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的情绪与健康

人的情绪与健康

 

 

摘要:本文总结了情绪和健康的关系,包括情绪的种类、不良情绪对健康的影响、如何疏解不良情绪等。情绪对人的身心健康有直接的影响,用积极的态度和方法调控情绪是一个人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情绪;健康;调控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客观事物同主观需要关系的反映,它有喜、怒、哀、惧等不同表现形式。现代医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情绪不仅对人的心理健康有影响,且对人的身体健康也有直接的影响。一个人若是心情愉快、舒畅,生活态度乐观、豁达,则人体免疫功能活跃、旺盛,可减少疾病感染的机会。前苏联生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巴甫洛夫说:“愉快可以使你对生命的每一跳动,对于生活的每一印象易于感受,不论躯体和精神上的愉悦都是如此,可使身体发展、健康。”

 

由此可见,良好的情绪对人的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意义,不良的情绪对人的身心健康危害极大,不仅降低生活质量,影响学习和生活,且易导致各种身心疾患。

 

1.情绪的种类:

 

l.1原始情绪:原始情绪分为快乐、愤怒、恐惧、悲哀4种,他们的共同特点是目的性很强,紧张性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又可有较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以另一种形式表现出来。例如:强烈的悲哀可以从低沉失望变成忧虑,并伴有失眠、食欲减退、急躁和孤僻等。

 

1.2 与感知觉与关的情绪:感知引起的情绪体验,一方面与客观刺激有关,另一方面又与人的主观状态有关,例如:疼痛引起的情绪反应,往往在理解了疼痛发生的原因后,会感到疼痛减轻。

 

1.3 与自我评价有关的情绪:是指由于事情成功或失败引起的骄傲、羞耻、罪过和悔恨等情绪体验,是对自己身份的一个自我评价,当自己的行为与自己的身份和责任不符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情绪体验。

 

1.4 与他人有关的情绪:人类的情绪往往是对人与人关系的体验,特别是自己与他人关系的体验。这类情绪往往都是社会性极强,例如爱、憎、恨等。

 

2.健康与情绪的内涵:

 

WHO给健康下了明确的定义:健康不应只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是在躯体、心理和社交上的和谐状态。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已经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要求不应仅是无心理障碍,而是心理上的最佳状态。而在心理健康中又以情绪对健康的影响最为重要。情绪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是人对客体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体验。在我国古代,情绪通常被称为“情志”,《白虎通·情性》一书中有“六情”之说,《黄帝内经》提出“五情学说”,即“喜、怒、悲、忧、恐”,“五精所并:精气并于心则喜,并于肺则忧,并于脾则思,并于肾则恐”。宋代医家陈无择综合了《内经》中的各种说法,提出了“七情”说,“七情者,喜、怒、忧、思、悲、恐、惊是也。”七情过度均可引起疾病。如愤怒、悲伤、忧虑、思念、恐惧等情绪过度或长期压抑心中,可导致各种功能紊乱,引起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经前期紧张症、神经官能症、精神分裂症、癌症等,因而中医把“七情”作为内伤杂病主要病因之一。

 

3.不同情绪对健康的影响

 

3.1不良情绪的影响

 

不良情绪主要包括2种情绪体验形式:一种是持久性的消极情绪体验,指在悲、忧、恐、惊、怒、躁等消极情绪之中保持数日、数周、甚至数月。另一种是过渡性的情绪体验,指心理体验过分强烈,超出了一定限度,比如狂喜、过分激动等。专家指出,持久性的消极情绪体验和过渡性的情绪体验都有严重的危害性。有的人经受长期的不良情绪之后,不仅人际关系和工作效率受到影响,而且心理上的痛苦还会转变成身体上的疾病,严重影响身体健康。研究发现,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消化性溃疡、糖尿病、哮喘、甲亢、癌症等都与长期的紧张情绪有关。中医讲:“怒伤肝、思伤脾、恐伤肾”。甚至有医学专家分析,许多患者不是因病而死,而是因情绪低落或暴怒而死。由此可见,不良情绪对身体健康有一定的影响。

 

3.2乐观情绪的影响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心理作用的确能影响人的生理功能。研究表明,压力大、心情忧郁的人更易患心脏病和流感等疾病,人的大脑右额前皮层活动主管愤怒、恐惧和伤心等消极情绪,左额前皮层则与乐观、热情等积极的情绪有关。研究结果显示,右额前皮层活跃的人(即情绪低落者),体内抗体水平低,情绪最终可以影响人对疾病的抵抗力。据猜测,右额前叶皮层与某些免疫细胞存在着“对话”,紧张和压力能改变该脑区多巴胺水平,后者作为一种化学信号也许会参与免疫系统的调节。此外,该脑区还能和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轴相互作用,这也是影响免疫功能的原因之一。另外,大脑的情感中枢会分泌出一种有利于健康的“脑力啡肽”物质,这种物质即可镇痛又可抗衰老,且能激活免疫系统功能,抑制有害微生物和癌细胞生长,还能调节内分泌,排除生理障碍,从而使人体细胞活性增强,抗病能力提高。相反,在情绪不好时,会使肾上腺素皮质酮分泌增加,这种激素进入血液后,可损害人体免疫功能,引发各种疾病。因此,为了避免情绪不良造成疾病,应尽量保持乐观情绪,做到心胸开阔、豁达,对不良精神刺激,要冷静对待,善于解脱,节制过分思虑,学会自我安慰,尽早从不良情绪的阴影中走出来,从而增强机体免疫力。

 

4.不良情绪的调节

 

生活中,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遇到失意、困难、险境,从而产生各种各样的消极情绪,如烦恼、痛苦、忧伤、愤怒等。不愉快的消极情绪,若得不到及时排解,这种不良心理能量的积聚若超过一定的负荷就会破坏心理平衡,引起心理疾病,所以应采用适当的方法和途径,合理宣泄,调控不良情绪。

 

4.1 回避法:俗话说“咱惹不起,躲得起”,也就是回避。当某此人和事、某些场合使你郁郁不乐时,你应当采取回避,不在导致心理困境的地方停留,以免“触景生情”。找一个安静地方,放松放松,分散你的注意力,使内心趋于平静。

 

4.2 自勉法:自勉是以积极的信念暗示自己,努力挖掘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而不是无意中把悲观、挫折感放大。只有在不幸与失败中奋起的人最终才能成功。在很多情况下,自勉能驱散忧郁,克服怯懦,使自己恢复乐观和自信。

 

4.3 自慰法:所谓的“想开点”就是自慰法。为自己找一个合理的解释“自圆其说”,正所谓“塞翁失马,安知非福~失之东隅,收入桑榆”。许多事情,换一个角度考虑,总会想的开。

 

4.4 宣泄法:宣泄有助于调节大脑皮质功能,对心理紊乱等心理障碍者疗效较好。可以在适当时候痛哭一场或是适当地发发脾气,都可以宣泄内心郁积,摆脱恶劣的心境。但注意宣泄要适度,可以让对方接受。

 

4.5 倾诉法:心中的不愉快可以向朋友倾诉。相信对方在理解你此时的心境时会给予善意的劝慰。也可以把心中的郁积通过写日记的方式表达出来。在“一吐为快”后,可以排出心中的愤恨,尽快走出心理困境。

 

4.6 升华法:把消极的心理情绪引导到对社会对自己都有利的方面。如司马迁遭宫刑而著《史记》,居里夫人在丈夫横遭车祸的不幸后,用努力工作克服自己的悲痛,完成镭的提取。这跟一个人的修养、觉悟密切相关,而且更需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

 

4.7 戒八个过度:即忧虑过度、高兴过度、悲伤过度、猜疑过度、愤怒过度、消极过度、焦躁过度、关爱过度。

 

4.8 必要时,可采取适当的心理治疗或心理训练。

 

参考文献:

 

[1]汪瑾.情绪与健康[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5):1258-1259.

[2]袁丽.情绪与健康[J].当代护士 (专科版),2011,7:188-189.

[3]牛腊红.情绪与健康[J].中国中医药学刊,2007,25(3):544-545.

[4]刘翠香、李立、李莉、张玉萍.论心理情绪与健康保健[J].中国医药卫生,2005,6(1):105-106.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保持宝宝心理健康
情绪与健康之间的关系
清晨微语
一定要去驾驭情绪。
中医养生防癌(一稿)
大德与长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