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56年,毛泽东坐飞机遇险,体会空中“荡秋千”,后被党中央禁飞 兴趣认证 夕阳照史人
夕阳照史人
关注
2023-07-26 16:48
来自湖南
前言
纵观毛泽东的生平,建国后,他出行的次数非常多,全国各地的视察调研。细心一点就会发现,毛泽东出行大多是乘坐专列,很少有坐飞机的时候,这是为什么呢?
五六十年代,火车速度还比较慢,明显飞机要更加便捷,回顾历史,我们却很少见到毛泽东乘坐飞机的记录。对此有很多说法,甚至有人说是毛泽东自己不爱乘飞机,实际真是如此吗?
毛泽东对新鲜事物是抱有极大好奇心的,他也并非不爱乘飞机,他甚至主动提起要乘坐飞机,还夸赞飞机便捷。但1956年之后,毛泽东就再也没有乘坐过飞机,党中央禁止他乘坐飞机,究竟有何缘由呢?
1945年,毛泽东乘坐飞机
毛泽东:我就坐中国人自己驾驶的飞机
1956年4月底,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期间,毛泽东决定到广东进行调查,特备交代工作人员:“这次我们坐飞机去。”
以往毛泽东外出,都是坐专列,他第一次坐飞机,是重庆谈判的时候,国民党派来的飞机,飞机驾驶员是美国飞行员。毛泽东这个决定非常突然,空军司令刘亚楼接到消息后很吃惊。
首先,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要求坐飞机;其次,此时飞机安全性不高,容易出现突发事故;最后,可能会有特务搞破坏。
担心特务搞破坏并非杞人忧天,1955年4月,周恩来出国参加万隆会议,租借印度的“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飞机上被台湾特务安装了定时炸弹,结果机毁人亡。周恩来临时有事,坐了另一架飞机才幸免于难。
周恩来在机场,准备去参加万隆会议
考虑到各种因素,刘亚楼跑去找毛泽东:“主席还是坐苏联驻中国顾问团在北京那架飞机吧!是由苏联人驾驶。”
毛泽东显然不愿意,反问:“我们有人民空军,有自己的飞行员,为什么要坐外国人的飞机?”顿了顿又强调:“外国人的飞机我不坐,我就坐中国人自己驾驶的飞机。”
毛泽东以往都是乘坐专列出行,这一次为什么这样坚持,一定要乘坐中国人自己驾驶的飞机呢?原因很简单,建国以来,解放军开始建设空军,经过几年的努力,已经初见成效。毛泽东此举,是为了支持中国空军的发展,支持中国航空的发展。
前几年,宋庆龄为了支持中国航空的发展,不顾危险,率先试坐中国人自己试飞的飞机,取得了很好的舆论效果。毛泽东这次是铁了心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持中国空军和中国航空。
宋庆龄试乘飞机
刘亚楼见毛泽东主意已定,也没有多劝,因为他也有信心,中国人自己驾驶的飞机也没问题。回到空军工作地点,刘亚楼叫来了空军独立第三团团长胡萍。
刘亚楼十分严肃地说:“现在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准备交给你!毛主席要乘坐我们空军的飞机,我准备让你来担任驾驶员。你看怎么样,有把握没有?”
胡萍大吃一惊,他有丰富的驾驶经验,对此还是很有信心的,但感觉事情很突然,不解地问:“坐火车不是更安全吗?”
刘亚楼解释说:“毛主席坚决要乘坐我们空军飞行员驾驶的飞机,这个任务只有你们承担了,所以请你来商量。”
刘亚楼
胡萍是空军的王牌飞行员,驾驶技术过硬。刘亚楼还考虑到一个点,胡萍14岁参加革命,两个哥哥也都是共产党员,政治方面很可靠。而且胡萍曾给周恩来驾驶过专机,还运送过越南、缅甸等国家的领导人,是最适合的人选。
胡萍反应过来,自己即将要给伟大领袖毛主席当飞行员了,又紧张又兴奋,坚定地保证说:“既然毛主席一定要坐我们的飞机,我们一定拿出中国空军的志气来,请司令员放心,我保证完成任务。”
刘亚楼叮嘱说:“任务光荣,担子重大,但只要你们在思想上处处想到主席的安全,全心全意做好准备工作,一定能够圆满完成这个任务。”
说完刘亚楼还不放心,强调说:“一定要保证安全!不能出丝毫差错。”胡萍也做了保证。
胡萍
胡萍当天回到部队,立即向团委汇报了情况,团委决定选用团中的最好的苏制-2机型作为毛泽东的专机。苏制-2机型是小型飞机,只能搭乘十几名乘客,于是安排了两架飞机,一架作为副机,搭乘毛泽东的随行人员,并为主机开道。
5月3日,北京天气很好,天空一片湛蓝,没几朵云彩,非常适合飞行。一大早,空军的副参谋长来到北京西郊机场,检查飞机的性能。完成全套检查后,副参谋长交代机组人员:“准备好扑克和象棋,方便毛主席来了消遣放松。”
紧接着,刘亚楼也来了,先鼓励和交代了机组人员,又到机舱去检查。他拉开桌子的抽屉,发现了里面的扑克牌和象棋,立即皱眉说:“主席不喜欢这些东西,快把它收起来吧。”
副参谋长一听,赶紧将东西收起来。毛泽东的确很少下棋打牌,甚至也不爱喝酒,他最大的爱好是读书,每次出门都要带不少书籍。
刘亚楼
刘亚楼最后拉着胡萍单独说话:“胡萍呀,千万谨慎小心,沉着冷静,不要太紧张了。”
胡萍认真点头:“我记住了,请司令员放心。”
7点半,毛泽东等人准时抵达机场,他穿了一件灰色中山装,脚上是一双黑布鞋,很朴素。胡萍看见毛泽东下车,立即从机组中跑出来,到毛泽东跟前敬礼问好。一边的刘亚楼给毛泽东介绍了胡萍。
胡萍精神抖擞地报告:“飞机已经准备好,请毛主席上飞机。”
毛泽东点点头,却不急着上飞机,而是走到列队机组人员那边,和大家一一握手,并询问每一个人的名字年龄。
毛泽东
全部问完,毛泽东高兴地感叹:“你们都很年轻啊。”罗瑞卿见时间不早了,催促说:“主席,登机吧!”毛泽东这才登上飞机,很快两架飞机一前一后起飞,朝着南方飞去。
胡萍在驾驶室中操纵,让飞机保持在2700米的高度。机舱里有自动驾驶仪,但胡萍担心它自动工作不理想,还是选择了人工操纵。刘亚楼来到驾驶舱,问胡萍:“怎么样?”
胡萍答:“一切良好!”
刘亚楼这才放心下来,回客舱去了。北京到广州有2000多公里,苏制-2机型的飞机时速为220公里,并不算快。中途飞机还要在武汉南湖机场降落,进行加油。
顺便也安排毛泽东等人在武汉吃午饭,下午2点,再从武汉出发。那时候的飞机,机舱内没有氧气,也没增压设备,爬不到云上边,因此总会遇到气流,飞行过程中非常颠簸,人很不舒服。
毛泽东在飞机上
毛泽东60多岁的人,却没有一点不适应,长时间的飞行中,没有丝毫倦意,也没在飞机上睡觉休息。他偶尔看看窗外的云层,更多时间都在阅读手中的一本《资治通鉴》。
傍晚,飞机终于抵达广州上空,广州白云机场,白云机场的云很低,能见度非常不好。幸好胡萍经验丰富,根据仪表数据,让飞机对准了跑道,进行盲降,安安稳稳地落地。
毛泽东这次飞行没有任何不适,下了飞机挺高兴,夸赞:“还是坐飞机快啊!当天就到了广州。”然后,他又兴致勃勃地说:“大家先不要走,合影留念。”这就是毛泽东第一次乘坐中国人自己驾驶飞机的经历,非常顺利和愉快。
返程依旧乘坐飞机,遇到雷雨云,无线电被干扰,飞机和塔台失去联系
不愉快的经历,是发生在返程过程中。5月下旬,毛泽东结束了在广州的工作,依旧乘坐胡萍驾驶的苏制-2机型飞机,只不过并非是返回北京,而是飞往武汉,毛泽东计划要游长江。
毛泽东专机
5月31日,飞机在武汉王家墩机场降落之前,毛泽东好奇地来驾驶查看情况,胡萍给毛泽东介绍:“下面就是正在施工的武汉长江大桥。”
小型飞机飞行高度本就低,再加上正在降落,毛泽东透过机窗,可惜清晰地看到的大桥上正在施工的设备和人群,场面十分壮观。
毛泽东喜悦地看着飞机下的场面,说:“好啊!好啊!”看了一会儿窗外,毛泽东又把视线移回驾驶舱内,询问飞机的一些设置和操作,胡萍一一详细地解答。毛泽东见机舱内大家都在集中精力操纵飞机,便起身离开驾驶舱。
飞机很快就平稳落地了。
在武汉停留了三四天,6月4日,毛泽东从武汉乘坐飞机回北京接见外宾,不料在空中遇险,吓坏了刘亚楼。这几天,北京天气不好,时不时会有雷雨。
毛泽东和机组人员合照
当天上午,空军司令部气象处给武汉的王家墩机场打来电话,通知胡萍等机组人员:“北京天气已经转好,你们争取下午5点前抵达北京西郊机场。”(大概担心北京傍晚依旧会出现雷雨,所以要求5点前抵达。)
王家墩机场中停留着三架苏制-2机型飞机,除了之前接送毛泽东的那两架,还有一架是空军副参谋长从北京专门带来的。返程的时候,副参谋长本人将乘坐第一架飞机,进行探路和观察天气。
毛泽东坐第二架飞机,杨尚昆、罗瑞卿、汪东兴等人陪同,剩余工作人员则乘坐第三架飞机。12点左右,毛泽东等人上了飞机,三架飞机先后出发,朝北京飞去。
前半段的路程一切正常,第一架飞机抵达河北衡水地区上空时,驾驶员张瑞霭见北面、西南面乌云滚滚,电光闪烁,担心地说:“飞机闯进去,有可能会被雷电击毁。”
张瑞霭
副参谋长何廷一问:“云层有多大?”
张瑞霭回答:“据观察,雷雨云层厚度为1.5万至2万米,苏制-2机型的飞机时速慢,升高极限只有4000米,是无法从云顶飞越的,也无法从云层下端飞行。”
何廷一感到很头大,立即说:“赶紧通知后面的飞机。”
然而,由于雷电干扰,飞机上的无线电已经受到影响失灵,已经联系不上后面的飞机了。胡萍发现和第一架飞机失去联系,心中就有不好的预感。眼见飞机距离前面的云层越来越近,副驾驶员说:“天气恶劣,必须立即采取应急措施。”
胡萍也丝毫没有犹豫,说:“采取蛇形绕飞的方法,躲开危险的雷雨云层。”于是机组立即改变了飞行方向,向着河北沧州的方向飞去,再由沧州转向,经过天津,最后抵达北京。
胡萍
尽管改变了飞行方向,但飞机受到气流干扰依旧很严重,颠簸剧烈。李银桥担心毛泽东不舒服,建议道:“主席,躺下休息一下吧。要不吃点水果,或许会好受一些。”
毛泽东并不在意飞机的颠簸,反而幽默地对大家说:“没得关系,你没有体会到小孩子坐摇篮的味道吧?”客舱中的人被这句话逗的都笑起来,紧张的气氛缓和了很多。
众人聊聊天,也都忘记了飞机的颠簸,也不觉得那么难受了。
遇到特殊天气,胡萍并不担心,雷电云层他是经常遇到的。唯一的麻烦是飞机上的无线电设备失灵了,他们不仅和领航的飞机失去了联系,与地面指挥台也失去了联系。
联系不上,胡萍也不再纠结,而是精确地计算飞行距离,因为要绕道,必须确保燃料够用,以最短的距离和最快的速度飞回北京。
雷电云层
这时候,在西郊机场等候的刘亚楼很焦急,塔台失去了和飞机的联系,他只能让塔台指挥员蔡演威不断呼叫飞机。蔡演威对着无线电话机把嗓子都喊哑了,却依旧没有回音。
刘亚楼着急上火还,对着蔡演威喊:“再联络不通,老子毙了你。”
每一分钟,刘亚楼都觉得煎熬,急得额头上都沁出了汗水。就在这时候,第一架领航的飞机穿过云层,降落在机场。驾驶员张瑞霭降落后,准备离开机场回住所。刘亚楼远远扯着嗓子喊:“张瑞霭!你不能走!主席的飞机还没落地,你就溜?到塔台上来,我有话问你。”
上了塔台,张瑞霭将遇到雷云的事情告诉刘亚楼:“飞机到河北衡水地区,西北方向过来一片雷雨云,堵住航线,我们只好绕行东边,兜大圈子,因此到达时间比预计要迟。”
中国第一批空军将领合照
刘亚楼着急地说:“按照时间推算,毛主席他们乘坐的飞机,应该在15分钟以后降落,现在飞机尚无踪影,怎么联系不上?”
张瑞霭说:“雷电干扰太大,我们和他们也断了联系。”
刘亚楼知道了情况也很无奈,无线电依旧联系不上毛泽东的飞机,他情绪几乎都要失控了,咆哮着说:“毛主席他们要是出事了,我们空军就是千古罪人,如何向全国人民交代啊!”
毛泽东那边飞机的情况的确不容乐观,飞机沿着云层边缘飞行,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小雨。空中气流变化,飞机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拨弄,随着气流上下起伏。这种起伏可不是毛泽东之前说的“做摇篮”了,而是变成了“荡秋千”。
飞机上的众人都不好受,毛泽东神色自若和大家聊天。罗瑞卿和汪东兴有些担心,脸色很严肃,毛泽东安慰说:“要相信我们的空军同志,不会有事的。”
罗瑞卿
又过了20分钟,在塔台几乎绝望的刘亚楼听到有人喊:“东南方向隐约传来马达声。”大家抬眼望去,见一架苏制-2飞机出现在不远处,并越来越近,朝着机场而来。
塔台紧张的气氛瞬间瓦解,有人欢呼:“毛主席的飞机终于飞过来了。”
刘亚楼松了一口气说:“嘿,我就说嘛!”
飞机刚刚落地,刘亚楼就火急火燎地向停机坪跑,跑到飞机前面。等不及毛泽东等人出来,刘亚楼就大嗓门的对机舱内部喊:“主席呀,吓死我了!我们一直在为飞机的安全担心啊!”
说完,刘亚楼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感叹:“哎呀,我的脑袋都掖在裤腰里啦。”毛泽东走出来,笑着说:“怕什么呀!飞机在雷雨云边上飞行,在气流翻滚冲击下颠簸了几下。”
刘亚楼
罗瑞卿在一边说:“主席还念着英文,把我们急坏了。”
毛泽东平静地说:“我读了两页英文。”
接着,毛泽东到驾驶舱,对机组人员说:“同志们辛苦了!你们是暴风云中见成长!”然后和大家一一握手告别。
刘亚楼找到胡萍说:“这次任务完成得很好,刚才我真担心啊。”
胡萍回答:“开始我们也有点紧张,后来观察了天气现象,认为可以绕过去,就镇定下来了。”
刘亚楼笑了,爽朗地说:“好好总结经验,以后主席还要坐飞机。”
之后,毛泽东还坐过几次飞机,从1956年到1958年三年间,毛泽东一共乘坐了64次飞机,飞行了约150小时。但1958年之后,考虑到安全因素,中央作出决定,以后不准毛泽东坐飞机,出行都乘坐火车专列。
以上内容(包括图片及视频)为创作者平台"快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56年毛主席专机中途失联,后平安落地,主席赞道:胡萍是个人才
1956年,毛主席专机突然失联,恢复联系后,毛主席:胡萍干得不错
1956年,毛主席专机中途失联,劫后余生,毛主席:胡萍是个人才
1956年,毛主席正坐飞机从广州返回北京,可飞机到河北衡水时,突
1956年毛主席乘飞机回北京,飞机降落后刘亚楼:刚才我真有点担心
毛泽东亲自坐飞机检验空军,结果空中遭遇险情,吓坏刘亚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