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49年毛主席经高人指点,决心定都北京,却意外打破老蒋惊天阴谋
1949年初,随着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空前胜利,蒋介石及其残余的国民党反动派势力退逃台湾省,全国的全面解放似乎就展现在眼前。
与此同时,正值七届二中全会(西柏坡会议)召开前夕,关于如何建设新中国的问题自然提上议程。
毛主席
其中,定都问题作为稳定政权的关键因素之一,引起诸位领导人的高度关注。
首都是一个国家的政治中心和中央政权所在地,首都城市必然是一座国家主权的象征城市。古有盘庚迁殷、平王东迁、晋室南渡等。
可见,古往今来,定都问题始终关系着国家未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
而解放战争胜利后,国内的形势较之前已经大不相同,我党的工作重心势必要由农村转向城市,而选哪座城,为何选这座城,却是要精细讨论与商议的问题。
在如今看来,这个想法好像有些莫名其妙。
哈尔滨远在东北黑龙江,距离中华民族传统的“中原腹地”相隔数千里,联系其他城市十分不方便。
而且那里常年寒冷,冰天雪地,气候独特,虽然作为一个旅游城市有着特殊的魅力,但是却似乎并不适合支撑起整个国家首都的重担。
民国时期的哈尔滨
那么,为何在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中央会有这样的想法呢?其实,这要与当时的时代考量相结合起来。
哈尔滨是全国最早解放的大城市之一,新中国成立之初,随着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党的工作总任务也发生了转变。将落后的农业国建设成为先进的工业国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彼时的哈尔滨不仅有着齐全的工业门类,而且轻重工业都较为发达,正与建设工业大国的设想不谋而合。
图片来自网络
从政治上来说,哈尔滨也极具优势。东北本就是革命老区,是当之无愧的红色阵地。当时又正值中苏关系蜜月期,哈尔滨邻近苏联,定都哈尔滨更有利于我国同苏联的政治、经济往来,也更方便我国获得苏联的援助和支持。
只是,在党中央高层都认为哈尔滨是最佳选择,甚至将哈尔滨设为特别市为将来定都做准备之时,毛主席却还有着他的顾虑。
中国总不能一直依靠苏联的帮助,中国也只能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只有依靠自己才是最好的出路,从这一点来看,距离苏联太近未必全然是好处。
图片来自网络
与此同时,哈尔滨有冰雪城市之称,漫长而寒冷的冬天并不适合开展建国之后的各项工作。
事实上,除了哈尔滨,历史文化悠久的古城西安,点燃革命星星之火的六朝古都南京以及同样历史文化悠久的中原古都开封,都是建国前放在桌面上讨论的首都候选地。
而最终北平能够从这些同样赫赫有名的城市当中脱颖而出,离不开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物。
这个人,便是当年在红军时期有着“党内三剑客”之称的王稼祥。
王稼祥,一名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员,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们熟知的或许是他在1943年7月《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一文中首次提出了“毛泽东思想”这一科学概念,实际上,他还是一位优秀的城市管理人才。
早在红军时期,王稼祥就曾展现过极为敏锐的眼光。
王稼祥
当时毛主席遭受博古李德等人的排挤时,王稼祥就曾经与周总理等人一起,看出了毛主席身上所具备的领导气质,也看清了毛主席所提出的极为独到的战略构想。
于是在之后的遵义会议中表达了对毛主席强烈的支持。
也正是他的这份举动,挽救了当时身陷囹圄的红军。
后来到了长征结束之后,为了更加系统地进行革命工作,王稼祥曾受到中央的指派在苏联留学,全面学习了城市管理的相关专业知识。
西安
所以他在城市管理方面能力十分突出,回国后还曾兼任东北局城市工作部的部长,参与了哈尔滨的建设指导工作。
在定都问题上,毛主席一向慎之又慎,决定咨询专业人士的建议。
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前夕,王稼祥从哈尔滨赶赴西北坡参加会议,正准备携夫人朱仲丽去看望毛主席。此时的毛主席也正想和王稼祥商议商议定都的事宜。
两人谈到定都问题时,毛主席问:“我想听听你的意见,我们的政府定都在哪里最为合适呢?”
民国时期的北京城墙
王稼祥思忖了片刻,然后反问到:“不知道中央有没有考虑过北平呢?”
王稼祥的这个问题让毛主席顿时来了兴趣。
在哈尔滨工作的两年间,王稼祥凭借出色的能力将哈尔滨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大城市,政治、经济、文化稳定繁荣发展。他在城市建设方面的表现自然是有目共睹的,毛主席对他也充满了欣赏。
听了王稼祥的答案,毛主席便又问他原因。对此,王稼祥道:“北平离社会主义苏联和蒙古人民共和国近些,国界长而无战争之忧,南京太靠东南,西安又偏西了一点。所以我认为,北平是最合适的地方。”
南京
王稼祥的一番话,正是毛主席的心里话。无论是出于国际局势考量还是战略大局决策,北京都是定都的最佳选择。
建国之初,忧患不断,内有国民党反动派、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残余势力,外有西方各资本主义国家的联合孤立,可谓是举步维艰。
其中,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势力盘踞台湾省,一直伺机而动,寻求反扑大陆的机会。
早前几天前与徐向前元帅的对话中,毛主席便已经有定都北京的打算,而此番与王稼祥的谈话,无疑是坚定了他的这一想法。
图片来自网络
叶剑英也曾经将北平适合作为国都的这个想法摆在桌面上探讨过。
早在1948年12月的时候,在北平和平解放前夕,中央就已经事先对后续工作做出了安排。
中央派遣叶剑英和彭真搭档,准备让其统一领导北平的接管工作。
后来,叶剑英在经过一个多月的工作调查之后,也愈发认识到了北平地理位置有着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北京距离东北不远,与苏联的距离不远不近,既不妨碍两国政治经济文化往来,又有蒙古国作为缓冲地带,避免受到苏联的辖制,给新中国留足了自己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空间,是再合适不过的。
和平解放北平
在前往良乡的一次例行工作会议中,叶剑英对台下准备一同前往北平工作的同志们说道:“北平是中外闻名的历史文化古都,将来有可能成为新中国的首都。其接管工作进行得如何,直接关系到我们共产党和解放军的声望,关系到其他尚待解放城市的接管工作。我们务必要把眼前工作搞好。”
作为一个从事了几十年工作过的老革命,同时也是一位极其出色的军事将领,叶剑英的这番话语无疑在军事上具备了有力预见性。
而在其他方面,北平同样有着作为新中国首都的重要考量。
政治上,蒋介石的势力原本在南京,后来虽退至台湾省,但其在南方依旧有大量残余势力。而定都北京,就与蒋介石形成了“一南一北”的对峙,是两个政权的根本对立。
图片来自网络
经济上,北京的经济基础也是较好的,交通发达,经济基础条件好,具有发展工业文明的条件和优势。
文化上,北京作为文化古都、历史名城,元朝时作为元大都的北京是国际性大都市,明朝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修建故宫、郑和七下西洋带来经济文化繁荣;民国时北京青年学生罢课掀起五四运动的爱国热潮、拉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综上,北京完全具有成为首都的各项条件,这里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基础,也有永不褪色、永不磨灭、永远传承的红色基因。
开国大典
于是,在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正式召开后,毛主席在会议上明确宣布:“召集政治协商会议和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一切条件,均已成熟。我们希望在四月或五月占领南京,然后在北平召集政治协商会议,成立联合政府,并定都北平。”
至此,北平正式成为新中国的首都。
不过此时,大家都没想到,盘踞台湾的蒋介石正在酝酿一场巨大的阴谋,也没有想到,正式这次会议,正是这个将新中国首都定在北京的决定,无形中毁灭掉了蒋介石的阴谋。
蒋介石自从战败溃逃至台湾后,一直心中郁结,加之此时大陆还残留许多未来得清除的反动派势力,蒋介石便认为自己仍有卷土重来的机会。是以,他一直伺机而动,图谋反扑大陆的机会。
1949年5月4日,国民党突然出动6架轰炸机对北平的南苑机场进行大规模轰炸,投下30枚炸弹。
由于事发突然,我党未做足充分准备,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当时,我们还没有来得及组建大批的空军部队,而蒋介石手里却有一支成熟完备的空军部队,倘若我军不能迅速建立一支空中部队,那么蒋介石手中的这支空军便是一颗定时炸弹。
图片来自网络
南苑机场事件后,周总理迅速通知中央军委高层连夜召开会议,决定组建一支航空兵作战分队,如此一来,既是亮剑,也是威慑。
1949年8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飞行中队在北平南苑机场成立,担任起北平地区的防空任务。
与此同时,国内残余的国民党反动派势力一直在各处制造各种大小混乱,综合考虑之下,党中央决定在扫清国民党反动势力之后,再于1950年1月1日举行开国大典。
得到消息的蒋介石,气急败坏之下,一场更大的阴谋正在酝酿。
图片来自网络
当时,我党在国际上一直备受西方国家的孤立,而苏联一直保持着和我国的紧密合作。得知我党打算于1950年举行开国大典之后,苏联总统斯大林先是表示了祝贺,随后提议到,我党当前正处于无政府状态,要严防敌对反动势力趁此时机干涉。
这也正是毛主席等党中央高层领导的忧虑所在,开国大典,不容半点儿失误。
于是,在随后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中,我党决定打蒋介石一个措手不及,将开国大典时间定在1949年10月1日,较最初的时间整整提前了三个月。
不过最终,蒋介石还是提前洞悉了我党的意图,他迅速召集当时的国民党空军司令周至柔,令其不惜一切代价也要破坏开国大典。
开国大典
要知道,开国大典上,我党的所有重要人士以及各国代表都会参与,若蒋介石此时进行空袭,其危害后果难以预料。
不过,我党自然也是不会坐以待毙的。蒋介石的阴谋,尽在毛主席的预料之中。对此,毛主席亦采取一系列措施从容应对。
首先,蒋介石的空中部队中的轰炸机是美制B-24,这款轰炸机别的都还好,但夜间航视能力极差,基于此,毛主席决定将开国大典时间由最初的上午定在了下午三点。
其次,为了拦截,实时监察敌机的作战状态,毛主席下令北京所有高射炮部队进入一级战备状态。
毛主席
最后,对于参加检阅的17架飞机,毛主席下令全部装载实弹进行飞行,在遭遇敌机时做好随时牺牲的准备,不惜代价将敌机直接拦截在空中。这17位飞行战士们在接到命令后,周总理亲自接见他们,面对建国大业、开国大典,他们以坚定的信念,慷慨赴行。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当天,下午三点,北京天安门城楼上,伴随着庄严的《义勇军进行曲》,毛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正式成立了!”
与此同时,北京所有高射炮部队紧紧盯着湛蓝的天空,17架检阅飞机飞上天空,划开一道道精美的弧线。
直至开国大典圆满结束,蒋介石的空军部队都没有出现。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所有人脸上都是无法言表的喜悦。
是蒋介石忽然想通了吗?还是蒋介石的飞机在半路没有赶上?都不是。蒋介石只是彻底输了,也输不起了。
我们先前提到过,蒋介石的轰炸机是美制B-24,这种飞机不但夜航能力差,而且飞行速度也不算快。B-24的飞行速度一般为448千米/小时,要从台湾的舟山群岛机场飞到北平进行空袭,需要穿过崇山峻岭,全程1230公里,往返单程至少需要三个小时以上。
开国大典油画
而我们的开国大典定在了下午三点,如果B-24到北平展开空袭,来路上能否突破我军的数道屏障暂且不说,回程上却是必须面临夜航能力差的难题,夜间飞行还能不能平安降落到舟山群岛机场,想必蒋介石的担忧只有过之而无不及。
眼下,他的主要势力已经被我军剿灭,剩余的虽然苟延残喘,却也是他最后的倚仗了,无论如何,面对这盘本就没有什么胜算的棋局,蒋介石没有勇气也没有实力再下赌注了。
参考资料:《定都北平:毛泽东最早选定的首都是哪儿?》
《毛主席询问王稼祥:首都定哪里合适?对方的一番话,敲定了北京》
《毛主席最早选定的新中国首都是哪儿,为何又放弃呢?》
《为何选北京作为首都?毛泽东和王稼祥曾有这番对话》
《解码新中国丨新中国何以把首都定在北京?》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49年,毛主席经高人指点,选中北京作为首都,如今看来确实高明
1949年,毛主席为何执意定都北京?毛主席:其他几个地方更不适合
当年定都,为何选北京?毛主席确实高明
1949年,毛泽东在11座城市中,决定定都北京,意外粉碎蒋介石阴谋
1949年毛主席受高人指点,决心定都北京,意外打破老蒋惊天阴谋
毛主席原定哈尔滨做首都,为何最后改成北京?王稼祥说了3句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