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热门考点】高考地理如何考察区域认知与区域协调发展(解析版)
热点解读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与人地关系的学科,区域性和综合性是地理学科的两大特色。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之一就是区域认知,区域认知是在探寻地理事物和现象潜在空间秩序、规律时表现出的思维方式与能力。认知区域时还要会从不同的尺度去认识区域,分析区域特征。高考试题更是给出具体的文字、图表材料,要求考生依据相关情境,从自然、人文方面进行区域特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区域协调发展的措施
典例探究
(2019·全国卷Ⅱ)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京2022年冬奥会”申办成功带来了“全民上冰雪”热潮。近年来,浙江省建立了10余个室外人工滑雪场。这些滑雪场散布于全省各地的山地丘陵中,且多建于当地旅游景区内或其附近。雪道厚度一般维持在1米以上,建设和维护成本较高。目前,浙江省滑雪场多为初级雪道,主要接待一日体验型滑雪者,平均接待人次和旅游收入排在全国前列。下图示意浙江省主要滑雪场分布。
(1)分析浙江省室外滑雪场布局分散的原因。(6分)
(2)说明滑雪场建于旅游景区内或其附近的益处。(4分)
(3)解释浙江省室外滑雪场雪道建设和维护成本较高的原因。(6分)
(4)有人建议浙江省各滑雪场应由一日体验型向多日度假型转变,并增建酒店和中高级雪道等。你是否赞同此建议,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6分)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地理核心素养中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及地理实践力。本题取材浙江省滑雪场,考查滑雪场的分布、维护和建设、今后发展方向等,着重考查学生获取地理材料信息的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析】(1)冬季受冷空气影响大,且山区海拔高气温较低,浙江省室外滑雪场分布在“山地丘陵中”,而浙江省山地丘陵的分布散布于省内的不同地区,因此滑雪场可建设的地点多、散布于省内多个地区;南方(浙江)地区冬季平均气温普遍在0°C以上,降雪频率小、积雪量少,居民对雪和滑雪好奇心强,各地都有滑雪市场的需求,因而各地都有建设滑雪场的需要;为满足各地居民对雪和滑雪的观赏、游玩需求,让居民更好地体验滑雪乐趣,滑雪场适合分散在省内不同地区便于居民就近游玩。
(2)建设在旅游景点内或其附近地区,有利于利用旅游景区的道路、车辆、宾馆、饭店等基础设施,从而节省建设成本、缩短滑雪场的建设周期,使滑雪场可更快更好地运营;建在景区及其附近,有利于提高宣传效果和提高滑雪场知名度,同时滑雪场与景区在一起使旅游活动更丰富,有利于其扩大市场吸引力,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游玩。
(3)南方地区,冬季气候温和,降雪频率小、积雪融化快,地表多无天然积雪可利用,需大量人工造雪,人工造雪需消耗大量水资源和电力(维持低温条件),因而雪道建设成本高;冬季平均气温高于0°C且往往高出较多,气温较高,积雪融化速度快,为保障雪道的积雪厚度,需经常造雪、补雪,造成雪道维持成本高。
(4)该题为开放类问题,学生可作答赞同反对皆可,但作答时必须先表明观点且阐述的理由必须与自己的观点一致。赞同,可从转变、增建的必要性或转变、增建后带来的好处等方面思考:由一日体验向多日度假型转变,使游客游玩的天数增加,有利于提高滑雪场的收入且可促进游客在景区内的消费;增建酒店有利于提高接待能力、满足更多滑雪者的住宿、度假需求;当前滑雪场主要是初级雪道,建设中高级雪道可增加雪道类型,可满足运动型滑雪者的滑雪需求,有利于增加滑雪场的游客接待量。
反对,可从转变、增建方面存在的困难或转变、增建后带来的问题等方面思考:浙江地处亚热带地区,夏季高温,滑雪期短,滑雪场营业时间短,因此滑雪场年营业收入有限,建设中高级雪道和酒店所需资金多,建设投资回收周期长、风险大;与北方地区相比,浙江滑雪场滑雪期短、场地规模较小,且雪道建设、维持成本高,发展度假型滑雪竞争力较差,难以成为运动型滑雪者的首选目的地;各地滑雪场应根据实际运营情况和该地的资金、市场等条件进行评估、合理规划,而不应盲目跟风转变,各滑雪场都一样转变使滑雪场失去自身特色,不利于滑雪场的持续发展。
【答案】(1)山地丘陵广布,冬季山区气温低,可建人工滑雪场的地点多;南方居民对雪和滑雪有好奇心,各地都有滑雪市场的需求;多为体验型滑雪者,就近体验即可满足其好奇心。
(2)便于利用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和对外交通条件;有利于提高滑雪场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滑雪爱好者。
(3)因无天然积雪,初始造雪量太,人工造雪要消耗大量电力和水资源;气温较高,融雪快,需经常补雪。
(4)赞同:增建酒店可满足滑雪者的度假需求:增建中高级雪道可满足当地运动型滑雪者需求;可增加滑雪者逗留天数,有利于提高滑雪场收入。
反对:滑雪期短,建设投资难以短期收回;发展度假型滑雪的竞争力弱,难于形成市场规模;雪场均向度假型转变不符合因地制宜原则。
备考秘籍
区域认知是高考试题的主旋律。在某一特定的区域背景中提供区域图和相关资料,进行空间定位,概括区域自然和人文的基本特征,分析自然要素和人文特征之间的关系,得出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反思人类活动是否合理,确定当地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
1.区域认知的内容
区域地理特征内容繁多,但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地形、土壤、气候、河流、湖泊、自然带、自然资源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基本特征、成因及其描述)和区域社会经济特征(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旅游业、人口、聚落、文化等活动的基本特征及其主要成因)。要运用基本原理来重新梳理知识内容,理解自然环境要素的时空演变规律,解释各种地理现象的成因,包括气候的特点、成因;地貌的特点、成因;水文特征;土壤、生物与自然带分布原因;主要自然灾害的成因、时空变化等。关注人文要素的整体分析和典型案例的应用,包括资源和能源分布特点;工业、农业的地域类型和区位因素;交通运输方式和发展趋势;城市和城市化发展;文化景观与文化扩散类型;旅游资源特征与旅游业发展;人口与环境问题;国土整治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等。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2.区域认知的基本思路
一个地区特定的地理位置,形成该地区特定的水热组合,即气候特征。气候进而影响水文、生物、土壤等,这些要素便构成了区域自然特征。人类从自然环境中开发和利用资源,发展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城市建设、交通运输、商业贸易等经济活动,从而构成区域人文地理特征。
①位置特征: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温度带位置、海陆位置、相邻位置、交通位置。
②地形特征:地形类型、地势高低、主要地形区。
③气候特征:气温和降水的数值特征、气候类型、气候特点。
④水文特征:河流汛期、流量、冰期、含沙量、落差等。
⑤人口特征:人口数量、年龄结构、人口迁移、人口分布。
⑥经济特征:产业结构、技术水平、农业区和工业区分布、主要产品和部门等。
⑦环境特征:现状、成因、危害及解决办法等。
这些内容只是区域特征分析的一般思路,并不是每个区域特征的分析和比较都要考虑上述所有因素,而是要根据区域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3.区域差异比较的技巧——巧用综合思维
(1)四步审题抓关键
(2)规范解答求全面
区域差异比较是在区域特征综合分析基础上进行的,在作答时力争规范全面,现列表举例如下:
命题比较点
规范解答
地表景观特征差异比较
植被、河流、土壤、地形、农业景观等
自然地理特征差异比较
地理位置、气候、地形、水文、土壤、植被等
人文环境差异比较
农业生产(类型、特征、分布等)、工业生产(部门、分布)、人口(增长、人口问题等)、城市(分布、城市化水平)、交通(方式、便捷程度)等
4.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分析思路
(1)明确区际联系的主要方式
①基础设施的建设:主要指区际间的交通运输、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主要从影响交通建设的区位因素方面入手分析。
②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主要从资源分布生产与消费的区域差异方面分析其调配的必要性。
③产业转移间的联系:主要从产业升级的要求、产业布局的区位因素变化方面分析其转移原因。
(2)明确区际联系产生的影响
限时检测
(建议用时:30分钟)
(河南省南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下图为我国某村落的景观图。图中体现了该地独具特色的“晒秋”,即当地村民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或挂晒农作物。据此完成1—3题。
1.该村落最可能位于
A.江西B.上海C.辽宁D.山西
2.20世纪中期,该村落衣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有明显提高,主要得益于
A.种植技术提高B.精耕细作C.作物品种改良D.毁林开荒
3.关于图中拍摄的季节和当地村民“晒秋”的主导因素,说法正确的是
A.春季地形B.夏季气候C.秋季地形D.冬季气候
【答案】1.A  2.B  3.C
【解析】1.据图可知,该地为山地丘陵,可排除上海;该村落房屋屋顶坡度较大,说明该地降水丰富,可排除山西;“晒秋”时节,图中远处大部分植被仍枝叶茂密,说明该地水平自然带为常绿阔叶林带,可排除辽宁;江西地形、气候、植被状况等都与图中相符。据此分析本题选A。
2.20世纪中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社会趋于稳定,大量男性劳动力投入农业生产,农田得以精耕细作,单产明显提高,故B项正确;这一时期我国农业技术较为落后,A、C两项错误;毁林开荒可增加耕地面积,增加作物总产量,但对单产无影响,D项错误。据此分析本题选B。
3.据材料可知,图中体现了该地极具特色的“晒秋”,故“晒秋”时节应为秋季;该地平地少、坡地多,“晒秋”只得选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故“晒秋”的主导因素为地形。据此分析本题选C。
(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格陵兰岛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岛屿,全岛85%的地面覆盖着平均厚达2300米的冰川,经济收入主要依赖海洋渔业。读图完成4—6题。
4.格陵兰岛人口主要分布在
A.北部冰原B.中部高原C.东南部沿海D.西南部沿海
5.下列关于格陵兰岛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部分地区常年盛行东北风B.渔民主要在甲处捕捞北极虾
C.12月可乘船在乙处拍摄子夜太阳D.南北距离约1110千米
6.目前格陵兰岛发展海洋渔业面临的主要困难是
A.劳动力不足B.国土面积狭小C.渔业资源匮乏D.交通运输不便
【答案】4.D  5.A  6.D
【解析】本题组以格陵兰岛为背景,考查了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气压带和风带、地球和地图、区域农业发展问题相关知识,注重培养考生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素养。
4.读图可知,格陵兰岛2/3在北极圈以北,纬度高,气温低,气候寒冷,冰雪覆盖,西南部受西格陵兰暖流影响气温略高,无永冻层,因此人口主要分布在西南部沿海。故D项正确。
5.读图可知,格陵兰岛位于60°N以北地区,处于高纬度,受极地东风带的影响,常年盛行东北风,A正确;甲地位于海洋永冻区,洋面终年封冻,乙地位于海洋浮冰区,受西格陵兰暖流影响,夏季气温可达0℃以上,洋面解冻,所以渔民主要在乙处捕捞北极虾,B错误;乙地位于北极圈以北,12月为极夜期,太阳终日在地平线下,无法拍摄子夜太阳,C错误;格陵兰岛南北相差约23°,根据公式:纬差1°=111千米,可以计算出格陵兰岛南北距离约2553千米,D错误。故选A。
6.根据材料可知,全岛85%的地面覆盖着平均厚达2300米的冰川,因此,目前格陵兰岛发展海洋渔业面临的主要困难是交通运输不便,D正确;格陵兰岛从事渔业捕捞和鱼类加工业的劳动力占全岛的1/4,劳动力不足不是发展海洋渔业面临的主要困难,A错误;格陵兰岛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岛屿,国土面积大,B错误;国土西南部位于寒流和暖流交汇处,渔业资源丰富,C错误。故选D。
(山东省济宁市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调研考试)春分后15天为清明。据记载,隋唐时的长安(今西安)无冰雪,梅和柑橘都能在关东地区生长,且降水偏多。读某区域地形图,完成7—9题。
7.太原盆地在地质构造上称为
A.冲积平原B.向斜C.褶皱D.地堑
8.古时对“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有
①南方地区气温上升,雾气减少②北方地区风沙减少,空气通透性好
③北方地区进入雨季,空气清新④北方地区白昼变长,大气透明度增加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9.影响酒都杏花村盛产汾酒的主要区位因素有
①位于河流沿岸,河水是酿酒的重要水源
②位于断层地区,丰富洁净的地下水和泉水是酿酒的重要水源
③位于冲积扇地区,地形平坦广阔,土壤肥沃,盛产高粱
④位于山前冲积扇,地下水丰富,是酿酒的重要水源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答案】7.D  8.A  9.B
【解析】7.地质构造要依据岩层结构分析,结合图例可知太原盆地两侧是断裂构造,两侧由于地壳抬升形成吕梁山和太岳山,而中间相对下沉形成盆地,说明该盆地是两个断层之间为陷落带,这是地堑的概念,故选D。褶皱是岩层发生塑性变形后形成的波状弯曲,向斜是褶皱的形态,而太原盆地并没有出现岩层弯曲形态,故排除BC。冲积平原是外力作用形成的,不属于地质构造,排除A。故选D。
8.对古时“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这句话的理解,清明时节南方地区气温上升,雾气减少,①对。西北风减少,北方地区风沙减少,空气通透性好,②对。清明时节南方地区进入雨季,空气清新,北方春雨少,③错。北方地区昼变长,对大气透明度影响不大,④错。A对,B、C、D错。故选A。
9.影响杏花村盛产汾酒的主要区位因素有水源、原料。区域位于黄土高原区,河水混浊,河水不是酿酒的重要水源,①错。位于断层地区,丰富洁净的地下水和泉水是酿酒的重要水源,②对。位于冲积扇地区,地形平坦广阔,土壤肥沃,盛产高粱,酿酒的原料丰富,③对。位于地堑构造中,不是山前冲积扇④错。B对,A、C、D错。故选B。
【点睛】地质构造包括褶皱(背斜和向斜)和断层。褶皱是岩层发生塑性变形而发生弯曲,岩层向上拱起的为背斜,岩层向下弯曲的为向斜。断层是岩层受力破坏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叫地垒,即块状山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断层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块叫地堑,即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包括太原盆地和临汾盆地)。沿着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有时有泉、湖泊,水质纯净。
(重庆市巴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一诊”模拟测试)2016年4月,国务院批复了《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根据该规划,到2020年,基本建成经济充满活力、生活品质优良、生态环境优美的国家级城市群;到2030年,实现由国家级城市群向世界级城市群的历史性跨越。2019年4月8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公布的《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再次指出开展《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根据图表资料,完成10—11题。
中国主要城市群发展概况比较
成渝城市群
长三角城市群
珠三角城市群
京津冀城市群
城市数量
16
25
14
14
人口(亿)
0.95
1.5
0.7
1.1
GDP(万亿)
4.8
14.7
7.6
7.5
人均GDP(万)
5.1
9.8
10.9
6.8
面积(万平方公里)
18.5
21.2
11.1
21.5
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
514
708
631
512
城镇化率(%)
53.48
68.47
84.12
62.72
10.成渝城市群与东部沿海三个城市群相比具有的优势有
①拥有两个国家中心城市,有很强的辐射带动作用
②城镇化率较低,可以为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起到示范作用
③地处西部腹地,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平台
④产业基础雄厚,是泛亚欧的重要节点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11.成渝城市群要成为世界级城市群,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有
①核心城市之间缺乏深度合作②对外通达性较差,缺乏高端发展平台
③地区GDP增速太慢,还需提速④区域中心城市太少,需要多升级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答案】10.B  11.A
【解析】10.①成渝城市群拥有两个国家中心城市重庆和成都,但是东部沿海城市群中京津冀城市群也同样拥有北京和天津两个国家中心城市,所以①不是成渝城市群与东部沿海三个城市群相比具有的优势,故①错误。②通过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成渝城市群与其他城市群相比,城镇化率较低,可以为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起到示范作用。这是成渝城市群与东部沿海三个城市群相比具有的优势,故②正确。③成渝城市群地处西部腹地,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平台,故③正确。④与东部沿海三个城市群相比,成渝城市群发展较晚,产业基础较薄弱,故④错误。综上正确的有②③,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
11.成渝城市群要成为世界级城市群,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有:①川渝分治之后很长时间,两地竞争激烈,两个核心城市重庆和成都之间缺乏深度合作,故①正确。②交通不便是限制成渝城市群发展的历史因素,技术发展水平低,缺乏高端发展平台,故②正确。③成渝城市群的GDP增速虽然低于东部三大城市群,但是依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地区GDP增速较快,故③错误。④区域中心城市的数量要根据当地实际来设定,不一定数量要多,区域中心城市有两个,并不少,故④错误。综上,①②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本题正确答案为A。
12.﹝吉林省重点高中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二)﹞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埃及是非洲人口第二大国、第三大经济体,农业人口占55%以上,长绒棉和稻米产量居非洲首位。当前,我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埃方“苏伊士运河走廊开发”战略高度契合,双方共建的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已吸引近百家企业入驻,成为两国投资合作的示范平台,我国有一些纺织企业入驻园区。下图为埃及地理位置及其周边地区示意图。
(1)说明制约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发展的主要自然条件,针对此为经贸区建设建言献策。
(2)分析我国与埃及共建苏伊士经贸合作区的主要原因。
(3)指出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对我国纺织企业投资办厂的吸引力。
(4)简述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建设给埃及可能带来的影响。
12.【答案】(1)限制条件:苏伊士运河区地处副热带地区,为沙漠气候,水资源短缺。建议:节约用水;适度开采地下水;实施污水处理,循环利用;研发节水技术,规划布局节水产业;海水淡化等。
(2)我国:“一带一路”战略,推动中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国内产业升级,需要将过剩产能向外转移。埃及:利用苏伊士运河这一全球性交通要道的优势,实施“苏伊士运河走廊开发”战略,吸引外资,推进本国的工业化,促进就业,促进经济发展。
(3)埃及盛产长绒棉,原料丰富,品质好;劳动力丰富、价格低;土地面积大,地价低;靠近欧洲、中东等市场,运费成本低;海运便利;能源供应充足等。
(4)积极:促进埃及将交通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产业多元化和升级,增加税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提高居民收入等。消极:对埃及本国相同产业有一定的冲击作用;合作区工程建设会破坏埃及当地的生态环境等。
【解析】(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苏伊士运河区地处副热带地区,降水稀少,为热带沙漠气候,水资源短缺成为制约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发展的主要自然条件。对此经贸区建设应立足缺水实际,从开源节流两方面入手,开源方面主要是:适度开采地下水、海水淡化。节流方面:节约用水;实施污水处理,循环利用;研发节水技术,规划布局节水产业等。
(2)我国与埃及共建苏伊士经贸合作区是互利共赢的,对于我国,主要是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开拓国际市场;促进产能转移,为国内产业升级做铺垫。对于埃及,则可利用运河优势,实施“苏伊士运河走廊开发”战略,引进外资,促进就业,促进经济发展。
(3)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对我国纺织企业投资办厂的吸引力主要集中在原料、劳动力、市场、交通等方面。埃及长绒棉量大质优,可以为纺织工业提供原料;纺织工业需要大量劳动力,埃及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这里地域广,地价低,节约建设成本;靠近欧洲、中东等市场,运输距离短,运费成本低;利用苏伊士运河,海运便利;石油资源丰富,能源充足。
(4)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建设给埃及可能带来的影响有利有弊。有利方面主要是经济方面,如促进苏伊士运河优势功能转化,促进产业多元化和升级,增加收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提高收入等。消极方面主要是对埃及同行产业有冲击,并对埃及经贸区的生态环境有一定的破坏等。
13.﹝河南省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性考试(四)﹞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达里湖是内蒙古高原上的第二大内陆湖泊,面积约为238km2。达里湖位于候鸟迁徙的南北通道王,是高原鸟的乐国,有着“百鸟乐国”的美。湖岸地带草句、地面积广。
达里湖产卿鱼和华子鱼,肉质鲜美。达里湖北面的玷子山由玄式岩组成,四画岩壁立,峰顶平坦,山腰水平横切,分界线上穴龛密布、千姿百态,分界线下包了一层白色的石灰岩外衣。下图示意达里湖周边地形及砧子山景观。
(1)分析达里湖成为内蒙古高原鸟类乐园的自然原因。
(2)说明砧子山山腰分界线上穴龛的形成与达里湖演变的关系。
(3)若达里湖水位不断下降,推测湖区环境将会产生的变化。
13.【答案】(1)达里湖位于候鸟迁徒南北通道上,鸟类过往种类和数量多;湖岸地带地势平坦,三面环山,气候温和,适宜鸟类栖息繁殖;湖面宽阔,水草茂盛,有鱼类,可为鸟类提供食物,适宜鸟类繁衍生息。
(2)砧子山是地质历史时期达里湖中火山喷发形成的小岛;之前达里湖水位长时间稳定在山腰分界线附近,受湖水长期侵蚀,在水位线上形成了大量穴龛;随后气候变干,湖泊退缩,岛屿变成岸边的小山,有大量穴龛的水位线变成了山腰分界线。
(3)鱼类、鸟类的栖息地缩小,生物物种减少;气候变得更加干旱,湖岸周边地区沙尘天气增多;土地荒漠化加剧等。(答出两点)
【解析】本题以达里湖自然环境特征为背景,考查区域地理特征分析,地质作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湖泊面积变化对环境的影响,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提取能力和对地理过程的掌握能力。
(1)根据材料可知,达里湖是内蒙古高原上的第二大内陆湖泊,面积约为238km2。湖泊面积广阔,为鸟类提供充足的栖息地;达里湖位位置显著,位于候鸟迁徒的南北通道上,鸟类繁多;达里湖产卿鱼和华子鱼,为鸟类提供充足的食物来源。
(2)本题考查地质作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砧子山位于达里诺尔湖北岸,由玄式岩组成,说明砧子山是地质历史时期,火山熔岩铸就的山,此时达里湖水位较高;而山腰水平横切,分界线上穴龛密布,据此推测长期以来湖泊水位长时间稳定在山腰分界线附近,由于湖水的侵蚀作用,在水位线附近形成穴龛密布,千姿百态的形态;后期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湖泊水位下降,小岛出露水面,形成小山,大量位于水位线穴龛便山腰分界线。
(3)本题考查湖泊面积缩小对环境的影响,随着达里湖水位下降,面积减少,将会导致鱼类资源和鸟类栖息地面积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湖泊面积减少,调节气候的能力减少,气候变得干旱,将加剧荒漠化问题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璀璨埃及17:一日走三省,奔赴“伊斯梅利亚”,只为跨过苏伊士运河
埃及苏伊士湾发现6500万桶石油储量—国际石油网
1909年埃及寄唐山明信片1件
盘点非洲地理之城市苏伊士(Suez),埃及港口城市,苏伊士省省会
达里湖?·?猎隼
高考地理-知识库-西奈半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