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丹霞穿洞和天生桥形成过程示意图

地理 研究 过程 图示

有逻辑 有思想 有机制 有响应

穿洞和天生桥,是洞穴发育至消亡阶段的典型景观,在湖南的喀斯特地貌、丹霞地貌以及张家界石英砂岩地貌中都有分布。湖南的喀斯特地貌主要有湘西、湘中和湘南三大分布区,丹霞地貌分布于各个红层盆地中,张家界石英砂岩地貌则集中于张家界市。

形成丹霞地貌的碎屑岩沉积,往往具有水平层理和竖直节理。

在流水沿竖直节理进行侵袭切割的同时,因不同层理的岩层软硬不同,在较软岩层处发生凹片状和碎块状风化剥落,形成顺层岩槽,这是大多数丹霞洞穴发育的第一步;

岩槽上部突出的硬岩层因重力作用,沿垂直节理崩塌,导致岩槽洞口变高、洞体变深,形成洞身扁平的扁平洞穴和半弧形的额状洞穴,这是第二步;

当丹霞崖壁两侧岩体由于重力崩塌不断后退,加之竖直方向不断侵蚀切割,导致孕育洞穴的崖壁逐渐变成长墙状,崖壁两侧独立发育的额状洞互相贯通,就形成了穿洞;

随着风化和侵蚀的进一步进行, 穿洞不断扩展,到洞口高度远超过洞顶厚度时,就形成了天生桥。

在郴州飞天山,同一段丹霞山体上,崖体较厚的东侧一个洞穴还处于额状洞阶段,是为黑坦;在最薄的西侧,崖体已经被从两端穿透,形成了天生桥,是为飞天山穿坦。

丹霞地貌区与喀斯特地貌区的穿洞和天生桥,二者最大的不同在于:

丹霞洞穴系统因软硬互层的差异,风化片状剥落从侧面先开始,而喀斯特地貌区的洞穴则从溶蚀洼地和漏斗从岩石表层向下开始。

另一个显著不同则是:丹霞洞穴的形成主要靠水流侵蚀、热胀冷缩、冰劈根劈等物理风化作用,而喀斯特洞穴主要靠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溶蚀。

到了穿洞阶段后,二者发育天生桥的过程基本雷同,必须借助洞顶的坍塌一步步形成, 因为崖壁坡面流水这时对洞顶的侵蚀很有限,要形成跨度远远大于高度的桥,就得靠重力崩塌。

 参考来源 

《中国国家地理》2021年第1期

谢谢你一直阅读到最后,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漫话中国世界地质公园(62)
47处野外地质现象:超精美,超逼真!
有眼不识“太行”
嶂石岩、丹霞、张家界 ——砂岩贡献的三种美
寨下大峡谷,丹霞峡谷大观园(下)——福建7日(30)
丹霞地貌和雅丹地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