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汉开国丞相萧何

萧何是西汉初年三杰(萧何,张良,韩信)之首,刘邦称帝后被封为相国;辅佐刘邦终生,又与曹参先后辅佐汉惠帝刘盈。萧何是封建王朝优秀的政治家,他早年入仕秦朝,后辅佐沛公刘邦起义。攻克咸阳后,接收了秦丞相府,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典籍,掌握了全国山川险要,郡县人口,为建汉后制定治国方略起到重要作用。楚汉相争时留守关中,稳定后方,为前线输送兵员,粮饷,是刘邦最终战胜项羽,建立西汉王朝的主要功臣之一。建汉封相后,他修订秦朝旧法,制定实施《九章律》,主张无为而治;信奉黄老之术,让民众休养生息。

萧何不仅在治理国家方面颇有建树,为战后稳定西汉政权起到关键作用,而且在识人善任,选贤任能方面也是有口皆碑,为后人留下了“萧何月夜追韩信”,“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等脍炙人口,发人深思且颇具哲理的历史故事。

按照项王和沛公的约定,沛公率先攻取咸阳后理应成为关中王,但项羽背信弃义,鸿门宴之后,自封为西楚霸王,建都彭城;封沛公为汉王,辖治荒远的巴蜀。由于项王刚愎自用,不能知人善任,倾听忠言,身边大臣多离心离德,不少有远见卓识的杰出人才离他而去。而沛公的情况正好相反,他善用良才,采纳正确建议,体恤民众,不仅内部团结较好,而且贤名在外。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韩信从项羽军中叛离,投奔了刘邦。但刘邦并不了解韩信,只委以管粮草的小官。萧何在对韩信进行深入考察后发现,韩信深谙兵法,是个不可多得的帅才。他向刘邦多次推荐过韩信,但没有引起刘邦的重视。

刘邦部队在蜀中驻扎久了,一些来自关中的将士思乡情绪严重,甚至出现了逃逸现象。当时已有十多名关中籍将军逃跑了。韩信因为一直得不到重用,也于一天晚上趁着月色逃离了军营。军士向萧何报告了情况,萧何来不及向汉王请示,放下手中的紧急公务,骑上马急忙追赶,最终将韩信带了回来。这边汉王还以为萧何也逃跑了,正为自己失去了一只臂膀而懊恼不已。忽然军士报告说萧丞相回来了,刘邦又惊又喜,他对萧何说:“你怎么也想逃跑呢?”萧何说:“不敢逃跑,我是去追逃跑的人了。”刘邦问:“你追的是谁?”萧何答道:“韩信”。刘邦不以为然:“逃走的将军有十几个,没有听说你去追过,怎么偏偏去追韩信,这分明是在骗我!”萧何说:“那些将军都容易得到,而韩信是当今数一数二的杰出人才,跑了就再没有第二个了。”接着萧何又说:“大王若只想在蜀中当个汉中王,没有韩信也就算了,如果要准备打天下,那就非用韩信不可。就看大王究竟打算如何了。”刘邦说:“我当然准备打出去,怎么能老是闷在这里呢?”萧何说:“大王若确定出汉中,打天下,如能重用韩信,他自然就会留下;如不能重用,他终究会离开。”刘邦经萧何一番解释说服后下决心说:“就依丞相,让他做个将军,怎么样?”萧何说:“只叫他做个将军,他还得走!”“那就拜他为大将军怎么样?”萧何说:“很好!”萧何又建议说:“大王平时不太注重礼仪。拜大将军是件大事,不能随便把他叫过来说一声就完事了。而要先命人筑拜将台,选个好日子,大王还得沭浴更衣,亲自戒斋,然后隆重地举行拜将仪式。这样,全体将士才能听从大将军地指挥,就像听从大王的指挥一样。”于是,汉王刘邦一一照办。这就是“萧何月夜追韩信”的历史故事。后来在楚汉相争的战争中,韩信充分发挥了他的军事指挥才能,最终帮助刘邦夺取了天下。这也反映出萧何慧眼识珠,倾力荐贤的超人智慧和高尚品质。

但韩信也有一个致命弱点,那就是个人英雄主义严重,功利之心太强,一心想建功立业,出人头地。在韩信贫贱是,他母亲去世了,他虽然穷困潦倒,还是寻找一块又高又大的墓地来安葬母亲,希望墓地周围能容纳一万户人家居住,来为他母亲守墓,可见他的志向有多大。

韩信投靠刘邦后,在萧何地帮助下,先后被封为大将军,左丞相;在与项羽的作战中他率军一连灭魏,降燕,定齐,于是他觉得自己功劳已经很大,就上书向刘邦要官,而当时刘邦正被楚军团团围困于荥阳,弄得刘邦十分恼怒。但他在张良,陈平地提醒下强压怒火,顺势封韩信为齐王,并征调他的部队去攻打楚军。

前202年,汉5年,刘邦撕毁与项羽的协议,趁项羽无备,楚军饥疲,发动战略追击。刘邦约韩信从齐地,彭越从梁地南下合围楚军。但齐王韩信,建成侯彭越不听调度,没有前来会师,致使刘邦孤军奋战,大败而归。后刘邦听从张良计策,对韩信,彭越二人封官许愿,二人才分别从两地率大军出击。这样,汉军对楚军形成南,北,西三面合围之势,项羽兵退垓下(安徽灵璧南),韩信率军进攻,全歼十万楚军,项羽自刎于东城。

垓下之战胜利结束,刘邦收缴了韩信兵权,改封其为楚王,定都下邳(江苏邳州东)。期间,又有人告发韩信谋反。刘邦智擒韩信后,赦免了他的死罪,降级封为淮阴侯。

韩信在任职淮阴侯期间,又怂恿代丞相陈豨谋反。后陈豨于汉10年,前197年谋反,韩信派人与陈豨说:“只管起兵,我在这里协助您。”但这事却被韩信家臣告发。当时刘邦正带兵前往陈豨处平叛,吕后留守在宫中;她与丞相萧何商议,用计把韩信骗到宫中,斩杀于长乐宫的钟室内。这就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一历史典故的由来。

一代军神韩信,同时也是杰出的军事理论家,曾与张良联合整理兵书,并著有《韩信兵法》三篇。他的穷途末路,给后人留下无尽地思考。韩信只懂兵法,不懂政治。一个杰出的军事家,与一个睿智的政治家,还相差得很远很远。相比之下,在汉初三杰中,萧何与张良,就高明的多了。

在浩瀚的民藏大海中,有一枚“萧何之印”玉印,龟纽云纹,毫不张扬,却神秘感十足;印文为缪篆体,正方形,直径只有2.5厘米,高2厘米,整体呈棕红色。这枚神秘的玉印,好像在悄悄地述说着主人一生的传奇经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韩信看问题高屋建瓴,既全面又透彻,这才是高手的样子!
(历史)大汉名相录(003)
淮安市汉韩侯祠
韩信被杀,萧何冷冷地看着他的尸体,说出4个字,被人诟病千年
中国古代史(秦汉)(六:项羽分封、暗度陈仓、韩信拜将)
没有任何指挥经验,一出道就是战争奇才,其不世计策也远超隆中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