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考古探秘之淅川下寺楚墓群
华豫未来发布时间: 2020-04-16 00:02历史领域爱好者
关注
下寺楚墓群位于淅川县仓房镇下寺村,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下寺楚墓群为一大型楚国早期王族墓地。自1978年起,先后在此地发掘出28座春秋楚墓和5个车马坑。出土文物极其丰富,有青铜礼器、乐器、车马、兵器、石器、玉器、骨器、贝币等7000余件。出土器物之繁多,造型之精美,铭文之丰富,为同类墓葬发掘中所罕见,震惊国内外。
该墓地出土的青铜器在铸造工艺上除继续使用浑铸、分铸和铸接技术外,还采用了失蜡法,把我国使用失蜡法的年代又提前了120多年。出土的铜器,独特新颖,庄重大方。其中7件大列鼎,尤为壮观,最大者高0.71米,重70多千克编钟(王孙诰编钟)是我国古代保存下来数量最多、音质最佳的一套编钟,石排箫雕刻精致,形如凤翼,由长短不同的13根律管排列构成,至今仍能吹奏铜禁是全国首次发现的精美礼器;出土的青铜礼器和乐器中,有铭文的多达119件,不仅表明这里葬着楚国的王子午(即令尹子庚),而且还反映出这是一处楚国早期王族墓地。它为研究楚文化,尤其是楚始都丹阳的地望提供了宝贵而又丰富的实物资料。
云纹铜禁:
春秋时期的楚文物。长103厘米,宽46厘米,高28.8厘米,下寺2号墓出土,国家一级文物,现存于河南博物院。禁为承置酒器的案,其器身以粗细不同的铜梗支撑多层镂空的云纹,12只龙形异兽攀缘于禁的四周,另12只蹲于禁下为足。整体设计精巧绝妙,造型瑰丽庄严,纹饰玲珑透,是一件完美的艺术珍品。此禁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失蜡铸件。
王子午鼎:
春秋时期的楚文物。通高7厘米,口径66厘米,下寺2号墓出土,国家一级文物。王子午鼎是楚国特有的一种束腰平底鼎,此器造型精美合度、气宇轩昂,其刚健挺拔的姿态、繁缛生动的装饰,充分反映了楚文化特有的魅力。器内壁及底部有铭文14行84字。大意为:王子午自铸铜鼎,以祭祀先祖文王和进行盟祀。我施人民以德政,因而受到尊重,望子孙后代以我为准绳。“王子午”即文献所载楚庄王之子,字子庚,楚康王时为令尹。
龙耳方壶:
春秋时期的楚文物。通高79厘米,下寺1号墓出土,国家一级文物现存于南阳市博物馆。整体造型魁伟气派,以双龙为耳,以双虎为座,形象生动怪异,使庄严的器型蕴含动态和旋律感为春秋青铜器之精品。与郑公大墓的莲鹤方壶相比,一南一北,堪称春秋方壶的绝代双骄。
王孙编钟:
春秋时期的楚文物。最大钟通高120.4厘米,一套26件,最大者重152.8千克,下寺2号墓出土,为国家一级文物。“八音之中,金石为先”,商周贵族宫廷中的祭典与宴乐都离不开钟磬这类礼乐重器,并以其数量多少和形制的大小来显示主人的身份地位。这种青铜打击乐器,从三千年前的夏王朝的铜铃开始到商代的铜铙、西周的、东周的各类编钟,形制越来越复杂,编列越来越大。王孙诰是楚庄王之孙,这套编钟作为王室之器,制作精良,纹饰华美,音域跨越四个八度,可以演奏相当复杂的曲调。该编钟是我国古代保存下来数量最多、音质最佳的一套编钟。
青铜神兽:
春秋时期的楚文物,国家一级文物。通高48厘米,长47厘米,宽27厘米。是出土于淅川徐家岭9号墓的一对神兽,主体龙首、虎身、龟足,头上以6条蜿蜒缠绕的小龙构成兽角,背部曲架上立同样形态的龙形奔兽,遍布全身的龙凤纹饰以翠绿色的孔雀石镶嵌而成。而背上与腹下的纽与方形的插孔,证明这对神兽是一种乐器的器架。这只高48厘米的龙形异兽的身上,竟雕刻着数十条小龙,楚人对龙的喜爱与崇尚,都集中再现于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丹淅楚墓(上):楚文化的浪漫主义为何影响深远?
淅川楚墓群或是司马迁所说楚国最初封地丹阳(图)
淅川文化散文之二十四​ 淅川出土文物的重大意义
柳洋:楚王昭戈小考
价值十五座城池的和氏璧是什么样子——春秋战国楚式玉璧欣赏
南阳文化记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