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宋徽宗当皇帝:天上掉下来的帽子,登基全靠猪敌手的帮忙
宋徽宗名赵佶,生于公元1082年,是宋朝第八代皇帝,他的书画非常有名,如今宋徽宗的书画都成了无价之宝。他如果不是皇帝,应该是非常有名的画家,宋徽宗有极高的艺术天分,却是一个不善治理国家的皇帝,宋徽宗是怎么当上皇帝的呢?
宋徽宗能当上皇帝,第一原因就是他的皇兄宋哲宗死后无子。哲宗是宋朝第七代皇帝,他们父亲是,宋朝第六代皇帝宋神宗。神宗共有十四个儿子,但是老大到老五、老七、老八、老十这八个都夭折了,只留下六个年长的皇子,哲宗排行老六,徽宗排行第十一。
宋朝第七代皇帝-宋哲宗
宋哲宗(1076年-1100年)名赵煦,宋神宗第六子,1082年封为安郡王,1085年立为太子,同年三月七岁的赵煦即位,有太皇太后高氏理朝听政。1093年高太后去世后亲政,元符三年去世,终年二十五岁,庙号哲宗,葬永泰陵。
哲宗归天了,又没有儿子。到底有五个弟弟中的哪一个继承大统呢?当时的太后,就是神宗的皇后向太后,及召集大臣商量继承人问题。向太后在宋徽宗继承大位问题上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向太后并没有亲生无子,哲宗也不是她生的,所以哲宗五个儿子谁来继承大位,在向太后眼里是无所谓的。但总是要有人来继承宋朝的皇位。
宋神宗皇后-向太后
向太后:宋神宗的皇后,曾祖父是真宗时的宰相向敏中。为人正派,威望高。
按传统古至制: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对宋徽宗来说,年龄和血缘都没有优势,基本上没有什么机会。
哲宗死后第二天凌晨,临时召开紧急会议。向太后搁着帘子问大臣:“大行皇帝归天,没有子嗣,诸位爱卿,你们看谁来继承大统呢“?时任宰相章惇第一个发言,张嘴就说:“母以子贵,理应立先帝同母弟弟简王”。也就是说章惇要立神宗第十三赵佖。章惇的话说完,向太后的脸色就变了,虽然搁着帘子,章惇马上就明白说话太鲁莽了。向太后马上发问:“宰相说的是什么话啊,什么叫同母弟啊,这六个皇子难道不是哀家的儿子吗“?这下宰相章惇傻眼了。向太后话外之意就是说,我没有亲儿子,难道就不配当正宫皇太后吗?
北宋宰相-章惇
简王赵佖,生于1082年,宋神宗第九子,生母武贤妃,年幼时曾患严重急惊风,几乎丧命,后治愈留下斜视的毛病。
因为哲宗皇帝本身就是庶出,不是向太后亲生,而是朱太妃所生。现在再立朱太妃所生的简王,向太后虽然位居正宫,倘若朱太妃的两个儿子都当了皇帝。以后宫里向太后和朱太妃谁说了算啊。向太后勃然大怒,章惇的这个立简王的这个提议就算作废.
既然立简王不成,于是章惇又提议一个人。章惇说:“按照长幼之序,当立九子申王”。因为皇子前十位里只剩老九了,所以应该立老九申王。章惇说完,满朝文武和太后都乐了。为什么呢?因为申王有目疾,一只眼瞎了。章惇当着文武大臣们解释说,申王的眼疾,并不影响当皇帝等理由。章惇一说立申王,向太后心想,这不是成心胡说吗?大家都乐完了,就根本不再讨论简王了。当时的宋朝人也和现在人一样,外貌协会的居多,让一个瞎子当皇帝,有失国体。宋朝以别说中国历史上,就是世界历史上也没有盲人当皇帝的。
宋徽宗赵佶
申王赵似(1083年-1106年),宋神宗赵顼第十三子,生母朱德妃(后追尊钦成皇后),是宋哲宗同母的弟弟,徽宗继位后,进封蔡王。死后追封楚王,谥号荣宪。
但大宋朝继承人的问题,还要继续讨论决定。
再往下数,就该轮到老十一端王赵佶了。章惇心里暗暗说不好,因为他知道,这个端王整天就是踢球、赏花、写字、画画,经常和名妓们勾勾搭搭,这样的人怎么能当君临天下,当大宋朝的皇帝呢?虽然章惇是个权臣奸臣,但她确实有识人之才。果然,向太后在帘子后就说:“那这样一来,下面就是端王了吧”。章惇一听向太后说端王,脑子一下了就乱了,也不顾君臣礼仪,大声喊到:“端王轻佻,不可以君临天下”。这一句话,就为章惇后来凄惨的人生埋下了伏笔。
向太后听了章惇的话很生气,心想,好你个章惇,你想立谁就立谁。我要立的人,你都否决了,而且连君臣礼仪都不顾,这还了得?这个时候,同僚们对章惇开始落井下石了。当时的枢密使曾布,终于忍无可忍了,先向宰相章惇开炮,曰“所发议论,令人惊骇,不知居心何在”。把这样的大帽子扣在章惇头上,给章惇一个承受不了的罪名。本来曾布觊觎宰相的位置很久了,哲宗在位十年,章惇当了六年宰相,如果再让章惇看上的人当皇帝,还有我曾布当宰相的机会吗?所以曾布这个时候站出来指责章惇,这时的章惇百口莫辩。
宋枢密使-曾布
最后,向太后总结性发言:“先帝尝言,端王有福寿,且仁孝,不同于诸王”,也就是说,端王赵佶这孩子,先帝都经常说他有福寿,并且非常孝纯,和其他的皇子都不一样。太后当次拍板,立十一子端王为宋朝第八代皇帝,在宋哲宗灵位前继位,这就是赫赫有名,书画玩乐皇帝宋徽宗。
当时的朝廷上,能有资格讨论谁当皇帝的,还有枢密使曾布、尚书蔡卞、中书侍郎等,本来章惇私下和曾布、蔡卞、中书侍郎等关键人物,提前已经商量好了,大家一起支持简王。可章惇不知道,曾布、蔡卞和中书侍郎等,都是碍于章惇的权势,不好当面驳宰相的面子,勉强点头同意。在朝议时大家都耍滑头,谁也不帮章惇说话。后来,大家看到章惇的嚣张,逐渐都偏向于太后和端王赵佶。
宋徽宗书法
章惇为什么力推简王呢?章惇在哲宗时任宰相,自然和哲宗母亲朱太妃来往密切。如果简王能当皇帝,章惇以后的地位自然更加稳固,并有拥立之功。本来简王是有先天的优势,通过章惇的这顿操作,简王的优势变成劣势了。大家想一想,后宫之中的勾心斗角。向太后能让章惇的想法得逞吗?
章惇得不到其他大臣的支持,主要是章惇做了宰相以后,党同伐异,驱逐异己的手段都发挥到极致,就连当时一起题诗的老朋友苏轼,也没有逃过被章惇发配的命运。向太后打压章惇,本来就是对章惇当宰相的不满。
宋徽宗出品
向太后支持立端王的原因,并不是一定要支持赵佶皇帝。而是赵佶因母亲死的早,从小养成了独立自强的习惯。加上向太后没有生儿子,赵佶经常去后宫给向太后请安,想法逗老太太开心。宰相章惇和朱太妃勾结的事情,人尽皆知,皇家忌讳大臣和后宫关系太近。
赵佶能当皇帝的另一原因,是赵佶天资聪明。提前制造舆论和心理诱导,广交文人雅士。传说,宋哲宗派宦官去问高僧,谁可以当他的继承人,宦官回复说“吉人自有天象”。“吉人”二字难道不就是说赵佶吗?原来这个高僧就是赵佶的熟人。还有关于大臣上朝手持的笏板,社会上的舆论也叫“端笏立”;哲宗时新盖的大殿,取名“迎端”,也就是迎接端王。以上三点,是不是端王赵佶的杰作和提前布局,也就宋徽宗自己知道啦。赵佶能上位,也有猪对手章惇的帮忙。
章惇(1035年-1105年)字子厚,福建浦城人。博学善文,但为人阴险奸诈,对政敌毫不手软。神宗二年,王安石当宰相,赏识章惇的才华,用为编修三司条例官,协助王安石推行新法。宋哲宗继位初,因章惇力推新法,被罢黜出外郡任职,哲宗亲政后,章惇被拜为宰相,复行王安石新法,对政敌进行残酷迫害。宋徽宗继位后,被贬黜于外,于崇德四年死。
曾布:(1036年-1107年)字子宜,江西南丰人,为曾巩之弟,进士出身。协助王安石制定并推行新法,一生积极推动新法。徽宗继位后拜相,遭蔡京排挤,流放地方做官。由于维护新法,被《宋史》列为《奸臣传》,才学出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宋徽宗当了皇帝,他为了除掉宰相,竟想出了一个奇葩的理由!
宋徽宗:如何搞垮一家全球市值第一的公司?
宋徽宗为何会任用蔡京这样的奸臣?大人需借小人威
历史上最不会当皇帝的两个人,竟为同一人托生。
第一章:和梦也新来不做·宋徽宗(【叁】 宿命 登基)|罗志渊新书《写尽沧桑是宋词》连载003
中国古代名人故事:古代名人宋徽宗赵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