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21地理二轮复课策略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计划
为了更好地搞好高三地理学科的第二轮复习,提高学生应考能力,以便在高考中取得更好成绩,第二轮复习(从3月8日—4月18日)共用6周时间,讲练结合为主,查缺补漏;专题复习为主,共确定15个专题;每周做文综一套,学科综合试题一套,专题复习卷一张;注重解题思路,规范答题;注重思维方法,强调知识的整合,迁移、联想及应用;注重应考能力的训练,注重学科特征,强调解题切入准确,条理清楚,逻辑性强。表现准确完整。重视文科焦点、热点知识,注重因材施解。附:专题内容如下:  1、地理核心素养与空间定位  2、等值线的判读与图表分析  3、地球运动规律4、大气运动规律  5、水体运动规律  6、地壳运动规律7、自然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8、人口、城市与交通9、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10、工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11、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区域资源开发12、区域经济联系与跨区域调配资源13、旅游地理与环境保护14、热点问题和热点区域  15、地理题型解题技法  相比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是在第一轮全面扫描基础上的提高和深化。一方面时间较短,总计只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另一方面,复习任务很重,既要巩固还要提高。因此复习中采用合理的技巧和策略就显得十分重要。  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须做到、做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和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的关系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以课本为本,遵循全面、系统的原则来进行。其目的是查漏补缺、夯实基础。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则以专题为主,遵循深化、提高的原则,对学科主干知识和学科核心能力进行梳理、概括、综合、强调和训练,构建一个前后联系、主干清晰的知识网络。其目的是进一步完善学生的知识网络,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地理与文科综合的关系  贯彻'重单科复习、少跨学科综合'的原则,以提高复习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目前,文综卷命题以学科内综合为主,就是政史地知识的拼盘。因此文综复习必须坚持抓好单科的复习。当然在适当的时间进行适宜的文综训练,显得很有必要,主要是训练学生做文综试题的感觉。试卷的长度、难度、时间等要切近高考。  三、初中与高中地理知识的关系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要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为骨架,把初中区域地理知识有序地附着在高中地理基本原理上,形成条理化、网络化的有机体系,促进理解记忆,加强地理学科自身知识的贯通,提高知识迁移能力,培养综合意识,增强学科内综合能力。同时,也只有把具体的地理事物或现象落实到具体的区域中,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它产生的原因、特点,预测它的发展变化趋势。  在重点复习高中系统地理知识的同时,还要正确处理好初中与高中地理知识的有机结合。初中与高中的地理知识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只要高中地理中涉及的初中地理知识,都应该掌握,绝不能含糊。要正确处理好高中系统地理与初中区域地理之间的关系,以高中系统地理为主,兼顾初中地理,当涉及相关初中地理知识时要进行串联复习,并落实到区域图上。  四、地理学科和热点问题的关系  地理复习中要牢牢地把握学科的主干知识体系,这是解决问题的核心、基础、关键。热点问题只是试题的背景材料,是试题的'切入点'。高考命题中可用于设置的情景材料、背景材料极为广泛,因此,在二轮复习中,应把重点放在教材主干知识的复习上,可立足于学科知识,适当关注、思考热点问题,切忌刻意地去追逐热点。对热点问题的把握要注意两方面:一是能和中学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基本方法有机结合的热点事件;二是长期的热点问题,比如可持续发展问题。  五、突出学科基础知识,注重查漏补缺  学科基础知识是我们应对复杂多变的高考试题的常规武器,也是我们以不变应万变的高考理念,它是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知识依托,是决胜高考的支撑点。  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入和命题立意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型,考生会产生一种认识上的误区,好像现在高考重能力轻知识。其实高考命题立意的变化,对基础知识的要求不仅没有降低,反而要求考生具有更厚实的基础。因为知识是能力的载体,没有厚实的基础知识,能力便无从谈起。从一轮考试结果看,考试出错的,还往往是在看似简单的基础知识上。如果我们不能跳出这一认识误区,其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应考中,我们要重视基础,突出重点,善于提炼主干知识,挖掘、整理、归纳,同时加强横向和纵向联系,以干带支,形成完整的知识系统和网络。同时加强运用原理和规律解决区域中实际问题的训练。  六、梳理知识、形成体系  经过一轮比较细致全面的复习,基础知识得到了较大的充实,但没有经过系统地分类整理,要用的东西在短时间内却调不出来。针对这种情况,利用专题复习,有助于梳理知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并使考生在考试中面对不同的问题情境,能准确快捷地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来解决问题。  七、加强地理学科思维和地理学科能力的训练  高考命题的`视角较为新颖,问题与材料的结合较为巧妙,因此,应对高考题,需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但有一个良好的和训练有素的地理思维习惯也非常重要。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训练中要有意识地进行培养,从而形成地理学科思维习惯和地理学科能力。因此在复习过程中,重点应放在以下方面:①构建地理知识体系,通过地理知识的系统化、网络化、结构化、规律化、形象化、技能化的训练,培养综合分析、比较分类、归纳演绎、概括推理等地理学科的能力;②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培养应用能力,如让学生掌握地理学科广泛应用和社会价值性,运用地理知识和技能,去解释一些自然现象,解决一些实际的社会问题;③加强学科联系,培养综合能力,如注重学科间知识的交叉点: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各种地理事物,从生态保护、资源开发、人力资源的利用、历史、经济发展战略、国际国内环境等方面去思考世界和我国有关地理方面的开发利用问题(如我国西部大开发、全球经济一体化、全球气候变暖与低碳经济等)。  八、掌握基本原理,训练解题思路  明确地理原理、掌握地理规律,有利于更好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要注意理解重要的地理原理、规律和观点,训练答题思路,提高答题水平。在建立完整的地理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弄清自然地理要素(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人文地理要素(工业、农业、交通、人口、城市、资源、劳力、市场、技术、政策、文化等)间的相互联系,自然环境与人文活动之间的联系、影响等。  在二轮复习时要注重地理图表阅读和绘制的训练。总结常用地理图表阅读和绘制的正确方法,加大图文转换、图图转换的训练,认真观察、填绘、阅读、分析图表,形成空间概念,提高再认区域地图和读析图表的能力。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中还要加强方法总结,进一步突出空间思维、综合思维、因地制宜、人地和谐等地理思维和思想的训练,培养学生用'地理眼光'看问题的意识,用地理思维分析现实问题的习惯。同时要加强地理阅读能力、获取地理信息能力、地理实践能力、地理探究能力等多种能力的训练。
如何优化复习过程,提高效率
在高中地理三大知识板块(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的复习中,同学们普遍认为自然地理是最难的。对文科生来说,自然地理是文科中的'理科',学习中的'瓶颈',考试中失分的'重灾区'。自然地理包括宇宙中的地球、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四部分,是高三地理复习的重点和难点。如何优化复习过程,提高效率,提高地理思维能力和应试能力,是高三师生普遍关心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战略决策--精确1.研究高考地理试题,把握复习重点  研究历年真题,尤其是近三年高考题,有助于同学们准确把握高考命题趋势、锁定复习重点,避免盲目刷题。建议同学们分专题总结近三年高考中出现的知识点,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这一专题在近三年高考各地试卷中知识点分布情况如下表所示:
专题0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近三年)
考题
分值
考点
题型
难度
命题情景
素养体现
2020年全国卷Ⅰ
12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选择题
上白山岳桦林景观
区域认知
综合思维
2020年全国卷Ⅲ
12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选择题
勘察加火山锥林线雪线
综合思维
2020山东卷
12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选择题
山地地形影响气候特征
区域认知
综合思维
2020江苏卷
8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选择题
山地自然带示意图
综合思维
区域认知
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Ⅲ-11
4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选择题
我国的某一公路
区域认知
2019年海南卷
12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选择题
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锡林河
区域认知
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Ⅰ-37
22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综合题
里海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
区域认知
综合思维
2019年天津卷·节选-13(3)
6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选择题
图们江流域的森林的变化
区域认知
综合思维
2019年海南卷-21
20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综合题
卓乃湖周边地区地理环境的变化
区域认知
综合思维
2018年天津卷1-2
8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选择题
天山地区地形及景观图
区域认知
综合思维
2018年江苏卷9-10
4
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
选择题
小流域水量平衡实验
综合思维
2018年江苏卷20
6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综合题
物种入侵
区域认知
综合思维
2018年海南卷18
3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选择题
黄河流域治沙
综合思维
2018年北京卷·节选36(2)
8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综合题
多米尼加动植物种类丰富
区域认知
综合思维
2018年天津卷·节选13(2)
8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影响植被分布的因素
选择题
不同地区生长物种的差异
区域认知
综合思维
2018年海南卷·节选21(1)
8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选择题
“小老头树”
区域认知
综合思维
经过这样的整理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①该专题往往以自然带为切入点,综合考查自然地理要素的非地带性分布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山地垂直地带性规律(不同山脉或同一山脉的不同坡向自然带数量、基带,同一自然带在山体不同坡向的高度、雪线高度等)。②相比较而言,差异性比整体性在高考中出现的频率更高。复习时可将差异性作为本专题的重点。③整体性会以热点作为背景,厄尔尼诺、拉尼娜等气候异常事件,以及大型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等都可成为命题切入点。  2.素养是高考复习的纲领和指南  在复习过程中应该注意:①明确考纲对知识范围的要求;②明确考纲对能力方面的要求;③明确近几年考纲的变化;④仔细研读考纲中的试题范例。 二、复习过程--科学1.夯实'双基',形成自然地理知识的骨架  (1)夯实'双基'  高考以能力立意,但能力源于知识,虽然高考考查的知识点只是全部知识点的一部分,这有限的内容仅仅是对学科内容的抽取,但这种抽取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且每年高考试题都是变化的、求新的、不可准确预测的。因此地理备考要夯实基础。
在夯实基础的过程中,对知识的掌握要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可将复习方式由结论性知识的获取转移到对知识形成的分析上来,以学习过程的探究性达到学习成果的前瞻性,培养思维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一是分析知识形成的情境,情境材料有文字,也有各种图表等,同学们可通过分析各种情境材料推导出结论,从而自己发现知识,如观察分析图表,据'图'明'理',统计分析地理数据,以'数'说'理',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形成鲜明、准确而深刻的知识。二是分析知识形成过程。如地球运动、大气运动、地壳运动等,同学们在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地分析并综合概括,推导出概念、原理和规律的过程中,能形成思路清晰、因果关系明确的条理化知识。这样在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既夯实了'双基',体验到了学习的过程,掌握了学习方法,又能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这也为后面建立知识间的联系线索、形成自然地理知识骨架打下基础。  (2)建立知识间的联系线索  建立知识间的联系线索,是对知识的加工和重组,需要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明确联系途径和方向,这样在遇到新问题时,才能提取应用。旧知识在新的指导思想下,经过重新组合、归纳、联系、迁移,就成为'有组织的'新知识。例如:空间分布的接近联系或对比联系如:世界大洲的分布-板块的分布-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年轻的褶皱山脉的分布-年轻的高原的分布-某些有色金属矿的分布-古老的高原的分布-主要平原的分布-与冲积平原有关的大河的分布。  地理事物间因果关系的联系如:太阳辐射在地球上的不均衡分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洋流的分布-气候类型的分布-植被的分布-自然带的分布。  地理事物间平行并列关系的联系如:各种外力作用,共同影响或共同作用于同一地理事物的各种因素(如影响气候的因素)。  地理事物间主次从属关系的联系如:外力作用与其包含的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自然资源与其包含的土地资源、大气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等。  地理事物间大小包含关系的联系如: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及其他行星系统;地球上的水-海洋水及陆地水-地表水(河流水、湖泊水、冰川)、地下水(潜水、承压水)等。  (3)形成自然地理知识的骨架  知识具有系统性、关联性,就像一棵大树枝繁叶茂,且有纵横交错的根。构建网络可以使零散孤立的知识系统整合,既有利于同学们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又使同学们从宏观上整体把握该部分知识。  如地形地质知识体系相关知识可总结如下:
2.深刻理解自然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1)掌握地理基本概念  熟悉地理概念是学好地理的基础,是掌握地理规律的关键,也是正确解答地理问题的前提。建立自然地理知识结构要把握自然地理基本概念,建立概念群体系,既要了解它们的内涵,还要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例如,地质作用与地质构造、生长边界与消亡边界、自然资源与能源、水文特征与水系特征等。  (2)重视地理原理和规律的归纳  如通过分析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三大洋的洋流系统,根据洋流的分布和成因,可归纳出:  ①每个大洋都有完整的洋流系统;②除印度洋北部外,各洋流在北半球热带、副热带海区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③每个环流系统的西部都是暖流,东部都是寒流。上述结论,就是通过对三大洋洋流分析,推理出来的普遍规律。  又如海水盐度的成因分析思路和方法一般为:  ①若两地的纬度位置不同,靠近回归线的地区盐度高,远离回归线的地区盐度低;②若两地的纬度位置相同,寒流流经地区盐度低,暖流流经地区盐度高;有河流径流汇入的地区盐度低;③高纬度海区结冰量大或融冰量小的海域盐度高,而结冰量小或融冰量大的海域盐度低。  (3)突出基本原理、规律的实际运用  理论联系实际是地理学科复习的基本原则,复习中要把学到的基本原理、规律等应用于实践中,以此来解释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从多角度、多层面、运用多种知识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复习自然地理知识首先要理解运动规律,如地球运动、大气运动、水循环、生物循环、地壳物质循环、地壳变动规律等,要搞清楚'为什么会运动''怎么运动';其次要掌握分布规律,并将其与自然现象紧密结合,如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分布规律,昼夜长短的时空分布规律,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自然带的分布规律,火山、地震带的分布规律,要搞清楚'为什么这样分布''怎样分布'。要用联系的观点看待这些运动规律和分布规律,如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与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变化有联系,也和气候的成因等有联系。  下面以'热力环流'的复习为例来说明这一复习思路和方法。运用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绘制相关的热力环流图,并据图正确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相关地理现象:绘制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图,并进一步分析热力环流对城市工业(有空气污染的工业)布局的影响,或解释'城市雨岛'的成因;绘制山谷风的热力环流示意图,并分析山谷或盆地地区多夜雨的原因等。运用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分析三圈环流的形成原因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分析气旋、反气旋的形成原因及其对天气的影响等。
这是白天形成的谷风。山谷地势低,气温升高快,暖空气顺着山坡上升,形成谷风。
这是夜晚形成的山风。夜晚山坡海拔高,气温下降快,比较冷的空气顺着山坡向下滑,形成山风。
城市风
城市通风廊道
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
季风环流形成示意图
气旋与反气旋示意图
3.正确处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区域地理的关系  地理试题多以区域地理为载体,以自然地理为基础,以人文地理为主要切入点,以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为主线。所以,在复习中要把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区域地理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与大气单元结合的世界各大洲气候要点:亚洲三种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特征比较、分布地区;非洲气候带沿赤道呈对称分布的原因、非地带性因素对非洲气候的影响;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的分布地区及其在欧洲分布广,而在其他大洲分布范围小或无分布的原因;北美洲气候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地区,地形对北美洲气候的影响;安第斯山对南美洲气候类型形成和分布的影响;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呈半环状分布的特征及其原因;南极洲的气候特点及其成因等。
亚洲气候分布图
非洲气候分布图
4.重点突破人文地理例如:如何去归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特征呢?
什么是“经济地理特征”?  所谓“经济特征”,就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状况、主要物产,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的特点及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等等。  通常,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进行回答:
(1)经济体系的性质
如我国是社会主义经济;日本、西德、美国等是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非洲的一些国家,如埃及、坦桑尼亚等国则是发展中的民族经济。
(2)农业地理 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农业地理,是指耕作业、林业、牧业和水产业;狭义的农业则单指耕作业。农业地理的内容包括农业生产水平、经营方式(耕作业、畜牧业、渔业中以哪一种为主。是集约农业还是粗放农业)、耕作制度(一年几熟)、地区分布上有何差异,主要农作物有哪些等等。例如,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农业特征:本区是我国最重要的农业区。全国的人口和耕地,全国的商品粮基地,主要棉区以及各种纤维、油料、糖料、饮料等作物,淡水渔业、家畜、家禽等重要生产基地,大部分都分布在本区。  又如西德的农业生产,实现了机械化和电气化。畜牧业在农业中占重要地位。北部平原发展了乳肉畜牧业,并种植麦类、马铃薯、甜菜等。中部高原山地发展了乳牛业。南部的河谷种植葡萄和其他水果。(3)工业地理 这里主要包括工业生产水平、内部结构、主要工业部门,供、产、销的关系,工业布局、发展趋势等等。例如日本,工业现代化水平高,技术力量强,生产设备好。但国内矿产资源极度贫乏,对外依赖性很大,是世界最大的原料进口国。钢铁、机械、电子、、纺织为其主要工业部门。工业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狭小地区。东京、大阪、名古屋、九州北部为四大工业区。  又如德国,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工业的部门结构以重工业为主体,重工业产值约占工业总产值的70%。工业部门也比较齐全,钢铁,机械、汽车、电器、化学、精密仪器和光学仪器工业在世界上都占有重要地位。但工业原料除煤炭和钾盐外,皆不能自给,对外有一定的依赖性。莱茵河右岸的鲁尔区,是德国以煤炭、冶金为主的最重要工业区;位于西部边境的萨尔区,利用当地的煤和进口的铁,发展了钢铁、机械制造等工业。  (4)交通运输及其他 这里主要指公路、铁路线,内河航运与海上航线,主要交通枢纽和港口,海陆交通联运,货物流向等方面,有些还可考虑它的名胜古迹及纪念地。  例如法国的巴黎,位于巴黎盆地中部,跨塞纳河两岸,河上有大桥沟通。水上运输方便。市内有多条铁路和运河通往全国各地。那里集中了全国主要工业部门,工业产值约占全国四分之一。巴黎又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1871年建立过世界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市中心区还有举世闻名的埃菲尔铁塔。
(5)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包括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矿物资源、资源和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是否合理等等。  例如俄罗斯,森林、矿物和土地资源都很丰富。西伯利亚的大部分和东欧平原的北部,广布着针叶林。它的煤、铁、石油、天然气、锰、铜、铅、锌的探明储量,均居世界前列。东欧及西西伯利亚地区平原辽阔,有利开发。境内大河不少,为水运、水利、水力、航运、灌溉提供了有利条件。
高考地理二轮的小专题复习策略  对于面临高考的同学们而言,在高考的三轮复习中,第二轮复习的作用显得十分重要。众所周知,复习对于巩固知识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就地理复习开展的实际情况来讲,因复习布置不科学,在时间分配以及方法上都存在一些误区,导致了当前高中地理复习效率低下。  就高考地理第二轮复习中存在的一些误区进行分析,以促使同学们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得到提升。  一、高考地理第二轮复习中存在的误区  1.复习范围过多,太过追求全面。  高中地理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特点,同学们记不住知识、没有扎实的基础就是因为复习面过大,且没有进行足够的训练。  有人认为,如果不做全面复习或不做足够的练习,就不能提升地理能力、巩固地理知识。  因此,很多时候我们都希望能够大范围地进行复习,这样不仅加重了复习任务,更不利于集中学习某部分知识。  2.复习难度分配不合理,简单问题复杂化。  在一个班级中,成绩自然会出现分层的情况。教师在进行第二轮辅导的过程中如果选择的复习难度和范围不当或不合适,就会出现问题:如果复习难度过大,一些基础较差、地理能力不足的同学就会感到很吃力;如果难度太小,很大一部分同学都能轻松完成,从而使复习不具有挑战性,不能起到巩固知识和锻炼、提升能力的作用。  气候特征这部分内容强调理论知识和实践运用相结合,很多教师在进行第二轮复习的辅导时都将这部分内容定的'难度过大。  他们为了突出其重要性,在讲解很简单的知识时,往往还讲解与之相关的很多其他的知识。  这样一来,同学们就自然地认为这部分内容非常复杂、难度非常高,产生畏惧心理,在课下进行自主复习时选取大量的与之相关的辅导资料。显然这不利于第二轮复习作用的发挥。  3.形式单一,第二轮复习目标模糊。  传统的复习形式主要是书面的习题练习、口头告知复习内容等。  在实际复习中,书面的习题可能会存在数量过多、难度不当等问题,再加上课下复习因缺乏一定的监督机制和第二轮复习距离高考还有一段的时间,有些同学还没有紧张感,不会将其当作真正的复习任务来完成。  我们都知道复习的目的是帮助我们掌握相关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培养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实际复习中,很多同学由于没有对这一阶段的目标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复习内容、进度、步骤什么的,都人云亦云,没有因人而异地制订复习计划,致使复习效率低下。  二、以气候特征为例,如何进行有效复习  我们知道,气候包括气温和降水两个因素。  1.气温  在第二轮复习中,同学们应该对这一部分内容进行总体上的概括和细节上的集中整理,应先将了解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及特点、成因,并能正确区分各种气候类型确定为复习目标。  首先,我们要清楚太阳辐射、下垫面和天气状况是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而下垫面中又包括海陆位置、洋流、地形三个方面的因素。我们要针对这些因素的具体特点进行分析、记忆。  其次,在选择复习难度时,要根据课程标准,围绕教材内容和学习目标来合理选择高中低不同难度的试题。  复习题的选择要注重质量,并且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典型性,难易度也要按照同学们自己的实际能力来安排。  2.降水  与第一轮复习相比,第二轮复习中不会有更加细致的知识解释,所以复习范围和目标也与第一轮复习不同。在复习过程中,我们要掌握影响降水的因素大气环流和下垫面两个层面的知识,清楚下垫面因素中还包括海陆位置、洋流以及地形三个方面的内容。我们还要按照往届高考题中的考点,了解气候形成的因素、气象灾害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 三、适当增加微专题,突破重难点例如微专题 地形的影响
考情分析
年份试卷
命题情景
命题规律
2019
Ⅰ卷
考查地形对铁路线分布的影响;
考查地形对里海湖泊的影响
1.地形要素每年全国卷都要涉及,主要考查地形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
2.题型有选择题,也有综合题,目前在综合题中出现频率增加
Ⅱ卷
考查地形对耕地影响;考查地形对干热气候的影响;考查地形对滑雪场的分布的影响
Ⅲ卷
考查地形对公路线的影响;考查地形对河流流速和含沙量的影响
2018
Ⅰ卷
考查河流阶地的形成;考查重庆到毕节旅游,地形对车速、气温的影响;考查利于扎龙湿地形成的地形特点
Ⅱ卷
以澳门半岛切入,考查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考查地形对龙卷风形成的作用
Ⅲ卷
考查利于卤水蒸发的地形特点
2017
Ⅰ卷
考查地形对植被多样性的影响
Ⅱ卷
考查地形对洪积扇地貌的影响
Ⅲ卷
考查地形对额尔齐斯河降水的影响;
考查地形对旅游业的影响
微专题知识体系
必备知识
一、地形特征的答题思路
地形特征
地形
1.主答以什么地形为主,面积广阔的要写出;涉有其他地形,则答××面积(狭)小
2.如果区域各部有明显不同的地形单元,则要分步作答并写出方位
地势
1.主答哪边高哪边低,注意方位的准确性
2.地势起伏明显或者起伏小要答,起伏不明显则不答
3.有山脉则要答山脉走向(描述走向一定带“—”,否则扣分)
地貌
1.典型地貌的要答,无典型地貌可以不答
2.典型的地貌有:喀斯特地貌、冰川地貌、黄土地貌、海岸线地貌等
二、地形对自然要素的影响
1.地形对气候差异的影响
(1)地形类型:该地区以什么地形为主,山地或山脉呈什么走向。
(2)降水差异:山地的哪一侧阻挡什么风。为迎风坡,形成多雨区;另一侧为背风坡,形成雨影区;形成气候的东西差异(或南北差异)。注意材料提示到季节。
(3)气温差异:
①冬季遇到有阻挡冷空气的,要答:冬季山脉阻挡冷空气,使迎风坡冷空气堆积,气温低;另一侧为背风坡,形成焚风效应,气温高。注意材料提示到季节。
②夏季遇到有阻挡热空气的,且为迎风坡,气温较低;另一侧为背风坡,降水少,晴天多,且气流下沉增温,气温高。注意材料提示到季节。
③遇到有阻挡沙漠的干热空气的,要答:山脉也可以阻挡沙漠的干热空气,使×坡干热。
(4)垂直差异:山地的地势高差大,导致水热呈垂直差异,造成气候的垂直差异明显。
2.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1)流向:如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大部分河流自西向东流。
(2)流域面积和水系形状:如黄土高原河网密度、树枝状水系与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四川盆地的向心水系与盆地地形;横断山区南北状排列河流与平行状山脉;斯堪的纳维亚山脉的平行水系与冰川侵蚀地貌;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水网纵横,交织成网。
(3)流速:一般而言,山区河流流速较快,平原区河流流速较慢。
(4)河道形态:一般而言,山区河流多呈“V”字形,平原区河流多呈“U”字形。
(5)航运条件、水能丰歉:一般而言,平原、盆地地形河流航运条件较好但水能资源少;山地、丘陵河流航运条件较差,水能资源丰富。
(6)水位变化:地形落差越大,流速越快,河水冲刷作用强于堆积作用,河床变深,水位逐渐变低;地形越平坦,流速越慢,河水堆积作用强于冲刷作用,河床越来越浅,水位越来越高(黄河下游地上河)。
3.地形对地貌的影响
河流上游地区海拔高,流速快,侵蚀作用强,形成“V”形谷地,中下游地区地形相对较平坦,流速减慢,往往形成“U”形谷地,多形成冲积平原、冲积扇、三角洲地貌。
4.地形对植被的影响
(1)地形类型→生物多样性:如山地地区,水热垂直分异显著,自然带复杂,类型多样。
(2)山地坡向→植被的分布、种类、数量:
①阳坡一般为喜阳植被,如马尾松;阴坡一般为喜阴植被,如冷杉等。
②海拔较高,地势较陡的地方,阳坡、阴坡距离缩短,热量交换方便,且阳坡冰雪融化时间长,阳坡、阴坡热量差异减小,导致植被类型和数量差异减小。
(3)山地坡度→范围大小及种类多少:一般坡度陡的地方较坡度缓的地方植被分布面积小,种类少。
(4)山地海拔高度或相对高度影响植被分布:如珠穆朗玛峰南坡从山麓到山顶,植被由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草甸草原→荒漠。
5.地形对土壤的影响
(1)在植被一定的情况下,山地、丘陵等地形区水土流失较严重,土层薄,土壤肥力会逐渐下降。
(2)平原区泥沙会逐渐沉积,土层厚,有利于土壤肥力的保持。
6.地形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坡度陡、地势起伏大→地质灾害频发,如滑坡、泥石流、塌方等,地表水停留时间也比较短。
7.地形对冰雪、积雪的影响
地形越平坦,越有利于冰雪(积雪)分布和积累。
三、地形对人文要素的影响
1.地形→工、农业生产
(1)地形类型→农业类型(在气候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平原区适合发展种植业;丘陵、山地因坡度大小和海拔高低有所不同,一般而言,坡度小于25°可修筑梯田,发展种植业,坡度大于25°发展成林业或养殖业)。
(2)地势高低起伏→气候特征的水热差异→农业分布及范围、农业结构(类型多样化和单一性,如“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鱼果粮”的立体农业布局模式)、机械化水平程度(大型/小型或高/低)。
(3)地形对工业影响较小,但要注意对交通联系的影响。
2.地形→交通运输工程建设
(1)影响交通运输线的走向与形状:丘陵、山地交通运输线一般分布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形态上一般呈“之”字形;平原地区交通运输线呈网状分布。
(2)影响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山区交通运输方式多以公路为主,而后才是铁路。
(3)影响交通运输建设成本:一般而言,平原地区交通运输建设成本低于山区。
(4)影响交通运输网的密度:山区交通网密度小,平原区密度大。
(5)影响交通效能:平原地区地形平坦,自然障碍较少,不仅交通运输方式可选择性大,而且速度快,运输量大,交通运输效率要高。山区地形起伏大,地质灾害较多,运输线路在建设和维护时成本较高,而且在运行时要确保安全,相对而言,交通运输效率较低。
(6)大地形单元交界处易形成交通要道:如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的交通联系几乎都要经过河西走廊,大型山脉的垭口也易形成交通要道,如中尼公路、中巴公路就经过多个垭口。
(7)许多工程建设也需考虑地形和地质因素:如水库需要避开断层,坝址多选择在峡谷处,地铁多修筑在背斜下方等。
3.地形对人口、聚落、旅游的影响
(1)地形影响人口的分布:一般而言,海拔越高,人口数量越少,密度越小,热带地区人口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地区;平原、盆地、丘陵的人口密度较大;山区、高原的人口密度较小。
(2)地形对聚落的影响:
①地形影响聚落形态:平原地区多为群居式,聚落规模较大,呈带状(河流较多的平原区)和多边形(河流较少的平原区);山区聚落多为散居式,聚落规模较小,多分布于河流阶地、洪(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河谷。
②地形影响聚落分布:平原区是聚落分布的理想场所,聚落较多;山区聚落较少,多分布于地势较低的河谷(半山腰,防洪水淹没)。我国不同地区受地形的影响,聚落分布特点不同。如西北地区,沙漠广布,多分布在绿洲上;青藏高原,高原波状起伏,多分布在河谷地区;云贵高原,地形崎岖,多分布在山间盆地;北方平原地区,平坦广阔,规模较大,呈团聚型、棋盘式,人口较多;南方丘陵山区,地形复杂,规模较小,空间分布相对分散,人口较少。
(3)独特的地形地貌本身就是旅游资源。
一、真题检测
【地形对自然要素的影响】
1.(2018·课标全国Ⅰ)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
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
据此推测扎龙湿地的地貌特点。
2.(2019·课标全国Ⅰ)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地中海不断萎缩,里海从地中海分离。有学者研究表明,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化为咸水湖,但目前湖水盐度远小于地中海的盐度。下图示意里海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
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改变了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分析这些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
3.(2014·课标全国)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附)影响河流泥沙和营养物质含量,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浮游生物量,与水温共同制约鱼类资源数量。下图所示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冻土发育,沼泽广布。
分析叶尼塞河泥沙含量较多,而鄂毕河泥沙含量较少的原因。
【地形对人文要素的影响】
4.(2019·课标全国Ⅱ)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云南省宾川县位于横断山区边缘,高山地区气候凉湿,河谷地区气候干热。为解决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的缺水问题,该县曾在境内山区实施小规模调水,但效果有限。1994年“引洱(海)入宾(川)”工程竣工通水,加之推广节水措施,当地农业用水方得以保障。近些年来,宾川县河谷地区以热带、亚热带水果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业蓬勃发展。
指出宾川县地形的主要特点,并推测耕地分布及数量的特点。
5.(2018·海南)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主要交通线和城镇的分布。
从地表形态影响的角度,概括甲乙两地间主要交通线的分布特点并简析原因。
二、命题规律
例题解答
1.【自我解答】地势平坦、开阔。
2.【自我解答】山脉隆起,里海与海洋分离,形成湖泊(湖盆);山脉隆起,导致里海汇水面积缩小,湖泊来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山脉隆起,阻挡湿润气流,导致干旱,推动湖泊向内陆湖演化。
3.【自我解答】叶尼塞河支流多流经中西伯利亚高原,(河床比降大)流速快、侵蚀强,增加了河流含沙量。鄂毕河主要流经平原,流速慢,泥沙沉积,含沙量小。
【解题反思】
1.分析地形对局部小气候影响
思考角度:
(1)影响局部气温:
①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②同一海拔阳坡高于阴坡;同一海拔迎风坡低于背风坡。
③河谷地形热量不利于扩散,气温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气温。
④高山的顶部,由于海拔高,地形坡度大,阳坡、阴坡的水平距离缩小,热量交换越容易,气温差异越来越小。
(2)影响局部降水:
①同一山体而言,从山麓到山顶,降水先增加后递减,降水最多在山腰。
②山体的迎风坡大于背风坡;地形雨的形成对山体高度有一定的要求,一般要求相对高度高于500米,就同一地区不同山体而言,海拔更高的山体降水量较多。在干旱地区山地易形成“雨极”,如我国的祁连山、天山降水多于周围地区,是西北地区的“雨极”;在迎风坡,地势高低,坡度大小也影响降水多少。
③在盆地或谷地多形成夜雨。
(3)影响局部风速、风向:
①山脉与风向垂直,可降低风速:北美南北走向的落基山脉阻挡西风的深入;中国东西走向的阴山、秦岭、南岭等对冬季风的阻挡明显。
②与风速平行,有利于风的深入:北美中部大平原贯穿南北利于冷空气的南下和暖空气的北上;东西走向的阿尔卑斯山脉利于西风的深入。
③两座山脉之间或河谷之间可能形成狭管效应。
④下降风:地形坡度越陡,下降风风速越大。如南极冰盖表面的剧烈辐射冷却使得近地层空气密度增大,海拔较高处近地层空气密度比同一水平面上其他位置的空气密度大,并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加速向下运动,形成下降风,其风力大,破坏性强。
⑤某区域大尺度的风向,在小区域如果遇到地形的阻挡,可能改变原来的风向。
(4)影响局部蒸发:
①一般情况下,地形越平坦或者峡谷地形走向与风向一致时,越有利于蒸发。
②海拔越高,气温越低,蒸发量越小。
③封闭地形如盆地、谷地,若气温高,水汽少,则蒸发量大,若水汽丰富,相对湿度大,则蒸发量小。
2.分析地形对局部湿地(沼泽、盐沼)形成的影响
思考角度:
(1)湿地形成需要地势低洼,便于河水的聚集。
(2)若湿地面积较大,还需要低洼地形,面积开阔。
(3)地形隆起,会阻挡水汽进入,气候变干旱,会导致湿地面积萎缩,盐度增加。
4.【自我解答】地形特点:山高谷深。
耕地特点:耕地主要分布在谷地和山间盆地,数量少(或面积小、占土地面积比重小)。
5.【自我解答】 分布特点:(主要交通线)基本上沿山麓等高线(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分布。
原因:南部为山地,北部为河流。沿山麓等高线修建交通线,工程量较小;(沿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既避洪水,又少地质灾害威胁。
【解题反思】
3.分析地形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思考角度:
(1)分布:平原是城市等聚落发育的理想环境;山区和高原,一般气候寒冷,城市多分布在山间谷地中;热带地区的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的农牧过渡地区,牧民多选择居住在阴坡,因为冻土在阴坡不太融化,地质稳定。
(2)形态与街道:居民街道呈网格状,或者团块集聚状,说明地形平坦;居民或城市街道狭长分布呈条带式、呈分散状,或者呈组团式,可能是地形高低不平造成的(当然有些地区由河流分布或交通干线分布造成的)。
(3)交通工具:平原地区,我国自行车较多;山地丘陵地区,自行车较少,机动车辆较多。
4.分析地形对农业的影响
5.分析地形对工业生产的影响
思考角度:
(1)一般情况:工业生产需要地形平坦的地方,有利于厂房的建设和货物和产品的运输,一般情况下平原地区,沿海平原地区,工业比较密集。
(2)特殊情况:对环境或资源要求严格的工业,有时候工业建在山坡上、地下或者山洞里。
①精密设备制造业有的选择在地下进行,以保持恒温和防止各种震动的影响。
②我国大数据产业一方面考虑散热降温,另一方面考虑安全,如选择建在贵州的云贵高原上。
③云贵高原地区工业梯田。地势起伏大,平原面积小,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工业梯田,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④我国一些国防工业为了考虑国防安全需要,有的钻山进洞。
另外,高考试题设计形式新颖,经常利用数据或者图像对该部分知识进行考查。我们要清楚,无论命制的题目形式怎么变化,考查的落脚点都是在对气候类型的判读上。因此,掌握气候类型的判读方法至关重要。在气候特征的第二轮复习过程中,要清楚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和具体成因,通过集中复习,掌握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  实际上,第二轮复习作为高考各学科的关键环节,对于巩固知识和提高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此外,还要确定好复习的范围和难度,明确复习的目标,尽量通过不同的形式和方法,积极投入到第二轮复习中去,达到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和能力的目的,最终提高高考成绩。
高考地理备考:高中地理基础知识之分界线
我国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线:大体以黑龙江的黑河市和云南省腾冲市划一条直线为界,该线东南部人口多,该线西北部人口少。  地势阶梯界线:  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界线:西起昆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  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界线:由东北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地形区界线:  (1)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界线:大兴安岭  (2)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界线:太行山脉。  (3)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界线:巫山。  (4)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线:横断山脉。  (5)准格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线:天山山脉。  (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线:昆仑山脉。  (7)黄土高原和汉水谷口地界线:秦岭。  (8)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界线:祁连山脉。  (9)四川盆地和汉水谷地界线:大巴山脉。  (10)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界线:古长城。  (11)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界线:淮河。  气候界线:  (1)1月0℃等温线(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高原气候区分界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界线):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3)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界线):从大兴安岭西坡经过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脉东部。  (4)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界线):大致通过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到冈底斯山一线。  河流界线:  (1)外流区和内流区的界线:北段大体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比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分水岭:巴颜喀拉山脉~秦岭。  (3)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南岭。  (4)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  (5)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诸河流域的分水岭:武夷山。
说明:广州中学地理组为本公众号曾用名。本文转自丰阳地理
一轮复习课件链接
2021届高三复习课件——第二节  城市化
2021届高三一轮复习课件——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与等级体系
2021届高三一轮复习课件——人口的空间变化
2021届高三一轮复习课件——人口的数量变化与人口合理容量
2021届高三一轮复习课件——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2021届高三一轮复习课件——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021届高三一轮复习课件——土壤
2021届高三一轮复习课件——植被
2021届高三一轮复习课件——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021届高三一轮复习课件——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
2021届高三一轮复习课件——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2021届高三一轮复习课件——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
2021届高三一轮复习课件——海洋开发
2021届高三一轮复习课件——海—气相互作用、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
2021届高三一轮复习课件——海岸和海底地形
2021届高三一轮复习课件——海水性质与海水运动
2021届一轮复习课件——水循环和水资源利用
2021届高三一轮复习课件——全球气候变化和世界气候类型
2021届一轮复习课件——天气系统与气象灾害
2021届一轮复习课件——气压带和风带
2021届一轮复习课件——热力环流与风
2021届一轮复习课件——大气的受热过程
必修三部分课件链接
【地理课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地理课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为例
【地理课堂】第二节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地理课堂】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公开课)
【地理课堂】第二节  产业转移
【地理课堂】第一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地理课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地理课堂】区域农业发展(3、4课时)
【地理课堂】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1、2课时)
【地理课堂】第二节-流域的综合开发
【地理课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世界地理课件链接
  复习课件——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复习课件——世界的气候
【地理课堂】高二复习课件——两极地区
【地理课堂】高二复习课件——拉丁美洲与巴西
【地理课堂】高二复习课件——大洋洲与澳大利亚
【地理课堂】高二复习课件——北美与美国
【地理课堂】欧洲东部、北亚与俄罗斯课件
【地理课堂】欧洲西部
【地理课堂】高二地理——非洲课件
【地理课堂】高二地理——西亚
【地理课堂】第一节——东亚与日本
【地理课堂】第三节——南亚与印度课件
【地理课堂】第二节——东南亚
【地理课堂】高二地理——中亚
中国地理课件链接
 高三一轮复习课件——中国的自然资源
高三一轮复习课件——中国的河湖
高三一轮复习课件——中国的气候
高三一轮复习课件——中国的地形
高三一轮复习课件——中国疆域和人口
购买本套课件的方法:
1.关注以下两公众号。
2.购买一轮复习部分课件优惠价128元(22个课件)。单独购买请看清说明,有几个5元钱一个,大部分8块钱、10块一个课件。
3.购买必修三全套课件优惠价50元(12个课件)。单独购买5元钱一个课件。
4.单独购买世界地理全套优惠价60元(14个课件);单独购买5元钱一个课件。
5.单独购买中国地理全套25元(5个课件)。单独购买5元钱一个课件。
6.购买一轮复习+必修三+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全套课件优惠价263元(53个课件)。
7.付款方式:扫描以下二维码转账至本人微信,然后截图到本公众号或者“中学地理研究”后台,并说明所购买课件名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单独复习区域地理的设想(转)
从一模看自然地理复习策略
地理学霸助力高考,高中学习地理的经验和方法分享
【学会学习】地理学渣如何逆袭?
深度复习区域地理——2016高考
区域地理学习方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