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自然灾害与防治专题汇编

专题一 气象灾害

一、热带气旋—台风

1.概念:形成在热带或副热带暖洋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的热带气旋。

2.发生条件:

①有广阔的暧洋面(26OC以上)→海水蒸发,向大气提供充足的水汽; 

②下热上冷的不稳定大气层结→促使空气上升及水汽凝结致雨 

③有一定的地转偏向力(纬度大于5o的热带和副热带海洋,赤道海区难以形成)

3.天气特征:

狂风、暴雨

4.分布规律:

(1) 时间分布:7-11月最频繁

(2) 空间分布:西北太平洋海域(中国东南沿海、日本、东南亚国家)是世界上热带气旋最多的地区,另外还有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加勒比海、美国东部海岸

(3) 我国空间分布特点:

影响程度南部沿海(广东、海南、台湾)最重,依次闽、浙、苏、鲁、辽。 

(我国易遭台风袭击的原因:位于太平洋西岸,由于西太平洋台风具有向西北方向移动的特征)

5.危害:

①大风摧毁建筑物、农作物 ②影响海洋运输、海洋捕捞、海水养殖

③诱发风暴潮灾害  ④形成暴雨灾害,并引发洪涝、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台风的好处

①带来丰沛降水,缓解农业旱情

②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降温消暑作用

6.防治措施:

①加强监测与预报

②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

③加固建筑物,提高抗风能力

④加固堤坝,加强沿海防风林建设,减轻风暴潮灾害

二、旱灾

1.成因:在某些地区,即使降水丰富,但是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降水异常偏少, 引起水分极度缺乏,不足以维持人们生产生活需要,甚至危及人和动植物的生存,严重阻碍经济发展,就会酿成旱灾。

2.主要发生地区

从世界范围来看:常常发生在降水不稳定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频率较高,尤其以非洲的旱灾最为严重。

从中国范围看:

我国华北(春旱)、华南(夏秋旱为主)、西南(一年四季均有可能,春旱、伏旱)和江淮地区(伏旱)

*华北春旱的原因:.

①从雨带移动规律看,春季雨带还在华南地区,正在逐步北进,而华北尚未进入雨季。

②华北地区是典型的季风气候,春季增温快,蒸发量较大。

③华北地区春季正值春耕,对水需求量大。

④水利设施不完善

⑤工业用水多,水污染严重

*西南干旱的原因:

①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

②地势起伏大,地表水资源少,喀斯特地貌广布,多地下暗河,地下水资源较少

③水利设施不完善

*江淮伏旱的原因

从7月中旬到8月中旬,长江中下游地区被“副高”控制,降水少。

3.危害:

①导致农业减产    ②造成人畜饮水困难   

③诱发蝗灾、森林火灾

4.防治措施:

①加强监测与预报 

②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

③修建水利工程  

④种植耐旱作物  

⑤改进灌溉方式,发展节水农业

⑥跨流域调水  

⑦人工降雨 

⑧合理开采地下水

⑨海水淡化

⑩保护水资源,治理水污染

三、寒潮

1.概念:寒潮是一种大范围强冷空气活动,主要发生在北半球中高纬地区的深秋到初春季节。  

2.天气特征:

大风、降温,伴有雨雪天气。(和冷锋天气系统关系密切)

3.分布规律

(1)时间规律:深秋到初春季节

(2)空间规律:北半球中高纬度大陆

4.我国受影响地区:

(1)青藏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由于地势较高,受山脉阻挡,寒潮影响较小

(2)华南、台湾、海南等地由于远离冬季风源地,东西走向山脉对冷气团阻挡,受寒潮影响较小

(3)西北、华北、东北地区受寒潮影响较大

5.我国山脉走向对寒潮的影响

(1)东西走向山脉:阻挡寒潮南下,削弱寒潮势力

(2)南北走向山脉:形成冷空气南下通道,增强寒潮势力

6.危害

①对农作物、牲畜产生低温冻害      

②影响人们身体健康

③带来暴风雪灾害  

④产生冻雨灾害  

⑤诱发沙尘暴灾害

*好处

①带来降水缓解冬旱,保持土壤墒情

②低温能够冻死害虫,减少病虫害

③产生丰富的风力资源

7.防治措施

①加强监测与预报

②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

③采取必要的防寒措施

④培育抗寒作物品种

四、沙尘暴

1.概念:沙尘暴是沙暴和尘暴两者兼有的总称;是指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低于1千米的天气现象。

2.发生时间:冬春季节

3.形成条件:一是大风——形成沙尘暴的动力条件;二是地面的沙尘物质——形成沙尘暴的物质条件;三是不稳定的空气状态和局部地区的热力条件。

4.我国主要受影响地区:

西北、华北(冬春季节多大风。靠近沙源地。植被覆盖率较低。降水较少。土质疏松)

5.危害:

①导致大气质量下降,影响人们身体健康

②造成大气能见度下降,影响交通运输

③大风摧毁建筑物及公用设施,造成人畜伤亡。

④侵蚀土壤,降低土壤肥力

*沙尘暴的有利影响:

①促进了黄土高原的形成;

②提供凝结核,利于成云致雨;

③送入大海利于海洋生物的生长;

④凝结核呈碱性,缓解酸雨现象;

⑤形成“阳伞效应”,抑制全球变暖。

6.防治措施:

①加强监测与预报

②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

③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恢复地表植被

④保护天然草场,合理放牧,推广轮牧

⑤建设人工草场

⑥建立风沙区防护林体系

⑦控制人口增长,减轻人为因素对土地的压力,保护好环境

⑧调整农牧业生产结构

五、华北地区气象灾害多发的原因

专题二  地质灾害

一、地震

1.读地震构造示意图,了解震中、震中距、等震线、烈度、震级等相关概念。

按照震源深度可将地震分为浅源地震(<60km)、中源地震(60-300km)、深源地震(>300km)

2.震级和烈度的区别是?影响地震烈度的因素有哪些?

震级表示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烈度表示地震的破坏程度,它由震级大小、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构造、地面建筑物的抗震性能等共同决定。

3.全球两大主要地震带是?回忆板块构造理论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

地震带大多位于板块交界处

4.我国地震多发的成因、分布特点是什么?

位于105°E南北地震带;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之间;我国板块内部多断裂构造。

发生频次是西多东少,基本遵循沿活动性断裂带分布

灾情:东部严重(东部人口密集,经济发达)

5.地震危害

①破坏建筑物,造成生命财产损失

②破坏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

③诱发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④海底地震诱发海啸

6.防治对策

①加强地震的科学研究,建立地震监测网络及预警系统

②加强地震灾害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

③加强地震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

④建立健全全社会的灾害保险工作,积极组织灾后重建工作

⑤建立健全救灾指挥机构,编制突发性地震灾害应急预案

⑥开展地震减灾工程的建设,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⑦合理进行城市规划,工程选址应避开断层等地质构造活跃区

二、滑坡和泥石流

1.相关概念

滑坡:山体斜坡上不稳定的岩体或土体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地质现象。

泥石流:山区暴发的饱含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2.发生必备条件:

(1)滑坡:

①岩体比较破碎  

②地势起伏大  

③植被覆盖较差

(2)泥石流

①地形陡峻 

②有丰富的松散物质 

③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汇聚

3.我国滑坡泥石流多发的原因和分布区

(1)原因:

①地形复杂,山地多,坡度大,地质构造复杂

②降水集中,多暴雨 

③植被的破坏 

④不合理的工程建设,如开垦、开矿等。

(2)主要分布区:

青藏高原东南山地——冰川泥石流

川滇山地:暴雨泥石流

黄土高原:暴雨泥石流

华北、东北山区:暴雨泥石流

4.危害

①淹没村庄、农田,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②冲毁道路,破坏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

③破坏水体,污染水源

④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

5.防治措施

①加强监测及预报

②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

③建立健全救灾指挥机构,编制突发性灾害应急预案

④建立机动完善的救援体系

⑤建立健全全社会的灾害保险工作,积极组织灾后重建工作

⑥植树种草,做好滑坡区(泥石流区)的护坡工程建设

⑦退耕还林、还草,恢复生态环境

三、(1)分析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

(2)发生滑坡和泥石流时如何进行自救?

 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的方向跑,切忌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要特别注意保护好头部。可根据现场地形,向未发生泥石流的高处躲避。在山区扎营,不要选在谷底以及河道弯曲汇合处。

专题三  水文灾害

一、洪涝

1.成因以及类型

2.我国洪水的时空分布及成因

3.危害

①淹没农田,造成农业减产

②淹没建筑物,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③破坏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

④传播疾病,扩散疫情

⑤诱发蝗灾(利于蝗虫幼虫生长)

⑥污染水源,降低水质

⑦给水产养殖带来损失

4.防治措施

①加强监测预报

②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

③加强农田排水设施建设

④河流上游植树造林,做好水土保持工作,中游修建水库,提高蓄洪泄洪能力,下游疏浚河道,加固堤坝,开挖入海新河。

⑤退耕还湖还湿

二、风暴潮

1.概念:由于强烈大风扰动,引起海岸水面异常升高,海水漫溢上陆的现象。

2.类型

*风暴潮影响我国的主要地区

温带风暴潮广泛发生在辽东湾到北部湾沿海。 

东南沿海主要为台风风暴潮,其中长江口、钱塘江口、珠江三角洲、台湾、海南等地受灾最为严重。

3.危害

①毁坏船只,而且破坏房屋、农田、海堤以及码头、港口等工程设施,并造成不同程度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②影响海洋运输、海水捕捞、海水养殖、海盐生产

③引起咸潮灾害

4.防治措施

①加强监测预报

②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

③加固沿海堤坝,减小风浪侵蚀

④建造沿海防护林

⑤保护沿海堡礁

三、长江流域水文灾害多发的原因有哪些?

专题四   其他自然灾害初探

一、冻雨

1. 概念

冻雨是由冰水混合物组成,与温度低于0℃的物体碰撞立即冻结的降水,是初冬或冬末春初时节见到的一种灾害性天气。

2. 时间特征

冻雨大多出现在1月上旬至2月上、中旬的一个多月内,起始日期具有北早南迟,山区早、平原迟的特点,结束日则相反。

3.空间分布

冻雨以山地和湖区多见;中国南方多、北方少;潮湿地区多而干旱地区少;山区比平原多,高山最多。出现冻雨较多的地区是贵州省,其次是湖南、江西、湖北、河南、安徽、江苏,以及山东、河北、陕西、甘肃、辽宁南部等地;新疆北部和天山地区、内蒙古中部和大兴安岭地区东部也会有冻雨出现。贵州是全国出现冻雨最多的省份,一般从每年12月至次年2月是最容易出现冻雨的时候。贵州的威宁被誉为“冻雨之乡”,威宁的常年冻雨日数可达44.6天。其中1月份最多,平均16.8天,常年12月平均有10.1天。

4.危害

公路交通因地面结冰而受阻,交通事故也因此增多。大田结冰,会冻断返青的冬麦,或冻死早春播种的作物幼苗。另外,冻雨还能大面积地破坏幼林、冻伤果树等。冻雨厚度一般可达10~20毫米,最厚的有30~40毫米。冻雨发生时,风力往往较大,所以冻雨对交通运输,特别对通讯和输电线路影响更大。

5. 预防

对于公路上的积冰,及时撒盐溶冰,并组织人力清扫路面。如果发生事故,应当在事发现场设置明显标志。在冻雨天气里,人们应尽量减少外出,如果外出,要采取防寒保暖和防滑措施,行人要注意远离或避让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辆。司机朋友在冻雨天气里要减速慢行,不要超车、加速、急转弯或者紧急制动,应及时安装轮胎防滑链。

二、雹灾

1. 概念

冰雹是对流性雹云降落的一种固态水,不少地区称为雹子,冷子和冷蛋子等,它是我国的重要灾害性天气之一.冰雹出现的范围小,时间短,但来势凶猛,强度大,常伴有狂风骤雨。

2. 时间特征

春季、夏季常见

3.分布

中国年降雹日数的地区特点比较明显,大体上从东北到西藏这一条,“东北一西南”向地带中冰雹多,其两侧的广大东南地区和西北内陆干旱地区(山区除外)冰雹少。

4.危害

雹灾主要危害农业生产,使农作物茎叶和果实遭受损伤,造成农作物减产或绝收。此外,雹灾有时还造成少量人畜伤亡,并破坏交通、通信、输电等工程设施,从而造成更严重损失。

5.预防

防御雹灾的主要措施除了调整农作物品种和播种时期,使主要发育期尽可能避开多雹期外,还要加强雹灾预防,采取人工消雹措施,减轻雹灾破坏损失。

三、赤潮

1. 概念

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

2.成因

随着现代化工、农业生产的迅猛发展,沿海地区人口的增多,大量工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海洋,其中相当一部分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海洋,导致近海、港湾富营养化程度日趋严重。同时,由于沿海开发程度的增高和海水养殖业的扩大,也带来了海洋生态环境和养殖业自身污染问题;海运业的发展导致外来有害赤潮种类的引入;全球气候的变化也导致了赤潮的频繁发生。

3.危害

赤潮会引起海洋异变,局部中断海洋食物链,威胁海洋生物的生存。有些赤潮生物的体外排泄或死亡后分解的黏液,覆盖海洋动物滤食和呼吸,从而使其窒息死亡。或赤潮生物所含毒素被海洋动物摄食后造成鱼、虾、贝类等中毒死亡。有的还会使脊椎动物和人类在食用含赤潮毒素的食物后中毒死亡。

4.预防

(1)控制污水入海量,防止海水富营养化。

(2)建立海洋环境监测网络,加强赤潮监测。

四、海冰

1.概念

海冰是极地海域和某些高纬度区域突出的海洋灾害之一,海冰由海水冻结而成,也包括流入海洋的河冰和冰山等。

2.分布

海冰灾害主要出现于我国冬季易于结冰的渤海、黄海北部和辽东半岛沿海海域,以及山东半岛部分海湾。

3.危害

海冰造成的灾害包括推倒海上石油平台,破坏海洋工程设施、航道设施,撞坏船舶造成重大海难;阻碍船舶航行,损坏螺旋桨或船体,并使其失去航行能力。海冰封锁港湾,使港口不能正常运行,或大量增加使用破冰船破冰引航的费用;使渔业休渔期过长和破坏养殖设施、场地等,造成经济损失。

4.预防

做好海冰监测预警和信息发布,要做好防冰、破冰、除冰工作,确保港口生产安全和重点物资运输。落实防范措施,加强渔船、渔港、海洋工程、扬水站、防潮大坝等的巡查;组织指导养殖户加强海上养殖生产的防海冰工作,撤离养殖渔船;建立渔船停靠港数据档案,全面了解渔船回港防冰情况,对已回港渔船做好通讯设备检查和加固工作,对抗冰能力弱的小型木质渔船要全部吊装上岸,对因冰冻不能回港的渔船,安排就近回港停泊,并保持联系。

五、咸潮

1.概念

咸潮(又称咸潮上溯、盐水入侵),是一种天然水文现象,它是由太阳和月球(主要是月球)对地表海水的吸引力引起的。当淡水河流量不足,令海水倒灌,咸淡水混合造成上游河道水体变咸,即形成咸潮。

2.发生时间

咸潮一般发生于冬季或干旱的季节,即每年10月至翌年3月之间出现在河海交汇处。例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周边地区。

3. 原因

自然原因: ①冬季降水少,气候干旱,河流正处枯水期,流量较小;②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 (气候) ③ 地势地平,河汊纵横;(地形)④朔望月天文大潮加剧了咸潮。(天文)

人为原因:①人类生产、生活用水增多;②下游无序采沙,使河床降低等。

4.危害

① 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② 造成地下水和土壤内的盐度升高,危害到当地的植物生存; ③ 对企业生产造成威胁,生产设备容易氧化、腐蚀,锅炉容易积垢;

5.预防

应对咸潮灾害首先要加强对咸潮形成机理的研究,运用先进的超声波流速剖面仪等设备和技术,对咸潮实施同步监测,并建立预警机制,建立协调机构,在咸潮到来之前做好防范。其次,可以采取调水以淡压咸。再其次,需要加强河道采砂管理。对河流水资源及河道泥沙等加强统一调度、统一管理,提高流域水资源的调配能力,制定水库枯季调度管理办法。

六、海啸

1.概念

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在滨海区域的表现形式是海水陡涨,骤然形成向岸行进的水墙,并伴随着隆隆巨响。

2.成因

海啸通常由风暴潮、火山喷发和海底地震等引发。其中,海底地震是海啸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历史上特大海啸基本上都是海底地震引起的。海啸形成的条件:①引起海啸的海底地震震源较浅,一般要小于20公里~50公里;②震级一般在里氏震级的6.5以上;③必须有海底的大面积垂直运动;④发生海底地震的海区要有一定的水深,尤其是横跨大洋的大海啸,一般水深都在1000米以上。

3.危害

淹没土地和居民区,造成生命财产损失

4.防治对策

一旦发生海啸,居住在低处的人们一定要往高处跑。若轮船在大海中航行遇到海啸,那么就另当别论。轮船需要以最快速度往深海里去。这是因为波高跟水深成反比,海域越深,波浪就越弱。反之,海啸的能量会在浅海积聚起来,形成一堵几十米高的水墙,沿岸无论有多么坚固的防波堤也难以抵挡巨大的波涛。因此,专家认为,一般船只若要逃避海啸,不应往港口里跑,而是应往深海里去,跑得越远,危险就越小。

七、城市内涝

1.概念

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

2.原因

3.工程防治措施

素材:网络    编发:沧海一声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卢耀如院士:从日本大地震思考我国今后防灾战略
2010年“中国人保-全国防灾减灾知识大赛”书面竞赛试题
@公安人 请收下这份“安全宝典”,让您远离危险...
高中地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练习题(含解析)
四川50个县市暴雨引发山洪泥石流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汇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