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蒙古国实情: 牛羊尸体遍地, 地下暖气管道穷人瑟瑟发抖, 看完想哭

二〇二二年年末,一首蒙古国的民谣在我国互联网上广为流传,人们都为幻想出来的这个草原国度的静谧美好而沉醉。然而在十年前,歌词里唱着的主角乌兰巴托城区,一栋居民楼的楼道处,一家蜗居在此处的居民正在互相抱怨。

“外公,我冷,你看你找的这个房子。”依偎在母亲怀里,年仅四岁的小男孩向父亲安达(齐格加符)抱怨道。

从母亲身边其他两个女儿无奈的表情来看,她们也有同样的想法。但回应她们的,只有四周呼呼的风声,和父亲无奈的叹息声。

母亲将女儿们的被角掖地更实了一些。

世间的悲欢并不相通,和这家人蜗居在楼道里,全靠人体体温取暖不同的是,楼上的居民正坐在暖气旁,惬意地享受着美食。

但要知道的是,在这之前,安达一家人本也过着这样的生活。他们本是牧区居民,住在温暖舒适的蒙古包里,吃着烤全羊,喝着热气腾腾的羊奶……

不料,一场暴风雪倏然而至,一夜之间,吞噬了他们的所有。“牛羊全部被冻死了。”

牧区是没办法待了,为自救,安达只得带着妻儿老小,搬离蒙古包,搬进乌兰巴托。

到达乌兰巴托之前,安达信心满满。“大城市机会多,我不信我还养活不了一家老小。”

却不料,现实很骨感。“乌兰巴托的房租太贵了,我付不起。”

在现实面前,尊严和面子又能值几个钱。迫于无奈,一番搜索后,安达只得带着一家人住进这栋居民楼下的楼道里。

“过段时间就好了。”见女儿一直嘟囔,沉默许久,一直叹气的安达终于开口安慰道。

过段时间真的会好吗?安达也不知道。但他可以确定的一点是,他被骗了。

“明明在这之前,乌兰巴托不是这个样子。”

从弟弟口中,安达得知,乌兰巴托是一个公共交通发达,人民生活富足的国际化都市,怎么他到了这里,就变成这个样子了呢?

醉酒的男人随处可见、垃圾场人头攒动、首都中心公园人数寥寥……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安达真的被骗了吗?蒙古国的真实生活又是怎样的呢?

乌兰巴托,意为“红色英雄城”,蒙古国的首都,建立于草原之上,市中心是成吉思汗广场。

因居住人口以青壮年为主,为此,乌兰巴托也被称为世界上人口最年轻的城市之一。

青壮年多,便也意味着就业机会多,而这一点也是安达下定决心离开牧区,搬至乌兰巴托的原因。

奈何,现实不同于想象。到了乌兰巴托后,安达失望至极。“乌兰巴托年轻是真,但落后也是真的落后。”

和安达想象中,乌兰巴托灯火酒绿,极具繁华,交通发达不同的是,乌兰巴托的发展着实很一般。

城市多以普通平房为主,没有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也没有繁华的CBD中心。

与之相对应的,乌兰巴托的物价也很低,牛羊肉才七八块钱一斤。但反之,乌兰巴托的瓜果蔬菜价格奇高。

但既来之,则安之,牧区已无法返回,安达只得带着家人暂时住在旅馆,之后再做其他打算。

安达开始寻找住所。他先是去了城市中心区域。

“一个月3000,不讲价。”苦于身上没有这么多的资金,乌兰巴托只得无奈离开。

随后,安达来到了距离城市中心十几公里的郊外。结果别无二致,郊区的房价并不比市中心的房价低多少。安达还是付不起。

奔波一天,安达灰溜溜地回了旅馆。

“你明天要不然去市区外看看。”就在安达迷茫无措之际,妻子建议到。

隔天,安达就去了郊外。只是,这不去不知道,一去,安达才知,原来这世界上比他可怜的人大有人在,乌兰巴托远非他想象中的样子。

“我一点都不了解乌兰巴托,那样的景象让我作呕。”回忆起自己初见市区外的一幕,安达崩溃道。

说好听点是市区外,说不听就是一大片贫民窟。

生存面前,尊严毫无价值。居住在这里的,大多是拾荒者、乞讨者和流浪者。街道上垃圾遍布,流浪者和乞讨者在互相抢食……

肉眼可见的荒凉惊地安达不出话来。但要知道的是,市区内可完全不是这幅景象。

和市区外落魄不堪,满眼凄凉不同的是,市区内俨然一派富庶景象。

街道虽陈旧,但祥和宁静,周围店铺林立,市民穿着光鲜亮丽,市中心人头攒动。年轻人三五成群,侃侃而谈。

那导致乌兰巴托贫富两极分化这么严重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呢?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归根究底,是蒙古国的天气和特殊的地形造成了当今的这一切。

蒙古国冬季漫长而严寒,暴风雪频发。冬季时分,蒙古国最低气温可降至零下40摄氏度左右。最冷的一年,甚至降到了零下60摄氏度。

因其冬天来的早,为此,蒙古国从每年9月15日就开始给市民供暖了,直到第二年5月15日。

“但这些服务我们是享受不到的。”提及国家的供暖服务,安达无奈道。

这一点和蒙古国的区域划分有关。蒙古国分牧区和城区,不同于城市居民,居住在牧区的牧民大都生活在蒙古包里。

每个蒙古包自成一体,冬季时,牧民们会在蒙古包里搭火炉取暖。

“一家人围在火炉旁,喝着热乎乎的羊奶,吃着烤全羊,那日子别提有多舒适了。”回忆起往日温馨的生活,安达叹然道。

但很快,安达低下了头。“人扛过寒冬很容易,但于牲畜来说可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安达随之补充道。

安达想起了自己家里惨烈的一幕。一场寒潮吞噬了他的所有。

和往年不同,那年,蒙古国气温低得吓人。除此之外,极端寒潮还频发。安达多了个心眼。“我给羊圈装了门帘,还加了一堵围挡墙。”

奈何,在绝对的力量面前,人的能力微不足道。那天晚上,一场更极端的寒潮倏然而至。

因预料不及,没有提前做好防御措施,第二天,再当安达到达羊圈时,一切已为时已晚。

羊圈中,羊都横七竖八地躺在地上,直挺挺的,一动不动。“都被冻死了。”

2021年蒙古国非正常死亡超过300万头牲畜(最大原因是冻死),2022年的数据还没统计出来,但这年蒙古国遭遇了48年以来最强寒潮,实际惨况可想而知。

迫于无奈,安达只得带着家人离开草原,去往离家较近,机会更多的乌兰巴托。

于地形。蒙古国内部以沙漠和牧场居多,二者总面积达90%左右,可耕土地不足1%。而这一点,也是安达等人的无奈之处。

“我们除了放牧,再没别的能做的。”如若遇到天灾,牲畜全部被冻死,他们只得离开牧场,去往大城市。

但说起来,在去乌兰巴托的路上,安达可谓一点都不孤单。

“天灾无情,当日受灾的又何止我一家。”如此,那个月,无数牧民涌进了乌兰巴托。因涌入人数过多,乌兰巴托的交通一度陷入了瘫痪状态。

举家迁徙固然辛苦,但很快,安达便意识到,这点辛苦根本算不得什么。

“真正的辛苦在后面。”奔波数日,依旧毫无所得后,迫于无奈,安达只得先带着家人搬到居民楼内的楼梯下。

“最起码这里是有暖气的。”一家不知一家苦,简单安顿下来后,安达才知,他是很惨,但比他惨的人,大有人在。

牧民自行搭建蒙古包,好,也不好。

好的一点是,牧民们最起码有了一个独属于自己的家,不用寄人篱下,受人白眼。

但缺点是,因蒙古包属于自行搭建,期间政府不阻挡也不支持,为此,蒙古包内水电全无。

当然,这还不是最致命的,最为致命的是蒙古包的供暖问题。

因没有供暖设施,牧民只得自行购买煤炭取暖。这于经济本就不宽裕的牧民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这还不是最惨的,最惨的是,牧民除需花费一大笔开销外,还需承担无数骂名。

因其大量燃烧煤炭,蒙古国的空气受到了严重污染。据相关数据统计,蒙古国的PM2.5值远超世卫组织规定的安全上限,一度达到了上限值的133倍。

也因此,蒙古国被称为全球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乌兰巴托被称为世界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

需特别提及的一点是,蒙古国空气质量差,除煤炭外,蒙古国的特殊地形也是导致其空气污染严重的原因之一。

以乌兰巴托为例。乌兰巴托位于蒙古高原中部,四周群山环绕,整座城市陷于山底。这一特殊地形会导致两个结果。

一来,煤炭燃烧产生的废气聚于城市上空,因山阻挡,无法排出。再者,这种地形会生成一种热反转效应。

上面是一层暖空气,下面是一层冷空气,冷空气被困在暖空气下面无法动弹。

空气流通不畅,空气污染物已无法及时排出,只得一直悬浮于地表附近。

城市产生的废气排不出去,新鲜空气无法及时进来,如此,天空灰蒙蒙一片便是乌兰巴托的常态。

因果相承,因其环境污染严重,空气质量差,孩童无法健康呼吸,成长,肺炎成了当地五岁以下儿童的第二大死因。

另外,尚还在母亲腹中的胎儿也未能幸免。据相关数据统计,2011年5月至12月期间,蒙古流产率激增3.6倍。

这还没完,当今,乌兰巴托各地呼吸系统发病率每年都呈持续上升状态。至于这样的状态什么时候会停止,乌兰巴托的民众也不知道。

空气污染民众们尚能忍受,最让其难以忍受的是蒙古包区的基础设施问题。

因为蒙古包区没有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足,民众们出行极不方便。

因出行不便,民众无法到更远的地方谋生,为生计,迫于无奈,只得沿街边捡拾垃圾。

也由此,蒙古包区会经常上演乞丐,流浪者互相抢食、抢垃圾的戏码。

但世间的不可思议之处也就在这里了。

乌兰巴托环境差是真,民众也全然悉知,但即便如此,每年仍还是会有成千上万的牧民涌入乌兰巴托。

“不是我们想来,是我们没地方去。”提及自己涌入乌兰巴托的始因,牧民们无奈道。

之前我们提到过,乌兰巴托青壮年居多,青壮年占到了该城市总人口的74%,被称为全球最年轻的城市之一,也因此,相对其他城市,乌兰巴托就业机会更多。

蒙古国的大多数工厂都在乌兰巴托,包括但不限于轻工业、建筑材料、金属材料等。

乌兰巴托就业机会多是事实,但涌入的牧民能否在其中找到一份工作,扎根下来,则全凭自己的本事。

牧民有一技之长,能吃苦耐劳怎么也好说,如若两者都没有,境况便会很惨。

相较于安达家住的楼梯下的通道,供暖通道更为逼仄,空气更为污浊。

“我们活的像老鼠一样,一天都照不到阳光。”

只是,人类的悲欢并不相同。反观乌兰巴托城市居民,他们的生活可谓是十全十美。

一墙之隔,一个天上,一个地狱。不同于安达一行人,乌兰巴托市区的有钱人悉数住在暖气、水电、暖气一应俱全的百平豪宅里。

他们会早早把孩子送出国,以让其接受世界上最为先进的教育。英国、美国、瑞士等发达国家是他们的首选。

夜晚时分,市中心的酒馆家家爆满,有钱人在里面夜夜笙歌,三五成群,畅谈着未来的美好生活。

反之,蜗居在城市地下的居民只得瑟瑟发抖地蜷缩在一张床上,在自怨自艾的叹息中逐渐睡去。

乌兰巴托是蒙古国的一个缩影,其他城市的境况和其也差不了多少。

蒙古国空气质量差,大多数民众生活水平低,国家内部贫富差距大,这样的境况什么时候能得到改善,蒙古民众也不知道,只能静待政府的措施。

二〇二二年全球气候极端变化,蒙古国遭遇极端寒潮,在牛羊被冻死的沉默后,底层的劳动人民毫不意外地再一次涌入城中。

等待他们的是机遇,10年前钻进楼道、地下管道的居民,也曾这样想过。

-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蒙古国现在什么样?
【外蒙】西化了的蒙古国
全世界最憋屈的首都,汇集全国一半人口,被取笑是国内唯一的城市
蒙古国一半人口在首都,60%的居民在蒙古包区,为什么都去首都
《视界》蒙古包的城市梦 … ?
蒙古国现在有多惨?在首都流浪的游牧人,只能住下水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