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8.9今晚沙龙丨沈慧瑛做客慢书房,聊“顾文彬家世和过云楼营造”

I.慢沙龙丨顾文彬家世和过云楼营造

时间: 2019年8月9日(周五晚)19:00

沈慧瑛 做客慢书房,分享新书《过云楼档案解密》,讲述过云楼主人顾文彬的事迹和过云楼的前世今生,展陈一幅江南人文历史画卷,敬请期待。

嘉宾介绍

沈慧瑛, 常熟人,1986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获历史学学士学位。现供职于苏州市档案馆,研究馆员。著有历史随笔集《君自故乡来》《灯火阑珊处》和散文集《远行》。编辑出版《苏州市档案馆指南》《馆藏名人少年时代作品选》《百年商会》《苏州院士》《档案中的老苏州》《店里时光停留片刻》等书籍。近几年致力于过云楼文化研究,点校《顾承信札》及完成《过云楼日记》《过云楼家书》的审稿工作,策划并负责《过眼烟云——过云楼历代主人手书精粹》丛书的出版工作。

新书介绍

本书力求从这些珍贵的档案中,揭开过云楼神秘的面纱,还原其在清末民初时的辉煌景象。 以珍闻轶事的点睛法寻找躲在日记书信背后的秘密,为读者揭开过云楼收藏与顾氏家族发展的历史,尤其是晚清民国时期顾氏以怡园开展苏州文化沙龙,以过云楼藏品为“教材”,在培养吴门画家方面所起的作用。

通过《过云楼档案揭秘》,既可窥见晚晴民初士人阶层的文化生活范本、思想源流,又能观察当时的官场习俗、文艺场的趣闻逸事。本书还对顾氏家世进行完整梳理,将顾氏家族完整清晰地呈现给读者,犹如一部《大宅门》,家族的兴衰反映时代的变迁,让我们得以一探旧时士绅家族最后的辉煌。阅读这本书的同时,你就走进了一栋书画楼,走进了一个文化世家,走进了一个时代。作者用她女性的眼光和感性语言打磨略显沉默刻板的档案,化繁为简,打通了古典文化与通俗文化之间的界限,使本书集历史研究与通俗普及于一身。

精彩文摘

傅增湘求书求画于过云楼

一直以来有人撰文说,过云楼的书画尽人皆可观赏,而其古籍珍本则秘不示人,当年藏书家傅增湘来苏时几番请求才得以观看,并须遵循顾麟士提出的只能看不能抄的“苛刻”条件,最后,傅氏凭着超人记忆,每晚记下白天过目之书,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国立北平图书馆馆刊》发表其编纂的《顾鹤逸藏书目》。 顾麟士之孙顾笃璜先生对此种说法一直持否定意见,认为祖父绝对不会这样,也鲜有人有这么好信,了解到傅增湘确实曾到过云楼观书,并向顾麟士求书求画。 傅增湘(1872—1949),字沅叔,别署双鉴楼主人、藏园居士、清泉逸叟、长春室主人。 四川江安人,光绪二十四年(1898)进士出身,既在清朝被选入翰林院为庶吉士,又在北洋政府时期做过教育总长。 出任公职之余,他最大的爱好是藏书、校书,是继海源阁杨氏、铁琴铜剑楼瞿氏、皕宋楼陆氏、八千卷楼丁氏之后的又一大家。 他一生所藏宋金刻本一百五十种,元刻本善本数十种,明清精刻本、抄本、校本更多,总数达二十万卷以上,除了在藏书、校书方面具有影响外,在版本学、目录学方面,傅增湘也颇有建树,堪称一代宗主。 过云楼素有“江南收藏甲天下,过云楼收藏甲江南”之美誉。 顾麟士一如乃祖乃父那样精心管理过云楼,与书画同道、藏书大家都有交往。 傅增湘写给顾麟士的三通书信都没有署明年份,只能按内容和相关背景推测。 在写于11月22日的一通信中,傅增湘提到自己入阁已过一年,他于1917年12月4日出任教育总长,直至1919年5月,由此推断此信有可能写于1918年。 傅增湘坦率地向顾麟士提出要求,谈及他前年在苏州顾家看到的与眉州乡贤有关的两种藏书,“一为眉州杜大珪之《续碑传琬琰录》,一为《龙川略志》,弟均拟刊入《蜀贤丛书》”,希望顾麟士能割爱转让。 同时,傅增湘表示,如果顾家不愿“惠让”,那么是否可以允许自己借阅,“或影钞一部,或校勘一通”。 为了消除顾麟士的疑虑,傅氏提出“交部挂号,万无一失”,表示他一旦校勘完毕立即奉还,不会拖延。 然而傅增湘还考虑藏家对物品的珍爱之心,也认识到北京、苏州毕竟路途遥远,取归不易,于是提出了一种新办法——拍照。 他设想“托沪友携照象具到苏,将原书摄影,一分记祗数十页”,以此速度只需两日就可以完工,书不用“远行”就可以“到达”目的地。 最后,傅增湘说只要顾麟士不“斥其妄、笑其愚”,哪怕只借一种藏书也是好的——不仅是傅增湘本人之幸,更是“吾乡先辈冥中百拜所求者也”,说得令人心动,或许唯有爱书成癖的人才会如此真性情。 傅增湘点名所要的两种书均为宋本,《续碑传琬琰录》全称为《皇朝名臣续碑传琬琰录》,而《龙川略志》《龙川别志》则是苏辙所撰。 这三本皆是重量级的宋刻本,自然引起傅增湘的高度重视。 目前没有看到顾麟士的回信,但从傅增湘的第二通信函中,可以获悉顾麟士对于傅增湘提出的或借阅或影钞或拍照两种书的要求,只同意影钞,也就是说要请高手抄录《龙川略志》《龙川别志》,并不采纳照相这种新法。 历代藏书家对抄书很讲究,纸张与抄书人的选择同样重要,因产于浙江开化而命名的开化纸是清代以来最名贵的一种纸,它凭借质地细腻、柔软洁白、薄而韧性强,成为清廷宫内专用纸。 傅增湘专程从北京寄纸到苏州,在第二通信中写道: “开化纸觅得数十纸寄呈,敬希代属善书人摹写《龙川别志》,以践前宿约。 ”他又与顾麟士相约,“霜叶飞红,南游有日”,同时傅增湘还惦记着顾麟士的画作,希望到苏之时将顾氏“允赐”的画作与影钞的书一同带走。

过云楼旧闻新韵(节选)

——访过云楼主人顾文彬玄孙顾笃璜

沈慧瑛

-

……

顾老说过云楼收藏始于顾文彬的父辈,但这些藏品在太平天国战乱时大多散失。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许多私家藏品流散在社会上,就如许多私家园林毁于战火,许多湖石待价出售一样,顾氏广为收购,使藏品很快丰富起来,一时在苏州流传“江南收藏甲天下, 过云楼收藏甲江南”之说。顾老讲这当然是溢美之辞,不免言过其实,但也反映了过云楼在当时的社会影响。顾文彬制定了庋藏法则:“一书画乃昔贤精神所寄,凡有十四忌庋藏家亟应知之: 霾天一,秽地二,灯下三,酒边四,映摹五,强借六,拙工印七,凡手题八,徇名遗实九,重画轻书十,改装因失旧观十一,耽异误珍赝品十二,习惯钻营之市侩十三,妄摘瑕病之恶宾十四。”顾文彬定下这十四忌收藏法则,无非是告诫子孙要珍爱这些藏品。顾文彬还明确表达过云楼收藏的目的:“前有以娱吾亲,后有以益吾世世子孙之学”。若从世俗的眼光看,人们想到的或许是这些藏品的经济价值,但在顾文彬眼里更重要的是其精神文化的价值。前一句说的是这些藏品可供其父辈们观赏,后一句讲的是传统文化的传承,是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去滋育他的子孙。

明拓 汉曹全碑册 上海博物馆藏

顾公雄夫人沈同樾捐赠

顾文彬之子顾承秉承父志,喜藏书画,通音律,善绘画,精鉴赏,好玺印,曾集拓新旧印章, 刊印《画余庵印存》(《画余庵古泉谱》)和《百纳琴言》,怡园的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等布局就出自他手。怡园虽小,却给人如画般的感觉。

顾文彬的三个儿子均早逝。顾承之子顾麟士( 顾笃璜的祖父),字鹤逸、谔一, 自署西津渔父、筠邻,有乃祖、乃父遗风,扩大收藏范围,除广集金石书画名迹外,古籍善本、名人手札也成为他收藏的对象。而且他精于鉴赏,收藏品位日高、数量日丰。凭借自身作为大画家的艺术素养和眼光,将收藏充盈至千余幅之巨,达到过云楼藏画的全盛时期,使之不仅成为收藏上千幅宋元以来精品书画的藏画楼,而且也成为集藏宋元旧刻、精写旧抄本、明版书籍、清精刻本及碑帖印谱800余种的大型藏书楼,收藏之富,甲于吴中。顾麟士不仅是个收藏家,还是个丹青高手,出版了《顾鹤逸山水册》《顾鹤逸仿宋元山水册》《顾西津仿古山水册》等书画作品,另著有《过云楼书画续记》《鹤庐画识》《鹤庐画趣》《鹤庐画学》。

……

顾老深情地回忆祖父,虽然当时自己还是个不谙世事的幼童,但从长辈口中知道了点点滴滴的故事。1895 年,顾麟士与吴大创办了苏州第一个画社——怡园画集,地址就在自家的私家园林——怡园。苏州书画界吴秋农、顾若波、王同愈、陆廉夫、吴昌硕、翁绶琪、倪墨耕、任立凡、金心兰、费念兹等先后入会,推吴大为盟主,每月雅集三次,“研究六法,切磋艺事”。

曾祖顾承是古琴家,藏有苏东坡的玉涧流泉琴,故怡园有“坡仙琴馆”与“石听琴室”。1919年8月,琴士叶璋伯寓居苏州,与顾麟士相见恨晚,两人商量在怡园举行琴会,有32位名家参加琴会。吴昌硕为此作《怡园会琴记》、李子昭绘《怡园会琴图》长卷,顾麟士在《怡园会琴图》上专门题诗纪念,有“月明夜静当无事,来听玉涧流泉琴”之句。从此吴门琴社常在怡园举行琴会,一时传为佳话。

过云楼还举办国学社,聘国学家孙伯南为教习,且面向社会,各家子弟从学者20余人。顾老的堂兄顾笃瑾有幸参加国学社的学习。他也是擅画之人,青年时在苏州组织东方美术会并出版刊物, 有“小怡园画集”之称,参加者有樊伯炎、徐邦达、王季迁等。顾麟士的侄儿顾则正( 字彦平) 也以山水画著名,顾麟士去世后,他曾续办怡园画社,直至抗战前夜。

……

顾老说,抗战全面爆发时,他才十虚岁,家里的书画看得不多,因为大人们怕多翻看对书画、善本古籍有影响,而且孩子年幼还不能理解,所以平时很少给孩子们看。但是对那些真心热爱书画并有研究的人,顾家主动拿出珍品给其欣赏,鼓励其临摹学习。例如后来成为一代名家的吴昌硕参加怡园画集后,便常在过云楼临画,初学恽南田的没骨工笔花卉,在画集同人的启发下领悟了以书法入画,才改大写意,因而卓然成家。这是许多有关吴昌硕的记述中不曾提到过的。顾老与他家存有不少吴昌硕早年的恽派没骨工笔花卉习作,于日军侵华时散失。画家顾若波青年时在过云楼临画三年,还享受家庭教师待遇,免其生活之忧,终成大家。在怡园初建时,曾聘请青年画家胡三桥驻园,享受家庭教师待遇,平时除代表主人做一点接待礼宾工作外,在过云楼临画。胡三桥因病早逝,传世作品不多,但其画风清逸脱俗,人称当代仇十洲。进入20世纪后,在过云楼临画的有吴子深、王季迁、刘公鲁等人。顾老说祖父一生不收徒,但对有志于从他学画的青年人无不热情指导, 他们三人当时被戏称为“半个头学生”。三人中,除刘公鲁并非以画为专业外,吴子深、王季迁均享誉画坛,吴又是苏州美专的主要出资人。顾家提携青年人,也是为弘扬和保护优秀的中国文化作贡献。对那些附庸风雅并无鉴赏水平的人,他们另备一套专门的书画给他们欣赏。

过云楼档案(汤霖 郑欢/摄)

顾老说虽然没看到多少珍品,但也参加了晒书的劳动。待江南的黄梅天一过,顾家上下就要忙于晒书。由于这些珍贵的书画、古籍不能直接接受太阳的辐射,还要在每本书上盖上白布,避免曝晒对它们的损害。

……

高祖顾文彬为了他的收藏事业辞官回归故里,一百年后,玄孙顾笃璜因个性不适应官场,更因昆曲事业的需要,于1957年辞去苏州市文化局副局长职务,专心致志于昆剧与苏剧的工作。顾老告诉我,其实他最爱的还是画画,从事昆剧与苏剧工作完全出于历史的使命感。

……

—FIN—

文丨沈慧瑛

排版丨慢师傅

编辑丨WEY LEAN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过云楼藏书报告之一:一个家族与古籍的命运波澜
过云楼主人与洪武《苏州府志》
顾麟士
书画往事过云楼
过云楼遗珍
为了保护富甲江南的书画收藏,这家人连儿子都落在小卖部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