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三二轮复习 专题十 可持续发展与国家安全
userphoto

2023.06.02 福建

关注
专题十 可持续发展与国家安全
一 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
1.区域特征的分析
2.掌握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方法
分析生态环境问题时,往往从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分布、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等方面着手,其中成因与防治措施是分析的重点。
(1)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判断。
世界上常见的生态环境问题可根据区域特征总结如下:
①在湿润的山地丘陵地区,植被破坏严重,易引发水土流失;
②在干旱的灌溉农业区,不合理的灌溉,容易导致土地盐碱化;
③在草原牧区,过度放牧、过度垦殖等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容易导致土地荒漠化;
④在原始森林区,人类滥伐森林,易造成森林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环境问题;
⑤在湖泊、沼泽分布区,人类围湖造田,排干沼泽,容易导致湿地破坏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环境问题。
(2)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分析。
①自然原因:主要从地理位置、气候特征(降水、气温、风力等)、地形特征(地形类型、地势起伏)、植被覆盖率大小及地质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
②人为原因:主要从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进行分析,如过度放牧、过度农垦、乱采滥挖、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等,要注意与材料中的农业结构、居民能源消费结构等相结合。
(3)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的分析角度。
退:退耕还林、还草、还牧、还湖、还沼等。
建:建设自然保护区、生态走廊、草方格沙障、森林公园、打坝淤地工程等。
改:改变经济结构、改坡为梯、改变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等。
法:健全环保法律和法规、加强管理和执法力度等。
“地球之肾”——湿地
1.构建思维脉络,理解湿地的形成原因
2.湿地类问题的分析思路
(1)抓住湿地的生态效益进行分析。
从对气候的调节,生物多样性的维护,环境的美化、净化,减轻自然灾害,改善水文状况等方面进行分析。
(2)抓住湿地的成因进行分析。
湿地(沼泽地)的形成原因主要从来水(即降水量)和去水(即蒸发、下渗、排泄)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其中,蒸发量与纬度位置、气温、空气中水汽饱和度等有关;下渗能力与植被覆盖率有关;排泄能力与地形有关。
(3)抓住湿地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①分析问题表现:湿地问题主要表现为湿地萎缩、消失及污染严重等导致生态功能退化,使生态失衡。
②分析问题成因:湿地问题主要是人类围湖造田、破坏植被导致河湖淤积,任意排放导致湿地污染。
(4)抓住对湿地的保护、开发措施进行分析。
首先应是保护,主要表现为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健全保护法,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管理力度;其次是合理开发,应退耕还湿;最后要加强研究,科学规划产业分布,减少人类生产活动干预,进行科学的保护性开发等。
二 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
1.环境污染问题的原因分析思路
(1)分析某种人类生产、生活造成的污染,主要从该生产、生活过程中每个环节考虑是否造成污染及造成污染的污染物是什么。
(2)分析形成环境污染问题的环境因素,如水体的自净能力、地形的封闭程度、大气的稳定程度、热量条件等。
2.分析各种污染造成的危害
(1)自然环境方面:主要从大气、水体、生物、土壤等角度分析。
(2)人类生产、生活:影响农业生产、人类身体健康等。
3.环境污染治理措施的分析思路
(1)考查某种环境污染的具体治理措施:可以从不排放、少排放、回收利用、净化等方面进行分析。
(2)考查某种环境污染治理措施的作用:要注意辩证地思考治理措施的作用,一方面治理污染,另一方面会造成污染范围扩大或者造成新的污染等。
(3)整治环境污染的具体措施如下:
4.分析环境问题的模式
角度
基本思路
类型、
表现与
分布
从题目所给图、表、文字等资料中判断出环境问题是什么,属于哪种类型,其表现特征和分布如何等。如水土流失问题在我国的典型分布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成因
分析
环境问题的产生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一般来讲,要着重分析人为原因。如水土流失的原因:(1)自然原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植被稀少;(黄土)土质疏松。(2)人为原因:植被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后果
与危害
环境问题带来的后果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要能准确全面地进行分析。如水土流失的危害:土壤破坏,土质下降,诱发多种自然灾害
解决
措施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回答:一是减少人类自身对环境的破坏;二是提倡对资源的节约利用、持续利用和循环利用。如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压缩农业用地,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小流域综合治理;矿渣回填,矿区复垦
5.分析某区域可持续发展途径的答题要点
一般从以下五个方面考虑,结合具体题目可有所侧重或删减。
(1)控制人口规模,提高人口素质,减轻资源和环境压力。
(2)转变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与生态农业。
(3)资源、能源的可持续利用,建立资源节约型的循环经济体系。
(4)协调人地关系,从我做起,树立可持续的环境观和消费观。
(5)加强国际合作,明确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碳排放与碳减排
1.碳循环
2.碳排放的影响
3.碳减排
三 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
1.从时空综合的角度,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分析思路。
资源跨区域
调配的原因
资源的时空分布差异;资源的地区供求关系差异
调入地资源
紧张的原因
本地少;消耗量大(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利用不合理(浪费、污染)
解决资源
短缺的途径
开源节流(资源跨区域调配,寻找替代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资源调配线路
的区位条件
稳定的资源供应和市场消费能力;新建线路短、施工难度小、建设成本低、安全系数高;对沿线自然环境的影响小
(2)从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方面,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产生的效益。
效益
调入地区
调出地区
经济
效益
获取资源、缓解资源短缺问题,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获得经济效益
输出资源可获得经济收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完善基础设施,获得经济效益
社会
效益
促进经济发展,
增加就业岗位
发展相关产业,增加就业岗位
有利于两地区协同发展,达到共同富裕,有利于社会稳定
生态
效益
减轻污染,保护生态
2.明原因,知措施,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分析思路
(1)衰落原因:资源枯竭,环境恶化;土地、劳动力价格上涨;传统产业衰落。
(2)资源枯竭型城市面临的问题。
问题
成因
影响
经济结构单一,多以传统重化工业为主
经济发展充分利用当地矿产、能源,但也存在过分依赖现象
受技术革命和资源枯竭影响,经济衰退;产生资源、环境问题
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主要资源为不可再生资源;经济结构以传统重化工业为主
传统产业衰退;新兴产业不愿入驻
用地紧张,交通拥挤
工业高度集聚,达到过饱和状态
企业效益下降,出现外迁转移
(3)转型措施。
①实行战略性转移。这类城市一般随资源开发而兴起,随资源枯竭而衰落,应改造煤炭、钢铁等传统产业,进行产业转移,优化工业布局。
②发展第三产业。例如,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③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种产业,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大力发展城市经济。例如,从资源主导到科技主导,从开发矿山到开发旅游,使经济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
④治理环境污染,绿化美化环境。
3.我国能源安全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1)我国能源安全面临的挑战。
①石油对外依存度偏高,能源供应受国际能源市场影响大。
②能源供给不足,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③能源结构不合理,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开发缓慢。
④能源分布不均,运输成本日益攀高。
⑤能源消费模式不合理,环保压力不断增大。
(2)我国保障能源安全的对策。
①制度层面:完善维护能源安全的制度是实现国家能源安全的基本保障。一是加强能源法制建设;二是加快推进能源体制改革。
②战略层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多元化能源战略是确保我国能源安全的根本之道。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增长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高碳向低碳转变;实施能源多元化战略,一方面要实施能源进口地域多元化战略,另一方面实施能源发展多元化战略,实施跨国能源经营战略等。
③技术层面:开源与节流并举是应对能源安全问题的关键所在。通过技术创新,加大对传统能源资源的勘探力度,保障当前传统能源的供给;通过科研创新,加快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开发;调整能源结构,实现经济低碳发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十三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新思路新举措
选修《环境保护》知识点归纳汇总,期末、高考都需要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与突出问题丨文稿
为了子孙万代永续发展
第九届地球小博士地理科技大赛高中组试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