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考前每日练 | 太行山脉焚风现,无尽影响在一边(2023届042)
userphoto

2022.07.22 福建

关注

2022届河南顶级名校高三下联考(四)

太行山脉是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的地理分界线,其山麓焚风(过山气流在背风坡下沉增温形成的一种干热地方性风)较强,焚风往往以阵风形式出现,从山上沿山坡向下吹。太行山区有众多河流发源地或流经地区,其东麓地带农业生产自然条件优越。左图为太行山东西两侧剖面示意图,右图为太行山东麓焚风日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题。

4. 太行山东西两侧焚风效应较强的坡面及焚风多发的季节是

A.东坡夏季  B.西坡夏季

C.东坡冬季  D.西坡冬季

5、太行山东麓焚风效应在一日内强弱变化特点及原因是

A.夜间至上午弱,此时段谷风强

B.午后强,此时段山风强

C.夜间至上午强,焚风与山风叠加

D.午后弱,焚风与谷风叠加

6、太行山早春焚风对当地农业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①气温升高,小麦返青提前

②热量增加,熟制改变

③平原积雪消融,缓解春旱

④蒸发增强,加剧干旱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题思路

本题以太行山为背景材料,以太行山东西两侧焚风效应较强的坡面及焚风多发的季节、太行山东麓焚风效应在一日内强弱变化特点及原因、太行山早春焚风对当地农业的影响为切入点,考查了天气系统、热力环流等相关知识及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及运用知识的能力等。

答案及解析

4. 太行山东西两侧焚风效应较强的坡面及焚风多发的季节是

A.东坡夏季  B.西坡夏季

C.东坡冬季  D.西坡冬季

左右滑动查看解析及答案

答案:C

解析:

“焚风效应”(衡量标准:温度及湿度),与雨影效应(衡量标准:降水)类似,主要是因为气流翻越山岭,下沉增温,发生焚风效应(降水稀少,气候干热)。雨影,形同人影,虽然距离很近、看似有一物,实则无一物(即少有降水)。一般来说,焚风(雨影)效应是因为山地的存在而出现的反差现象,即迎风坡一侧降水丰富,而背风坡一侧降水稀少。

【继续滑动查看】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我们可知太行山是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的分界线,东侧落差较大(断层下为华北平原),西侧较为平缓(黄土高原)。焚风的下沉增温,落差越大,增温效果越明显。因此,只有冬季风(西北风)较为强劲、干燥,在翻越太行山后,东坡(背风坡)下沉增温较为显著。夏季时,盛行东南风,东坡为迎风坡,而西坡为背风坡,虽然也会有焚风产生,但是落差小,且湿度大,焚风效应不显著。故C项正确,A、B、D三项错误。

5、太行山东麓焚风效应在一日内强弱变化特点及原因是

A.夜间至上午弱,此时段谷风强

B.午后强,此时段山风强

C.夜间至上午强,焚风与山风叠加

D.午后弱,焚风与谷风叠加

左右滑动查看解析及答案

答案:C

解析:

日出后山坡受热,空气增温快,空气密度变小,但山谷上方同高度的空气增温较慢,密度仍较大。因而空气自山谷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夜间山坡辐射冷却比山谷上方同高度的空气要快,因而气温下降、空气密度增大均较山谷上方同高度空气更快,使空气沿山坡流向山谷,形成山风。

【继续滑动查看】

根据材料,我们可知夜间至次日上午是太行山的焚风多发时间(9时左右频率最高,至午后消失)。其中,夜间多山风,与焚风(向下)风向一致,二者叠加,焚风势力增强。白天多谷风,与焚风风向相反,二者相互抵消(对撞),焚风势力较弱。故C项正确,A、B、D三项错误。

6、太行山早春焚风对当地农业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①气温升高,小麦返青提前

②热量增加,熟制改变

③平原积雪消融,缓解春旱

④蒸发增强,加剧干旱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左右滑动查看解析及答案

答案:D

解析:

焚风效应,增温(气温升高)减湿,热量增加,在早春时节可以促使小麦提前返青(作物幼苗过冬后,叶片由黄色转为绿色并恢复生长)。但是,这种阵阵焚风(不稳定),对于某一地区的熟制改变甚微——“熟制”,又称耕作制度,如一年一熟、两年三熟、一年两熟、三年五熟等,主要跟热量(积温)相关,与大背景的自然环境(气候)相关。故①项正确,②项错误。

【继续滑动查看】

华北平原,多位于秦岭—淮河以北的中国北方,冬季较为寒冷,多降雪(积雪)。但是,所谓降雪也会挑地方,即多在山地降雪(类似地形雨),且在山地才多有积雪(气温低),而华北平原,地势低平,受热均匀(热量较高),冬春季地表积雪少。换言之,即使有焚风来吹化降雪,也不过是杯水车薪(难以缓解春旱)。此外,华北等地春季多干旱(降水少、气温高等),而焚风的增温减湿作用,更会增强蒸发(风干,类似热吹风机),加剧干旱。故④项正确,③项错误。

课外链接

太行山,是中国地形第二阶梯的东缘,也是黄土高原的东部界线(太行山以东为华北平原,山东、山西二省的“山”字即为“太行山”)。太行山,呈东北一西南走向,北起拒马河谷,南至晋、豫边境黄河沿岸,绵延400余千米,为古老褶皱山脉,海拔1000米以上。其北段高峰小五台山(海拔2882米)是河北省最高峰。

太行山的东部为大断层,十分陡峭;西部缓斜,逐渐过渡到1000米以下的低山,主要在山西境内。山中有紫荆关、娘子关、壶关、天井关等雄关,并多横谷(陉),为东西交通孔道,古有太行八陉(意为山脉中断的地方。陉,音同形)之称——山地受拒马河、滹沱河等河流切割,多横谷,当地称为“陉”。

文字 | 利之王

编校 | 於   古

审核 | 利之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地理知识】焚风与干热风
【每日一题】(1340)冬季某日太行山东坡暖脊
干热河谷
在焚风效应中,什么是干绝热递减率与湿绝热递减率?
气象学中的“焚风效应”和“雨影效应”分别是什么意思?
地理效应知多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