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其实并不是传说 丨 从"姞姓杨国”到“姬姓杨国“中间有个美丽的小夫人杨姞

2018-05-24 11:56

有古杨国的存在,似乎就像一个美丽的传说,但其实就是一个真实的存在。

洪洞县古称“杨县”,曾是西周“杨侯国”封域。传统的说法,洪洞县名,因城南有“洪崖”“古洞”两个自然地貌而得名。该名始于隋末,此前,此地在西周时有杨国,秦汉时设立杨县。唐高祖李渊起兵反隋时,因厌恶隋家皇帝姓杨而改县名。而秦汉时杨县之所以得名,就是因为这片土地上有个古杨国。据考证,古城在今县城东南18公里的范村附近。

史籍上对于两周时中国存在的诸侯国有一次比较全面的记载,在《国语·郑语》中,史伯对周宣王之弟郑桓公友说:“当成周者,南有荆、蛮、申、吕、应、邓、陈、蔡、随、唐;北有卫、燕、狄、鲜虞、潞、洛、泉、徐、蒲;西有虞、虢、晋、隗、霍、、魏、芮;东有齐、鲁、曹、宋、滕、薛、邹、莒。”这诸多国家中,“杨”国,一直被史学家认为在山西的洪洞县境内。

春秋史籍中有记载,杨国为周朝时的一个诸侯国,后来被晋国所灭。灭国者有清楚记载,但建国者是谁,众说纷纭,其中主要的说法之一,是周宣王之子“尚父”被封在此地立国。但随着“杨姞壶”的出土,一个"姞姓杨国”初露端倪,这应该是继杨氏部落之后最早的杨姓了!

“杨姞壶”引出的"姞姓杨国”

1993年9月,曲村-天马晋侯墓地开始发掘,位于曲沃乔山南麓10公里开外的山前地带。曲沃北赵村晋侯墓地64号墓为晋穆侯及其二夫人合葬墓,这与其他晋侯都是一夫一妻一墓室不同,晋穆侯不但与二夫人合葬,而且小夫人墓室的陪葬品远远超过大夫人,不但如此,这位小夫人墓室的陪葬品也超过了有女将军称号的“妇好”墓,共计4280件陪葬品,其中有近800件玉器,相当于一座大型博物馆的展出品数量。

不禁好奇:这位小夫人是谁呢?

她为什么应该享有如此高规格的待遇呢? 两件63号墓出土的铜壶,是揭开墓主身份的钥匙。壶共两件,器形、纹饰和铭文均相同,盖口外壁和壶颈内壁铸有铭文9字:“杨姞作羞醴壶永宝用”。因铭得名,这两件壶,就被称作“杨姞壶”。

杨姞壶

“杨姞”是什么人?随后的研究中,国内的专家们开始了激烈争论。

两周时期,国君的女子嫁出国,该国就以其母国的国名和姓相连称之,如秦国为赢姓,秦国女儿嫁到晋国就称她为“秦赢”;齐国是姜姓,齐国女儿嫁到其它国家就称她为“齐姜” ;晋国是姬姓,国君女儿嫁到他国称为“晋姬” 。

杨姞之名亦是如此,“杨姞”,意为是此女乃杨国的女儿,“姞”是杨国国君的姓。 姞姓杨国,史无记载。曲沃63号墓杨姞壶的出土,补上了典籍未记载杨国历史的缺失,堪称重大发现。这一组墓地的发掘,也成为1993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随后,国内李学勤、王光尧、李伯谦三位著名考古学者据“杨姞壶”铭文指出,历史上曾经存在一个文献没有记载的“姞”姓杨国,“杨姞壶”正是这位“姞”姓杨国的贵族女子,嫁给了晋国国君穆侯邦父。而且,她很有可能还是“姞”姓杨国的末代公主。

为什么说是末代公主?因为从各种考古资料推测,这位公主嫁到晋国后,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国家被灭掉了。晋穆侯的在位年,是周宣王十七年(公元前811年)至四十三年(前785年)。在此段时间里,杨姞既然能嫁到晋国,说明姞姓杨国应还存在。但对这位公主来说,残酷而悲剧的,是她看着自己的祖国一步步被战争的车轮碾压后,化为乌有。灭掉姞姓杨国的,最大的可能,是猃狁。

据考证,“姞”姓为黄帝后裔,他们在历史上建立过很多的诸侯国,建立一个杨国并不为怪。只是,按照通常的说法,杨国该是周天子的子孙所立,国姓为“姬”,怎么出来了一个姓“姞”的杨国?

解答这个疑问就是推断和考证并行了,周宣王封儿子长父(尚父)是在他的“四十二年”,而此时是晋穆侯的二十六年,而到第二年晋穆侯就死了,所以晋穆侯娶的杨国女子确实是姓“姞”不姓“姬”。也就是说,在长父建杨国之前,确实有过另一个国君姓“姞”的杨国。这个国家如何没有了呢?专家推测,应该就是被频繁入侵的猃狁灭掉了,晋穆侯邦父夫人杨姞很有可能就是“姞”姓杨国君末代的公主。

1980年,陕西长安县斗门镇下泉村村民在河边挖沙时挖出了一件国之重宝“多友鼎”。该鼎279个字的铭文记述:某年十月,猃狁大规模侵犯西周境内,大片土地被侵占,威胁到京师的安全,于是周王令武公派遣多友率兵抵御,双方激战半个月,在采阝、龚、世、杨冢等地多次大战,杀敌350余人,俘获23人,缴获战车127辆,将猃狁逐出周境内,并救回了被俘虏的周人。武公将多友的战绩转告给了周王,于是周王赏赐给多友包括青铜在内的若干财物,为了感谢周王,也是为了纪念这次胜利,多友便把周王赏赐给他的铜器铸造成鼎,作为宴请宾朋好友的器具。“多友鼎”没有具体年代,专家研究后说,此事应该发生在周宣王的父亲周厉王时。

从这件鼎和前述“四十二年逑鼎”以及其他史料来看,当时的猃狁对周王朝形成了长期的威胁,发生大战的杨冢,一般被解读为杨国人的墓地,后来这里成了双方攻守的重地。这也充分说明,周宣王在杨建立侯国,目的就是防备猃狁侵扰。

可见,古杨国在夏商时期已经存在了,而且这个“杨姞”还是黄帝的后人呢!这好像就是个关于一个小夫人的美丽传说。

从"姞姓杨国”到“姬姓杨国”

于是,历史的真实一幕应该是这样的: 晋国所在都城翼城西北方向不远,是一个小小的姞姓杨国,晋穆侯欢天喜地迎娶了公主杨姞,对她倍加宠爱,但不久,“姞姓杨国”在强悍野蛮的猃狁人打击下,不幸亡国了。很快,周宣王对猃狁进行了反击,夺回杨国故地,但“姞姓杨国”整族被灭,周宣王将这块国土封给自己的儿子“长父”,并委任征战猃狁非常有经验的大臣“逑”辅佐儿子。就这样,在日后的岁月里,杨姞满怀忧愁看着自己出生的那个王国,不可逆转地消失了。

在“姞姓杨国”故土上建立的“姬姓杨国”最后又怎样了呢?100多年后,被逐渐强大并霸气侧漏的晋国灭掉了。是晋武公,就是那位“曲沃代翼”的胜利者灭掉了“姬姓杨国”后,把他的小儿子“伯峤”封在了那里。这是最后的古杨国,也是短暂的古杨国。不久,晋武公死去,晋献公诡诸继位。晋献公是晋国历史上对外扩张土地最大的君主,也是对内打击宗室贵族最严厉的君主。为消除夺位威胁,保护自己的专制统治地位,“伯峤”封国被晋献公剥夺了,他的孙子突被封到了“羊舌”,从此“羊舌”就成了他们的姓氏。

羊舌突出自晋国公族,后代一直作晋国的大夫。到了晋悼公时,羊舌氏的一支羊舌肸[xī](字叔向)和他的兄弟们更是盛极一时,形成《左传》里说的“羊舌四族”,叔向被封到了杨,还担任了太子彪的老师,称为贤臣。但叔向一族还是不可避免地衰落了,因为他的家族在晋国权力之争中站错了队伍。

大约到公元前525年以后,史书中就不见叔向的事迹了。10年后,韩宣子杀死了叔向的儿子杨食我。此时,因家族被封在杨这个地方,杨食我以邑为氏,已经由姓“羊舌”,改为姓“杨”。

为逃避杀戮,杨食我的后人逃到了华山仙谷中,其后开花结籽,播洒各地,成为杨氏繁衍发展的主流,史称杨氏正宗,是为山西杨氏。东汉时,食我之后弘农人杨震名噪一时,形成弘农杨氏。

这一支,便是今天“杨”姓始祖之一。也就是说,天下杨姓,有一支出于杨国之羊舌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晋穆侯次夫人
姓氏图腾:杨
春秋战国时期晋穆侯姬弗生的夫人
夏姬 | 春秋四大美女之一,杀三夫一君一子,亡一国两卿
《国语》评论(下)
《单子知陈必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