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23届湖北省高考冲刺模拟试卷地理试题(五)
userphoto

2023.05.30 福建

关注

一、选择题组

浙江北部织里因毗邻江苏而深受苏绣之影响,民间自古就有纺织刺绣的历史传统,所谓“里弄遍闻机枢之声”。20世纪70年代末,织里镇还是杭嘉湖平原出了名的贫穷之地,而如今已发展成为中国童装之都。目前,织里童装在国内市场覆盖率达到98%。织里产业发展过程如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0世纪70年代,织里镇贫穷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条件差       

B.粮食单产低       

C.无童装市场       

D.商贸不活跃

2.1980年,织里镇在杭嘉湖平原率先使用刺绣和缝纫技术发展床品加工业,主要优势区位是(   

A.文化传承       

B.开放政策      

C.职业技术教育      

D.市场广阔

3.2017年后织里镇引进了智能装备制造业,吸引该产业入驻织里的主要原因是(   

A.劳动力充足       

B.基础设施完备      

C.资金力量雄厚       

D.市场潜力较大

【答案】1.D    2.A    3.D

【解析】1.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织里镇纺织刺绣历史悠久,但是20世纪70年代末仍然比较贫穷,表明其纺织刺绣商贸不活跃,经济得不到快速发展,导致该地比较贫穷,D正确;浙江北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优越,自然条件优越,同时该地农业生产方式主要是精耕细作,粮食单产较高,AB错误;全国童装市场需求量较大,其贫穷的主要原因仍然是商贸活动不活跃,不能成为童装市场集散地,C错误;故选D。

2.根据材料可知,织里镇民间自古就有纺织刺绣的历史传统,说明其率先使用刺绣技术发展床品加工业是属于文化传承,A正确;开放政策、职业技术教育、市场等方面,织里镇在杭嘉湖平原并无突出优势,BCD错误;故选A。

3.根据材料分析可知,2017年后织里镇引进了智能装备制造业,同时还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现代服务业等,表明其正在进行产业升级,市场潜力大增,对智能装备制造业吸引力大增,D正确;劳动力条件并不是发展智能装备制造业的区位条件,A错误;基础设施和资金实力雄厚不是吸引智能装备制造业入驻织里镇的主要原因,BC错误;故选D。

【点睛】智能制造装备是指具有感知、分析、推理、决策、控制功能的制造装备,它是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的集成和深度融合。

波罗蜜为常绿高大乔木,适生于无霜冻、年降雨量充沛的热带地区。海南某果园在种植波罗蜜之前开挖定植穴,定植穴内填充底土20cm,再将30kg有机肥和0.5kg磷肥与土混匀施入,最后回盖,土盘高出地面20cm(如图)。15~20天土盘自然下沉后,开始定植波罗蜜幼苗。幼苗阶段需要注意遮阳、保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在定植穴覆盖土盘,主要是为了(   

①促进肥料腐熟

②保持表层土壤墒情

③抑制杂草生长

④增加土层厚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对土盘自然下沉起到关键作用的是(   

A.降水入渗      

B.地壳运动

C.流水侵蚀       

D.温差风化

6.幼苗阶段的遮阳、保湿最宜采用的方式为(   

A.营建温室大棚      

B.铺设地膜       

C.间作高秆作物       

D.覆盖草秆

【答案】4.B    5.A    6.D

【解析】4.定植穴覆盖土盘,有利于土壤微生物作用,促进肥料腐熟,转化为腐殖质,①正确。土盘覆盖利于保持肥料层土壤墒情,②错误。土壤不会抑制杂草生长,③错误。土盘增加土层厚度,④正确。①④正确,故选B。

5.对土盘自然下沉起到关键作用的是降水入渗,淋溶作用土壤黏化,土层下降。A正确。地壳运动是地层整体上升下沉,B错误。流水侵蚀会带走表层土壤不会下沉,C错误。温差风化是岩石形成土壤的原因,D错误。故选A。

6.营建温室大棚无助于遮阳,A错误,铺设地膜可以保湿但不能遮阳,B错误。间作高秆作物可以遮阳,但生长会吸收土壤水分,C错误。覆盖草秆,表层土壤减少了蒸发面积和照射面积,利于遮阳保湿。D正确。故选D。

【点睛】农田覆盖技术主要是在农田地表覆盖网膜、柴草、砂砾等物,实现良好的保温、保湿等效果,达到增加农产品产量、提高品质的目的。不同地区因地制宜,覆盖物多种多样,各有特色,在功能上各有优势。秸秆草类覆盖,除了保温保湿功能,腐烂后会提供有机质,增加土壤肥力,但也易引发病虫害。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晴天和多云天昼夜温差的年变化。同一个月份晴天和多云天昼夜温差的差距与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密切相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晴天和多云天昼夜温差不同,主要取决于大气(   

①对太阳辐射反射的差异

②对太阳辐射吸收的差异

③对地面短波辐射吸收的差异

④放出长波辐射的差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该地7~8月晴天与多云天昼夜温差的差值较小,主要原因最可能是该时段当地(   

A.白昼时间短       

B.正午太阳高度小       

C.大气中水汽含量大       

D.下垫面性质发生变化

9.推测该地位于我国(   

A.华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西南地区       

D.华南地区

【答案】7.B    8.C    9.A

【解析】7.昼夜温差不同,考查的是大气的削弱和保温作用。对太阳辐射反射的差异不同,晴天云层少,反射少,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多,大气获得地面热量多,①正确。大气对太阳辐射吸收的小,差异小,②错误。地面不是短波辐射,③错误。大气长波辐射的差异,大气通过大气逆辐射使地面降温慢,缩小了昼夜温差,④正确。故选B。

8.7、8月份,太阳直射北半球,白昼时间长,正午太阳高度大,AB错误。材料同一个月份晴天和多云天昼夜温差的差距与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密切相关,水汽多,大气的削弱保温作用强,C正确。下垫面性质不会随月份而发生剧烈变化,D错误。故选C。

9.读图可知,4、5月份昼夜温差大,7、8月昼夜温差小,说明7、8月为雨季,选项只有华北地区雨季在7、8月份,故选A。

【点睛】大气削弱作用是指当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层到达地面的过程中,由于大气对它有一定的吸收、散射和反射作用,使到达地面的总辐射有明显削弱,特别是波长短的辐射能削弱显著,这种现象称为大气削弱作用。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长波辐射。大气辐射仅有一小部分射向宇宙,而大部分则射向地面,其方向与地面辐射正好相反,被称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又把热量还给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散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卡卡杜国家公园是澳大利亚最大的国家公园,位于澳大利亚北部地区,这里拥有独特而复杂的生态系统,潮汐涨落,冲积平原,低洼地带和高原,是适合各种独特动植物繁衍的理想环境。公园内多种植物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其中以富含油脂的桉树占优势为特征。在雨季里,河流暴涨,大面积的低地经历了洪水侵袭,形成了一系列浅水洼地,形成葱绿景观,到了旱季的末期,低地植物呈现焦黑景观,在气候的影响下,当地景观在葱绿和焦黑之间更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卡卡杜国家公园生物种类数量多的自然原因是(   

A.气候类型多样       

B.地形种类复杂

C.食物来源充足      

D.人类活动较少

11.卡卡杜国家公园呈现葱绿景观是的风向的月份和风向是(   

A.1月西北风       

B.7月东南风

C.1月东南风       

D.7月西北风

12.卡卡杜国家公园呈现焦黑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A.草木自燃      

B.光照不足       

C.岩石熔化       

D.黑土裸露

【答案】10.B    11.A    12.A

【解析】10.如图示卡卡杜国家公园有海潮区、水涝平原区、起伏平原区、高原区,地形种类复杂,适合不同种类的生物生存,为大量珍稀动植物提供了理想的栖息环境,B正确;卡卡杜国家公园区域面积较小,对应的气候类型主要是热带草原气候,区域内的气候差异不大,A错误;食物来源充足是动物数量较多的原因,与生物种类多关系不大,C错误;人类活动较少不是自然因素,D错误。故选B。

11.卡卡杜国家公园位于澳大利亚北部,属于热带草原气候,1月赤道低压带南移,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向南越过赤道,受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西北季风,西北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受其影响降水较多,植被生长状况好,卡卡杜国家公园呈现葱绿景观,A正确,C错误;7月赤道低压带北移,东南信风控制该地区,东南信风在该区域是陆地吹向海洋,受其影响降水少,植被生长状况不好,BD错误。故选A。

12.卡卡杜国家公园位于澳大利亚的西北部,该地冬季盛行干燥的东南风,为旱季;夏季盛行西北风,为雨季;旱季时,澳大利亚大陆受高压控制,卡卡杜国家公园受来自内陆的干燥的东南信风影响,降水少,气候干旱,植物被太阳烤焦,被林火烧黑,形成焦黑状,A正确;呈现焦黑景观对应的是旱季,光照充足,B错误;植被呈现焦黑与岩石熔化无关,C错误;呈现焦黑景观的是植被,不是指土壤,D错误。故选A。

【点睛】卡卡杜国家公园属热带草原气候,有较为明显的雨季和旱季。气候是决定这里的水文地理特征、植被、土地形式的主要因素。90%多的降水集中在11月到次年的4月之间的雨季,局部的雷暴、季风造成的低气压引起的暴雨、热带飓风活动是这种气候的典型特征。

漳河,发源于太行山东麓,上游由清漳河和浊漳河汇流而成。其泥沙输移集中在汛期。1970年在漳河上建成岳城水库,总库容13亿m3,控制漳河流域面积的99.4%。2021年10月上旬,在新一轮降水影响下,入库流量增大,10月10日,水位最高涨至152.30米,创建库以来最高值。下图为2010—2021年岳城水库上游的漳河干流河道、清漳河和浊漳河交汇处附近的泥沙淤积厚度变化。据地完成下面小题。

13.与图中清漳河段相比,2010—2021年图中浊漳河河段泥沙淤积厚度(   

A.浊漳河各地泥沙淤积厚度变化差异小       

B.大部分河段淤积较少

C.越靠近水库,淤积越深       

D.泥沙淤积厚度大于清漳河段

14.甲区域2010—2021年河床的变化及原因是(   

A.升高,靠近水库库尾,泥沙多      

B.降低,大坝附近流速快

C.升高,侵蚀较弱       

D.降低,侵蚀量小于淤积量

15.2021年10月10日岳城水库水位达建库以来最高水位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10月上旬,流域内降水增加,入库水量增大

B.防洪需要,水库泄洪量有限

C.库区长期侵蚀,库容量增加

D.入库水量大于出库水量

【答案】13.D    14.B    15.C

【解析】13.图中清障河河道中间小部分河道存在泥沙淤积,厚度在0-4m之间,浊漳河则是大部分河道存在厚度在0-4m之间和5-8m的泥沙淤积,与清障河相比浊漳河各地泥沙淤积厚度变化差异大,泥沙淤积厚度大于清漳河段,D正确,A错误;浊漳河大部分河道存在厚度在0-4m之间和5-8m的泥沙淤积,小部分河段淤积较少,B错误;淤积最深的地方并非靠近水库,而是位于水库上游,C错误;综上所述,ABC错误,D正确,故选D。

14.甲区域在2010—2021年泥沙侵蚀量大于淤积量,河床降低,甲区域临近水库大坝,远离水库的库尾,泥沙来源少,ACD错误;大坝附近河流落差大,水库放水,水流急,搬运能力强,导致泥沙搬运大于堆积,河床变深,B正确。故选B 。

15.2021年10月上旬,在新一轮降水影响下,上游来水量增加明显,入库水量增大,不符合题意,A错误;为保证下游地区防洪需要,水库泄洪量有限,不符合题意,B错误;岳城水库1970年修建,水库长期蓄水防洪防旱,泥沙淤积严重,库容量减少,符合题意,C正确;入库水量大于出库水量,水位上升迅速,不符合题意,D错误。综上所述,ABD错误,C正确,故选C。

【点睛】泥沙淤积厚度的差异需要结合流量和流速进行分析;河床深度需要结合河水流速和泥沙堆积速度进行分析;岳城水库水位达建库以来最高水位的原因需结合降水、泥沙堆积和泄洪量进行分析。

二、综合题

1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2年2月,我国“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启动。“数”指数据,“算”是算力,即对数据的处理能力。“东数西算”工程通过构建新型算力网络体系,布局长三角、内蒙古、成渝等8个算力枢纽节点,围绕节点规划10个数据中心集群,将东部地区对网络要求不高的业务需求有序引导至西部。枢纽节点数据中心占地规模大,设备运行发热量大,能耗高。下图为我国算力枢纽节点和国家数据中心集群分布图。

  

(1)描述我国主要算力枢纽的分布特征。

(2)与传统产业相比,简述数字产业能够实现“数”“算”分离的条件。

(3)从区域协同发展的角度,简述“东数西算”工程的合理性。

【答案】

(1)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西部内陆;东部沿海地区级别较高、数量较少;西部内陆地区级别较低、数量多。

(2)技术:数据远距离传输技术突破,传输成本低、延迟小;设施:全国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的逐渐完善,西部发电设施建设;政策:国家发展战略的启动;市场:存在数据存储、数据离线分析等非实时性算力需求。

(3)东部地区:经济发达,数据处理需求大;土地、能源等资源紧张;建设、运营数据中心成本高;

西部大部分地区:夏季凉爽,空气较洁净,气候条件适宜;能源资源丰富;土地成本低,利于兴建数据中心;

“东数西算”可带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缩小东、西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有利于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推动经济绿色发展。

【分析】本题以我国算力枢纽为材料,涉及算力枢纽的分布特征、数字产业能够实现“数”“算”分离的条件、“东数西算”工程的合理性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详解】(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我国主要算力枢纽的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和西部内陆地区;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算力枢纽级别较高,数量较少;西部内陆地区经济欠发达,算力枢纽级别较低,数量较多。

(2)与传统产业相比,数字产业以信息为加工对象,涉及大数据的存储、分析、处理应用等技术。数字产业能够实现“数”“算”分离,首先需要解决大量的数字信息的传输技术。依据材料中“通过构建新型算力网络体系,布局长三角、内蒙古、成渝等8个算力枢纽节点,”这一信息分析可知,我国实现数据远距离传输技术突破,传输成本低、延迟小;规划建设8个算力国家枢纽,可以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全国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的逐渐完善,跨区域、跨网络传输也成为可能;“东数西算”工程的启动,这背后也是国家政策的支持;由于东部地区电力供应紧张,西部发电设施建设提供丰富廉价的能源也是促进“将东部的数据存储、数据离线分析等非实时性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的原因,从而实现“数”“算”分离。

(3)“东数西算”的合理性可以从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分别进行阐释。西部地区:西部地区海拔较高,夏季气温相对较低,能够减少数据中心降温的能源消耗;西部地区工业水平较低,大气污染较少,空气较为洁净,满足数据中心对环境的要求;西部地区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充沛,能够为数据中心提供充足的能源供给,有利于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推动经济绿色发展。西部地区可用于建设数据中心的土地面积广阔,土地价格较低;在西部地区建设数据中心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能够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促进当地居民就业,提高当地居民经济收入,缩小东、西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对东部地区:东部地区经济发达,数据处理需求大,“东数西算”工程能够缓解东部地区能源供应不足的局面。东部建设、运营数据中心成本高,而西部土地广阔,地价成本低,“东数西算”工程可缓解东部地区土地紧张的问题,降低数据中心的建设和运营成本。有利于促进东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微塑料是指直径小于5mm的塑料颗粒,易在外力作用下通过多种途径富集于湿地环境,已成为新型环境污染物。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其丰水期水域面积大约是枯水期的4倍。该湖正面临着微塑料的污染,而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水五大水系正是鄱阳湖水体与沉积物的主要来源。图左示意鄱阳湖及其周边地区,图右示意鄱阳湖流域各水系丰水期(7月)、枯水期(10月)水体与沉积物的微塑料丰度。

(1)从外力作用角度阐述鄱阳湖微塑料的主要富集途径。

(2)判断鄱阳湖丰、枯水期微塑料丰度的总体大小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3)针对阻断微塑料迁移过程,提出减少鄱阳湖微塑料污染的有效措施。

【答案】

(1)微塑料通过流水搬运至湖中;地表的微塑料通过风力搬运,沉降在鄱阳湖;鄱阳湖水中的塑料制品,受风化作用(光降解)或波浪冲击作用,脆化成微塑料。

(2)枯水期>丰水期;因鄱阳湖丰水期水域面积大幅超过枯水期,丰水期水量过大导致水体对微塑料产生了稀释作用;枯水期(10月)采样时间滞后于丰水期(7月)3个月,经历较长时间沉积作用,枯水期微塑料丰度有一定的升高。

(3)在主要河流入湖口设置拦截吸附装置,并定期清理;加强周边区域垃圾清运过程管理,对垃圾清运场所进行加盖处理;打捞湖中及流域的塑料制品,减少微塑料来源。

【分析】本题以鄱阳湖水系微塑料污染物沉积状况为材料,涉及外力作用、环境污染防治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1)鄱阳湖中的微塑料沉积,直接的来源是湖中人类活动使用的塑料制品,废弃到水中之后,受风化作用或波浪冲击作用,脆化破碎成微塑料;周边水系中人类活动产生微塑料,通过流水搬运到鄱阳湖;周边陆地的人类活动留在地表上的塑料风化成微塑料后,通过风力搬运,沉降在鄱阳湖。

(2)从水体和沉积物的微塑料丰度数据来看,除饶河、修水丰水期沉积物微塑料较多之外,水体中和其他支流的沉积物中都是枯水期大于丰水期,总体来看,枯水期大于丰水期。因为鄱阳湖丰水期水量增加,水域面积大幅超过枯水期,微塑料的丰度单位是每升或者千克水体中含有微塑料的数量,水量大导致水体对微塑料产生了稀释作用,丰度降低;枯水期(10月)采样时间滞后于丰水期(7月)3个月,随着水量的减少,流速的减慢,加速了微塑料在湖底的沉积,经历3个月的时间,枯水期沉积物中微塑料丰度也会有一定的升高。

(3)从阻断微塑料迁移的角度考虑,流水搬运的微塑料主要来自于诸支流向鄱阳湖中的汇入,在主要河流入湖口设置拦截吸附装置,将各条支流中的微塑料拦截,并定期清理,可有效减少流入湖中的微塑料数量;风力搬运的微塑料主要来自于周边的地区的固体废弃物,加强周边区域垃圾清运过程管理,对垃圾清运场所进行加盖处理,可有效降低塑料垃圾的风化产生微塑料,以及微塑料随着风力搬运进入湖中的过程;对于湖中人类活动废弃的塑料垃圾,打捞湖中及流域的塑料制品,减少微塑料来源,可防止微塑料在湖泊范围内的迁移。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南岭是我国南部的最大山脉和重要自然地理界线,是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但有些地段的分水岭已经十分低矮狭窄,而且出现河流切穿分水岭脊的现象。南岭南北两侧气候有一定的差异,岭北常见霜雪,越冬作物都比较耐寒,岭南则很少有霜雪,热带栽培植物比较多。

材料二:早期地壳运动使南岭地区形成背斜构造,核心为花岗岩体,上覆岩层多为硬砂岩和石灰岩,其中硬砂岩后来多形成尖削的峰岭。狭义的南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5个山岭,它们均为花岗岩山体,其中骑田岭山势浑圆。下图为骑田岭景观图。

(1)说出南岭南北两侧气候的差异并简述理由。

(2)说明南岭部分地段分水岭出现被河流切穿现象的成因。

(3)从地质作用的角度,简析骑田岭山势浑圆的形成过程。

【答案】

(1)差异:岭南气温高,岭北气温低;岭南降水多,岭北降水少。

理由:南岭的阻挡使岭南受北方寒潮和冷气流的影响小,加上纬度较低,所以与岭北相比气温较高;由于南岭阻挡作用,南侧为夏季风迎风坡,降水比北侧较多。(从相同角度解释岭北亦可)

(2)南岭为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是长江和珠江很多南北向支流的发源地;亚热带季风气候,降雨量大,雨期长,河流水量丰富,溯源侵蚀强烈。

(3)地壳运动使岩层产生缝隙(或发生断裂);岩浆沿着缝隙(或断裂处)发生侵入活动,冷却凝固形成花岗岩;地壳抬升,上覆岩层被侵蚀后,花岗岩体出露地表;花岗岩体表层由于风化剥蚀,棱角逐渐消失,形成浑圆山势。

【分析】本题以南岭的气候特征和地质构造为材料,涉及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河流侵蚀地貌、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1)岭南纬度较低,气温高,岭北纬度较高,气温低;南岭阻挡了冬季风南下,岭北为冬季风的迎风坡,温度低,岭南为冬季风背风坡,温度高。两侧均为季风气候,南岭阻挡夏季风北上,南侧为夏季风迎风坡,降水较多;北侧为夏季风背风坡,降水较少。

(2)南岭为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多条河流在山上发育形成,河流上游溯源侵蚀比较明显;南岭两侧均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季早,降雨量大,雨期长,河流水量丰富,受河流流量影响,溯源侵蚀强烈,分水岭出现被河流切穿现象。

(3)骑田岭为花岗岩山体,属于侵入型岩浆岩。地壳运动使岩层破碎,产生缝隙,地下岩浆活动,岩浆沿着缝隙发生侵入,侵入到岩体中的岩浆冷却凝固形成花岗岩。地壳运动,随着地壳的抬升,花岗岩上升至地表,上覆岩层被侵蚀后,花岗岩体出露地表,在外力的作用下,花岗岩体表层发生球状风化剥蚀,棱角逐渐消失,最后形成浑圆山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中地理 | 输沙量与含沙量
课时测试:中国地理概况
永州市2023年高考第三次适应性考试试卷 地理
山东省青岛城阳区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第一学期10月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原来湖泊和我们一样,也不喜欢大暴雨
《高考快递》2021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预测卷(三)(解析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