,也是桩功和形意拳所有变化的开始。所有形意拳的动作都离不开这个姿势的基本法则。各种拳路尽管变化万端,但原理和要领与三体式是一致的,所以有“万法出于三体式”之说。而三体式的姿势与18世纪时期的拳击抱架颇为相似。

之所以使用这种手伸出的抱架姿势,是由于当没有规则,任何部位都可以击打的时候,如果还单纯使用拳击式的防御,不说没有拳套的情况下难以护得严实,即便护住了头部也没什么卵用。对手是可以选择诸如腿踢、膝击、抱摔等攻击方式进行攻击的。因此像拳击这种只护头的防御式抱架,根本就不会出现在考虑范围内。而既然打击点和打法思路很多,传统武术每种流派都有自己的不同的攻击方式,你永远无法针对某一种攻击方式来进行防御,所以对方攻击是难以预料的,这时候最好的办法当然是被动防御,而是去主动引导、压缩、阻碍对方进攻线路,以破坏对方攻击成型为主了。

手臂伸出去,既能保持足够的防御距离,不至于被对方一下近身,这样无论对手做任何应对都有更充裕的反应时间,同时不管是拍挡来拳还是压缩、阻碍敌方的进攻线路也都十分方便。而且,三体式的站姿虽然比较接近泰拳重心靠后,但是和所有现代搏击均不相同的是,三体式的站姿要领是要两膝内合。所有现代搏击,两腿是没有并得这么紧的。两腿均分得比较开,这有利于站得更稳,不容易被对方打得失去平衡。而两腿在中线两边这种站姿,缺乏对于侧面施加的力的抵抗,侧边轻轻一推就会失去平衡。但是为什么还要这么站呢?因为两膝内合的站姿,有利于防御踢裆。

从下往上的撩阴腿只会踢中膝盖,而无法踢到裆部。毕竟下阴是人体重要的弱点,并不需要施加太大的力量就能将人打击到失去战斗能力。所以所有的现代搏击都是不允许打击下阴的,这样现代搏击也就没有必要并拢双腿防御下阴的打击。而形意拳最早是战场的功夫演化而来,在战场上,都是列阵前行,两侧都有同袍战友,并不需要防御侧面来的攻击。这就形成了形意拳三体式独特的站姿。

三体式的后手放于丹田处,也是为了护裆,当自下而上的撩腿脚踢不进来的时候,可以换正蹬或是近身膝顶,这时位于丹田处的后手就可以比较轻松地防御住对小腹以及下阴的正蹬或是膝顶。传统武术的拳谚中有句话叫做:“听手响,往里闯”。这句拳谚的意思就是说因为前手伸展,对方想要攻击时就必须拨开前手才能够攻击到对方。所以第一下一般都是针对前手的攻击,两手相交啪的一响,这时才是真正攻击开始的时候。这也是为什么通常过去人们把打斗、战斗称作交手。

从笔者和小伙伴的对抗练习就可以看出,形意拳在实战中的应用。右边对手首先试图用左手拨开笔者前探而出的前手,然后进步挥出右拳试图攻击笔者面部。然而笔者首先前手让开对方的拨打,然后绕回来压住对方攻击的右拳,同时后手出击直接攻击对方已经失去防御的面部。这是很有效的招式,并非不能实战。

所以由于规则的不同,应用的需求不同,导致虽然人体结构都一样,但是不同的环境、情况产生的变量造就了不同的攻击理念,于是形成了不同的流派。每一种流派都有最适合这种流派发挥的情况。这也是为什么没有天下无敌的功夫去淘汰其他流派的技术,因为每种流派都有自己可以发挥的一席之地。

本文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主编原廓,作者人渣啸西风,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印度锡克人的盖挞武术

中国武术为什么进不了奥运?


环首刀    汉剑    鞭锏    陌刀    唐刀    钩镶     轻吕   战锤    石斧   马槊     西域镔铁大刀   朴刀   兵马俑青铜剑   镰刀   清弓   中国传统弓  明式小稍弓  英国长弓   国产刺刀大全   中国骑兵军刀   英国军刀  空军伞兵刀    海军宝剑   山文甲    明光甲    欧洲骑士板甲   鳞甲   古埃及赫梯弯刀   阿昌族户撒刀   蒙古刀  保安腰刀   西藏武备   英吉沙小刀   西班牙Navaja折刀   芬兰国刀   印度虎爪   长钺   睾丸匕首  印度软剑   麟角刀  亚塔安刀   日式刺刀   恰西克马刀 日式刺刀 又鬼山刀   白垩纪鱼骨剑   伊斯兰盔甲   匈人武器    突厥兵器      伊朗古兵   丧尸武器   越南弩   手掷类暗器  厨刀  世界盾牌    欧洲细剑   日本天皇佩刀  东瀛名刀谱  玉钢神话 兵马俑青铜剑    赵云亮银枪   关羽青龙偃月刀   张飞丈八蛇矛   吕布方天画戟   猪八戒九齿钉耙   唐僧毗卢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转载]由来春发不觉晓
(25)孙氏内家拳传人张西可实战与练功心得(二)
专辑: 武术 散打 拳击 泰拳
张西可拳论5
且说说实战中的步法(张西可)
传统武术与现代搏击之比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