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约翰逊下台”:是英国保守政治精英对美国的最后一次抗争
userphoto

2022.07.09 河南

关注

英国首相约翰逊内阁不稳,16个部长如同约定好的一样同时辞职,这让首相约翰逊没法再干下去。

没办法,约翰逊只好辞去保守党党首职务。英国首相是议会多数党党首,辞去党首职务,代表保守党新党首选出,约翰逊就要下台。

不用怀疑,这些同时辞职的部长就是约定好的;他们的目的也就是让约翰逊没法再干下去,早点辞职让位。

玩政治很多年的英国人在国际政治中,有一套自己的规则,他们精明得很,也保守得很,“保守派”一直是英国政治的中流砥柱。

“约翰逊下台”,其实就是英国保守派对美国的最后一次抗争。他们抗争过很多次,都没有成功,就看这一次的效果如何。

一、英国政治的保守让约翰逊显得不是很称职

从本质上来说,政治是“精英”们玩的游戏。

如果一个国家的政治总是一群小丑在闹,但这个国家还假模假式地存在,要么这个国家深处一定有一股力量在控制;要么这个国家被另一个大国控制。

比如美国:为了选举,什么恶心人的招式都有,今天还有个议员发“倒立抖臀”视频拉票。但美国政府这么摆烂,他们的军队、美联储稳得很。

实际上,美国早就有“深层政府”的说法,这是一个有军队、金融、媒体、宗教等势力共同加持的团体,他们在背后控制着美国;前面胡闹的政客既是面首,又是演员。

再比如韩国、乌克兰等国家,这样的国家无论什么人,只要能被宗主国看中,就可以上台执政。韩国的尹锡悦就是例子,乌克兰干脆让很多美国人来当部长。

英国人玩政治很多年,他们有自己招牌式的“英式傲慢”,还对别的国家深深蔑视。

无论是欧洲,还是美国,其实都不在英国政治人物眼里。在英国人看来,这些国家的政治人物都是上不了台面。

并且,英国人在政治中普遍比较保守,虽然有顽固、死板、缺乏活力之嫌,但处理问题也一直理性、成熟、稳重。

这种“保守”思想,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表现,的确为英国的稳定做出了贡献。

比如:强调“穷人和富人之间阶层团结”的“一国保守主义”;强调“自由市场经济、小政府、淡化福利国家政策”的“撒切尔保守主义”;强调“传统价值观念、家庭伦理、道德修养、宗教”的“传统主义”。

说实话,英国现在的日子也不好过,尽管目前的约翰逊政府提倡的就是“一国保守主义”,但约翰逊本身就是一个“民族主义者”,力主脱欧,也没有真正做到“阶层团结”;

同时,英国在长远的战略目标中,有“全球英国”的宏大抱负,更让紧紧追随美国、但没有得到一点好处的约翰逊显得很不称职。

英国的“全球英国”计划,最重要的是要施展英国的“全球影响力”,在全世界展现“大英帝国”的存在与引领。说白了,英国想当个世界舞台上的主角,而不是配角。

但问题是,英国的“影响力”目前看来还是十分有限的,想当主角就要有当主角的实力,英国没有,他们只能利用和美国的“特殊关系”来推进自己的战略。

约翰逊其实就是这么做的:在太平洋上,找美国借军舰来显示一下存在,让美国高兴;在俄乌问题上,他们做的都是美国不方便做的脏活,让美国安心。

但英国得到了什么呢?除了经济上持续的损失和安全局势不断的恶化,什么都没有发生。别说主角了,现在连个大配角都不保,几乎沦为世界的笑话,连土耳其都有点看不起他们。

傲慢的英国保守派政治人物受不了了,他们要“抗争”;再加上这个出生在美国纽约的金毛首相有很多私德问题,下台是必然的事。

二、英国不得不让出世界霸权

人类的工业革命在英国出现,英国也以这一优势成为世界上最厉害的强权,殖民地遍布世界各地,成为“日不落国家”;

富起来的英国和今天的美国差不多,不再专心工业制造,而是专心搞起“利润丰厚”的金融业,制造业大部分迁移到殖民地去了。

英国人专心搞金融,美国、德国可没有闲着,他们大步赶了上来,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基本都超过了英国,英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岌岌可危。

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本质上就是发展起来的德国、俄国在欧洲挑战英国、法国的霸权。

战争打得很残酷,参战各国都很疲惫,唯独远在美洲的美国,他们宣布“中立”,很舒服地和双方做生意,卖军火、抢人才,好不快活。

1917年4月6日,眼见英法一方的协约国要胜利了,美国找了个理由对德国宣战,但军队并没有派出;

美国一战海报

直到1918年6月4日,美军才在“提埃里堡防御战”中真正出兵参战,这时距离一战结束还不到半年时间。

美国人是趁乱摘桃子的,英国人岂能不知。所以,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当美国总统威尔逊兴冲冲地宣布其“美国的十四点原则”时,英国人想都没想就拒绝了。

英国人实际上是一肚子火:由于殖民地太多,美国脱离英国独立,英国忍了;1823年,美国提出排斥包括英国在内的欧洲国家的“门罗主义”,英国人也认了;

一战前,美国从英国大肆招引人才、克隆技术,最后在经济上、工业水平上全面超越英国,英国还是捏着鼻子忍了。

一战中,英国、法国牺牲巨大,无论是经济,还是人员都损失巨大,美国却在最后时刻以战胜国身份得到好处;不但得到好处,还要建立自己的“世界霸权纲领——十四点原则”。

这让英国没法忍:大英帝国是一战战胜国,还是世界上说一不二的强国,世界还轮不到美国说了算。

一战分赃大会——巴黎和会

美国人也没有多说什么,他们知道英国实力在不断下降,这个世界霸权早晚会由英国求着美国接受。

于是,美国国会拒绝批准一战后的《凡尔赛和约》,美国也不参加国际联盟;在贸易和金融上,美国又和战败的德国愉快地玩到一块。

这时候的大英帝国,实力不断衰退,只剩下最后一点力气;为了尽量维持帝国的辉煌,英国人在岛上“光辉孤立”——尽量不掺和世界上的事。

但德国日新月异的发展、不断突破“凡尔赛条约”的规定,让英国、法国心惊胆战,他们实在没有力气再打一次世界大战。

为此,英国想尽办法对德国“绥靖”,希望“祸水东引”,让德国和苏联火并去。

总之,英国的目的没有达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法国稍作抵抗就投降不打了;英国不得不在岛上独自抵抗者强大的德军。

怎么办?只有美国有遏制住德国的实力,但美国人就是不动如山,等着英国来求呢。

丘吉尔代表英国求美国了

实在没办法了,丘吉尔于1941年和美国总统罗斯福见面,亮明了英国的筹码:承认美国在大西洋的权利。

1941年8月14日,英国首相丘吉尔与美国总统罗斯福签署联合宣言《大西洋宪章》,又称《丘吉尔罗斯福联合宣言》。

这是一件世界大事,表面上两人都在谈着“高大尚”的东西,实际上这表明:没有美国参与,英国没办法摆平世界上的事。

而“大西洋宪章”的主要内容,就是一战后的“美国十四点原则”的另一个版本。英国人接受了美国人全面介入“世界管理”这个现实,也就是表示:英国愿意让出世界霸权。

三、在保守的英国人眼里,英美关系是共生的关系,不是从属的关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保守党的丘吉尔为了英国的利益拼尽了最后的力量。

丘吉尔为了稳住美国,把英、美关系说成是一种“特别关系”,也就是说,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关系。他没好意思直接说:我们是平等的,都是世界的“霸主”。

丘吉尔挑起冷战,让美国和苏联专心打冷战,这样,走下世界霸权位置的英国一方面不至于被美国人搜刮一遍;另一方面不至于失去在欧洲的地位。

在英国人眼里,英国毕竟是“日不落帝国”,美国是世界霸主,英国不是美国的附庸。英国和美国都应该是一种平等的“特殊关系”,

英国也有理由这样想,因为他们控制着埃及的“苏伊士运河”,这是世界海洋中最重要的一条通道,连接了世界所有大洋;

英国的英镑虽然不比二战前那样威风,但仍然是世界货币。仅此两项,英国每年的收入都比别的国家高出一大截。

没想到的是,美国为了自己的“美金取代英镑”,居然放任苏联支持埃及、威胁英法的马仔以色列,也放任苏联对英法的威胁。

1956年,英国和法国失去对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英国地位一落千丈,英镑开始衰落,失去“世界货币”的地位,英国彻底成为一个二流强国。

虽然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霸权后,没有像当年英国取代西班牙成为海洋霸主后那样搜刮西班牙,但美国对英国这个“禅位”的旧帝国一点情谊不讲,放任英国失去“帝国”最后的光辉——苏伊士运河。

对于这件事,一直到马岛战争之前,英国人对美国都是耿耿于怀的;什么“特殊关系”,英国人再也不提了。直到1982年,英国和阿根廷爆发了“马岛战争”。

撒切尔夫人与里根

当时英国首相是比丘吉尔还保守的“撒切尔夫人”,美国总统是里根。英国决定打“马岛战争”是冒着风险的,因为当时阿根廷的加尔铁里政权就是美国扶植的。

在撒切尔夫人的要求下,美国没有倒向阿根廷;不但没倒向阿根廷,还明里暗里帮助英国,保证了英国最后打赢了“马岛战争”。

要不是美国的技术帮助和西方国家对阿根廷武器的禁运,战争的结果会是另一个样子。

“马岛战争”,大英帝国保住了最后的面子,他们向世界展示了自己的力量:从海洋上崛起,不会在海洋里沉没。

撒切尔夫人又提起来丘吉尔对英美关系的认定:英国和美国的关系是一种“特殊关系”。

四、冷战结束后,英国首相一个比一个难

冷战结束,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这时候,英国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对于欧洲,美国有很多抓手:欧盟、北约等,都是美国的伙伴。

而英国发现,自己要么成为一个平庸的欧洲国家,他们在欧盟里几乎没有存在感,法国、德国才是欧盟的话事人;要么就是美国的附庸国,虽然不至于像日本那样,但在别人眼里,看起来差不多。

为了争取自己在欧洲的地位,英国在撒切尔夫人之后的历任首相都是左冲右突,想为英国在世界上找一个合适的位置。

撒切尔夫人之后的英国首相约翰·梅杰也是保守党,他从1990年干到1997年,他最大的功劳大概就是帮美国成功劝说乌克兰“弃核”,这是帮了美国一个大忙。

梅杰

继任的布莱尔不是保守党,他干了十年,一直到2007年下台。布莱尔最大的特点是全心全意为美国在欧洲推行政策,以至于南非总统曼德拉说:布莱尔好像是布什的外交部长。

由于布莱尔不顾一切地盲从美国,小布什不管打什么战争,布莱尔都是第一个支持,包括美国以“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理由打伊拉克。

布莱尔后来也说:他现在知道这是错误的,但当时就是被美国骗了,以为“洗衣粉”真的是“化学武器”。正因为如此,布莱尔被英国保守派说成是“布什的卷毛狗”。

不管怎么说,布莱尔是工党历史上在任最长的英国首相,2007年他下台后,接替他的是同为工党的戈登·布朗。

2010年5月,受金融危机影响,英国经济陷入困难,布朗黯然下台,英国的保守党重新夺回首相宝座,戴维·卡梅伦任首相。卡梅伦1966年出生,担任首相时只有44岁,非常年轻。

卡梅伦

在卡梅伦当首相的六年中,英国经济从衰退中逐渐复苏;他给低收入人群减税,同时改革福利体系,鼓励人们通过辛勤工作摆脱贫困,多少改变了英国收入不平等状况,这些都是撒切尔夫人当年想做但没做到的。

实际上,年轻的卡梅伦还是有想法的,他改变了布莱尔一切跟随美国的外交政策,在重视英美、英欧关系的同时,给英国国际地位定位为:全球性枢纽。其实这和“全球英国”差不多的意思,他的同学约翰逊就是这个想法的坚定拥护者。

但这哥们喜欢搞公投,苏格兰闹独立,他来了个公投,提心吊胆地通过了,避免了英国的分裂;结果在2016年,为了保住英国在欧盟中的地位,也为了给自己施展更好地融入欧洲的政策,他又来了个“脱欧公投”。

本来,他以为公投不能过,这样英国就能坚定地留在欧盟。没想到他玩脱了,公投居然过了,这下尴尬了,也不能不认啊。2016年6月24日,卡梅伦宣布辞职,并彻底退出英国政坛。

接任卡梅伦首相位置的是特雷莎·梅,她是英国第二个女首相,也是保守党人;特雷莎·梅辛辛苦苦干了三年,受“脱欧”影响,英国国内经济状况每况愈下;也受“脱欧”影响,她在欧洲各种会议上受尽了白眼。

实在没法干下去,2019年6月7日,特雷莎·梅辞去执政党保守党领导人一职,当然也就没法干首相了,接替她的就是现在这个满头“飘逸乱发”的鲍里斯·约翰逊。

约翰逊是坚定的“脱欧”派,他当上首相后,经过不断努力,终于在2020年1月31日,让英国“脱欧”成功;

同时,英国政府出台了《竞争时代的全球英国》的政策文件,“全球英国”战略正式成为英国的发展战略。

但让人看不懂的是:既要全球英国,为什么要“脱欧”、为什么要跟在美国后面到处打击新兴市场、为什么处处以美国的全球霸权为依归,而不是从英国实际出发?

这些在英国保守派看来,一点“大英帝国”的影子都没有。

五、蓦然回首:全球英国一点也不全球

英国为了所谓的“全球英国”战略,处处跟随美国,以为能借助美国的影响,展示自己的全球存在。但经过卡梅伦和约翰逊之后,他们发现:全球英国一点也不全球。

美国的战略是“全球霸权”,在全球范围内,最重要的点在北大西洋与欧洲。2021年6月,美国和英国签署了《新大西洋宪章》,说要坚定捍卫“英美共同价值观”。

英国人飘了,他们一厢情愿地认为“英美特殊关系”又回来了。于是,美国怎么说,英国就怎么说:骂俄罗斯是最大威胁,在黑海派军舰挑衅;骂东方大国,派“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战斗群前往印太。

双舰岛是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号的典型特征

俄乌战争爆发以来,英国是最坚定的搅局者,明里暗里放纵英国雇佣兵参战,在国家层面还派出几十个特种兵、输送大量武器到乌克兰。

总之,只要能支持美国的地方,英国一定走在最前面、做得最坚决。

但这么做到底能得到什么?英国的政治精英们都不用精算,简单一看就明白:英国损失的是自己作为昔日帝国最后的一点尊严。

为了更好配合美国的欧洲政策,英国脱欧了,尽管融入欧洲是保守党一贯的主张;为了攻击俄罗斯,英国人做了所有能做的。

但在G7会上,没有一个国家理睬英国,即使约翰逊露骨表示要和普京比一比胸肌,大家也只是笑一笑,“比胸肌”这句话一下子成为世界笑话。

在北约会议上,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气定神闲地看着别处,用手抚摸约翰逊的肩膀。保守派政治人物最受不了这个,他们仿佛看见当年的奥斯曼帝国蔑视大英的眼神。

约翰逊即将下台,他私德有点问题,但这不是主要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英国保守的政治精英们要换种玩法。

他们不至于一下子就和美国分开,但他们会渐渐走向“孤立”,就像十九世纪末期那样,英国人在视力下降时,走向“光辉孤立”。

不过这一次,他们是要“真正的孤立”,只有丫鬟命,非要当小姐,当不了就是当不了,还要被恶霸美国利用,实在是受够了。

英国的政治精英真的做好“孤立”,实际上是个利益最大的选择。

特蕾莎梅有很多的不服、不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特拉斯将接任英国首相
今天你空镑了吗?那些年,英国首相和英镑之间不得不说的爱恨情仇......
遭本党推翻的英国保守党领袖
铁打的女王流水的首相:从丘吉尔到约翰逊,68年共换了多少位首相
英国前外长约翰逊当选保守党新领袖 将接任英国首相
英美关系遇冷,约翰逊被曝:若当选首相,将亲自赴美签协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