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直击考点-5|大气受热状况与气温
一、规律方法
(一)从地理实践力的角度分析大气受热状况及原理应用
1.大气削弱作用原理应用→分析某地区太阳能的多寡(1)高海拔地区:(如青藏高原地区)→→→(2)内陆地区:(如我国西北地区)
(3)湿润内陆盆地:(如四川盆地)
2.大气保温作用的原理应用(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2)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一些现象:①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②深秋农民利用燃烧秸秆制造烟雾预防霜冻。③华北地区早春农民利用地膜覆盖进行农作物种植。④干旱半干旱地区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二)巧用综合思维突破影响气温的4个因素
太阳辐射状况
主要分析纬度位置、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低纬度气温高,夏季气温高;受其影响,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
大气自身条件
主要分析天气状况、大气透明度等。晴天,空气稀薄,白天气温高,夜晚气温低,日较差大。此外,大气环流通过对热量的输送和对降水的影响,也会导致气温的变化
下垫面
海洋比热容大,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小,较同纬度陆地白天、夏季温度低,夜晚、冬季温度高;暖流增温,寒流降温;地势高低、山脉走向和坡向等对气温都有影响;不同地表的反射率差别很大,如冰雪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极高,导致地表气温低
人类活动
通过改变下垫面条件,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排放温室气体和废热等影响气温
(三)巧用综合思维突破影响昼夜温差的3个因素
(四)巧用综合思维突破等温线2个重难点
1.等温线弯曲的成因分析
陆地上一般考虑山脉或谷地
等温线穿过山地时一般向气温高的方向凸出,穿过谷地时,一般向气温低的方向凸出
海洋上一般考虑洋流
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等温线的弯曲还可能与海陆分布有关
1月份同纬度的陆地等温线向南凸,海洋上向北凸;7月份,同纬度的陆地上等温线向北凸,海洋上向南凸(即“一陆南,七陆北;一海北,七海南”)
2.等温线闭合的成因分析(高、低温中心)
高温中心
一般地势较低的盆地往往成为高温中心;城市也往往是高温中心(热岛效应)
低温中心
低温中心一般与地形有关,山地一般为低温中心;纬度较高的盆地在冬季时也往往成为低温中心,纬度较高的山脉冬季风的迎风坡也往往成为低温中心
二、典例分析
命题视角一 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
(2018·全国卷Ⅰ)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题。
1.避暑是小明此次旅游的目的之一。导致7月毕节气温较重庆低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  B.纬度位置
C.海陆位置D.大气环流
[审答流程]
获取解读信息
调动运用知识
信息①:毕节位于云贵高原,重庆位于四川盆地
信息②:重庆纬度比毕节高
⇒毕节海拔高,重庆海拔低⇒7月毕节气温比重庆低
[尝试解答] 1.__A__
命题视角二 大气受热原理及应用
(2017·全国卷Ⅰ)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2~4题。
2.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该地寒冷期(  )
A.最低气温高于-16℃
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
4.该地可能位于(  )
A.吉林省 B.河北省
C.山西省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审答流程]
获取解读信息
调动运用知识
信息①:四曲线为当地寒冷期,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的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气温日变化
①双层膜具有更好的保温作用,膜内气温高于膜外⇒①②为膜内气温
②雪年,天气晴朗,昼夜温差大⇒膜内气温日较差较大
信息②:图中气温值为平均气温最低-15 ℃
该地最低气温可能于-16 ℃
信息③:膜内气温在丰雪年和枯雪年差别很大
说明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信息④:膜外一天中最高气温约在北京时间16时左右
一天中最高气温在时,该地在北京时间16时⇒该地大致位于90°E附近
[尝试解答] 2.__B__ 3.__C__ 4.__D__
三、试题链接
飞絮是杨树、柳树等植物种子成熟炸裂后飘出毛絮的自然现象,在干燥、温暖和阳光充足的天气下最易发生。如图为我国北方某地春季某一天的气温变化图。据此完成1~2题。
1.据图推测该地飞絮高发的时间段为(  )
A.2时~6时  B.10时~16时
C.14时~20时 D.18时~22时
2.飞絮在上述时间段高发的主要原因是(  )
A.气温高,对流运动强
B.温差小,大气层较稳定
C.湿度大,飞絮易扩散
D.气温低,飞絮易产生
解析:1.B 2.A 第1题,据材料并分析图中信息可知,该地当日10时~16时气温较高,而飞絮在干燥、温暖和阳光充足的天气下最易发生,因此可推测飞絮高发的时间段为10时~16时。第2题,在干燥、温暖和阳光充足的天气下飞絮最易发生,这是因为此时段气温高,大气对流运动强烈,植物种子成熟炸裂后,飞絮在大气对流运动作用下漫天飞舞。
(2019·山东八校联考)下图为晴天时我国某绿洲与周围沙漠气温日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3~5题。
3.该绿洲所在地区和图示日期最可能是(  )
A.内蒙古东部 6月22日至23日
B.甘肃中部 7月2日至3日
C.新疆南部 3月21日至22日
D.宁夏北部 1月3日至4日
4.根据图中虚线、实线的变化特点可判断(  )
A.虚线表示绿洲,气温日较差较小
B.虚线表示沙漠,夜间大气逆幅射强
C.实线表示绿洲,白天地面升温慢
D.实线表示沙漠,白天地面辐射强
5.图示日期大范围大气环流较静稳,则当地近地面大气(  )
A.白天向绿洲辐合
B.夜晚绿洲气压较高
C.白天向沙漠辐散
D.夜晚沙漠气压较低
解析:3.B 4.C 5.C 第3题,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地方时14:00左右,而图示地区气温最高值出现在北京时间15:00左右,因此该地应位于东七区,A、C错。该地区图示日期气温波动范围大致为14℃~34℃,故排除气温偏低的1月,D错。故选B。第4题,绿洲的比热容大于沙漠,晴朗天气下,绿洲白天地面升温慢于沙漠,夜晚地面降温也慢于沙漠,气温日较差小于沙漠,C对;读图可知,虚线的气温日较差较实线的气温日较差大,故虚线表示沙漠,实线表示绿洲,A、D错;晴朗的天气,绿洲上空的水汽含量比沙漠大,因此夜晚绿洲大气逆辐射强于沙漠,B错。第5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沙漠的比热容小于绿洲,升温和降温都快于绿洲。白天,沙漠气温高、气压低,绿洲气温低、气压高,近地面大气由绿洲向沙漠辐散;夜晚,沙漠气温低、气压高,绿洲气温高、气压低,近地面大气由沙漠向绿洲辐合。故选C。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课时跟踪检测(八) 大气的受热过程
玩转地理 | 大气的受热过程与气温
难道说沙漠改良只能靠胡杨?
知识梳理: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课件与内容兼顾)
高考地理总结精要之气温专题
高中地理: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重点归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