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备考干货】常见气象灾害整理,主要有哪些?时空分布规律和防治措施是什么?华北地区气象灾害多发的原因分...

自然灾害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包括干旱、高温、低温、寒潮、洪涝、山洪、台风、龙卷风、火焰龙卷风、冰雹、风雹、霜冻、暴雨、暴雪、冻雨、大雾、大风、结冰、霾、雾霾、地震、海啸、泥石流、浮尘、扬沙、沙尘暴、雷电、雷暴、球状闪电、火山喷发等。

自然灾害分类:气象灾害、地质灾害、天文灾害等。

气象灾害警报级别:预警信号的级别依据气象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一般划分为四级:Ⅳ级(一般)、Ⅲ级(较重)、Ⅱ级(严重)、Ⅰ级(特别严重),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一级为最高级别。

我国主要气象灾害

1. 干旱:长期无雨或少雨导致土壤和河流缺水及空气干燥的现象。国情:我国华北、西北地区以及近年云南省常发生干旱。

2. 暴雨:我国气象部门规定,24小时降水量为50毫米或以上的雨称为“暴雨”。国情:长江流域是暴雨、洪涝灾害的多发地区,两湖盆地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受灾尤为频繁。

拓展:降雨级别划分:24小时内的降雨量称之为日降雨量,凡是日雨量在10.0毫米以下称为小雨,10.0-24.9毫米为中雨,25.0-49.9毫米为大雨,暴雨为50.0-99.9毫米,大暴雨为100.0-250.0毫米,超过250.0毫米的称为特大暴雨。

3.热带气旋(台风):是在热带海洋大气中形成的中心温度高、气压低的强烈涡旋的统称。热带气旋在北半球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南半球以顺时针旋转。

4.沙尘暴:是沙暴和尘暴两者兼有的总称,是指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物质吹起并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一千米的严重风沙天气现象。

我国西北地区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是沙尘暴频繁发生的地区,主要发源地有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和毛乌素沙漠等。

5.冰雹:是指在对流性天气控制下,积雨云中凝结生成的冰块从空中降落而造成的灾害,通常发生在夏、秋季节里。

6.冻雨:是初冬或冬末春初时节发生的一种灾害性天气现象。冻雨是由过冷水滴组成,与温度低于0℃的物体碰撞立即冻结的降水。低于0℃的雨滴在温度略低于0℃的空气中能够保持过冷状态,其外观同一般雨滴相同,当它落到温度为0℃以下的物体上时,立刻冻结成外表光滑而透明的冰层,称为雨凇。严重的雨凇会压断树木、电线杆,使通讯、供电中止,妨碍公路和铁路交通,威胁飞机的飞行安全。

7.雾霾:霾:也称灰霾(烟雾)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也能使大气混浊。将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在1000-10000米的这种现象称为霾。

雾霾天气: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雾霾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尤其是PM2.5(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与雾的区别:在于水汽含量的大小:水汽含量达到90%以上的叫雾,水汽含量低于80%的叫霾。

拓展

温室气体:水蒸气、二氧化碳、大部分制冷剂。

酸雨:PH值小于5.6,主要成分: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

雾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

气象灾害与防治

要点精讲

1.主要气象灾害

类型

分布

成因

影响

热带气旋

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地区、中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加勒比海和美国东部海岸

①广阔的暖洋面(热带、副热带);②充足的水汽;③下热上冷的不稳定大气层

狂风、暴雨、风暴潮

寒潮

北半球中高纬地区的深秋到初春季节

大范围的强冷空气入侵活动

出现气温骤降、大风、雨雪、霜冻等,有时还带来暴风雪、沙暴

2.中国的主要气象灾害及防治措施

灾害

多发地区

多发季节

成因

特点

防治措施

台风

东南沿海

夏秋

热带洋面上形成的一种强烈的热带气旋

狂风暴雨

及时预报,做好台风过境的准备,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营造沿海防护林,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

寒潮

青藏高原以外

的广大地区

冬半年,以春秋两季最严重

强冷空气迅速入侵

大风、雨雪,冻害时间长,范围广,春秋季节危害最大

加强警报,做好防寒准备

春旱

华北

3~5月

夏季风未到,降水少;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

空气干燥,土壤缺水,河湖水位下降

选择耐旱作物;开展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引水灌溉;改进耕作制度等

伏旱

长江中下游地区

7月

梅雨过后,受单一的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天气酷热少雨,抗旱任务艰巨

组织抗旱,若有台风雨形成可能缓解旱情

风沙天气

东北、华北、西北

冬春两季,以春季最严重

西北季风吹扬,干旱地区的沙尘向东南方向扩散

风大,大气含沙量大,能见度低,影响范围广,一般与寒潮路径相同

营造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

倒春寒

东部季风区

3~5月

极地大陆气团势力强盛

春季出现强低温和风雪天气

地膜覆盖等

【思维拓展】 我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

(1)时间分布规律

(2)空间分布规律

3.气象灾害的相关性

(1)我国气象灾害成因的相关性

(2)华北地区气象灾害多发的原因

对点精炼

1.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经过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我国各地不同农作物的播种、收获等的时间相对固定,否则会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2013年4月,东北地区持续低温,大田春播时间普遍比常年推迟7~10天。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分析4月份持续低温对东北地区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解析:不同农作物都有其自身生长节律和对生长期的要求。东北地区纬度相对较高,适合农作物生长的时间较短;4月份的持续低温进一步压缩了农作物的生长期,扰乱了农作物的正常生长节律,会导致其产量和质量下降。

答案:东北(农作物春播秋收,一年一熟,)适宜农作物生长的时间较短。春播推迟7~10天,即农作物生长期缩短了7~10天;错过适宜的播种期,扰乱了农作物正常的生长节律。所以,农作物的产量会减少,质量会降低。

2.(2015·高考四川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蓉欧快铁”运行线路图(图1);甲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2)。

图1        图2

据图示信息,分析“蓉欧快铁”运行沿线可能发生的主要自然灾害。

解析:从图中可知,该铁路线穿行在30°N~60°N之间,自东向西大致经过了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其中在季风区穿行于高大山地之间;再结合沿线的自然灾害分析即可。

答案:较高纬度地区,冬季气候寒冷,多暴风雪;内陆地区,气候干旱,多风沙;季风气候的山区,夏、秋季节多暴雨,易发生滑坡、泥石流。

3.(2014·高考山东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农业生产以草地畜牧业为主。20世纪50年代以来耕地面积比重增加。该地区是我国冰雹天气多发地区,但近60年来冰雹天气次数呈下降趋势,冰雹成灾次数却呈明显上升趋势。下图为三江源地区1950~2011年各月雹灾累积次数统计图。

(1)简述三江源地区冰雹灾害的年内分布特征。

(2)分析近60年来三江源地区冰雹成灾次数呈上升趋势的原因。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直接读出三江源地区冰雹灾害的分布特征是夏季多,冬、春两季少。第(2)题,原因可从冰雹对种植业的危害比畜牧业大、种植业面积不断扩大等方面分析。

答案:(1)年内分布不均(雹灾发生在4~10月,其他月份无雹灾);主要集中在5~9月;8月最多。

(2)冰雹对种植业的危害大于畜牧业;该区种植业面积增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考地理 气象灾害与防治
中国冰雹灾害的地理分布规律
电力e知道|气象灾害知识与避险指南
南方将迎今年最大范围高温最高气温普遍超30℃
12日至14日南方强降雨过程最新预报在这里!速速点击!
2、2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学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