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63岁“中国大爷”用榫卯爆红外网,让4000万外国网友膜拜!这样的文化输出太酷了!

你好啊,我是朵朵~


曾经我们推荐过的“当代鲁班”阿木爷爷,今天上了微博热搜。


63岁的老爷爷凭着一手高超的榫卯手艺,已经在外网吸引了117万粉丝,播放量累计超过了2.2亿

国外网友们被爷爷的手艺折服,纷纷留言膜拜。不用一颗钉子,不用一滴胶水,在歪果仁眼里,中国的榫卯就像魔法一样神奇。


在中国,“榫卯”是比中国汉字还要早的中国符号。距今7000多年生活在长江下游的河姆渡人,在没有钉子、胶水的情况,就利用“榫卯”的概念盖房子了。


河姆渡人的“干栏式建筑”模型

和乐高不同,乐高偏重创意组合,而榫卯,表面上严丝合缝,但却巧妙的利用“留空”成为一体,互相牵制,非常稳固。是集立体几何、物理力学、空间想象、逻辑思维于一身的高科技。

鲁班锁


比如著名的应县木塔,3000吨的木制构件,全靠榫卯咬合构成,一千多年依然屹立不倒。


高难度工艺的榫卯,千白年来在无数匠人手中流传,现在也随着网络传遍了世界,让更多的人看到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

艺非凡(ID:efifan)


最近,一位中国农村大爷火遍外网, 
一条十分钟不到的视频,
竟折服了1000多万外国网友:
原来中国功夫不止有武艺,
手上功夫更是撩人。
不用一颗钉子,一滴胶水,
仅靠着满是皱纹的双手,
就把一块平平无奇的整木,
变成了巧夺天工的鲁班凳。
通体没有任何金属构件,
看似松散却又不完全分离,
虽能自由打开闭合,
可没点智商还真拼不出一张凳子。
当看到凳子打开的瞬间,
一众网友目瞪口呆:
“生平第一次看见这般高手,
感觉自己白活了28年”、
“简直就是鲁班再世!”
然而,当有网友赞叹“堪称中国宜家”时,
直接就有人在线科普了:
“小老弟,你怕是高看宜家了吧!
这可是中国2500年前就有的技艺!”

谁能想到,
表面平实无华的中国农村大爷,
竟让无数外国网友钦佩不已,
随便亮出一个小绝活,
都是几百万观看。
63岁的他被网友叫“阿木爷爷”,
年轻时跟着师傅学木工,
只为了能养活家中嗷嗷待哺的弟弟们。
那时,他并不知何谓
“择一事,终一生”,
只知道,
不一则不专,不专则不能”。
谨记着“四不”,
拿起一锯、一尺、一木,
就是一生。

每当拿起工具,
开始制作着一个个奇异之物时,
聚精会神的模样,
如入无人之境。
不仅能造出鬼斧神工的鲁班凳,
也能做出如苹果模样的鲁班锁。

👇

👇

👇

很快,几根手指长的木条
跃然眼前。
看似简单的木条,
却处处都是玄机,
一凹一凸, 一阴一阳
每一处都彰显着互补共生。
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
阿木爷爷还徒手造出了
缩小版世博中国馆
巴掌大的“中国馆”,即便是爷爷这样做了一辈子木工的老师傅,也耗去整整五天;
才造出这42个榫卯棱,4个榫卯柱,27道锁,1个榫卯基环环相扣的中国馆。
一环扣一环的智慧,
即便放在人工智能的今天,
依然毫不逊色。
一个个令人拍案叫绝的物件,
不仅是爷爷一生的经验,
更蕴含着近乎失传的技艺:
藏在木头里的灵魂——榫卯,
它是中式家具的精髓,
中式建筑的基础。
不论何时,
一丝一毫都马虎不得。
每一道工序、每一个部件,
都有专门的工具。
“天下从事者,
不可以无法仪”,
这份教诲,爷爷至今不曾忘。
没有电的年代,
一根细铁丝,
稍稍加工便是锋利的锯子。
连钻孔的工具,
也是最传统的手拉钻;
没有圆规,
拿着木条和钉子便能画出圆。
已过花甲之年的阿木爷爷,
早已是儿孙承欢膝下,
可他依旧一刻不闲着,
自己的一手绝活,
自是要给孙儿独一无二的童年。
火遍全网的小猪佩奇
阿木爷爷不仅做出了一模一样的外形,
还是个“机械”版。
没有电池,没有钉子,
更没有与时俱进的工具,
它却走得不亦乐乎。
行走的机器人
随波逐流的乌篷船
载着孙儿的小木马
高级的的泡泡机
每个木制品成型后,
爷爷都不忘拿着砂纸
里里外外摩擦光滑,
再用最传统的方式抹一道油,
不仅为了美观,
更为了避免小孙子被木刺刮伤。
看着小孙子玩得不亦乐乎,
爷爷满心欢喜,
屏幕前一票网友却化身柠檬精:
爷爷还缺孙子/孙女吗?
谁能想到,
不过砖头大小的木块,
在爷爷手中竟然开出了花;

生活在乡野间,
心中自是还有一处僻静。
如果说,
小桥流水的诗意,
是他给自己的爷孙乐;
那,
明黄灯笼的浪漫,
自助驱鸟器
就是他给村民的温暖。
似乎在他的手中,
就没有木头做不出的物件
本是一件平凡的事,
只因做到极致,
便在平淡中熠熠生辉。
当我们在屏幕前啧啧称奇时,阿木爷爷却告诉每一个人:

“术业有专攻,隔行如隔山,换一个行业都要从零开始,换来换去一辈子很快就会过去。所以,干一行就要爱一行,要对这行感兴趣。

但是感兴趣不代表只有快乐,没有痛苦,如果你可以执着于自己认定的专业几十年,不断从痛苦中获得快乐,获得成就感,那才是真正的感兴趣。从一而终,也会使你的人生获得巨大成功。”

在农村生活了一辈子的阿木爷爷,
并没有什么大智慧,
只是把自己的经历
凝结成了生活、职业的点点滴滴:
所谓追求的极致,
从不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
而是锲而不舍,
终有一天,你的手中也能开出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真·鲁班再世!61岁中国大爷造出2500年前鲁班凳,惊艳1000万外国网友:这还是我认识的中国功夫吗...
真·鲁班再世!61岁大爷造出2500年前鲁班凳,惊艳1000万外国网友:这是中国功夫吗?
被誉“当代鲁班”!63岁中国爷爷在国外爆红,1条视频惊艳4000万网友:这是什么中国功夫?
油管获赞1000万,中国大爷造出2500年前的鲁班凳,震撼老外
火遍外网的爷爷版“李子柒”惊呆亿万老外:您还缺孙子吗?
阿木爷爷和他的“中国神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