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浙江这一地有重大发现!

  来源:大潮网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号外

   揭露面积共计9400平方米

  清理史前至明清时期各类遗迹533处

  出土各类编号器物1184件

  105座史前墓葬

  最早距今已有5500年历史

  嘉兴海宁这个地方完成考古发掘工作

  超多宝贝一一亮相

  考古现场在哪?

  这个地方位于马桥街道先锋村,被命名为达泽庙遗址。达泽庙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崧泽文化晚期至明清时期古遗址,这个地方从古至今一直都有人居住

  那么,达泽庙遗址是怎么被发现的?事情要从32年前说起,1988年,马桥街道先锋村附近的永和窑厂在取土时发现了一些玉器,他们觉得不对劲,于是立刻上报给了海宁相关的文物部门。次年,达泽庙遗址被公布为海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0年4月,考古队员们对达泽庙遗址进行了小规模的科学挖掘,发掘面积为350平方米,清理良渚文化时期的土坑葬12座。清理出器物131件,有陶器、玉器、石器、象牙戒指等。

△1990年的达泽庙遗址

  最有名的是玉龙首牌饰,属于国家一级文物(最高级别),目前放置在海宁市博物馆展览,算得上是镇馆之宝,大家可以免费去参观。

玉龙首牌饰

  2016年至2020年10月,为配合扩大杭嘉湖南排工程,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海宁市文保所,对工程涉及的遗址南部区块进行了全面考古发掘。五年间,揭露面积共计9400平方米,清理史前至明清时期各类遗迹533处,出土各类编号器物1184件。

  截至目前,考古发掘工作已全面完成,目前处于文物修复阶段。

  发现了从未见过的现象及文物

  近日,记者来到了达泽庙遗址现场,基坑已经回填,一旁是新开挖的河道。

  虽然现场已经看不出什么考古痕迹,但置身其中,听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赵晔的描述,你仿佛就能感知到,这里曾经埋藏着的古老历史以及古人劳作生活的场景。

  赵晔告诉记者, 达泽庙遗址是一个古今叠压、长期有人类居住的遗址片区,历史可追溯至史前时代的崧泽文化晚期,自此开始出现古代村落,良渚时期继续沿用,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两者之间衔接紧密,并无间断。

△赵晔

  看到这儿,大伙一定很好奇遗址里都有些什么?有什么特别之处?或者有什么未解之谜?小编贴心地为大家整理了一份干货,涨知识的时候到了~~

  据了解,发掘区的文化堆积大多在 0.3—2.0 米之间,可以分为四大层:第一层为表土,第二层为商周至明清时期堆积,第三层为良渚文化堆积,第四层为崧泽文化堆积

△示意图

  崧泽文化堆积

  崧泽文化土台 (多数延续至良渚文化)7个

  房址1处、墓葬25座、 灰坑83个

  井窖6个、灰沟4条

  崧泽文化时期和良渚文化时期都属于史前文明,在崧泽文化晚期,部分先民修建土台在此定居,每个土台代表一个家庭或家族,彼此之间应该有着血缘关系

土台

  小编从赵晔那里了解到,自古杭嘉湖地区就是湿地环境,人们想要生活都要寻找相对高一点的台面,这时候,智慧的古人就想到了搭建土台,采用挖低周边、堆高中间的方式,使得土台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面积200—1300平方米不等,居住起来既安全又舒适。

  墓葬就分布在土台上,这些墓葬的随葬品数量1—10件不等,墓葬的等级规模并不高,但是在发掘过程中,考古团队发现了一些从前考古发掘时未见过的特殊现象。

  “有个墓坑中部有个腰坑腰坑一般是指在墓底中央墓主腰部下的位置有意挖出的小坑)里面倒扣着一个破底成洞的夹砂缸,十分罕见。 ”回想起当时的画面,赵晔仍旧十分激动。他告诉记者,夹沙缸一般在墓地一角,或者是墓地外面,但这个夹沙缸的位置非常特殊,放在了墓主人身子下面,而且是破底的

  据赵晔推测,破底很有可能是与古人一些灵魂出窍的观念相关,但为何要把夹砂缸放在身子下面,目前还无法解释。

夹砂缸

  至于灰沟和灰坑,里面都是古人生活遗留下的印迹,可以找到各种各样的东西。

△灰沟

  良渚文化堆积

  良渚文化土台1个

  房址1处,墓葬80个

  灰坑102个、井窖2个、灰沟7条

  达泽庙遗址属于一处平民居住区,赵晔一度以为发掘已经到了尽头,不会有比较高级的文物出现,但是没想到在今年3月份,他们发现了一块玉璧。

  这块玉璧直径约18厘米,重约两斤,出土于良渚晚期墓葬,墓坑相对较墓葬里还能依稀看到骨骸。“玉璧是财富的象征,这就说明在良渚晚期,个别人已经有了一定的身份地位。”

  考古队员还在墓主人身上发现了石钺,石钺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兵器,其形制似斧,以砍劈为主。赵晔告诉记者,由此可以判断,墓主人应该是位男性,而如果出土的是纺轮,那墓主人基本上就是女性,这和先民的男女劳动分工有关

△石钺

△纺轮

  “你看,这里有个奇怪的物件,以前没见过,我们暂时命名它为双头榫状器。”为什么说它奇怪呢?赵晔告诉记者,这件器物很像玉椎形器,可是玉椎形器一头有凸榫,另一头是尖的,但这件物品两头都是对称的凸榫,因此具体当时是用来做什么的,现在没有明确说法

△双头榫

  此外,在良渚文化和商周地层之间,考古人员还清理了少量广富林文化和马桥文化遗存。

△ 马桥时期的刀片

  商周至明清时期堆积

  商周灰坑67个、灰沟2条

  春秋战国灰坑35个、 井窖1个

  灰沟4条、春秋墓1座

  唐宋灰坑36个、灰沟2条、井5个

  宋墓1座、宋代小炭窑4座

  明清灰坑 11个、灰沟5条

  商周之后的遗迹主要为灰坑和灰沟,另有少量井窖、小炭窑和零星墓葬。

  在考古发掘过程中,考古团队发现的大部分器物都有破损,需要修复。但在一座春秋时期的土坑墓中,考古人员发现了一些保存较好也较精良的釉陶器。

  考古人员还发现了一座北宋时期的墓葬,墓的直径为70厘米,深25厘米,底部铺着青色方砖,上方倒扣着一个陶盆,陶盆内有一个青白瓷杯。考古人员判断,这属于北宋时期的奠基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江苏省昆山市绰墩遗址(新石器时代至周.国六)(一)
考古2022︱新石器考古:四台高地万年屋,凌家滩边燎玉石
盘龙城考古发掘的开山者
考古界:长清月庄遗址
2011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昨日揭晓
腾讯新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