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人一张经典碟——卡拉扬·《勃拉姆斯:交响曲全集》
(2016-07-12 18:36:23)
标签:经典专辑
分类:音乐典藏
专辑名称:勃拉姆斯:交响曲全集(Brahms: The Complete Symphonies)
专辑歌手:赫伯特·冯·卡拉扬(Herbert von Karajan)
唱片公司:Deutsche Grammophon
发行时间:1998年06月09日
专辑语种:古典专辑
作为十九世纪最伟大的浪漫主义作曲家之一,勃拉姆斯的音乐无论是表达热情狂喜,还是悲哀忧郁的情绪都充满了内在的力量和真挚的情感,这种人性化的浪漫主义气质在他的交响乐中尤为突出。
勃拉姆斯的四部交响曲在古典音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第一部交响曲地完成就历经十五年的时间,这种极为严谨的创作态度和古典风范使他被人们尊为贝多芬精神上的继承人。这四部交响曲从沉重压抑的开篇经历一种内在的情感变化至恢宏不朽的终篇。
企图在人们的头脑中重建一位“作曲家”是很难的,但是通过探讨其代表作品来形成一个蕴涵潜力的印象我想应该是可行的。
C小调第一交响曲:相当于勃拉姆斯的《命运交响曲》。在调性选用和整体结构上取法于贝多芬第五《命运》交响曲。对于中间两个乐章,指挥家赫尔曼.莱维向克拉拉.舒曼流露,他对两个中间乐章表示怀疑,尽管很优美,他认为更适合于小夜曲或组曲,而不是布局如此宏大的交响曲。第四乐章深刻影射了贝九《合唱》交响曲。
第一乐章开头上来就是气势磅礴的乐句,乐队齐奏加上打击乐不断地发出声音,震撼极了。之后曲子就接上了一段比较柔和的旋律,把曲子再带回开头磅礴的旋律。第二次出现打击乐变成连续敲击,让曲子变得更加紧张。然后管乐和弦乐紧接着奏出一段如泣如诉的旋律。让人感受到作者心中有些悲戚,有些忧郁。但是之后再次出现的旋律里面的感情基调又转换了,更多的是大气和希望。曲子在这两种差别挺大的旋律中不断转换,整个交响乐队在沉寂和爆发的状态中切换。在这么几段熟悉的旋律中乐曲不断进行,感情也在转换的过程中不断加剧。乐章的最后,先是一段力量十足的打击乐让愁绪到达顶峰,接下来再把感情平淡下来,在一段安静的旋律中缓缓结束。第二乐章还是有些微微的哀愁,但是开始的旋律告诉了我们这个乐章过多的是一种自然的感觉。轻柔的弦乐搭配管乐在背景中奏出的节拍,有一种浓郁的自然风情。时不时忧郁的主题还会出现,带着它低沉的音响。让我们知道作者心里的感情并没有消退,只是暂时隐藏了起来而已。但是在曲子的不断发展中可以感受到开始的悲情已经慢慢地被欣喜冲淡了。弦乐的主题声音越来越高,也越来越明亮,富有表现力,浪漫的味道越来越充沛。管乐的伴奏也越来越平静,在平静中带着弦乐不断上扬。最后这个乐章在弦乐的一段高音中结束。第三乐章的开头已经是一个非常快乐的主题了,同时也充满安详。其中这个主题刚刚第二次出现的时候背景里几声飘渺的管乐尤其惊艳。经过一点过度,曲目进入了一个非常美好的主题里。至此,欢乐的感觉已经很完整的被托出来了。曲子最后在这个主题上进行一点点变奏,让整个主题更轻灵的结束,然后就步入了最后一个乐章。最后一个乐章上来的基调还是欢乐的,但是比起上个乐章的结尾,这种感觉又往回收了不少,再次敛在心里。不难想象,这是为了之后更好的放出来。其中有几段拨弦的旋律让乐曲也是灵动不少。在定音鼓一段激烈的敲击之后,铜管先出现,奏出一段美好的旋律,然后长笛将之再现。巨大的欢乐即将在乐曲中展现了。接下来的就是这首交响乐最精彩的主题,依稀可以听出欢乐颂的味道,有种超脱的大欢喜在其中。但是不同的是贝多芬是一位很疯狂的展现自我的作曲家,而勃拉姆斯更加内敛。所以相比贝多芬对于欢乐疯狂的赞美,勃拉姆斯更多的是一种充满生活气息的叙述。我需要承认,相比起贝多芬的欢乐我还是更喜欢勃拉姆斯的欢乐,每一次我听到这段旋律我都会不自觉地露出笑容。最后乐曲在铜管恢宏的旋律引导下结束。听完了以后让人不由得长出一口气,然后我要再听一遍。
这首曲子的优秀版本非常多,我主要在听的是瓦尔特(1959)、克伦佩勒和福特文革勒三个版本。克伦佩勒的版本是三星带花的评价,整体比较均衡。我这次选择的瓦尔特的版本更加清新生动,录音效果三个版本中最佳。而且瓦尔特的第四乐章智慧的我感觉比克伦佩勒的更加从容,所以先拿出来分享。福特文革勒的版本个人色彩是最浓郁的,速度的变化起伏明显,而且录音很一般。开始的时候可能应该先听听这些一般性一些的版本,但是福特文革勒的版本对于曲子的感受来说绝对是不容错过的。
最后必须要说的是,这首曲子我认为一定要在比较安静的环境下好好的一遍听下来,这样到了第四乐章你就能很清楚地感受到那种源自生命深处的巨大欢乐。简单的听第四乐章是绝没有这样的感觉的。
D大调第二交响曲:相当于勃拉姆斯的《田园交响曲》。本作品的第一乐章与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是姊妹篇。第三乐章有间奏曲的抒情、优雅和节奏性,而没有贝多芬谐谑曲的紧张。第四乐章使人感到有海顿交响乐的末乐章的爽朗充沛的精神。
勃拉姆斯的四首交响曲中,第二首是最富有诗意,最单纯美好的。这首作品就取材于作者的日常生活,也被人们称为勃拉姆斯的“田园”。和其他的三首充满悲剧色彩和强烈戏剧性的作品不同,这首作品整体让人觉得非常温暖轻松。
第一乐章刚开场就是声音饱满而又内敛的铜管和木管的配合。有人称这个乐章为“落日余晖”,我觉得简直不能更形象了。刚开始那种音响膨胀出来的感觉就像是落日突然出现眼前的感觉。之后展开的旋律就像是温和的阳光不断洒下,缓慢而又充实。之后乐曲虽然偶尔转向更加宏大壮美的场面,但也都很快就会回到安静的氛围里。这样的转换和观赏落日时心态的变化也是如出一辙的:时而感慨,时而只是静坐,在静坐中享受一天最后的阳光。虽然这首交响曲比较“田园”,但是这毕竟是勃拉姆斯笔下的交响曲。从旋律的起伏和力度都可以感受到很明显的勃拉姆斯色彩,就算是在观赏田园风光,内心依旧是澎湃的,因为面对的是最伟大惊人的自然。伴随着这个聆听的过程,我可以感受到一种从心底逐渐升起的快乐感。考虑一下勃拉姆斯是如何能这样的写一首作品,就一下子可以明白作者在创作的时候是生活在怎样一种让人放松而感到满足的氛围里。进入第二乐章。这个乐章比第一乐章就复杂一些。相比起第一乐章的描绘外部世界的角度,第二乐章更加深入作者内心。上来的旋律就透着一种深深的忧虑的气息,但是细听就发现这不是那种言之有物的忧虑,而是一种单纯的内心状态,或者说气质。面对山水自然的向外过程在这里同样是一个深入灵魂的向内过程。旋律就在这份忧虑的基础上不断展开,从最根本的气质出发丰富作者的形象。听这个乐章的时候我无可避免的想到舒伯特的“伟大”,这种平淡美好而又丰富的感觉和伟大如出一辙。在这个乐章的最后爆发出来的依旧是勃拉姆斯内心挥之不去的冲突,以及他面对冲突淡然处之的态度。舒伯特因为天真而烂漫,勃拉姆斯即使世故,依旧烂漫。第三乐章的开始就是这种烂漫的感觉。之后快节奏的舞曲虽然也源自这段旋律,但完全是另一种活泼的意思。每次乐段的结束部分作者都会把旋律变的厚实,这样随着乐章的发展,乐曲逐渐变的冷静,原本听来单纯的旋律也渐渐变的内蕴十足。最后的第四乐章非常的辉煌。虽然乐曲刚开始并没有那种惊人的气势,但是快节奏已经为之后的狂欢氛围做足了铺垫。随着第一个高潮的到来,整个氛围给人一种爆炸似的错觉。之后乐曲一直起起伏伏的感觉和第三交响曲的最后乐章有些相似之处。但是第三交响曲是归于平静,而第二交响曲则是冲上巅峰。
勃拉姆斯的这首交响曲整体来看并不是那种特别深刻的向内心深处挖掘的作品,反而是相对比较轻松,感情也比较单纯的作品。这首作品初次听来我觉得比较平淡,对它我并不如他的一三交响曲那么喜欢。但是仔仔细细的听完这首作品,还是发现作品其中有很多动人的地方。而且整体因为更单纯一些,聆听起来更轻松。巨大的戏剧性固然引人入胜,但是平常的生活还是简单多一些更真实,更让人接受。
F大调第三交响曲:相当于勃拉姆斯的《英雄交响曲》。关于第三乐章:“沉思性质的小快板乐章(PocoAllegretto)十分动人,但它几乎是一首无词歌”;“第三乐章的优美的小夜曲确实是一个伟大的音乐诗人的独创性作品”。第三交响曲宁静的结尾十分优美,除海顿外很少再有先例。
勃拉姆斯就是纯粹音乐的代表之一,第三交响曲是他的最高杰作之一。当然,也有人认为他的最高杰作就是第三交响曲。
第一乐章,以一个宏大的形式开头,有一点贝多芬的气质。但是并没有那么激烈的冲突,勃拉姆斯总是有所保留的。之后就呈现出了勃拉姆斯最擅长的木管,清新愉悦。慢慢的引出了第二主题,以三个有趣的音作为代表。到了这里,曲目更多的展现了一种非常快乐的感觉。当然之后的乐曲就在第一主题和第二主题的交替之间发展。其中可以重点感受下木管清新的旋律,勃拉姆斯最美的一面都在这里。下面,不去考虑这些美好的音符到底描绘了什么场景,因为它根本不在描绘什么场景。这些美好的东西就是在说显示。这两个主题互相融合,交替,就像变化无常的每个时刻。乐曲在这样的无常中不断的深入心里,一次一次让你加深和音乐的联系。第二乐章在第一乐章之后显得更加悦耳。这是个安静柔和而又深刻的乐章。所有这些平淡都反映着勃拉姆斯内敛的人生哲学。但是就算内敛也完全掩盖不住他的才华。木管依旧是他最好的朋友,那一小段灵动的旋律听过一次我就再也忘不了了。行进到乐章中部,有一段很玄妙的安静,让人思考,然后继续感受所有的快乐,美好。这个乐章让我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美好,简单。虽然第二乐章最负盛名,但是我最喜欢这个第三乐章。从第一个乐句开始,我都一直在感动。它对接了我对于感动的所有体验,有时是有点那种泪水呼之欲出的味道,感动甚至还连接着一点忧伤,不需要道理,就是感觉这是我自己的内心。开头的乐句从单簧管到低音管再到双簧管,最后落到弦乐头上,感动不断加深。最后还是不着痕迹的结束,和前两个乐章一样。最后一个乐章相对复杂,冲突比较多,但是也最清晰的表达了一种人生态度。很快的,在鼓声的引领下第一个矛盾出现。当然矛盾之后直接接上了一段很美好的木管引领的主题。然后乐曲到达第一个高潮,这一段的旋律会多次出现,每一次都让人颤抖。这个乐章就是在这种不和谐,美好,高潮,安静的格式化行进中不断展现新的一些含义。尤其是到了乐曲后半部分,那段激荡人心的旋律几乎是有些没有节制的不断出现,就像不断涨潮退潮。听着不断攀升的音乐,“我几乎昏过去,倒在地上,像一具尸体(就像地狱里的但丁)”。但是,这是勃拉姆斯的交响曲。最后,就在最后一个高潮安静下来,乐曲就像风停了的大海,突然变得宽广,悠然。人应该像大海吧?
E小调第四交响曲:相当于、勃拉姆斯的《悲怆交响曲》。“这部作品是四部作品中最伟大的一部,也是其中最悲凉、最古雅的一部”。“整部交响乐的顶点,也是勃拉姆斯整个艺术的顶点是第四乐章,这个在所有乐章中风格最古老的乐章是一个长篇的恰空曲”。“勃拉姆斯喜欢变奏曲式,在本作品中恢复采用的巴洛克固定低音变奏又一次证明了作曲家同过去有精神上的血缘关系”。
对于勃拉姆斯的交响乐思维,室内乐的创作风格和变奏曲写作技巧是理应被受到关注的。对谐谑曲的处理也应是对勃拉姆斯的一大关照点。汉斯立克曾声言他最喜欢的是第三首作品,如果让你选择,你会最喜欢勃老的那首作品?
卡爷在DG公司曾经于1960、70和80年代指挥BPO三次录制勃拉姆斯交响曲全集。此版为1978年的第二次录音,企鹅评鉴三星保留一星,是优秀版本。这个版本的勃一尤其出色!BPO在卡爷的棒下将自身的大气、豪壮和瑰丽展示得淋漓尽致,整场演绎干净利落毫无拖泥带水之感。曲目开始时的定音鼓如同天堂中传来的钟声,瞬间就将人征服!
约夫姆指挥柏林爱乐乐团演奏勃拉姆斯交响曲全集
勃拉姆斯一共只作有四首交响曲,其中《第一交响曲》从构思到完成共花了20年时间,晚年也想着要完成第五、第六号,终因体力不济而没有完成。虽只有四首,却每一首都具极高的质量。勃拉姆斯当时恪守古典传统,曾被广泛地攻击,现今这四首交响曲与贝多芬的九首交响曲一样,是音乐会上演奏得最频繁的曲目。这四首交响曲,就其各自性格而言,刚好可以成为一个整体的4个乐章:《第一交响曲》追求雄浑而有极大的气势,《第二交响曲》像是清秀的抒情乐章,而《第三交响曲》的性格又像与第二形成对比的谐谑乐章,《第四交响曲》是一种深刻的反省,具内向性的张力。这四首作品非常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似乎又极具匠心地归结了交响曲形式的所有魅力。
约夫姆这个《勃拉姆斯交响曲全集》录音,是“神”过于“形”,或者像有些人所说的,因为进逼作品内在的精神世界,对于外部的结构有些照顾不周。这也许是因为约夫姆觉得他手头捧来的那份精神内涵过于丰富,以至于任何一种形式都难以承载得起。不管怎么说,约夫姆这个录音给予人们宏伟的力量感受,来自那些激动人心的推进和展开及其高潮。比起许多指挥家“神形兼顾”的做法,约夫姆更为洒脱自在,他将勃拉姆斯那份年少情怀及其在后来岁月里的升腾和变化,体现得可谓淋漓尽致、气高神完。
富尔特文格勒指挥柏林爱乐乐团演奏勃拉姆斯交响曲全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勃拉姆斯继承了舒曼的音乐而非妻子丨聆听他为克拉拉创作的音乐丨“每个人的心底都有一座埋藏心爱人的坟墓,那是生命的狂流冲不掉的。”
祝你生日快乐 | 一首最熟悉的歌曲带你听遍音乐史
十首经典小提琴协奏曲
[音乐与舞蹈精粹]第603期:古典音乐名作 - 勃拉姆斯《C小调第一交响曲》
旋律恒久远,一曲永留传:聆听十个最优美的小提琴协奏曲乐章
如何才能听懂古典音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