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趣说二十四史》第32集:没读过《货殖列传》就没有读过《史记》
《史记·货殖列传》是《史记》当中的名篇,主要记述春秋、战国、秦及西汉早期中国经济、工商业发展及各地资源、物产特色的一篇文章,也是中国历史上有史记载第一篇叙述如此全面、阐释如此清晰的此类文章。
 
“货殖”就是利用货物的生产与交换,进行商业活动,从中生财获利。司马迁所指的货殖,还包括各种手工业,以及农、牧、渔、矿山、冶炼等行业的经营在内。
 
司马迁真的很了不起,在当时工商人士地位低下的情形下,居然能为工商业者作传,令人感叹。都知道,按照司马迁编写《史记》的体裁逻辑,写皇帝的叫“本纪”、皇帝以下的丞相、诸侯叫“世家”、一般的就叫“列传”,司马迁将“货殖”者也当做了“列传”主体,从他内心深处就是给他们“正名”了,也就是说司马迁看到了工商业者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和贡献,着实有先见之明。
 
 
 
01  《货殖列传》反映了司马迁怎样的商业思想
 
《货殖列传》的写作逻辑是通过为春秋末期至秦汉以来的大货殖家范蠡、子贡、白圭、猗顿、巴寡妇清等作传,通过介绍他们的言论、事迹、社会经济地位,以及他们所处的时代、重要经济地区的特产商品、有名的商业城市和商业活动、各地的生产情况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叙述他们的致富之道,表述自己的经济思想,以便“后世得以观择”。而夹叙夹议中,司马迁的议论和感慨是重中之重,是读者必须高度留意的地方。
 
《货殖列传》主要反映了司马迁的如下经济思想及主张:
 
1、当政者应该重视社会生产活动,政治上的治乱兴衰与社会经济情况密切相联;
 
2、社会经济活动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应当发展工商业,应当放任经济发展,反对人为干涉,应当任商人自由发展,引导他们积极进行生产与交换,国家不必强行干涉,更不要同他们争利。
 
3、工商业者追求物质利益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应该得到肯定,物质财富的占有量最终决定着人们的社会地位,而经济的发展则关乎到国家盛衰。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司马迁就能注意社会的经济生活,并认识到生产交易和物质财富的重要性,这实在是难能可贵。
 
 
02  司马迁为“儒商”确立标杆
 
现代社会中,时常见到“儒商”一词,动不动就给人“封”上儒商头衔,每每遇到,笔者唯有莞尔。
 
在司马迁看来,从春秋到他生活的年代,堪称儒商者唯有二人:范蠡和子贡(孔子高足)。这两人的共同特点是:
 
1、学识渊博;
 
以谋士范蠡为核心,越王勾践实现了复国。范蠡感叹,七项谋略仅用五项就完成了越国复国,留着两项个人经商用吧。足见范蠡的才能。
 
子贡就更不用说了,在整部《论语》中,子贡是孔子提得最频繁的学生之一,关键在于每次提到他都是表扬、赞许!颜回、子贡、曾子、子路是孔子最喜欢的四个学生。
 
2、智商极高,商业能力极强;
 
范蠡做什么赚什么。子贡则是“亿则屡中”(判断的就没有出现过差错),那时没有股市没有期货,不然巴菲特、索罗斯在子贡面前又算得了什么呢?
 
3、品德高尚,经商赚钱完全不是为了个人,而是为了社会和国家。
 
范蠡“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三散千金”,白手起家,三次成为富商巨贾又三次向穷人散尽资财。
 
子贡时代,其祖国卫国力量已经式微,为了维护卫国的利益、保全自己的国家,他所赚的钱几乎都用在了卫国外交事业上,并且自己亲自担任外交官,“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每到一个国家,不仅都会得到国君接待,而且把他奉为上宾(当做对等国君接待)。当然,孔子晚年的生活开支及身后事全是子贡负担,这些对他而言虽是“小钱”,不过确实也是人品、人格的体现。
 
对于上述二人,我们回头写春秋战国时还会详细写到。
 
 
03  司马迁在《货殖列传》中的独到见地
 
    1、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这实在是国家治理、企业治理的极高哲学思想。
 
对最上等的人(按照我们现在的说法就是高智商、高情商者)就因势利导,对下一等的就喻之以利(绩效),对再下一等的就需要敲打、培训了,再再下一等的就要靠制度严格管理,最下一等的就算了、无法一伙做事。
 
2、贤人深谋于廓庙,议论朝廷,守信死节,隐居岩穴之士设为名高者安归乎?归于富厚也。
 
有学问、有品德、有知识的人都搞政治去了,这些人坚守信誉,因为这是他们从政的根本。而一些自恃清高的人远离朝廷,隐居山野,他们为什么呢?其实多数还是“向钱看”,为了功名富贵,只是觉得时机不对而已!
 
《货殖列传》中,在此处,司马迁举了一大堆例子和现象,最终得出一个共同结论:都是为了钱!但是,我们不要就此认为古人跟我们一样“一切向钱看”,古人极其看重“取之有道”,跟我们现代社会“真的很不一样”。此处,就不详叙了。
 
3、赵女郑姬,设形容,揳鸣琴,揄长袂,蹑利屣,目挑心招,出不远千里,不择老少者,奔富厚也
 
“赵女郑姬”其实是借指卖淫女。美女们打扮时尚、手拿乐器、提着长裙、穿着高跟鞋,对不论来自何地者、不论老少,均眉目勾引,为何?向钱看!
 
 
这跟现代社会确实就一模一样了。司马迁单独将女性作为例子叙述出来,笔者也在此做单独叙述。
 
4、本富为上,末富次之,奸富最下。
 
司马迁将富贵分为三等。上等为“本富”,既上辈遗留下来或者靠上辈阴德福报而得的富贵;中福就是靠自己努力赚取而得;靠奸营取巧、非法而得的富贵是最末等的。
 
5、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农业不如工业),工不如商(工业不如商业),刺绣文不如倚市门。
 
    穷人要致富,农民不如手工业者来得容易,手工业者又不如商人来得快。而在那个年代,其社会地位恰恰又是反过来的,司马迁确实厉害,不仅看出了本质,而且敢说出来。说完,话锋一转,“刺绣文不如倚市门”,与其做点女红,还不如倚在门口“目挑心招”——参加上述第3条,这句话确实就有点尖锐难听了。
 
6、富无经业,则货无常主,能者辐凑,不肖者瓦解。
 
司马迁这句话哪怕是用来描述我们现代商业现象都是相当相当精辟的!
 
没有哪一个行业可以长盛不衰、没有哪一家的财富可以持盈保泰,财富只是归你暂时占有、临时支配而已,并且只有在你手上用出去了,它才是财富。能力、品德足够,财富就越聚越多,但凡遇到能力不够、品德不够的子孙,财富自然烟消云散。
 
    7、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富者得势益彰,失势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夷狄益甚。谚曰:“千金之子,不死於市。”此非空言也。故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司马迁这段话涵盖的人生道理、社会真义确实太丰富了!
 
“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有修养、有学识的人富起来后,知道回报社会才符合财富规律、才是王道,而“小人”富裕后,只知道个人挥霍。
 
“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水深才能生存更多的鱼类,山深才能吸引群寿,人富足后就应该讲究“仁义”。这个类比手法让人一见便懂。
 
“富者得势益彰,失势则客无所之”。这句话很好懂,就是说“越是富有的人越是能够烈火烹油、锦上添花”(马太效应),“穷居闹市无人问,富居深山有远亲”。
 
“千金之子,不死於市”,这是司马迁引用的古时谚语,如果患病或者出现意外,富家子弟是不会因为无人过问而死于人多的地方的,但是如果是一个叫花子,那就是无人收尸了。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是司马迁的名言,非常容易懂,就不多说了。
 
古人说,不读《货殖列传》就没有读过《史记》;南怀瑾先生说,没读明白《伯夷叔齐列传》就没有读懂《史记》。这两篇均是《史记》当中的重要篇章。

有所书,必有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史记.货殖列传》与司马迁的经济思想
商贾传奇(一)商人出世
《史记》中的致富经
韩兆琦:论《货殖列传》
从《平准书》和《货殖列传》入手,浅析司马迁的经济思想
司马迁的货殖思想-china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