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知识点及典型例题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考点解读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主题:文化是什么(关键词:文化的概念、作用)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作为人类精神活动的成果,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引导和制约的作用;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当代社会,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1如何理解把握文化?

★★★文化的含义: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文化的特点:A.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文化现象的实质是一种精神现象B.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C.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是通过物质活动或物质载体体现出来的。

2.文化的形式

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属于文化;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3.文化的社会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4.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文化并不是始终与经济发展亦步亦趋的。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化):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如美国“麦当劳”“肯德基”在全国开了许多连锁店,靠的不是资金,而是其文化。)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政治文化化,文化政治化):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如美国通过文化大片的渗透)

★★★★★5.文化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地位和作用: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如何在文化方面提高综合国力?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提高文化竞争力途径:科技创新、素质教育、人才培养、终身学习、文化产业化本土化、资源开发与保护等等。

★ 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1)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不能简单地认为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

2)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那种认为只要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地就会好起来,物质条件差一点,精神文化就不可能搞好的观点,都不符合历史发展的事实,是不正确的。

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

(来源: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1.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影响因素:价值观念、风俗习惯、文化程度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其中最根本的是思维方式)

不同的文化环境、知识素养、价值观念,都会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事物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影响不同思维方式的形成。

★★★2.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也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结果。因此,要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

  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A.文化对人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的其他各个方面,都是深远持久的。B.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区分] 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

潜移默化:强调空间(“横”)的影响,文化在无形中不知不觉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侧重于影响的过程,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润物细无声”

深远持久:强调时间(“纵”)的影响,经年累月所形成的文化习俗对人的影响是难以抹去的。侧重于影响的效果,如“乡音难改”。

★★★3文化如何塑造人生?(优秀文化与人成长的关系)

  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也是塑造健全人格的过程。

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而由此产生的精神力量,往往历久不衰,激励人们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各方面得到全面提高。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物质生活需要逐步得到满足,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

 

      [区分]“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和“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前者只停留在主观领域,后者则往往强调优秀文化能够通过实践转化为人们行动的动力。

 

辩题: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无法选择的。

1)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因此,认为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是正确的。

2)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们接受文化潜移默化的右行不都是消极被动地、无目的地接受的。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过程。因此,文化对人的影响并不是无法选择的。

3)人们应该提高辨别先进、健康与落后、腐朽文化的能力,自觉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抵制落后和腐朽文化的侵蚀。

第一单元综合探究题:聚焦文化竞争力

1)我们面对着世界经济和科技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也面对着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

2)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文化竞争力备受世界各国关注,面为衡量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

3)在国外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的情况下,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显得更加重要。

 

[误区]

1、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长剂。

    (提示: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才能成为个人成长的催长剂。)

2、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就一定能形成较高的文化素养。

    (提示:文化对人的影响即使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的,也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过程)

3、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虚无飘渺、深远持久的特点。

(提示:文化氛围的无形影响叫潜移默化,潜移默化不是虚无飘渺)

4、文化对社会的发展都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错。并非任何文化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只有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才起到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起到重大的阻碍的作用。)

5、经济决定文化,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
(错。经济是基础,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但并不意味着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

6、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错。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7、西双版纳的植物王国属于文化现象
(错。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而不是自然具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是一种文化)

8、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自发形成。
(错。文化素养也不是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文化素养的形成,离不开生活、实践和教育。)

9、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文化程度

(错。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材料题精选】

【文化的作用】

200810月8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胡锦涛强调,在波澜壮阔的抗震救灾斗争中,我们用理想凝聚力量、用信念铸就坚强、用真情凝结关爱,大力培育和弘扬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是党和人民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在全党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使之转化为艰苦奋斗、重建家园的坚定意志,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
   
请从文化的作用角度分析为什么要
大力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

 

答案:①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②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阻碍社会的发展。在全党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③文化是人创造的,文化又影响着每一个人,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全党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能够转化为艰苦奋斗、重建家园的坚定意志,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

 

 

【文化与综合国力】

1、在文化传播的力量对比方面,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存在很大差距。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其雄厚的经济和科技实力,拥有大量的现代化传播工具,控制着强大的信息传播网,垄断着国际舆论和新闻发布渠道,向世界全方位、全时空、全天候地推销其价值标准、意识形态。德国记者约瑟夫·乔菲甚至认为,美国的软实力甚至比它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还要强大。美国的文化,不论是粗俗的还是高雅的,都强烈地向外散射,类似于罗马帝国时代,但更具有新奇性……美国的软实力遍及世界各个角落

(1)上述材料体现了文化生活的什么道理?(10)

 

 

 

 

 

 

(2)面对上述材料反映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应对?(10)

 

 

 

 

答案: (1)①材料反映了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材料还反映了当今世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上面临严峻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10)

(2)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同时,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反对文化霸权主义。(10)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主题:文化为什么(关键词:文化创新的基础、作用、途径与措施)

 

 

 

 

 

 

 

从文化积累的横向看(中外):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1、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是什么?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表现在表现在哪些方面?

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世界文化的多样性集中表现在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上。

★★2、民族节日的形成、作用、功能分别是什么?

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习俗,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如:将民族节日列为法定节日的依据就是考察该知识点)

★★3、文化遗产的内容、地位、意义、保护措施分别是什么?

内容:文物、建筑群和遗址。

地位和意义: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与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保护措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以名录的方式确立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并给予保护。

(提示:要能够区别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的作用。)

理解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或如何理解“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如:以北京奥运会为题考察该知识点)★★★  

1)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2)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的差异,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3)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所以,文化又是世界的。

4总之,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5)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提示:从哲学生活角度看,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4(一)文化的多样性的含义(是什么):文化多样性,指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文化多样性表现在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思想理论、文学艺术、民居建筑、风俗习惯等各方面

★★、(二)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

    ①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在一个民族的历史和现实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这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尊重民族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的,而且属于整个世界。各民族的文化成就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繁荣。

④没有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文化,就不会有世界文化百花园百花争艳、五彩缤纷的景象,人类的文化必将停滞下来,失去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最终走向灭亡。

★★★(三)如何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

①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尊重民族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的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③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共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坚持此原则的意义】只有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才能做到世界各国人民相互尊重、共同发展;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3)名句分析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孝通(要做到这一点,必须遵循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则。只有平等,才会尊重。)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含义:既要尊重本民族的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

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含义: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求同存异,共同发展)

4.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

含义: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主要途径:①商业活动;②人口迁徙;③教育(最直接的途径)

5.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

★★★含义:传播媒介简称为传媒。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     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这类传媒被称为大众传媒

口语是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媒。)

特点和功能:依托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6.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态度)

推动文化交流,既有利于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和进步,也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我们既要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从文化积累的纵向看(古今):第四课 文的继承性化与文化发展

★★★1、传统文化

含义——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特点——(1)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容又能够因时而变。

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维系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由于传统文化的这一特性,人们对本民族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3)继承性和多样性。

传统文化承性的表现:

1)传统习俗的继承:传统习俗,对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2)传统建筑的继承:建筑是立体的文化,凝固的艺术,一个民族的建筑无不体现其民族文化的特征和色彩。我国古代建筑成为展现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3)传统文艺的继承:中国传统文艺,以古代文学、传统戏曲、传统绘画等为代表,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传统思想的继承:中国传统思想,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首先观念。中国传统思想已经成为中华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影响——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适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所以,传统文化的内容应与时俱进。

2、为什么要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怎样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1)为什么—— 正确对待的意义——(1)从民族、国家、社会的角度来看,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社会才能发展进步。

(2)从个人角度来看,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自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2)怎么办——①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②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

③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 、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全面否定或全面肯定的思想和做法都是片面的。

④把握好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我们就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3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怎样把握好二者的关系?

二者的关系:①区别:文化继承,不是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文化,而是要有所淘汰、有所发扬,从而使文化得到发展。文化发展,是指在继承基础上的发展,不是对旧文化的简单否定,是既克服又保留,不是简单的文化更替,是前进的、上升的。

联系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要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在这一过程中,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这就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二)怎么办: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我们就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4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从外部看:(1)社会制度的更替 

从文化自身看:(2)科学技术的进步(3)思想运动 

4)教育   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

2教育能够以浓缩的形势重演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走过的认识世界的过程,使人们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获得既有的文化财富,“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从事文化创造。

3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第五课  文化创新

★★★1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的必要性: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2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是什么关系?

社会实践和文化创新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1)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3)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4)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3、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决定作用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原因——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就不能作出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

原因——文化自身的继承与发展,是一个新陈代谢、不断创新的过程。

1)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

2)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条件。

★★★4、文化创新的作用和意义:

1)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2)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5、社会实践的主体——人民群众。人民群众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作为文化创造者,应该自觉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当中。

★★★★★6、文化创新的途径

1根本途径——社会实践: 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基本途径:

①(古今)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文化创新必须批判继承传统文化,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一方面,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②(中外):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A、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B、态度:在此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取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这就需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

C、做法:不同文化之间,有差异就难免有矛盾有竞争。但文化差异不应该成为文化交流的障碍,文化竞争并不排斥文化合作。只有平等交流,相互借鉴,才能共享世界文化创新的成果。

D、原则:学习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文化成果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3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文化创新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今)与传统文化(古)、民族文化(中)与外来文化(外)的关系。反对两个错误倾向:

A、 守旧主义、封闭主义——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        如:夜郎自大、唯我独尊。

          B 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

                               如:全盘西化、妄自菲薄

  4) 怎么办?要求我们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在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交汇点上,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拓展延伸]

1如何对待外来文化?

1)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正确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2)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3)面向世界,博休众长。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4)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5)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两种错误倾向。

★★★★★★2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创新?

【必要性】(1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实践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而文化又来源于社会实践,因此,文化也要随着社会实践的变化发展而创新。

2)文化创新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文化创新是文化的生命之源,是先进文化的特质。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及时而有效地赋予文化以新的内容和新的时代精神,使其不断地焕发出新的光彩与活力,并由此获得新的价值和意义。

【重要性】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②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3、怎样进行文化创新?

1根本途径—社会实践。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基本途径之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文化创新必须批判继承传统文化,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3基本途径之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一方面,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另一方面,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4反对两种错误倾向,即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又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5从实践主体看,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创新中的主体作用,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6创新方向:积极创新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等。

 

第二单元综合探究题:建立学习型社会

1)建立学习型社会已被确立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

2)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是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

3)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

 

误区:

1、大众传媒的发展将促使旧的传媒的消失。

(错。大众传媒另已成为文化传播的的主要手段,新的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

2、互联网是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传播渠道多、方法灵活、意义丰富的文化传播手段

(错。口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传播渠道多、方法灵活、意义丰富、反馈及时。互联网具有传播同网、全球同时、受众主动、双向互动的特点。)

3、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手段。

(错。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商贸、人口迁徙、教育,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大众传媒。途径和手段不要混淆)

4、世界文化全球化趋势的出现,必然弱化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错。没有民族的文化就无所谓世界文化。多元的世界文化才能使世界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5、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错。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

6文化创新的积极作用就是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分析:不科学,文化创新的积极作用是一方面表现为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但是文化创新还能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7文化创新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离开社会实践。

分析:这个观点是错误的,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本,人们不可能从事任何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8文化创新的渊源和源泉是一回事

分析: 不能混为一谈。文化创新的渊源是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的一切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实践,是唯一的来源,也是文化创新的本质。

9文化创新是文化事业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

分析: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吸取营养,创造出无愧时代和人民的文学作品,这是当代中国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

 

【主观题精选】

 

【文化多样性】

(2010·南昌联考)尊重和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已成为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普遍接受的国际关系准则。世界各国,无论强弱,无论大小,都应在尊重各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建立新型的合作伙伴关系。应当提倡不同文化间的和谐共处、取长补短,提倡各种文明相互间共处而不是冲突,对话而不是对抗,交流而不是封闭,兼容而不是排斥,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为什么普遍接受尊重和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20)

 

答案:(1)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10)

(2)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5)

(3)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与繁荣。

 

 

 

【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

材料一 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历书》记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节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一直是家家户户最重要的祭祀节日。燃香奠酒祭先祖,纸灰化蝶泪满盈,清明节扫墓祭祖风俗流传至今。

材料二 中央文明办、民政部、教育部于2010年清明节期间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祭奠革命先烈活动,并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网上祭先烈活动,引导人们在慎终追远、缅怀先辈的情怀中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增进爱国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

材料三 2010年清明节期间,我们的节日·清明网上祭先烈活动启动后,有数百万人通过鞠躬、献花、留言等方式表达对革命先烈的缅怀之情。全国各地通过该活动,引导网民进行网上祭奠、发表祭奠感言,组织青少年学生开展清明节祭先烈网上征文活动

(1)清明节的祭拜活动体现了文化生活的什么道理?(8)

(2)谈谈你对开展网上祭先烈活动的认识。(12)

 

答案: (1)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清明节的祭祀活动属于我国的传统习俗,也是我国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应该继承和发展。(8)

(2)①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我们就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网上祭先烈活动,继承和弘扬了传统,增进了爱国主义情感,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这说明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8)②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清明节采用网上祭奠先烈的方式,为祭拜活动提供了很大的便捷,这体现了当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4)

 

【文化创新】

201052429日,中宣部举行的全国文化工作会议强调,推进文化创新,一要立足伟大实践,在投身火热现实生活中推进文化创新。二要植根历史文化,在继承优良传统中推进文化创新,从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结合上进行新的文化创造,使传统文化焕发出时代的光芒。三要着眼群众需求,在服务人民大众中推进文化创新。四要紧跟世界潮流,在吸收借鉴各国优秀文明成果中推进文化创新,着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使中华文化始终立于世界文化发展的潮头。

(

上述材料中的要求是怎样体现文化创新的?(10)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是文化发展的动力。因此,立足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人民群众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实现文化创新必须立足人民群众的实践,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实践和生活中汲取营养。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推进文化创新,必须继承优秀文化传统。在社会实践基础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因此,实现文化创新,要紧跟世界潮流,吸收借鉴各国优秀文明成果。(10)

 

材料:福娃是北京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吉祥物,其色彩与灵感来源于奥林匹克五环,来源于中国辽阔的山川大地、江河湖海和人们喜爱的动物形象。福娃向世界各地的孩子们传递友谊、和平、积极进取的精神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

在福娃的创作和修改中,吉祥物创作组为了寻找到好的方案,他们到各地采风,从我国的民族文化中寻找元素,查阅了一本本资料,设计了一个个草图,形成了最后的定稿。在表现手法上,灿烂的中华文化给予了他们充足的创作营养,中国的传统年画和版画的许多色彩、技法,包括龙门石窟等佛教雕刻造型的线条等得到了借用。在内容选择上,也是如此,把具有丰富内涵的熊猫、藏羚羊、京燕、鱼等,和奥运会圣火,交相辉映,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现代奥林匹克精神形成有机统一体。

问题:请运用文化创新的有关知识,简要谈谈“福娃”的诞生所蕴涵的道理。 

 

答:(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动力和源泉。所以要通过社会实践,从中汲取营养,推动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材料中创作组到各地采风体现了这一点。(3分)

(2)进行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材料中创作组从我国的民族文化中寻找元素,借鉴了中国的传统年画和版画、雕刻、头饰,创作出福娃形象,体现了这一点。(3分)

(3)进行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材料中创作组借鉴了奥林匹克五环、圣火色彩与形象体现了这一点。(2分)

(4)进行文化创新,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所以福娃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现代奥林匹克精神形成的有机统一体。(2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5届高考《文化生活》核心知识点归纳
高中政治必修三复习提纲
高中政治必修3第1 2单元知识总结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
高中政治:期中考砸了没关系,期末考逆袭!高三一轮复习同样适用
《文化生活》的几个题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