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微专题】江心洲

江心洲即江河中的沙洲,它是由心滩不断增大淤高而成。有的江心洲高出平水位以上,洪水泛滥时顶部盖上悬移质泥沙;有的江心洲长期出露水面,洪水期也不没入水面以下。它们都比心滩稳定,一般是洲头冲刷,洲尾沉积,使江心洲不断下移。如长江下游的太平洲、长江口的崇明岛、湘江中的橘子洲等。

其发育过程主要有以下三个过程:

1. 浅滩额形成过程:浅滩指河床中水面以下的堆积物。由于河床水流速度的变化,水流的侵蚀和堆积作用交替进行,因此河床纵剖面往往是波状起伏的,沿河交替分布着浅滩和深槽,堆积的部分就是浅滩,侵蚀的部分是深槽。 浅滩最发育的地段在河床宽阔处或支流河口附近,在这里由于水流速度减缓,在原有的成型淤积体上,泥沙容易淤积,往往造成浅滩,枯水期不出露水面。

2. 心滩的形成过程: 浅滩堆积如果得到加强,致使过水断面缩小,水流流速加大,冲刷两岸,水道随着河岸后退而弯曲,加强了环流,促使粗砂粒即推移质在浅滩沉积。由于浅滩滩面上的糙率较大,引起流速减小,浅滩滩面上水流的挟沙力降低,使床质泥沙继续在浅滩上沉积下来。浅滩便可继续发展滩体不断扩大淤高,最后在枯水期露出水面而成为心滩。心滩前端水流速度大,易受冲刷,滩尾有一低速区有利泥沙沉积。东西侧翼河水分流,受狭管效应影响,流速快,沉积物以颗粒大的砂砾物质,细小的颗粒不易沉积。因此往往是滩头崩退,两侧粗粒沉积,滩尾淤涨,心滩不断下移。心滩枯水期露出水面,丰水期没入水面。

3. 江心洲形成过程:心滩形成后,心滩两侧环流作用更强。由于心滩的规模比浅滩大,对水流的阻力也显著增大,所以洪水流过心滩表面时,由于流速明显减小,使大量较细的泥沙在心滩表面沉积下来,心滩的高度也随之淤高,逐渐地高出年平均水位,便形成江心洲。江心洲终年露出水面,也存在例外,比如洪水来临,江心洲存在短暂的没入水下时期。

典型例题

天兴乡位于武汉城区东北部的江心洲上,其聚落分布受长江流域洪涝灾害及河道自然演变影响显著,早期天兴乡居民住宅聚落选址主要在沙洲南部,后来又向北部迁移目前出现大面积荒废村落,形成多个“空心村”。下图示意天兴乡1991-1998年沙洲形态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天兴乡住宅聚落由南向北迁移的因素是 

A. 围垸建村    B. 流水作用    C. 经济发展    D. 交通变化 

2.目前天兴乡出现大面积荒废村落的根本原因是 

A. 沙洲面积大幅度减小     B. 生态用地大面积增加 

C. 受长江三峡大坝建设的影响    D. 武汉城市化进程加快

3.推测天兴乡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是 

A. 建设钢铁工业基地,吸引武汉市区人口迁入 

B. 大力建设高级住宅区,解决“空心村”问题 

C. 变废弃村落为生态用地,打造休闲服务中心 

D. 对原废弃村落进行复耕,建设粮食生产基地

BDC  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江心洲南岸沙洲边界向外拓展较北岸少,沙洲从1991-1998年向北扩展范围较大,根据地转偏向力对河流的影响,北半球向右偏转,右岸侵蚀,左岸堆积,导致沙洲堆积逐渐向北岸连接,这样也促使天兴乡住宅聚落由南向北迁移,B对;而围垸建村、经济发展因为图示并没有给出围垸的位置等信息,再则它们也不是住宅聚落向北迁移的原因,A、C错;所给信息中更无交通条件变化的信息,D错。故该题选B。 

2、根据图中沙洲边界的变化可得出,西南部沙洲从91---98年间面积减小,而东北方向增大,平均看起来沙洲的面积总体变化较小,A错误;图中没有反映出及生态用地的变化,材料中也没有提到生态改善,且生态用地并不会使村庄荒废,而是使村庄消失,所以B错;长江三峡大坝建设对天兴乡出现大面积村落荒废也并没有直接影响,C不符合;图示南部有武汉工业港,随着工业进程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天兴乡的年轻人多数离开村落进城,导致该地村落荒废,出现大量“空心村”,故选项D正确。 

3、从信息材料的图中可知,天兴乡位于江心洲上,从左上角比例尺可以看出,该地土地面积较小,不利于建设钢铁工业基地,A错;由于该地区靠近武钢工业港,而武汉又处于季风区,该地处于东南风的下风向,不利于建设高级住宅区,B错;该沙洲面积小,不利于建设粮食生产基地,D错;但是如果将废弃的村落建设成生态用地,部分滩涂及水体用于旅游娱乐活动,再则该地离武汉较近,如果发展为生态用地则利于市民休闲,可以打造休闲服务中心,故C对。

图2示意恒河下游某江心洲地形状况。一年中该江心洲面积变化巨大,当地农户在江心洲上种植农作物的面积受此变化影响。据此完成6~8题。

6.一年中该江心洲面积变化巨大,主要是因为

A.河流水位变化B.海水潮汐作用C.岩层垂直运动D.泥沙淤积速度

7. 当农民在江心洲上播收作物面积最大的时期应是

A.3月一7月   B.6月一10月 C.8月一12月D.1 1月~次年3月

8.驱使当地农民去开发利用江心洲的下列动力中,最大的是

A.江海联运便捷B.生产技术先进C.土地租金廉价D.闲置劳动力多

题组说明

本题组以恒河下游某江心洲位置状况及等高线地形状况图为背景材料,考查影响流水地貌的因素、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等相关知识及获取与解读信息的能力。本题难度不大,属于较易型题组,能较好的考查做题者的地理基础知识。要求解题者在认真读图获取图表信息后调用相关的地理知识来解答这些地理问题。解题时要抓住设问关键词中所提供的时空特征,比如“一年中”、“面积最大”、“动力最大”等,在读图的区域认知之后,应用地理综合思维去分析判断小题中给出的影响设问中地理事物过程的因素、影响事物变化的区位因素。

ADC    6、解题时要注意信息中的时空指向,题中设问时间:一年中;空间:江心洲面积;动态特征:变化大。潮汐是每天都有早、晚都会发生;而江心洲主要是由流水沉积而成的;BC可以直接排除。当地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旱雨季分明,降水季节变化较大,直接导致河流水位变化大,这样导致致使一年内江心洲面积变化巨大;而泥沙淤积速度可以决定沙洲面积增加的幅度。故本题选A。 

7、在江心洲上播收作物面积最大时应是江心洲露出水面的面积最大时,对应的时间应是旱季,时间大致为10月至次年5月,雨季时间大致为6-9月。故本题选D。 

8、孟加拉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丰富。农民去江心洲虽然要有水路运输,但很明显只是位于河口附近,而不需要江海联运;当地农业不需要太高的生产技术(季风水田农业或种植黄麻);在闲置劳动力与土地租金两个选项中,土地租金低才会吸引闲置劳动力在交通不便的情况下前去开发利用,设问是关键字“最大的”动力应该为C。

绿道(GL)是具有生态、休闲、文化等多种功能、兼顾生态和经济平衡的完整线性空间,是一种可持续的土地利用方式。下图为南京市西部江心洲及滨江带绿道系统规划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江心洲是河水周期性涨落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同部位的沉积砂砾颗粒特征是( )

A. 迎水侧的洲头沉积物颗粒较大   

B. 东西侧翼的沉积物多以淤泥为主

C. 洲尾部沉积物的大小分选性好   

D. 从洲面垂直向下沉积物颗粒逐渐变大

2.江心洲近年来发生的变化可能是(  )

A. 长江三峡蓄水后江心洲面积有扩大的趋势

B. 南水北调东线实施调水后江心洲面积缩小

C. 大量农业开垦导致江心洲内部湿地锐减

D. 造船、沙场等产业的退出使江心洲的发展趋于衰落

3.关于江心洲滨江带绿道的规划建设,正确的是(  )

A. 滨江堤岸需要生态化、景观化改造   

B. 码头、船坞等工业遗址需要彻底清理

C. 东侧要与市区隔离开避免市区的干扰   

D. 西侧破碎的湿地应保持其相互独立性

答案:ACA

1.迎水侧的洲头河水流速快,沉积物颗粒较粗,A正确;侧翼河水分流,由于狭管效应,流速较快,细小的颗粒无法沉积,而是沉积了颗粒较大的砂砾物质,B错;尾部河水从两侧汇集,水的动力能量减弱,沉积了颗粒细小的淤泥层,C错;因江心洲是洪水期和枯水期周期性交替出现而形成的,沉积物的颗粒大小也相互交叠,不是逐渐变化的,D错。

2.三峡蓄水后,泥沙淤积到库区,下泄的泥沙减少,江心洲的面积趋于缩小,A错;南水北调东线从扬州调水,对上游方向的南京没有影响,B错;农垦活动围垦了大量湿地,江心洲的湿地大量锐减,C正确;传统工业的退出,是江心洲产业活动的升级,被生态科技类的产业活动所取代,是江心洲可持续发展的标志,D错。

3.滨江堤岸本来是为了防洪、灌溉而高筑的沿河大堤,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功能,并成为市民滨江活动的阻力,应该通过合理的绿化和景观构建,增加台阶、斜坡与外部连接,提高其可达性,A对;工业遗址等人文景观可以保留以构建文化特色景观,凸显曾经的文化元素,B错;东侧岸线较窄,与市区只有狭窄的江水相隔,二者关系密切,应该通过桥隧联系两岸,相互融合,C错;西侧破碎的湿地之间需要通过绿道串联成线,形成一个可以互通的整体,为更多的人提供服务,而不是相互独立,D错。

河床地貌指河床在流水作用下形成各种地表形态,包括河型、河床侵蚀地貌和河床堆积地貌。下图示意顺直微弯型河床平面形态。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该河流向为自西向东,河床平面形态中可作为判断依据的是 

  1. 边滩的平面形状 

  2. 深槽和边滩的相对位置 

  3. 深槽的垂直深度 

  4. 浅滩和深槽的相对位置

2.河床中的微地貌 

A. 深槽的深浅取决于流水搬运和沉积作用 

B. 边滩的形态取决于流水侵蚀和沉积作用 

C. 浅滩面积的大小只受河流流速的影响 

D. 深槽、浅滩、边滩的位置由河流流向决定

本题组以某顺直微弯型河床平面形态为背景材料,以该河床平面形态中可作为判断河流向为自西向东的依据、河床中的微地貌变化的形成为切入点,考查流水地貌、外力侵蚀与堆积等相关知识及获取与解读信息的能力。本题组难度不大,题组出题情境属于生活化地理,解题者在分析时面对这种陌生类型知识的题,要注意从材料或设问中找准切入点,比如本组题的第一小题中第一要找出三种平面形态的位置和大致形状,第二要留意设问中判断依据的限制范围,结合这些即使不具备太多的河床地形相关的地理知识也可以选出准确选项。


AB  4、材料中给出的是顺直微弯型河床平面形态,但并没有给出河流位于南或北半球,故难以根据地转偏向力去判定哪侧侵蚀为主哪侧堆积为主,因此也就无法根据此判断河流自西向东流与否,设问给了可作为判断依据的答题限制——河床平面形态,材料给了三种形态:边滩、浅滩、深槽。浅滩与边滩属于河流堆积体,从图上可以看出浅滩应是在河床底部,边滩应分布在岸边,深槽是处在边滩与浅滩间的较深的部分,这里水相对较深,应以侵蚀为主(图中河床中浅色边滩,白色浅滩,深色深槽),三种平面形态中只有边滩呈顺型,即尖头方向弯向一侧明显,而浅滩与深槽均不具备这种明显的河床平面形态,结合我们所学习的知识在河流流水迎水一侧应以侵蚀为主,背水侧以堆积为主,边滩变头向应是河水流向,故只有边滩的平面形状可以作为河流流向自西向东的依据,相对位置是由水量变化(河流中的水位变化)等因素影响,不具备判断流向的标准,垂直深度只是代表向下侵蚀,更不具备判断方向的依据,因此本题A对,BCD错。可参照下图判断:

5、根据刚才分析,可知深槽的深浅应取决于流水的侵蚀作用强、沉积作用弱,与搬运作用没有关系,因为搬运不形成地貌,A不符;边滩面积的形态应取决于沉积强、侵蚀弱,与流水侵蚀作用与堆积作用有关,B符合;浅滩属于堆积地貌,流速大时则可能侵蚀大于堆积,形成槽,故会受到河流流速的影响,但除此之外还应受河水顶托、含沙量、地形起伏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不会只受某种因素影响,C不符;三种形态有侵蚀有堆积,所以其位置应受水量大小(或河流螺旋型的横向环流)而造成的侵蚀、堆积能力强弱来决定,与河流流向有关系,但并不起决定作用,D不符。

江心洲是由河流中泥沙因河水流速变缓沉积而成,下图为我国某大河下游段江心洲的分布示意图,A、B、C是科研人员为研究泥沙沉积状况的钻孔采样点。读图完成9~11题。

9.下列关于河段形成众多江心洲的原因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地势平坦,河水流速缓慢 B.河道变窄

C.河流泥沙含量大 D.中游流经平原地区,河道开阔,水流缓慢

10.形成采样点A、B、C三处沉积物颗粒差异的原因是

A.A点河道宽流速快,沉积物颗粒大

B. B点位于凹岸,流速快,沉积颗粒物粗

  1. C点因河道变宽和分流影响,沉积物颗粒细

  2. C点沉积物颗粒细主因是地处,凸岸

11.下列江心洲形成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江心洲的雏形是水下淤积的浅滩

B.浅滩逐渐稳定和堆高,就有可能在枯水期不被淹没,出露为心滩

C.心滩形成后水的流速减慢,利于心滩堆高

D.洪水以后,心滩滩面被堆高到超过水面

9.B【解析】江心洲是由于泥沙堆积作用形成的。中下游平原,地势平坦,河水流速缓慢,泥沙沉积作用显著;该河段近入海口,海水顶托作用强,利于泥沙堆积,故选项A、C、D正确。河道变窄,河水流速变快,不利于泥沙堆积,故选项B错误。

10.C【解析】河流流速与所携带泥沙颗粒大小呈正相关。流速快的河段,河中沉积物的颗粒粗,流速慢的河段,河中沉积物的颗粒细。A点河道宽,流速缓,受下游八卦洲阻挡流速更缓,因此沉积物颗粒细。c点受河道变宽和分流渠的影响流速缓慢,沉积物颗粒细。B点位于龙门口附近,受二股汇入水流的影响流速快,泥沙沉积颗粒物粗。

11.C【解析】江心洲的形成大致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河床底部的泥沙逐渐淤积形成浅滩,它在枯水期也不出露水面,也很不稳定,可能因冲刷而消失,也可能向一岸移动而形成边滩。第二阶段,浅滩堆积如果得到加强.使过水断面缩小,水流流速变快.冲刷河流两岸,水道随着河岸后退而弯曲.加强了环流,使粗颗粒物质在浅滩堆积,滩体不断扩大淤高,最后在枯水期露出水面而形成心滩。心滩前端水流流速大,易受冲刷,滩尾有一低速区有利于泥沙沉积,因此往往是滩头崩退,滩尾淤涨,心滩不断下移。第三阶段,在心滩的基础上,经历无数次洪水期悬移质的堆积,心滩滩面超过水面,生长植物,进一步稳定,就成为江心洲。C选项的正确表述应为:浅滩形成后,使水断面缩小,浅滩处因河流分叉流速减慢(浅滩处,类似于两侧都处于分叉河道的凸岸)。动力,④错误。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考前每日练 | 水库运行、”清水“下泄对河段的影响
【地理探究】什么是辫状水系?辫状水系是如何形成的?体现了什么样的地理过程?
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1部分 第5章 第3讲 课时30 冲积平原的形成
不要仰望别人,自己亦是风景。打卡~
课时跟踪检测(十六) 河流地貌的发育
各种沙洲,一篇搞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