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考前每日练 | 坦克会战争高低,第聂伯河好神奇(2022届211)

黑龙江嫩江一中2021届高三文综模拟

1943年8月,德军在库尔斯克会战中失败后实施退却并转入防御,利用中间地区的江河屏障顽强阻击,企图继续控制第聂伯河以东一些最重要的经济区。德国统帅部特别重视沿第聂伯河防御的组织。第聂伯河夏、秋季径流量约为年总径流量的24%,冬季径流量约为年总径流量的15%。右图为第聂伯河部分流域示意图。据此回答1—3题。

1、第聂伯河汛期主要集中在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德国统帅部特别重视沿第聂伯河防御的组织,是因为第聂伯河

A.水量大,河面宽阔

B.地势起伏大,水流湍急

C.为德国提供大量的水源

D.水运便利,交通位置重要

3、第聂伯河流域主要的自然带为

A.温带荒漠带

B.亚寒带针叶林带

C.温带草原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解题思路

本题以第聂伯河会战为背景材料,以第聂伯河汛期时期、德国统帅部特别重视沿第聂伯河防御的组织原因、第聂伯河流域主要的自然带为切入点,考查了河流特征、热力环流(气候)等相关知识及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及运用知识的能力等。

答案及解析

1、第聂伯河汛期主要集中在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左右滑动查看解析及答案

答案:

1、A

【继续滑动查看】

解析:

第聂伯河是东欧第二大河,欧洲第四大河(一说为欧洲第三大河,次于伏尔加河和多瑙河)。该河源出俄罗斯瓦尔代丘陵南麓,向南流经白俄罗斯、乌克兰,注入黑海,全长2201千米,流域面积为50.4万平方千米,上半部分支流较多,全年结冰期3—4个月。除水资源、水能资源丰富外,该河流自河口上溯可通航1677千米。

【继续滑动查看】

第聂伯河所处纬度较高,且“深居内陆”,整体降水较少,除了一定量的西风雨外,其他补给源或为季节性积雪融水(地势较低平,即使是源头山岭亦少有冰川)。其中,冬季受西风影响大,且气温低,积雪量大(融水少,补给量小),河道封冻。到了次年春季,随着天气转暖,积雪融化,径流量较大。夏季,除了西风的雨,少有积雪,径流量减少,而秋季则渐趋转冷,积雪增多。由此可见,第聂伯河径流季节变化大,且以春汛为主。

【继续滑动查看】

此外,该题难度几乎等于零,就看你我是否有“发现美的眼睛”。根据材料,“第聂伯河夏、秋季径流量约为年总径流量的24%,冬季径流量约为年总径流量的15%”,我们可知该河流的春季径流量占比达61%(即占年总径流量的大半)。故A项正确,B、C、D三项错误。

2、德国统帅部特别重视沿第聂伯河防御的组织,是因为第聂伯河

A.水量大,河面宽阔

B.地势起伏大,水流湍急

C.为德国提供大量的水源

D.水运便利,交通位置重要

左右滑动查看解析及答案

答案:

2、A

【继续滑动查看】

解析:

关于德国统帅部特别重视沿第聂伯河防御的组织的原因,我们需要有一定的史学能力。但通常情况下,我们不会拥有这样的才识,或者说等到我们拥有这样的能力,已经“为时已晚”。所以,我们可以结合材料来做。地理试题,难就难在材料多(特别是图表材料)。做地理试题,一切以材料为准(即使“所学知识”与材料有一定冲突,我们也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特殊性出发答题)。

【继续滑动查看】

由此可见,解答该题,我们起码可以使用排除法来做。该地等高线稀疏,且(等高线)多为200米的数值,地势低平,起伏较小(河流下游,多冲积平原、盆地),水流缓慢。故B项错误。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水又是生命之源,拥有充沛且洁净的水源,对于大军而言,非常重要,但是题目中所讲的是“沿第聂伯河防御”,而非以此为大后方。换言之,第聂伯河是双方交战(胶着)的地方,即使没有人“投毒”,就是单纯的烟尘、炮弹及尸体等污染影响下,“大量的水源”也难以使用。故C项错误。

【继续滑动查看】

第聂伯河中下游,可以提供水运不假,当地交通位置重要也不假。但是,结合材料,我们可知“(德军)利用中间地区的江河屏障顽强阻击”,主要是为了继续控制第聂伯河以东的经济区,与交通运输无关。此外,近现代的长途(跨洲际)运输或与水运关系较大,但是短途的输送,大多不会采取水运,更何况这是前线,以此为运输路线,无异于全军暴露于“敌军”眼前,自寻死路。故D项误。

【继续滑动查看】

实际上,人们习惯以基辅为界,将第聂伯河划分为上第聂伯河和下第聂伯河。其中,下第聂伯河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区,地形平坦,除流水沉降外,流水侧向侵蚀强,河面宽阔(700—900米宽),可以作为天然的军事屏障(类似东汉末年,孙刘联军以长江为“天堑”,拒曹于赤壁之战)。故A项正确。

注意,德国统帅部特别重视沿第聂伯河防御的组织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河流西岸较高(部分河段可高出河面达79米),而东岸由宽广而古老的台地构成,低矮而倾斜。在战争中,占据地势高处,可把握优势(全局)。因此,德军以西岸为主,构筑工事,可以控制东岸,的确是“攻不破的天然堡垒”。

3、第聂伯河流域主要的自然带为

A.温带荒漠带

B.亚寒带针叶林带

C.温带草原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左右滑动查看解析及答案

答案:

3、D

【继续滑动查看】

解析:

在大尺度上,植被的分布主要决定于气候条件,特别是其中的水分和热量条件,以及两者组合的状况。受气候的影响,植被形成带状分布,这就是自然带(自然带多与气候搭配。通常来说,高中地理的教学要求,一种气候匹配一至二种自然带,如亚热带季风气候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地中海气候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其中,自然带和典型植被类似,只是一字之差,如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典型植被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继续滑动查看】

欧洲大部分地区的气候属于温带气候,海洋性显著,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式气候是其主要特征。第聂伯河流域,地处中高纬度,虽然与大西洋距离较远,但由于欧洲多东西走向的山脉,且少高原、(纵向)山地阻挡,大西洋水汽随着西风深入内陆,在该河附近仍有海洋性气候特点。因此,受(中纬)西风影响,且临近黑海等海洋,降水丰沛,气候海洋性特征显著(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气温、降水和温带季风类似,但风向、风力季节变化不明显——冬季不太寒冷,冬雨率高,夏季多对流雨但不十分集中),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大部分宏观气候图标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这是特殊的地方)。故D项正确。

【继续滑动查看】

温带荒漠带,与温带大陆性气候匹配,多出现与内陆干旱地区(降水量小于250毫米/年),故A项错误。亚寒带针叶林带(泰加林),与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搭配,多出现与纬度较高地区(50°N或55°N—65°N),故B项错误。温带草原(多年生草本植物)带,与温带大陆性气候匹配,一般分布于半湿润、半干旱的内陆地区(降水量250—450毫米/年),故C项错误。

课外链接

二战中后期,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惨败后,仍企图夺回战场主动权。1943年7月,德军发动大规模进攻,力图消灭库尔斯克地区的苏军主力。为此德军集中了90万精锐部队,并配备了新型的“虎”式、“豹”式坦克。但苏军早已洞悉德军企图,在库尔斯克地区调集重兵力严阵以待。

其中,双方在普罗霍罗夫卡地区发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坦克会战,共1200辆坦克展开厮杀。德军损失惨重,从此一蹶不振,失去了苏德战场的主动权(该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大规模的一场对攻战役)。苏军乘胜追击,从1944年1月起连续对德军发动10次大规模进攻,基本收复了全部国土,并进入东南欧地区追击德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铁十字的反击:哈尔科夫反击战
第聂伯河会战——近四百万苏德大军的激烈交锋
歼敌数十万的基辅战役,就德军角度而言,是否是一个巨大的错误?
战云密布: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战始末(79)撤往第聂伯河与焦土命令
东线版“市场花园”:布克林桥头堡前的灾难(下)
【苏德战场】1944年十次打击之二尼科波尔突出部:装甲部队的天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