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立冬:北风潜入悄无踪, 未品秋浓已立冬

立冬:北风潜入悄无踪, 未品秋浓已立冬

(2016-11-07 10:54:22)

 

▼立冬(11月7日)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汉族传统节日之一。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对的解释: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完整地说,立冬是表示冬季开始,万物收藏,归避寒冷的意思。

 


立冬

太阳黄经225 °,十月节



水始冰,地始冻,芳草化薪,蛰虫休眠,万物始收藏。橙橘登,山药乳,西风作北风,秋冬气始交。芦始荻,朝菌歇,清霜冷絮,枯树吟独。逐光暖行、庭前负暄,今宵寒较昨夜多。待月半、风孤,拟约寒炉美酒叙旧诗,閒话暖阳小火炉。





 

立冬三候


一候,水始冰丨冰寒于水,所以是水与冻的结合,冬寒水结,是为伏阴。孟冬始冰,仲冬冰壮,季冬冰盛。

 

二候,地始冻丨冰壮曰“冻”,地冻为凝结,“霭霭野浮阳,晖晖水披冻。”



三候,雉入大水为雁蜃丨 与“雀入大水为蛤”相对应,蜃是大蛤,古人认为,海市蜃楼便是蜃吐气而成。”



 

|立冬·诗词|

 

 



立冬

唐·李白

冻笔新诗懒写,

寒炉美酒时温。

醉看墨花月白,

恍疑雪满前村。

 

冬夕

唐·岑参

浩汗霜风刮天地,

温泉火井无生意。

泽国龙蛇冻不伸,

南山瘦柏消残翠。



 

立冬日作

宋·陆游

室小财容膝,墙低仅及肩。

方过授衣月,又遇始裘天。

寸积篝炉炭,铢称布被绵。

平生师陋巷,随处一欣然。

 

立冬即事二首

宋·仇远

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

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

奇峰浩荡散茶烟,小雨霏微湿座毡。

肯信今年寒信早,老夫布褐未装棉。



 

立冬

元 ·陆文圭

早久何当雨,秋深渐入冬。

黄花独带露,红叶已随风。

边思吹寒角,村歌相晚春。

篱门日高卧,衰懒愧无功。



立冬

明·王稚登

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

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



 

立冬习俗



涮羊肉

在清代宫廷,立冬的规矩是吃涮羊肉,后来民间也热衷此道。铜锅炭火,汤底澄清,只需加入姜片、葱段等。

 

 



北方吃饺子

在我国北方,立冬之日人们爱吃饺子。饺子是源于“交子之时”,立冬则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



南方吃鸡鸭

在我国南方,立冬时节人们爱吃些鸡鸭鱼肉,街头的“羊肉炉”“姜母鸭”等冬令进补餐厅高朋满座,许多家庭还会炖麻油鸡、四物鸡补充能量。



 

酿黄酒

立冬之日开始酿黄酒,是绍兴传统的酿酒风俗。冬季水体清冽、气温低,是酿酒发酵最适合的季节。因此绍兴人把从立冬开始到第二年立春这段最适合做黄酒的时间称为“冬酿”,祈求福祉。

 

吃甘蔗

在福建的潮汕地区,立冬要吃甘蔗、炒香饭。当地民间素有“立冬食蔗齿不痛”的说法,意思是“立冬”的甘蔗已经成熟,吃了不上火。





 

立冬养生

立冬时节,北方冷空气频频南袭,可形成伴有雨雪的寒潮天气。这样的气候条件,易引发感冒和心脑血管病的发作。

 

专家提醒,预防感冒要加强保暖,积极锻炼,开窗通风,勤晒太阳,睡前温水泡脚,加强饮食营养;心脑血管病患者要提高防范意识,多喝温开水,注意保暖,天冷时应减少晨练,外出时随身携带急救药物。



 

 
补冬立冬节气草木凋零,蛰虫伏藏,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以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为来春生机勃发作准备。
 
“立冬补冬,补嘴空”,人在这个进补的最佳时期,通过食补为抵御冬天的严寒补充元气。
 

 冬泳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今庆祝立冬的方式也有了创新,比如民间会自发地在这一天组织冬泳。
 
比如在我国北方的哈尔滨,冬泳健儿在立冬之日横渡松花江,以这种方式迎接冬天的到来。
 
立冬·养生
 
从中医养生的角度,“立冬”节气过后,起居调养应以“养藏”为主,建议早睡晚起,饮食上多吃滋阴的食物,可以开始适当进补。
 
起  居
 
早睡晚起 晨练推迟

 
在生活起居方面,专家建议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睡个懒觉也是可以的,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 年轻人要避免睡觉过晚,不要熬夜;老年人要避免晨练起得太早。
 
情  志
 
恬淡安静 畅快心情
 
中医讲究入冬后,情志要恬淡安静、寡欲少求,这样可以使得神气内收,利于养藏。冬季万物凋零,常会使人触景生情、郁郁寡欢,改变这种不良情绪的好办法是多参加娱乐活动,如跳舞、弈棋、画画、练书法、欣赏音乐等,以消除冬季低落情绪,振奋精神。
 
运  动
 
适量运动 避免过汗

 
立冬后,人的免疫力和体质会下降,从而进入一个相对低谷阶段,经常锻炼确实能提高抵御各种疾病入侵的能力,从这方面来说,冬天提倡多运动是对的。冬季运动讲究“冬藏”,不可再像春夏锻炼一样再大汗淋漓了。
 
药  补
 
膏方进补 未必适宜

 
近年来,膏方进补很是流行。膏方一般来说比较滋腻,易生湿,而南方的地理和气候特点让人非常容易惹湿,因此,膏方进补在南方并非人人适宜。
 
立冬·饮食
 
在寒冷的天气中,该如何调整饮食呢?多吃一些温热补益的食物,不仅能使身体更强壮,还可以起到很好的御寒作用。“秋冬养阴”,立冬后要适当进补,对御寒可是很有好处的哦。
 
进补前,先引补
 
立冬后进补要给肠胃一个循序渐进的适应过程,所以要做好引补。比如食用性质温和的花生红枣汤、生姜炖牛肉等。此外,冬季喝热粥也是养生的好选择。小麦粥可以养心除烦,芝麻粥可以益精养阴,萝卜粥可以消食化痰,茯苓粥可以健脾养胃。
 
多温热,少寒凉
 
天冷的时候,适量增加蛋白质、脂肪以及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对抵御低温很有好处。例如多吃一些糯米、高粱、栗子、大枣、核桃仁、桂圆、韭菜、南瓜、生姜、牛肉、羊肉等温热性质的食物。

增加维生素A、C的摄取
 
增加维生素A、C的摄取,可以增强对寒冷的适应能力。维生素A主要来自动物的肝脏、胡萝卜、深绿色蔬菜等;维生素C则主要来自于新鲜水果和蔬菜。此外,冬天多吃点辣椒,不仅能增进食欲,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
 
咸味入肾,补益阴血
 
根据“秋冬养阴”,“冬季养肾”的原则,冬季可以适量多吃点鲜味食物,如海带、紫菜以及海蜇等,具有补益阴血等作用。
 
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各异,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同,同属冬令,西北地区于东南沿海的气候条件迥然有别;冬季的西北地区天气寒冷,进补宜大温大热之品,如牛、羊、狗肉等;而长江以南地区虽已入冬,但气温较西北要温和,进补应以清补甘温之味,如鸡、鸭、鱼类;地处高原山区,雨量较少且气候偏燥的地带,则应以甘润生津之品的果蔬、冰糖为宜。


冬令进补,你补对了吗?

人类虽没有冬眠之说,但民间却有立冬补冬之习俗。每逢这天,南北方人们都以不同的方式进补山珍野味,说是只有这样到了寒冷的冬天,才能抵御严寒的侵袭。那么在实际生活中,冬天我们到底该注意些什么?冬令进补,我们补对了吗?

饮食调养要随四时气候的变化而调节饮食。也就是说,冬天要少食生冷,但也不宜躁热,食用一些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同时也要多吃新鲜蔬菜以避免维生素的缺乏,如:牛羊肉、乌鸡、鲫鱼,多饮豆浆、牛奶,多吃萝卜、青菜、豆腐、木耳等。

需要注意的是,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各异,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同,同属冬令,西北地区于东南沿海的气候条件迥然有别;

冬季的西北地区天气寒冷,进补宜大温大热之品,如牛、羊、狗肉等;

而长江以南地区虽已入冬,但气温较西北地区要温和的多,进补应以清补甘温之味,如鸡、鸭、鱼类;

地处高原山区,雨量较少且气候偏燥的地带,则应以甘润生津之品的果蔬、冰糖为宜。

除此之外,还要因人而异,“冬令进补”应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清补、温补、小补、大补,万不可盲目“进补”。

当然,也有男女老幼喈宜的温和而又易做的几款饮食推荐给大家。

01黑芝麻粥

黑芝麻25克、粳米50克。补益肝肾,滋养五脏。更适于中老年体质虚弱者选用,并有预防早衰之功效。

02虫草蒸老鸭

冬虫夏草5枚、老雄鸭1只、黄酒、生姜、葱白、食盐各适量。补虚益精,滋阴助阳。

03番茄砂糖藕

番茄2个、藕1节、沙糖适量。健脾开胃,生精止渴。

寒冷的冬季,希望这两菜一粥能给你带来家庭生活的乐趣,同时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增强保健意识,并提醒大家对“流感”早作预防,这里教你一首民间流传的“神仙粥”歌,易学、易记、易操作。

一把糯米煮成汤,

七个葱头七片姜,

熬熟兑入半杯醋,

伤风感冒保安康。

立冬各地风俗

◆ 立冬吃饺子

立冬节气,有秋收冬藏的含义,我国过去是个农耕社会,劳动了一年的人们,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一下,顺便犒赏一家人一年来的辛苦.有句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
  
在我国南方,立冬人们爱吃些鸡鸭鱼肉,在台湾立冬这一天,街头的‘羊肉炉’、‘姜母鸭’等冬令进补餐厅高朋满座.许多家庭还会炖麻油鸡、四物鸡来补充能量.
  
在我国北方,特别是北京、天津的人们爱吃饺子.为什么立冬吃饺子?因为饺子是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现在的人们已经逐渐恢复了这一古老习俗,立冬之日,各式各样的饺子卖得很火.
  
◆ 补 冬
  
立冬节气的到来,是草木凋零,蛰虫伏藏,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以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为来春生机勃发作准备.人类虽没有冬眠之说,但民间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人在这个进补的最佳时期,进行食补,为抵御冬天的严寒补充元气.在冬季应少食生冷,尤其不宜过量的补.一般人可以适当食用一些热量较高的食品,特别是北方,可以吃些牛、羊肉,但同时也要多吃新鲜蔬菜.吃一些富含维生素和易于消化的食物.
  
◆ 冬 泳
  
有意思的是,庆祝立冬的方式现在也有了创新,在哈尔滨,立冬之日,黑龙江省冬泳协会的健儿横渡松花江,以这种方式迎接冬天的到来.
  
【立冬进补】
  
在人们还在享受秋日温情的暖阳时,时间已飞快地来到了11月,立冬飘然而至.立冬,作为冬季的第一节气,于每年的11月8日前后,在民间有立冬补冬之习俗.每逢这天,南北方人们都以不同的方式进补山珍野味,说是只有这样到了寒冷的冬天,才能抵御严寒的侵袭.那么在实际生活中,立冬日我们到底该注意些什么?怎样调养是我们今天的主要话题.
  
● “三九补一冬 来年无病痛”
  
按我国传统民间习惯,“立冬”代表着冬季的开始.“冬者,天地闭藏,水冰地坼.”自然界阴盛阳衰,各物都潜藏阳气,以待来春.“寒”是冬季气候变化的主要特点,冬季除了要注意防寒保暖外,饮食保健也很重要.
  
冬天的寒冷气候影响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使人体的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加,从而促进和加速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类热源营养素的分解,以增加机体的御寒能力,这样就造成人体热量散失过多.因此,冬天营养应以增加热能为主.可适当多吃瘦肉、鸡蛋、鱼类、乳类、豆类及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
  
冬天又是蔬菜的淡季,因此,往往一个冬季过后,人体出现维生素不足,如缺乏维生素C,并因此导致人发生口腔溃疡、牙根肿痛、出血、大便秘结等症状.那么人们可适当吃些薯类,如甘薯、马铃薯等.它们均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B,还有维生素A,红心甘薯还含较多的胡萝卜素.多吃薯类,不仅可补充维生素,还有清内热的作用.此外,在冬季上市的大路菜中,除大白菜外,还应选择圆白菜、心里美萝卜、白萝卜、胡萝卜、黄豆芽、绿豆芽、油菜等.这些蔬菜中维生素含量均较丰富,要经常调换品种,合理搭配,补充人体维生素需要.
  
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冬季也是进补的好时机,但要提醒大家的是,进补时,要使肠胃有个适应过程,最好先做引补,一般来说,可先选用炖牛肉红枣、花生仁加红糖,亦可煮些生姜大枣牛肉汤来吃,以调整脾胃功能.冬季喝热粥也是养生的一个好选择.如吃“腊八粥”有助于增加热量和营养功能.小麦粥有养心除烦的作用、芝麻粥可益精养阴、萝卜粥可消食化痰、胡桃粥可养阴固精、茯苓粥可健脾养胃、大枣粥可益气养阴等等.
  
●立冬补冬 不可盲目“进补”
  
饮食调养要遵循“秋冬养阴”、“无扰乎阳”、“虚者补之,寒者温之”的古训,随四时气候的变化而调节饮食.少食生冷,但也不宜燥热,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同时也要多吃新鲜蔬菜以避免维生素的缺乏,如:牛羊肉、乌鸡、鲫鱼,多饮豆浆、牛奶,多吃萝卜、青菜、豆腐、木耳等.这里须要注意的是,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各异,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同,同属冬令,西北地区与东南沿海的气候条件迥然有别.
  
冬季的西北地区天气寒冷,进补宜大温大热之品,如牛、羊、狗肉等;而长江以南地区虽已入冬,但气温较西北地区要温和的多,进补应以清补甘温之味,如鸡、鸭、鱼类;地处高原山区,雨量较少且气候偏燥的地带,则应以甘润生津之品的果蔬、冰糖为宜.除此之外,还应因人而异,因为食有谷肉果菜之分,人有男女老幼之别,体(体质)有虚实寒热之辩,本着人体生长规律,中医养生原则,少年重养,中年重调,老年重保,耋耄重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春季养生保健75宜
四季养生篇----秋季
【节气】立冬补冬,这样“补”才靠谱!
食补保暖:防范五大“冬季女人病”
冬季进补前先引补 注意中医饮食养生4tips
立冬进补吃什么 饮食注意事项有哪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