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24高考地理中的20种地貌
userphoto

2024.04.13 福建

关注

1.丹霞地貌

含铁的碎屑物在地势低洼处沉积并固结,形成红色砂砾岩 ;地壳抬升与挤 压形成(垂直节理发育)中低山脉;流水沿岩层裂隙侵蚀,并在重力崩塌、风力侵蚀等外力作用下,形成山体相互分离,四壁陡立的丹霞地貌形态。

2.水上雅丹地貌

地质时期台吉乃尔湖区曾为湖泊环境,大量泥沙沉积形成深厚的古湖沉积地层;随着湖盆不断收缩趋于干涸,古湖中沉积地层暴露于地表;在风力和流水侵蚀下,古湖沉积地层不断被剥蚀,形成垄槽相间的雅丹地貌;近代以来,湖区气候转向暖湿,高山冰雪融水增多,湖泊面积增加且水位上涨,周围部分雅丹浸泡于水中,形成水上雅丹。

3.嶂石岩地貌


嶂石岩地貌特殊的形态与构成它的岩石性质有关。嶂石岩地貌是一种三明治形的三叠结构,表面层主要为长满植物的黄土层;下面是厚的含有铁质的红色石英砂岩层,主要由二氧化硅所构成,相对较硬;最底层为比较薄,比较软的泥岩或砂质泥岩。

在嶂石岩地区,雨量充沛,年降雨量达750毫米,并且雨量集中于夏秋季节,并多暴雨。在暴雨作用下,下层泥岩或砂质泥岩,很容易剥蚀、倒空。结果造成上面红色石英砂岩层崩塌。再加上下面流水的下切作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嶂石岩地貌。

例:太行山中南段断裂带的岩墙形成于距今18亿至15亿年的海洋沉积环境,以岩性坚硬的红色石英砂岩为主,下层为岩性较软的紫色页岩和泥岩,在重力崩塌作用下呈阶梯状;推断嶂石岩地貌形成的主要过程。

答:海相沉积环境,形成石英砂岩;随太行山断裂抬升,石英砂岩等出露地表;泥岩岩性软,易被侵蚀,侵蚀后造成上部岩石崩塌,在外力作用、重力崩塌共同作用下,共同塑造了嶂石岩地貌。

4.花岗岩地貌

例1:三清山是以花岗岩为主体的断块山,简述其形成过程。

答:早期,该地区地层发生多次岩浆侵入,形成花岗岩;后地层抬升,并形成三条大断层,中部岩体沿断层面相对上升,周边岩体相对下降,形成地垒;地层上升过程中,表层受侵蚀,使花岗岩完全露出,成为山体主体。


例2:结合示意图,从内外力的角度描述花岗岩造型石的形成过程。

答:岩浆侵入地下岩层,冷却凝固形成花岗岩;受内力挤压断裂抬升,上覆岩层遭受风化、侵蚀剥落,花岗岩出露地表;有多组不同方向的垂向节理,外力沿节理下切侵蚀和重力坍塌形成峰丛、峰林、峰柱;在水平节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受外力风化侵蚀,形成形态各异的造型石。

5.张家界地貌

张家界地貌是砂岩地貌的一种特殊类型,它在中国华南板块大地构造背景和亚热带湿润区内,由产状近水平的中、泥盆统石英砂岩为成景母岩,以流水侵蚀、重力崩塌、风化等作用力形成的以棱角平直的、高大石柱林为主的地貌景观。

①物质基础:砂岩和石灰岩(海洋沉积)

②地壳抬升、挤压,岩石出露、断裂、变形,产生垂直节理和裂隙

③动力:外力作用,风化、流水侵蚀、重力崩塌。

6.岱固地貌(方山)

岱崮地貌的形态具有典型的方山特征——顶平、身陡、麓缓。

岱崮地貌景观图与等高线示意图

岱崮地貌有“上硬下软”的地层结构。顶部是较厚的石灰岩,岩性较为坚硬,垂直节理(裂隙)发育;下部为相对较软的砂质泥灰岩和页岩,更容易被侵蚀。


丹霞地貌与岱崮地貌在形态上有些相似,虽然都有顶平、身陡、麓缓的特征,但二者的沉积类型岩层结构还是有差异的

7.高山流石滩

解释一:高寒地段强烈的紫外线和极大的昼夜温差,产生的寒冻劈碎、热胀冷缩的风化作用,导致了大块的岩石不断崩裂,形成了大大小小的石块,此处写到冰劈、冻融风化作用也可以);这些岩块与碎石在重力和下部潜流的作用下,沿着山坡缓慢滑动,形成流石滩。

解释二:地表岩石受到强烈温差变化(或冻融)的风化作用,发生崩解和破碎;受到冰川和冰雪融水等外力侵蚀后;并被(冰川、冰雪融水、重力等)搬运;到地势比较平坦的山坡处堆积而成。

8.三角洲

① 入海口附近河段的输沙量大,流水沉积提供物质保障。河流输沙量的大小会受流域的植被、地面坡度、土质、降水以及河流上游河段泥沙沉积数量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②入海口附近河段底部坡度小,利于降低河流速度,促進河流泥沙沉积。

③波浪和潮流的侵蚀、搬运作用弱,与河流泥沙沉积对抗作用弱,有利于三角洲的发育。

9.辫状水系

①洪水期:在流水侵蚀、搬运作用下,洪水从上游带来大量的泥沙,并沿许多深泓线堆积,形成水下浅滩。

②洪峰过后的枯水季节:许多浅滩出露水面,成为沙岛,沙岛与沙岛之间是多股的河道,它们忽分忽合,交织如辫。

③再次洪水来时:有些沙岛不被淹没,有些被淹没的可能被水流斜切而过,其上形成新的槽道。

10.河曲、嵌入式河曲(深切蛇曲)

(1)河曲的形成

①环流作用使河流一岸受冲刷,另一岸堆积,形成河曲。

②河床底部泥沙堆积形成障碍,使水流向一岸偏移,形成河曲。

③由于河床两岸岩性不一致或构造运动造成两岸差异侵蚀而形成的河曲。

(2)嵌入式河曲

先是在由松散沉积物组成的平原和盆地中形成了“蛇曲”,后地壳的持续抬升,河流下蚀增加,隆升的地壳形成山地,而蛇曲则保持原形嵌在山谷之中。

11.石环

由于石块和土的导热性能不同,冻结速度也各不一样。碎石导热率大,就会先冻结,水就会向石块附近迁移并在其附近形成冰,水形成冰后体积就会膨胀,使碎石移动,最终使粗的物质和细的物质就会产生分离,这就是冻融分选作用,它就像筛子一样将不同的物质分离。

在平缓而又粗细混杂的地表层,经冻融分选作用,泥土和小的岩屑集中在中间,岩块就会被排挤到周边,呈多边形或近圆形,好像有人有意识地将石头围成一圈,这种冻土地貌叫作石环。

石环形成的条件:有充足的水分 、气温在零摄氏度上下波动的持续时间较长。

12.沙坝和潟(xi)湖

地河流带来大量的泥沙沉积在沿海地区,当海洋潮水向岸边运动时,推动泥沙移动,加之洋流的影响,泥沙沿着海岸堆积,形成平行于海岸的沙坝,随着时间的推移沙坝出露海面,包围了一部分海域,沙坝内侧形成半封闭的狭长状湖泊。

13.爬升沙丘

(2021年全国甲卷试题)在冬春干旱季节,河流水位低,河漫滩及沙洲上的细沙裸露(2分),受河谷地形影响,风力强劲(2分),把堆积在宽谷地带的细沙,吹送到江岸山坳或坡上(2分)。

14.构造湖和断裂盆地

位于板块的交界地带,板块相互碰撞,褶皱隆起的同时产生断层形成构造盆地;高山冰雪融水的不断注入,从而形成湖泊。

地处板块边缘,地壳运动形成断层;断裂面两侧岩体以垂直运动为主,中部岩体相对下降成谷。

15.河流阶地

水流的侧蚀加宽了河道使得流速变慢,河流携带的沉积物就在河床发生沉积,在水底堆积满一层沉积物。后来由于气候变化、地壳抬升或者侵蚀基准面下降等因素使得水流的下切侵蚀力剧增,这层堆积物被水流切开形成阶地坡。水流继续往下侵蚀,两侧的堆积物就完全露出水面,高过洪水位,形成阶地面。然后河流继续重复侧蚀、堆积、下切侵蚀等过程,形成下一个阶地。

(侵蚀基准面是河流下切侵蚀到最低点的水平面,一般以海平面为主,局部地区以湖泊、河流汇水口、堤坝等基面为准。)

地壳抬升会对河流阶地的形成产生两方面影响:

一是让已经发育的阶地面高出洪水位,成为新的河流阶地;

二是使河流下切侵蚀作用加剧,制造出阶地坡,让阶地高度上升,也通过堆积作用促进新的阶地面发育。

例:河流阶地是指在地质作用下,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简述图中河流阶地的主要形成过程。

答:①地壳相对稳定或下降时,河流携带的泥沙在岸边不断沉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并不断升高扩大,枯水期时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②后地壳抬升,在河流下切侵蚀作用下,河漫滩超出一般洪水位,形成河谷两侧的阶地;③经地壳多次间歇性抬升,河流阶段性下切,形成多级河流阶地。

16.河漫滩

河漫滩的形成是河水周期性泛滥的结果。

在洪水期间,水流漫到河床以外的滩面,由于水深变浅,流速减慢,便将悬移的细粒物质沉积下来,在滩面上留下一层细粒沉积,随着堆积体的面积逐步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

17.多层溶洞

例:北京市房山有完整的地表与地下喀斯特地貌景观,区域内陆下溶洞星罗棋布,其中石花洞在地壳多次变动过程中,从地表往下形成七层洞层。说出石花洞多层洞层的形成过程。

答:石灰岩岩层中的裂隙利于地表水下渗;地下水对石灰岩产生溶蚀作用,使裂隙不断扩大形成溶洞;该层溶洞随地壳抬升,地下水位下降,成为第一层洞层;当地壳稳定下来时,地下水又在新的岩层部位进行溶蚀作用,形成新的洞层;经地壳多次抬升便形成了多层洞层。

18.河岸沙丘

例:西藏米林的爬升沙丘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雅鲁藏布江旁。指出米林爬升沙丘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并描述其形成过程。

答:风力搬运作用与沉积作用。形成过程:该地冬春季降水少,河漫滩大面积出露,此时该地植被稀少,风力较大,河漫滩和沙洲上的沙粒被搬运,后受到地形阻挡,在山前堆积形成沙丘。

19.海岸沙丘

例1:千湖沙漠,位于巴西海岸附近的拉克依斯马拉赫塞斯国家公园之中,该沙漠年降水量可达1400~1600毫米。简述千湖沙漠形成的过程。

答:河流携带泥沙搬运至河口;沿海洋流对河水产生阻滞,泥沙沉积;干季受盛行风(东南信风)吹拂,泥沙被风力作用搬运到沿岸沉积形成沙漠;雨季受赤道低气压控制,降水量丰富,积水成湖。

例2:据图描述法国西海岸最大沙丘的形成过程。

答:落潮时,露出大面积沙滩,盛行西风会将沙洲和沙滩的沙吹向岸边,使沙丘增生,遇到森林阻挡,风速减慢沙尘堆积而成。

20.湖岸沙丘

例:呼伦湖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境内。描述呼伦湖东南沿岸沙丘带形成过程。

答:该地盛行西北风;湖面开阔阻力小,风速较大;强劲的西北风挟带湖底和沿岸的沙子向东南方向移动;随着风速减慢,沙粒逐渐堆积成如今的沙丘。

说明:本文转自小童地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地理过程分析技巧
地质秘笈
【高一专题】新湘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精练卷
河谷沉沦之谜—河流阶地的成因
【微专题】河流地貌的形成发育
动图演示 | 地貌及地质构造(牛轭湖、冰川地貌、海洋地质、断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