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海中断崖是海底悬崖吗?

当然不是!海中断崖是受洋流等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果海水跃层是上层密度大,下层密度小的状态,形成负密度梯度跃变层,海水浮力由上至下急剧减小,被称为“海中断崖”。

潜艇在水下航行中,从浅层海水向深层海水航行,如突遭海中断崖,就会非常危险。浅层海水的密度大,潜艇浮力就大,到了深层海水,密度突然小了,潜艇浮力就会骤然丧失,失去浮力,潜艇会急剧掉向海底,部队将这种越掉越深的险情称为“掉深”。

大多数常规潜艇的有效潜深为300米,潜艇不受控制的掉到安全潜深以下时,会被巨大的海水压力破坏,潜艇潜得越深,承受的压力越大,每多下潜10米就增加1个大气压的压力,如果下潜到300米会怎么样?潜艇上每个手指尖这么大的面积(1平方厘米)要承受6个大西瓜(10斤一个)的重量,而每一型潜艇都有它能承受的压力极限,这个极限对应的深度叫做极限深度,一旦超过了极限深度,潜艇随时会被巨大的海水压力压扁。潜艇遭遇海中断崖掉深的时候距离极限深度越近,或者掉深的速度越快,能够自救的时间就越短,危险也就越大。二战以来各国海军出现过数次海中断崖的失事。


2014年的“掉深”事故中,中国海军372号艇的官兵,凭借过硬的技术和坚韧的毅力,在3分钟内执行500多个动作,成功处置事故,创造了潜艇史上成功摆脱“掉深”先例。“掉深”即“海中断崖”,是由于海水性质发生跃变,海水浮力由上至下急剧减小,使潜艇犹如人“从山顶跳下悬崖”一样,引发潜艇的破损并导致沉没。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造成“掉深”现象的海水性质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海水盐度由上至下急剧增加 

B.海水密度由上至下急剧减小

C.海水温度由上至下急剧降低 

D.水下滑坡引起海啸

2.海水的密度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影响表层海水密度最明显的因素是( )

A.盐度        B.深度

C.径流        D.温度

3.暖流的流动方向一定是( )

A.由较低纬向较高纬

B.由较高纬向较低纬

C.由较低水温海域向较高水温海域

D.由较高水温海域向较低水温海域

1963年4月10日,美国海军“长尾鲨”号核潜艇在美国东部大陆架边缘做下潜300米的潜水试验时,突遇“海中断崖”,沉入2300米的海底,潜艇被巨大的海水压力挤破,艇上129名船员全部遇难。读下图,完成下题。

4.“长尾鲨”号核潜艇失事原因是( )

A.随下潜深度增加海水盐度增加,导致潜艇受腐蚀漏水

B.随下潜深度增加海水温度升高,导致核潜艇燃料泄漏

C.航行途中突遇海水区域密度变小,导致潜艇急剧下沉

D.极地地区流向低纬地区的寒流挟带冰山撞击潜艇所致

2020年11月10日,中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第一次成功坐底马里亚纳海沟,坐底深度10909米。此后多次深潜,并带回了矿物、沉积物、深海生物和深海水样等样本。下图为马里亚纳海沟地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奋斗者”号拥有一系列“高精尖”安全技术装备,以应对万米载人深潜过程中的重重危险。这些危险包括( )

A.某些海区海水密度随深度增大而减小,形成“海中断崖”

B.海水的温度随深度增大而持续递减,导致潜水器被冰冻

C.潜水器在下潜中受洋流和风浪的影响大

D.潜水器在下潜中会受到地震横波的影响

6.本次深潜器探索的主要目的是( )

A.探索海洋生物演变

B.开发海底矿产资源

C.调查表层海水性质

D.开发深海渔业资源

2014年的“掉深”事故中,中国海军372号艇的官兵,凭借过硬的技术和坚韧的毅力,在3分钟内执行500多个动作,成功处置事故,创造了潜艇史上成功摆脱“掉深”先例。“掉深”即“海中断崖”,是由于海水性质发生跃变,海水浮力由上至下急剧减小,使潜艇犹如人“从山顶跳下悬崖”一样,引发潜艇的破损并导致沉没。据此完成下列各小题。

7.下列关于造成“掉深”现象的海水性质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海水盐度由上至下急剧增加

B.海水密度由上至下急剧减小

C.海水温度由上至下急剧降低

D.水下滑坡引起海啸

8.海水的密度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影响表层海水密度最明显的因素是( )

A.盐度     B.深度

C.径流     D.温度

【答案】1.B   2.D   3.D

【解析】1.由材料可知,“掉深”即“海中断崖”,是由于海水性质发生跃变,海水浮力由上至下急剧减小,海水密度会影响浮力,海水上层密度大,下层密度小,海水浮力由上至下急剧减小,B正确盐度和温度对浮力影响较小。水下滑坡引起海啸是形成落差,不是浮力变化,故ACD错。

2.海水密度是单位体积海水所含有的质量,世界大洋表层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影响海水密度的因素主要有温度、盐度和深度(压力),其中表层海水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密切,海水表层平均温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从低纬向高纬递减,一般来说,海水的温度越高密度越低,故D正确,排除ABC。

3.暖流是指水温比到达海区的水温高的洋流,一般而言,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洋流是暖流,但也有一些特例为寒流。暖流一定是自较高温度海域流向较低温度海域,故D正确。

【点睛】海水跃层是上层密度大,下层密度小的状态,形成负密度梯度跃变层,海水浮力由上至下急剧减小,被称为'海中断崖'。潜艇在水下航行中,如突遭海中断崖,会立即失去浮力,急剧掉向海底,俗称掉深。

【答案】4.C

【解析】海水腐蚀潜艇是缓慢的过程,排除A。海水温度随深度增加而下降,排除B。正常情况下潜艇会利用海水密度较大的海水层,便于航行。但海水密度的垂直变化非常复杂,若海水的密度随深度增加而突然减小,潜艇会因浮力突然变小而掉落,发生事故,C正确。300米的水下很难遇见冰山,排除D。故选C。

【点睛】影响海水盐度的主要因素:

(1)降水量与蒸发量之差:从南北半球副热带海区分别向高低纬两侧递减。

(2)径流:沿岸地带淡水注入,盐度低。

(3)洋流:暖增寒减。

【答案】5.A   6.A

【解析】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马里亚纳海沟是世界最深的海沟,深度达到一定的海区,密度随深度增大而减小,潜艇在水下航行中,如突遭海中断崖,会立刻失去浮力,急剧掉向海底,A正确;在深度1000米以内的海域,海水的温度随深度增大而显著递减,1000-2000米变化较小,大于2000米常年保持低温状态,但不会冷冻,B错误;洋流和风浪主要影响表层海水,当潜水器在下潜到一定深度后,受洋流和风浪的影响小,C错误;地震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纵波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潜水器在下潜中如果遇到地震,会受到地震纵波的影响,D错误;故选A。

6.本次深潜器下沉深度超过1万米,是为了探索海洋生物演变和地球演化,A正确;1万多米的深海,很难进行海底矿产的开发,B错误;调查表层海水性质,没有必要下潜那么深,C错误;渔业资源绝大部分分布在水深不超过200米的浅海大陆架,D错误;故选A。

【点睛】海洋深层水的特点:海洋深层水处于无阳光进入的海洋“无光层”,而且远离来自人类、陆地以及大气的化学物质的影响和污染。根据研究的结果查明,海洋深层水至少具有以下四大主要特点:1、低温安定性不受阳光照射,不像海洋表层水温度变化无常,深层水终年温度不变,恒定于8~10℃左右。2、成分丰富且稳定性,与海洋表层水相比,海洋深层水中含有曾经孕育过生命的、对植物生长和人体健康都不可缺少的90余种无机盐以及矿物质(包括微量元素)。3、易被人体吸收。4、无菌清洁性,处于海洋“无光层”的深层水,除了远离人类现代文明的影响以及不受陆地、大气化学物质、病菌的污染外,本身也无生成病原菌等细菌的条件。

【答案】7.B    8.D

【解析】7.由材料可知,“掉深”即“海中断崖”,是由于海水性质发生跃变,海水浮力由上至下急剧减小,海水密度会影响浮力,海水上层密度大,下层密度小,海水浮力由上至下急剧减小,B正确。盐度和温度对浮力影响较小。水下滑坡引起海啸是形成落差,不是浮力变化,故ACD错。

8.海水密度是单位体积海水所含有的质量,世界大洋表层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影响海水密度的因素主要有温度、盐度和深度(压力),其中表层海水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密切,海水表层平均温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从低纬向高纬递减,一般来说,海水的温度越高密度越低,故D正确,排除ABC。

【点睛】海水密度分布规律:一般情况下,由赤道向两极,温度逐渐变低,密度则逐渐变大。到了两极海域,由于水温低,海水结冰,剩下的海水盐分高,所以密度更大。因此,北冰洋附近海域海水密度都很高。海水的密度随着深度增加而变大。


湘说地理
新课标,新理念,新高考,新课堂
304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启迪慧想
地承千古人文,理蕴万事精神。启迪慧想:专注高中地理教学,精品一轮、二轮课件,精选专题习题,助你的教学和学习一臂之力!
164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点一下,我就知道你“在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学设计:海水的性质(下)(新教材)
海水断崖究竟有多可怕?
海底断崖如此可怕,目前成功摆脱的仅有中国372艇
潜艇的工作原理是什么,遇到水下断崖怎么办?
海洋是分为海和洋吗?海有多深?人类已探测多深?
八下物理:浮力的关键是排开水的重量?物体的沉浮条件揭示本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