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发展有机茶,普洱有一手【图】

图为:云南农业大学校长、联盟理事长盛军在会上发言。

——普洱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大会暨云茶产业技术创新成果报告会召开

日前,云南省普洱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织召开了普洱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大会暨云茶产业创新成果报告会。会议邀请了20余位专家及57家单位参会。云南农业大学校长、联盟理事长盛军,联盟秘书长严亮分别就近年来联盟运行的情况进行总结发言。

经云南省普洱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会审议,成员单位一致同意普洱天意植物开发有限公司、普洱滇洪俊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云南韵和机械有限公司、云南大叶帝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4家单位加入联盟,联盟成员单位由原来的26家增加到30家,企业成员单位由原来的16家增加到20家。新成员单位将从茶园复合种植、茶叶数字化加工、精深加工产品开发等方面提升和完善联盟整体的服务能力、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对联盟的发展壮大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云南省普洱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自成立以来,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以及联盟成员单位的积极配合和大力协助下,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促进联盟内、外交流与合作。联盟自2013年成立以来,始终坚持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发展的理念,与国内外近20家科研院所、大中院校保持长期的科研合作关系,坚持每两年举办一届云茶创新成果报告会,着力促进联盟成员间及联盟与外界的交流与合作,着力推动云茶产业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与推广。联盟先后协调组织开展联盟成员间合作项目40余项。其中,财政经费项目27项,自筹经费项目15项,项目总投入3857万元。

搭建创新平台,开展科技攻关。联盟先后组织建成公共科技创新平台3个。同时,广泛整合资源,联合省内外科研院所及高校的专家学者,打造没有围墙的研究院,重点围绕茶树种质资源圃建设与种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大叶种茶基因组研究、立体生态茶园综合效益示范工程、云茶数字化、清洁化、标准化加工技术研究、云茶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普洱茶功能功效研究、云茶深加工产品开发及相关标准制定等项目展开联合攻关。截止目前,共申请国家专利50余项,发表相关学术论文30余篇,开发精深加工产品20余个。联盟成员单位云南天士力帝泊洱生物茶集团有限公司荣获了2014年度云南省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科技创新、人才先行。联盟成立以来,一直将智力引进、人才引进和人才队伍建设作为重点工作之一。在通过与省外、国外开展合作科研项目的方式,进行智力引进的同时,注重自身人才队伍的建设与培养。到目前,共培养云南省级创新团队1个,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2个,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1个。同时,联盟成员单位普洱茶研究院、国家普洱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中心、云南普洱茶集团、云南天士力帝泊洱生物茶集团有限公司、普洱祖祥高山茶园有限公司五家单位作为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普洱茶学院产学研合作办学单位,积极参与并协助推进普洱茶学院的筹建及组建工作。

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与推广。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作为一种近年来新兴的产学研结合的创新型组织模式,其运行的体制机制和合作模式仍在不断的探索当中。联盟为更好的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与推广,申请加入了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为构建完善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搭建了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在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和推广方面,联盟先后制订了立体生态茶园相关技术规程两个,并推广立体生态茶园综合效益示范工程茶菌、茶药复合示范种植面积600余亩;普洱茶树良种场、云南韵和机械有限公司、普洱茶研究院联合研发的红茶数字化控制发酵技术、普洱茶数字化控制发酵技术、普洱茶自动化烘干技术、紧压茶自动化压制技术等,共申请国家专利8项,部分技术已进入到市场推广阶段,目前相关技术已累计推广到茶叶加工企业近200家。同时,积极开展茶叶精深加工技术研究及成果转化,先后开发茶叶精深加工创新产品20余个,其中,普洱茶酵素、红茶酵素、“茶语花香”袋泡调味茶系列产品、速溶红茶珍、茶系列日化用品等产品已投放市场。

在今后的工作中,云南省普洱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将不断加强自身组织建设,积极组织申报重大科技项目。联盟通过两年多的创新研究和集中攻关,从茶基因组研究、种植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茶园综合效益、数字化、清洁化、标准化加工技术、食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一直到茶叶精深加工产品的开发,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和经验,为申报重大科技项目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联盟将争取尽快完成“云茶产业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示范”重大科技项目的申报工作;将联合国家普洱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中心、普洱茶树良种场、普洱茶研究院等相关部门和企业,有计划的制订云茶产业急需的国家、行业、企业标准,积极推进云茶产业标准化体系建设;积极促进交流与合作。通过组织召开联盟交流总结大会、专家委员咨询会、云茶产业成果报告会等,进一步加强联盟成员间及联盟与外界的交流与合作;加强创新成果转化与推广。创新成果的转化与推广是云茶产业目前急待加强的薄弱环节,产学研脱节现象较为明显。联盟将借助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这个平台,继续探索和完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建设,充分发挥联盟在创新驱动发展中的整合和引领作用;壮大联盟队伍,促进联盟发展。联盟计划在“十三五”期间,有计划地召开联盟扩大会议,争取到2020年,联盟成员数量由现在的30家扩大到60家以上,为联盟注入更多的发展动力、增添新的活力。

联盟的基本情况:云南省普洱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于2013年6月29日由普洱茶研究院、云南普洱茶集团、云南天士力帝泊洱生物茶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发起成立,联盟成立大会暨首届联盟理事会在普洱市召开。

联盟成立后设立了理事会、专家委员会、秘书处三大机构,普洱茶研究院为首届联盟理事长单位,同时兼任联盟秘书长单位,并组建了由17名茶产业相关专家组成的联盟专家委员会。目前,联盟拥有成员单位30家,其中企业成员20家,大中院校3家,科研院所5家,其它成员单位2家。2013年10月,联盟向云南省科技厅提交了省级试点联盟申请书。2014年1月16-18日,在昆明举办了首届茶产业创新成果报告会。2014年1月27日,联盟正式入选第三批云南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试点联盟名单。2015年12月,联盟顺利通过首次第三批省级联盟试点工作绩效考评。同时,联盟还为成为国家级试点联盟和重点培育联盟做出了积极努力,递交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国家级试点联盟申请书及相关材料。2016年1月,联盟作为常务理事单位受邀加入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

联盟的宗旨:以技术创新需求为纽带、以契约关系为保障,以普洱茶产业的技术创新需求为导向,有效整合行业产学研各方资源,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以多样化、多层次的自主研发和开放合作创新相结合,以形成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围绕优化普洱茶产业技术创新链,运用市场机制聚集创新资源,创新普洱茶产学研结合机制,实现企业、科研院所在战略层面的有效结合,共同突破创新和产业发展瓶颈,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普洱茶产业标准、专利技术和专有技术,加速推动普洱茶相关技术的产业化运用,并带动普洱茶整体产业技术升级,提高我国普洱茶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贯彻落实国家自主创新战略,实现协同合作,推动创新,和谐共赢。

联盟的核心任务:以推进我国普洱茶产业的技术创新为目标,组织相关企业、科研院所等围绕普洱茶产业技术创新的关键问题,开展技术合作,突破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瓶颈;建立公共技术平台,实现创新资源的有效分工与合理衔接,建立普洱茶产业上下游、产学研信息、知识产权等资源共享机制,加速科技成果的商业化运用;建立与政府沟通的渠道及人才培养、交流、合作的平台,为普洱茶产业提供人才支撑;组织开展国内外茶产业领域的科技合作与交流,开展科技招商与技术合作;推动标准、评价、质量检测体系的建立,促进成员单位的持续发展,提升普洱茶产业的整体竞争力。(普洱市茶叶和咖啡产业局)

附:4月25日,云南省茶叶专业合作社专题培训在我市举办。省农业厅有关专家为来自全省八个州(市)的30个茶叶主产县的相关负责人作了专题培训,旨在进一步提升茶叶专业合作社组织化运营、标准化生产管理水平,加强我省茶产业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引导建立茶企、合作社、茶农利益链接共赢机制,推动茶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新闻背景)

“生态茶园的种植管理能达到这样的水平,非常不容易,在云南省算是首屈一指了。”4月25日上午,参加云南省茶叶专业合作社专题培训的专家学员们首先来到普洱祖祥高山茶园有限公司的有机茶基地参观,云南农业大学的茶叶专家蔡新教授在参观后给出了高度的评价。

据公司董事长董祖祥介绍,为了让祖祥茶园的产品在任何时间、任何条件下都能达到欧盟的检测标准,他们坚决不使用任何农药化肥。为了杀灭虫害,他们在茶园里养鸡,并按标准配置了杀虫灯和粘虫板,还通过抓到一条虫就支付五分钱的方式鼓励茶农不使用农药。在肥料使用上,祖祥茶园坚持只用羊粪、塘泥及其它生物制剂渥堆发酵的自有配方农家肥和经有机认证的有机肥。从2011年起,公司便通过第24届德国纽伦堡有机产品博览会、波兰第十八届世界茶叶博览会等有机食品展会和国际茶叶展会等活动,开拓了国外市场。

据介绍,截止2015年,全市有机茶园面积已达6.7万亩,处于转换期的有15.3万亩。发展有机茶已成为茶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那么,如何把有机茶的种植标准和管理方法严格落实下去呢?这又是普洱市探索出的“秘密武器”,也是此次培训班重点学习的内容。

“我们通过合作社将茶农和公司连成一个利益整体,合作社牵头与公司、农户签订协议,明确了权、责、利等关系,实现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在实践中,我们还建立了‘五户联保’制度,加强互相监督,有效保证了有机茶的产量和质量。加入合作社后,茶农年均收入比入社前增加了1.2万元。”在座谈会上,董祖祥一语道出了玄机。

通过成立合作社,用规章制度规范茶农的生产过程,不仅保证了茶叶的品质,还提高了茶农的积极性。事实上,普洱市早在2010年就已经开始探索以合作社的方式推动茶产业转型升级。

“在经历了2007年茶叶价格波动后,我们就开始探索茶产业转型的突破口。随后,市委、市政府决心提升原料品质,着手茶园的有机改造。目前,全市茶叶专业合作社已经达到796个,位居全省之首。”普洱市茶叶和咖啡产业局有关负责人说。

临沧市政府茶办主任江鸿健在培训后说:“茶产业的转型,建立合作社是第一道关口,以合作社的形式助推茶产业的转型是大势所趋。”如此看来,普洱市的有机茶发展不仅选对了路子,而且还走在了全省的前列。(杨天强) 关于普洱茶冲泡,保存等知识请加美女茶艺师董董微号:dydy400(长按复制)交流学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云南宁洱:“普洱山·普洱茶 ”品牌推动茶叶产业发展
”2018年云南省普洱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大会暨云茶产业创新成果报告会”圆满落幕
2017年中国茶疗养生文化广州论坛
黑龙江省湖羊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务虚会暨黑龙江省湖羊产业发展研讨会成功举办
医学影像AI产学研用创新联盟成立
产学研视点|携手国际茶城,推动产学交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